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四書第七

“四書五經”到現在還是我們口頭上一句熟語?!拔褰洝笔恰兑住?、《書》、《詩》、《禮》、《春秋》;“四書”按照普通的順序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前二者又簡稱《學》、《庸》,后二者又簡稱《論》、《孟》;有了簡稱,可見這些書是用得很熟的。本來呢,從前私塾里,學生入學,是從“四書”讀起的。這是那些時代的小學教科書,而且是統一的標準的小學教科書,因為沒有不用的。那時先生不講解,只讓學生背誦,不但得背正文,而且得背朱熹的小注。只要囫圇吞棗地念,囫圇吞棗地背;不懂不要緊,將來用得著,自然會懂的。怎么說將來用得著?那些時候行科舉制度??婆e是一種競爭的考試制度,考試的主要科目是八股文,題目都出在“四書”里,而且是朱注的“四書”里??婆e分幾級,考中的得著種種出身或資格,憑著這種資格可以建功立業,也可以升官發財;做好做歹,都得先弄個資格到手??婆e幾乎是當時讀書人唯一的出路。每個學生都先讀“四書”,而且讀的是朱注,便是這個緣故。

將朱注“四書”定為科舉用書,是從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起的。規定這四種書,自然因為這些書本身重要,有人人必讀的價值;規定朱注,也因為朱注發明書義比舊注好些,切用些。這四種書原來并不在一起,《學》、《庸》都在《禮記》里,《論》、《孟》是單行的。這些書原來只算是諸子書,朱子原來也只稱為“四子”;但《禮記》、《論》、《孟》在漢代都立過博士,已經都升到經里去了。后來唐代的“九經”里雖然只有《禮記》,宋代的“十三經”卻又將《論》、《孟》收了進去[“九經”:《易》、《書》、《詩》、“三禮”、《春秋》三傳?!笆洝保骸兑住?、《書》、《詩》、“三禮”、《春秋》三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吨杏埂泛茉缇捅蝗藛为氉⒁?,漢代已有關于《中庸》的著作,六朝時也有,可惜都不傳了[《漢書·藝文志》有《中庸說》二篇,《隋書·經籍志》有戴颙《中庸傳》二卷,梁武帝《中庸講疏》一卷。]。關于《大學》的著作卻直到司馬光的《大學通義》才開始,這部書也不傳了。這些著作并不曾教《學》、《庸》普及,教《學》、《庸》和《論》、《孟》同樣普及的是朱子的注,“四書”也是他編在一起的,“四書”的名字也因他而有。

但最初用力提倡這幾種書的是程顥、程頤兄弟。他們說:“《大學》是孔門的遺書,是初學者入德的門徑。只有從這部書里,還可以知道古人做學問的程序。從《論》、《孟》里雖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這部書的分明易曉。學者必須從這部書入手,才不會走錯了路。”[原文見《大學章句》卷頭。]這里沒提到《中庸》??墒撬麄兪呛芡谱稹吨杏埂返?。他們在另一處說:“‘不偏’叫作‘中’,‘不易’叫作‘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吨杏埂肥强组T傳授心法的書,是子思記下來傳給孟子的。書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長;會讀書的細加玩賞,自然能心領神悟終身受用不盡?!盵原文見《中庸章句》卷頭。]這四種書到了朱子手里才打成一片。他接受二程的見解,加以系統的說明,四種書便貫穿起來了。

他說,古來有小學大學。小學里教灑掃進退的規矩,和禮、樂、射、御、書、數,所謂“六藝”的。大學里教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道理。所教的都切于民生日用,都是實學。《大學》這部書便是古來大學里教學生的方法,規模大,節目詳;而所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循序漸進的。程子說是“初學者入德的門徑”,就是為此。這部書里的道理,并不是為一時一事說的,是為天下后世說的。這是“垂世立教的大典”[原文見《中庸章句》卷頭。],所以程子舉為初學者的第一部書?!墩摗贰ⅰ睹稀冯m然也切實,卻是“應機接物的微言”[朱子《大學或問》卷一。],問的不是一個人,記的也不是一個人。淺深先后,次序既不分明,抑揚可否,用意也不一樣,初學者領會較難。所以程子放在第二步。至于《中庸》,是孔門的心法,初學者領會更難,程子所以另論。

但朱子的意思,有了《大學》的提綱挈領,便能領會《論》、《孟》里精微的分別去處;融貫了《論》、《孟》的旨趣,也便能領會《中庸》里的心法。人有人心和道心;人心是私欲,道心是天理。人該修養道心,克制人心,這是心法。朱子的意思,不領會《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從大處著眼,讀天下的書,論天下的事的。他所以將《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學》、《論》、《孟》合為“四書”,作為初學者的基礎教本。后來規定“四書”為科舉用書,原也根據這番意思。不過朱子教人讀“四書”,為的成人,后來人讀“四書”,卻重在獵取功名;這是不合于他提倡的本心的。至于順序變為《學》、《庸》、《論》、《孟》,那是書賈因為《學》、《庸》篇頁不多,合為一本的緣故;通行既久,居然約定俗成了。

