2008年2月9日
師:你們講一講什么是法。知道什么是法,才能去學法、求法和傳法。
答:法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答:法就是法則。
答:法是萬事萬物。萬事萬物都是法。
師:法的基本概念都沒有,怎么學法啊?我又不是叫你們談佛法,我是讓你們談你們自己對法的認識。你沒有佛的境界,當然談不出佛法的境界;你沒有菩薩的境界,當然談不出菩薩法的境界;你就是一個凡夫,應該有凡夫對法的認知吧?
答:法是到達彼岸的工具。可能每個人選擇的工具不一樣。
師:何為法?規則就是法。法就是潛在的道。清規戒律就是規則。各行各業有各行各業的規則:學校有學校的規則,經商有經商的規則。修道也有修道的規則。規則和個人的關系,就如同軌道和火車的關系,如果你的所作所為符合規則,就如同火車上了軌道,可以一路迅跑,翻山越嶺,勇往直前。只有這樣,才能與法相應,與道相應。
由于各行各業性質不同,對規則的稱謂也不同,有的稱之為“自律規則”,有的稱之為“行為規則”,有的稱之為“游戲規則”,我們統稱“潛在規則”。
無論是自律規則、行為規則,還是游戲規則,都是法。所謂“無法為法”,這個“無”本身就是法,只不過“無”的境界是一種更高的法。法也有上、中、下之分,你不遵守規則,就要受到法的譴責,就要為法付出代價。如果你遵循規則,就與法融為一體。
出家人整天講“求法、學法、傳法”,實際上出家人是最不懂法,最沒有章法的。他以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法,都符合法。沒錯,你做的一切都是法,但都不符合法。因為你所說所做的都無法進入法則,就如同火車未進軌道一樣,你怎么努力也修不上去。只有你進入了法則,才能與法、與道相應。你能遵循規則,就在道里面;你不能遵循,就入不了道。
出家人缺什么都沒關系,最不能缺的就是德。你可以沒有任何技藝,沒有任何特長,但你必須具備德性。如果一個出家人沒有德性,你再有能力,你所得到的都不是你應該擁有的,都不符合規則,不符合法,不符合道。當你具備了德性,即便你什么都不會,你也會擁有一切,無論世間的,還是出世間的。誰來回答:成佛要具備哪幾個要素?
答:認真做事,誠實做人,快樂為己。
師:“認真做事,誠實做人,快樂為己”,這就是你現在學佛的方法,成佛的基本要素。如果你把這幾句話都做到了,你就入道了。即便你現在做不到,但你已經有了方向,不會再迷失。也許十年、二十年后,你會把現在的理念推翻掉,那是以后的事,就目前而言,你是一個有方向的人,是一個沒有迷失的人。每個人的見地都會隨著自己的修證而逐步完善。
學佛的人要真實、務實,要敞開自己,坦然地面對自己。只要是有利于你進步,能讓你受益的,你都要去面對和接受。不要打腫臉充胖子,為了表明自己的貞潔、神圣和清廉,想吃又不好意思吃,想要又不好意思要。這種內心貪婪又試圖掩飾自己,表里不一的人,是不配學佛的。只有真實的人、表里如一的人才配學佛,才能入道。
“食,色,性也”。只要你是一個人,你就具備食與色這個本性,就超越不了人的游戲規則。無論你說與不說,表白與不表白,都一樣,一切都是存在的。
人與動物唯一的區別就是人有理智,可以主宰自己的身口意。人雖然有貪婪的一面、獸性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人性的一面。我們所謂的“修行”就是修掉獸性的一面,提升自己人性的一面,以人性來主導獸性。
一個人不能剖析自己的內心世界,不能把自己的內心世界放到太陽底下曬一曬,你想進步,想改變,沒那么容易!你沒有為它付出代價,想有所超越,沒那么簡單!你對世間、出世間的東西哪怕是獲取一點點,也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否則你什么也獲取不了。你不要抱著僥幸的心理,什么“十地頓超”、“不歷僧祇獲法身”,就我們目前這個等級,在目前這個起跑線上,你想都不要想!所謂的“無師智”不是建立在目前我們這個水準上。當你證完了四禪八定,超越了三界,“無師智”、“不歷僧祇獲法身”、“十地頓超”對你來講都是當下的事,彈指之間不費吹灰之力,就如是。
自古以來,每個成就者都歷盡了人間的艱辛,吃盡了種種苦頭。別人沒有經歷、沒有嘗試的,你經歷了,嘗試了,你又沒有退縮,勇敢地走過去了,你就成就了;當你經歷的時候,面臨的時候,你退縮了,回避了,你永遠都達不到那個層次。
無論什么事讓你碰上了,經歷了,你都應該感恩,都應該感到幸運,那是來成就你的。既然你承認這是你的業障,你就去面對它,歡喜地接受,所謂的“業障現前就是消業障”。八識心田里儲存的生生世世的業障不現前,如何消?好不容易給它一個出現的機會,你又躲開了,回避了,業障何時能消?為什么要靜心?只有靜心的時候才能覺知到種種不好的念頭,這就是業障現前了。為什么要借人煉心,借事煉心?只有在這個過程中你業習的種子才會翻騰出來,才能消業障。你的素質改變了,境界提高了,業障消了,自然就入道了。為什么古人講“吃苦是了苦”?都是一個道理。
什么是法?什么是道?古人講:“放之四海皆準之。”——這就是法,這就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