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盂蘭盆會,誰知道盂蘭盆會的來歷?把它講一遍。道基知道不知道盂蘭盆會的來歷?講一遍(道基:……)頓瀚,你說說。(頓瀚師:……)為什么又叫“佛歡喜日”呢?你們在座的誰安過居?
實際上盂蘭盆會、佛歡喜日、僧自恣日,本質上沒有多大區別!真實的含義是佛弟子們安居一百天結束了,很多人在這一百天內成就了,證得了阿羅漢果。有些人雖然沒有證得圓滿的阿羅漢果,但也證得了初果、二果或三果。通過結夏安居,人人都有收獲,個個都成就了,只是層次上有區別。所以眾生歡喜,佛歡喜!
為什么叫“自恣日”呢?就是大家都能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說出自己與他人的不足。因為經過一百天的修煉,大家已經達到了賢圣僧的層次。何謂“賢”?何為“圣”?我以前講過,“圣”是已經證得了果位,“賢”還在修行途中。并不是只有達到圣人的果位,才能把自己的心打開,檢討自己,反省自己。在修行途中,首先就要能以真實面目面對自己,面對周圍的一切。如果一個人活得不真實,尤其是對自己不真實,是無法入道的。
平常誰敢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指出自己和他人的缺點呢?都是不說則已,一說,不是奉承他人,就是指責他人。很少有人能敞開心扉,心平氣和地與他人交流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
一個人說了一句假話,就會想出十句假話來證明這句假話是真的。結果又要再想出一百句假話來證明這十句假話是真的!人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為活得不真實。只要說了假話,做了假事,就會擔心有一天被人識破。所以就要想盡一切辦法掩蓋,為自己辯護!一個人如果敢以真面目面對一切,在修行這條路上就不會退步。實際上修行不退步,不退位,就這么簡單!哪里需要等修到八地菩薩才不退轉呢?
為什么普通凡夫沒有信心、膽量活得真實,而賢圣僧卻敢于真實,沒有那么多顧慮呢?因為后者不在意得失。學佛的人并非只有念佛才能成就,念法、念僧同樣能成就,甚至念僧勝過念佛。這里所說的僧是指賢圣僧。為什么念賢圣僧能成就呢?因為賢圣僧兼具了佛與法,集三者于一身。所以恭敬賢圣僧,供養賢圣僧,勝過恭敬、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我們大家是通過佛菩薩了解佛法的,還是通過僧人了解佛法,了解佛菩薩的呢?如果沒有僧人,你怎么知道佛法?怎么了解佛菩薩呢?沒有僧寶,就沒有佛、法二寶。
雖然賢圣僧已經不退位了,但還有區別,這里所說的不退位有兩層含義:一個是信心不退,一個是果位不退。就像許多念佛的人信心十足,從未懷疑過自己,懷疑過佛菩薩,對自己臨終能往生極樂世界從不懷疑一樣,這就是信心不退。當一個人證果之后,就不存在信與不信了。當對一件事情清楚地了解之后,就超越了信的層次。
“佛歡喜日”又是自我反省日,大家自我檢討,同時指出彼此的不足,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平時大家都不會講他人的不足,但在“歡喜日”這一天,可以敞開來談自己與他人的不足,不需要任何顧忌。因為歡喜日就是給大家一個一吐為快的機會。