《禮記》里的《大學》,本是一篇東西,朱子給分成經一章,傳十章;傳是解釋經的。因為要使傳合經,他又顛倒了原文的次序,并補上一段兒。他注《中庸》時,雖沒有這樣大的改變,可是所分的章節,也與鄭玄注的不同。所以這兩部書的注,稱為《大學章句》、《中庸章句》?!墩摗贰ⅰ睹稀返淖?,卻是融合各家而成,所以稱為《論語集注》、《孟子集注》?!洞髮W》的經一章,朱子想著是曾子追述孔子的話;傳十章,他相信是曾子的意思,由弟子們記下的。《中庸》的著者,朱子和程子一樣,都接受《史記》的記載,認為是子思[《孔子世家》。]。但關于書名的解釋,他修正了一些。他說,“中”除“不偏”外,還有“無過無不及”的意思;“庸”解作“不易”,不如解作“平常”的好[《中庸或問》卷一。]。照近人的研究,《大學》的思想和文字,很有和荀子相同的地方,大概是荀子學派的著作?!吨杏埂?,首尾和中段思想不一貫,從前就有人疑心。照近來的看法,這部書的中段也許是子思原著的一部分,發揚孔子的學說,如“時中”、“忠恕”、“知仁勇”、“五倫”等。首尾呢,怕是另一關于《中庸》的著作,經后人混合起來的;這里發揚的是孟子的天人相通的哲理,所謂“至誠”、“盡性”,都是的。著者大約是一個孟子學派。

《論語》是孔子弟子們記的。這部書不但顯示一個偉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讓讀者學習許多做學問做人的節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時習”、“闕疑”、“好古”、“隅反”、“擇善”、“困學”等,都是可以終身應用的?!睹献印窊f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孫丑、萬章等共同編定的。書中說“仁”兼說“義”,分辨“義”、“利”甚嚴;而辨“性善”,教人求“放心”,影響更大。又說到“養浩然之氣”,那“至大至剛”、“配義與道”的“浩然之氣”[《公孫丑》。],這是修養的最高境界,所謂天人相通的哲理。書中攻擊楊朱、墨翟兩派,辭鋒咄咄逼人。這在儒家叫作攻異端,功勞是很大的。孟子生在戰國時代,他不免“好辯”,他自己也覺得的[《滕文公》。];他的話流露著“英氣”,“有圭角”,和孔子的溫潤是不同的。所以儒家只稱為“亞圣”,次于孔子一等[《孟子集注·序》說引程子說。]?!睹献印酚袞|漢的趙岐注?!墩撜Z》有孔安國、馬融、鄭玄諸家注,卻都已殘佚,只零星地見于魏何晏的《集解》里。漢儒注經,多以訓詁名物為重,但《論》、《孟》詞意顯明,所以只解釋文句,推闡義理而止。魏晉以來,玄談大盛,孔子已經道家化;解《論語》的也多參入玄談,參入當時的道家哲學。這些后來卻都不流行了。到了朱子,給《論》、《孟》作注,雖說融會各家,其實也用他自己的哲學做架子。他注《學》、《庸》,更顯然如此。他的哲學切于世用,所以一般人接受了,將他解釋的孔子當作真的孔子。

他那一套“四書”注實在用盡了平生的力量,改定至再至三;直到臨死的時候,他還在改定《大學·誠意章》的注。注以外又作了《四書或問》,發揚注義,并論述對于舊說的或取或舍的理由。他在“四書”上這樣下功夫,一面固然為了誘導初學者,一面還有一個用意,便是排斥老、佛,建立道統。他在《中庸章句序》里論到諸圣道統的傳承,末尾自謙說,“于道統之傳,不敢妄議”;其實他是隱隱在以傳道統自期呢。《中庸》傳授心法,正是道統的根本。將它加在《大學》、《論》、《孟》之后而成“四書”,朱子自己雖然說是給初學者打基礎,但一大半恐怕還是為了建立道統,不過他自己不好說出罷了。他注“四書”在宋孝宗淳熙年間(1174~1189)。他死后朝廷將他的“四書”注審定為官書,從此盛行起來。他果然成了傳儒家道統的大師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果县| 达州市| 丁青县| 彭阳县| 沧源| 青河县| 清新县| 建宁县| 澄迈县| 化州市| 察哈| 瑞安市| 济南市| 凤庆县| 健康| 临洮县| 马尔康县| 临安市| 田东县| 呼图壁县| 江北区| 利辛县| 辽宁省| 凤山市| 名山县| 金坛市| 玛纳斯县| 手机| 拉孜县| 双鸭山市| 磐安县| 井冈山市| 新建县| 珲春市| 德阳市| 理塘县| 土默特右旗| 平果县| 镇平县| 瓦房店市| 新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