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家健康花草大全(彩圖精裝)
- 謝彩云
- 17447字
- 2019-01-02 17:54:28
第二章 健康家居從種一盆好花開始
在家庭生活中,一盆好的花卉不但能使房間里的環境更加優美,而且還能使房間里的空氣變得更加潔凈,除了讓人們享受到美,還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可以說是“一箭雙雕”。
從花店選幾盆自己喜歡,又對身體健康有益的花卉,親自培育、精心養護出漂亮的盆栽植物擺放在家中,不僅能凈化環境、裝點居室,還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
健康花草的日常養護
選購盆栽植物
選購未曾種過又新奇有趣的盆栽植物本身就是一種樂趣,但要想物有所值,必須要注意選購的時間和地點。
和購置其他家居用品一樣,你在選購植物前也要有所計劃。事實上有些植物比很多日用品伴隨你的時間都要長。
你可以僅僅出于喜歡而購買植物,然后再選擇合適的地方擺放;也可以事先決定哪個位置需要放一盆植物,然后根據需要購買。從理論上講,后一種方法無疑是最理想的,但有時候未免有點兒不切實際。
因為除了常用的盆栽植物,即使你出去逛很多次,也很難買到恰合你意的植物。更重要的是,如果事先決定了要買的植物,就很容易忽視其他漂亮的植物。栽種植物的樂趣就在于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發現或買到從未見過的植物。事先有所計劃固然有好處,但如果不怕失敗愿意嘗試的話,大可選購一些不同尋常、新奇有趣的植物。
選購植物的地點
專業花店是購買普通盆栽植物的首選地點。那里既有常見的品種,也有一些稀有品種。更重要的是,這里的環境與溫室很相似:光照充足、溫度適宜(夏季通風良好)、空氣濕潤,植物長勢良好。而且店員懂很多園藝知識,能幫你不少忙,不過有些兼職或臨時店員園藝知識可能還比不上你呢。
普通花店也出售盆栽植物,但除了一些大型店鋪,一般花店的植物品種都比較有限,植物的生長環境也不怎么好。有些花店會在店外展示部分植物,除了盆栽,還有一些剪下的鮮花。要特別留心,千萬別把剪下的鮮花當成盆栽買回家。不正規的花市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不過這些地方價格一般都比較便宜。
購買植物須知
* 在臨回家時購買植物,以免植物枝葉打蔫。
* 請勿將植物放在悶熱的后備廂中,尤其是購買植物后不直接回家或回家路途較遠的情況下。
* 若乘坐公交車回家,請用保護套套住植物,這樣既能保證植物不受冷風或寒氣侵襲,又能避免碰傷植物。
有些大型花店盆栽植物的種類也很有限。比較正規的花店植物的質量比較好,養護工作也比較到位,長期賣不出去的植物都會回收,不再擺在貨架上出售。有些花店由于光照不足,養護工作不到位,植物會慢慢枯死。而非專業花店或個體戶那里的植物質量和生長狀況參差不齊。從上述這三種地方選購植物,要睜大眼睛,而且事先需要仔細參考下面的選購一覽表。
花市的植物通常比較便宜,因為這樣可以確保植物迅速銷售。如果不介意品種有限,可以在這里購買物美價廉的盆栽植物。寒冷天氣購買植物需要特別注意——尤其是冬季,因為乍從溫室出來,植物很容易受凍,但當時并看不出來,買回家幾天后受凍癥狀才會有所表現,如葉子脫落。即使是在夏季,溫度較低時,店外擺放的盆栽植物長勢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選購一覽表
* 檢查盆栽土,若土已干透則說明養護工作不到位,請勿購買。
* 檢查花盆底部,若伸出很多根須,則表明植物急需移植。花盆底部伸出少量細根是正常現象,并不是由于植物缺乏打理造成的,花盆底部鋪有毛細供水毯的植物就經常出現這種情況。
* 購買觀花植物,應確保植株有不少尚未開放的花苞,保證植物有較長的觀賞時間。
* 精心挑選株型美觀的植物。請勿購買修剪不漂亮或底部葉子脫落的植物。
* 確保所購植物貼有標簽。一方面,標簽上有養護說明,另一方面,也表明店主特別關心植物和顧客。
* 請勿購買葉子破損或病變的植物。
* 請勿購買葉子背面有病蟲害跡象的植物。
* 通常不要購買保護套套住又不允許打開查看的植物,因為植物的很多缺點,如根莖腐爛、病蟲害、葉片稀少都很難發現等。

保護套
植物搬運途中,保護套能最大限度地保護植物,冬季還能抵御寒風侵襲。選購時碰到套有保護套的植物,應取下保護套,檢查植物是否有受損葉子或病蟲害。

檢查花盆底部
花盆底部有少量細根是正常現象,特別是使用毛細灌溉系統澆灌(苗圃普遍采用這種方式)的花盆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若有大量細根則表明植物急需移植。