當時佛身邊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團體,其中也有不純凈的修行人,說是道非的人。修行人也有不同的素質,不同的層次。參差不齊的現象到處都有,僧團也不例外。佛看到這種情況,正好借目犍連尊者為超度母親供養賢圣僧,為比丘們大擺宴席的機會,參加了這個盛會,讓大家自恣。
大家在安居的一百天里,都在精進勇猛地用功,都不說話,各自都有一番深刻的體驗。安居的時候絕對不存在互相串寮,你到我茅篷,我到你茅篷的情況,都是各自住在自己的樹下或茅篷里,類似短期閉關。
也就是說大家有一百天時間不見面了,彼此都上升了很多層次。過去大家都沒有能力超度自己的歷代父母和列祖列宗,通過這次結夏安居,在修行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所以佛陀和目犍連尊者把大家召集在一起,為大家歷代的父母和列祖列宗做超度。
這個盛大的聚會結束以后,大家互相道賀,恭喜對方修行上了新臺階。的確,在短期閉關之后,大家在不同層次上都有了一些新的領悟,但也有一些疑惑。所以也就有了“自恣”——一個談話的機會,把自己在修行途中的心得和疑惑說出來,與大家分享、探討,互相勉勵和促進。當賢圣僧們談完自己的體驗后,佛陀給予了肯定和稱贊,同時為這些比丘們做了不同的授記。
為什么佛當時不直接超度目犍連尊者的母親呢?為什么提議讓目犍連尊者請眾賢圣僧一起超度自己的父母呢?實際上佛的智慧有多大,眾生的無明就有多大;佛的神通有多大,眾生的業障就有多大!也可以說眾生的業障有多大,佛的智慧就有多大。原來業障與智慧、神通是一樣的大??!如此說來,眾生是超度不完的,業障也是無法徹底消除的。
究竟能否通過念經、修道,超度自己的歷代宗親呢?如果一個修行人與道相應了,他就有能力超度他人。大家都知道“盂蘭盆會”的故事。實際上目犍連尊者在沒有開悟證果之前,早已是神通第一。如此說來,你就是神通再大,如果沒有證果,你也度不了誰。如果你證了果,就與道相應,和宇宙的大力量溝通了,你就有能力度人。但是即便你與道相應了,溝通了,如果歷代宗親的業力太重,就像目犍連的母親一樣,僅憑你一個人的力量還不夠,還要靠十方賢圣僧的力量才能超度他們,讓他們獲得解脫。
許多人都有不同層次的神通,有的甚至不信佛,根本沒有修煉過。為什么會有神通呢?為什么有的人神通很大,卻沒有開智慧,仍然很無明,貪嗔癡仍然很重,毛病習氣依然存在呢?如此說來,有神通根本說明不了什么!
大家都知道,道宣律師當年在終南山修道的時候,還沒有成道,就有天女給他送飯了。那時候他既沒有開智慧,也沒有神通。當窺基大師去拜訪他時,他根本不知道來到他面前的是一位大菩薩,還教訓了這位大菩薩!他是憑一顆清凈心,感得了天人的供養。這說明盡管智慧未開,無明未破,只要你有一顆清凈的道心,龍天護法一樣會護持你!
所以你用清凈心為他人念經,就能讓他人受益。如果你的心不清凈,你的神通再大,也超度不了任何人。你們也常聽說某位氣功大師能用意念搬運東西,改變周圍的某些狀況??墒菫槭裁串斔约荷r,卻無法把病搬走呢?
有神通并不說明沒有業障了,實際上神通用得越多,越容易造業!因為有了神通,就容易介入別人的因果,無論是善因還是惡因,將來都要受報。
為什么有的出家人想還俗,只要把衣缽交給一位清凈的比丘,告訴他一聲就行了?這就意味著他已經把自己的戒舍掉了。如果偷偷摸摸地還了俗,沒有告訴一位清凈的比丘,他的戒就沒有舍掉。為什么清凈的僧人能為他人作證,幫助他人舍戒,讓他人不造業呢?
