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述而第七

  • 論語
  • 孔子及其弟子
  • 1341字
  • 2016-11-02 22:10:50

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

7.2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3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7.6

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7.7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7.8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7.9

子食于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7.10

子于是日哭,則不歌。

7.11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

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7.13

子之所慎:齊、戰、疾。

7.14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7.15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

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

曰:“伯夷、叔齊何人也?”

曰:“古之賢人也。”

曰:“怨乎?”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

曰:“夫子不為也。”

7.16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7.17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7.18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7.19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7.21

子不語怪、力、亂、神。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

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7.2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7.2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7.27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7.28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7.29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

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7.30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7.31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

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

7.32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7.33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7.34

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

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7.35

子疾病,子路請禱。

子曰:“有諸?”

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

子曰:“丘之禱久矣。”

7.36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7.37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7.38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尖扎县| 永福县| 盐城市| 黄骅市| 温泉县| 尖扎县| 阿克| 崇明县| 仪陇县| 九寨沟县| 台南县| 敖汉旗| 卢湾区| 富阳市| 英山县| 青州市| 上林县| 监利县| 饶河县| 交口县| 平阳县| 杭锦旗| 织金县| 临武县| 平阴县| 沂南县| 来安县| 榆社县| 山丹县| 钟山县| 德清县| 凤山县| 旬邑县| 永泰县| 华亭县| 正蓝旗| 彭泽县| 璧山县| 吴川市| 五寨县| 惠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