超度并非局限于出家人,在家人修得好,獲得了清凈心,誦經回向給自己的歷代宗親,一樣能讓他們受益。尤其是自己誦經超度自己的歷代宗親,力量會更大。能超度的不完全是某段經文,關鍵是一顆清凈心。經就相當于一只杯子,清凈心是杯子里的水,能解渴的是杯子里的水,而不是杯子。如果念念經就能超度,凡是識字的人都會念經,是不是他們都能超度呢?如果不是,為什么許多不識字的修行人念幾句阿彌陀佛,燒一炷香,禱告禱告,就能超度呢?這是因為他們的清凈心在起作用,而非某段經文在起作用。
修行人關鍵是要身心清凈。為什么修行人忌諱葷食呢?因為不清凈的飲食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而身體不清凈又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態。相反,如果一個人的飲食很清凈,他的身體就會很清爽,他的心態也會因此而平和、寧靜。
為什么吃肉的人,身體的濁氣特別重,散發出來的磁場會讓吃素的人感到很不舒服呢?因為我們吃到胃里的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以后,整個身體都會散發出食物的氣味!你們可以想一想,一堆肉腐爛后是什么氣味?一堆蔬菜腐爛后是什么氣味?哪個氣味更強烈?我看大家都很清楚。實際上食物吃進胃里以后,是通過胃酸的作用而腐爛。
安居期間都是日中一食,有的人甚至會短期不進食。食物吃得越少,消化系統的分泌就越少。食物進入身體后,身體要拿出原有的力量來消化、吸收它。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吃多了容易昏沉、散亂、疲勞的原因。但是在身體還無法直接吸收宇宙能量的情況下,還是得靠五谷雜糧來維持身體的需要。
實際上空氣里也有營養,陽光里也有營養,水分里也有營養。如果一個修行人能把自己的身心打開,和宇宙融為一體,他的身體就會永不枯竭,永遠都不會缺乏營養!如果一個人修得好,他的氣質就會與眾不同,當別人接近他的時候,會感到他散發出的磁場特別清凈。
一個人的磁場清凈,首先是他在飲食上做到了清凈,然后在心態上也做到了清凈。當他的身心都清凈了,他就有力量改變因果,凈除業障,他的磁場自然也就清凈了。
當一個人修到六根內收,即六根有所關閉時,身體就會散發出一種無法形容的香味。這時就會招來一些蛇、蝎子、蜈蚣等小動物。
問:那該怎么辦呢?
師:見機行事。人有人氣,山上的小動物聞到你身體的氣味會撲過來,但絕對不會咬你。
今天這個歡喜日(真正的日子應該是明天),大家可以隨便談談自己做人做事的心得體會,這是佛給大家的權利。讓你講的時候,你不講,不對;不讓你講的時候,你講,就更不對。我們今天就提前講,明天就不講了。如果今天大家不講,這一年都不能再講。一年之中,佛只給你一天講話的時間,這一天可以講一萬句。但是平時在僧團里,任何時候都不能講,無論你是講“是”,還是講“非”。
我曾經講過,講“非”的人很可惡,講“是”的人更可惡。為什么講“是”也不對呢?你講“是”,無非是想證明對方的“非”,證明你自己是正確的。大家可以想象當時佛的僧團多么有規矩!常跟隨佛的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佛到哪里,這支隊伍就跟到哪里。這樣一支龐大的隊伍,如果你也講,他也講,那跟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群有什么兩樣呢?甚至比街道上還吵鬧,還嘈雜!
大家都是修行人,不互相咨詢、互相論道也不行。所以佛每年都讓大家閉關一段時間,然后自我反省,自我檢討,自我總結,之后再讓大家聚在一起飽餐一頓,有點類似現在的聚餐、聯歡,大家吃得高興了,放松了,什么話都敢談了。平時不敢談,也不允許談。
今天才是我們發言的機會,只有這個日子我們才能發言哪!如果我們跟隨佛身邊,平時他老人家是絕對不允許我們說話的。當時佛身邊的弟子多有規矩?。∫粋€修行人開口閉口只談與修行有關的問題,不是修行的問題不允許談。只有在今天這個“歡喜日”,才沒有那么多忌諱。
問:您的書上講“撥對密碼”,我也想找到密碼,怎么找?
師:身心清凈。身如何清凈?吃素。心如何清凈?心里不放事。有事就做事,做完了放下。沒事不要找事。有些修行方法、打坐技巧,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勉強給的,它們都是有為法,只能幫助你走一段路程。當這段路程結束以后,這些方法就用不上了,唯一能用上的方法就是“身心清凈”。
在即將入道的時候,必須把有為法放下。有為法只能對治身心的煩惱,無法幫助我們入道。所謂的法門,都是為了對治身心的煩惱。當身心的煩惱對治完了,都是通過“空無”的力量進入“道”里面。
《心經》上已經講了“觀、行、照、度、空、無”,你還需要方法嗎?還用得上方法嗎?無明突破的當下,即是智慧,即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