觀花植物
觀花植物應確保植株仍有不少尚未開放的花苞,怒放的植物雖然更加漂亮,但是觀賞時間較短。

檢查病蟲害
購買前檢查植物葉子背面,確保無病蟲害。

大小合適的花盆
大小合適的花盆,既能保證植物良好生長,又能保證盆栽整體造型美觀。左圖的花盆太大,有種喧賓奪主的感覺;右圖的花盆太小,有種頭重腳輕的感覺,而且過小的花盆中盆栽土太少,會導致植物營養不良。
為植物創造合適的生長環境
家里不可能創造出南美洲熱帶雨林或半沙漠不毛之地這樣的環境,但是你又希望既能種植蘭科和鳳梨科植物,又能種植來自熱帶的仙人掌等多漿植物,同時還能種植常春藤、桃葉珊瑚屬的植物。該怎么辦呢?其實只要你心靈手巧,再加上一些折中的處理辦法,就能為各種不同的植物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而且不會破壞家里原有的舒適。
栽種植物時,你可以采納標簽上的種植說明或本書中的一些建議。實際操作時,往往很難滿足植物所需的所有條件,不過依照我們的建議行事,即使不能讓所有植物都茂盛生長,存活肯定沒有問題。最重要的是植物對濕度的要求:若植物需要較高的濕度,空氣干燥很可能導致植物死亡。植物對光照和溫度的要求也較為重要,若處理不當,即使不會引起植物死亡,也可能導致植物莖干細長或者葉子出現類似灼傷的斑點。這些情況是擺放不當造成的,適當移位可能會解決這些問題。
溫度是最為靈活的條件,偏高或偏低對大部分植物的長勢并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溫度
應特別注意標簽或園藝書中標明的植物生長所需的最適宜溫度。多數植物在低于最佳溫度時仍能存活。冬季光照不足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提高溫度促進植物生長,但除非使用空調,提高溫度不太可能實現。夏季不使用空調的話,環境溫度一般都會超過大多數植物所需的適宜溫度,此時只要將植物置于陰涼處,并保證較高的濕度,植物生長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0℃以下的低溫會嚴重影響植物生長,即使家里有供暖設施,晚上關掉暖氣后溫度仍然會降得比較低,這必須引起我們注意。
光照
最好將植物置于光照充足但無陽光直射的地方。即使是室外陽光下能茂盛生長的植物,也不喜歡透過玻璃直射的陽光,這樣通常會灼傷葉子。陽光較強時,需特別注意勿將植物放在雕花玻璃后面,雕花玻璃會增強光照強度,對植物造成更大的傷害。

高溫對植物的影響
植物擺在陽光直射的窗臺上,葉子很容易灼傷(灼傷的葉子表面會出現棕色斑點,葉片會變薄),除非植物已經適應這樣的環境,否則葉片組織很容易受損。如果陽光直射時葉子上有水,灼傷現象會更嚴重(葉片上的水和放大鏡一樣會聚光)。將植物放在雕花玻璃后面,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雕花玻璃像凸透鏡一樣具有聚光作用)。

光照充足的潮濕環境,能令蛾蝶花(schizanthus)、瓜葉菊(cineraria)等植物熠熠生輝。
生長在沙漠、草原、高山或沼澤等環境中的植物才能種植在有陽光直射的地方。但是,即使是這些植物,也不喜歡被窗玻璃增強殺傷力的陽光。一天中陽光最強的時候最好給植物遮陰,網狀的窗簾也能阻擋部分強烈的陽光。
所謂的喜陰植物忌直射光,但并不意味著這些植物不需要光照。肉眼很難正確判斷光照強度,但可以使用能顯示曝光度的相機,測量房間不同位置的光照強度。你可能會發現窗戶附近的光照強度其實和房間中央的相差無幾。如果要將植物擺在較高窗戶旁的低矮座墩或桌子上,必須解決植物如何更好地采光的問題。
濕度
濕度,即某一溫度下空氣中的含水量,對植物生長至關重要。葉片纖薄嬌嫩的植物,如蕨類植物、卷柏、花葉芋等,需要潮濕的生長環境,可以種在花箱或暖箱中,或常噴水霧(至少每天一次)。
需要較高濕度但要求沒那么苛刻的植物,可以種在一起創造局部小氣候,也可以將種有這些植物的花盆放在盛有水和沙礫、鵝卵石或大理石的托盤上。盆栽土不和盤內的水直接接觸,既能保證空氣濕度,又能防止盆栽土存水。做到這一點還不夠,仍需要定期噴水霧。若植物處于花期,噴水霧時注意避開花朵,花瓣一旦碰到水,很可能會出現斑點甚至腐爛。
防止植物受凍法
* 冷風嚴重影響植物生長,尤其是晚上溫度降低、停止供暖或霜凍時,尤其要注意防凍。
* 拉上窗簾時將窗臺上的植物搬進室內——勿將植物留在窗簾和玻璃之間,晚上那里的溫度可能會急劇下降。
* 寒冷的夜晚不得不將植物留在窗邊的話,可用聚苯乙烯塑料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遮住窗戶近地面的部分。
還可以在散熱器上放一個盛水的托盤,增加濕度,經濟實用,為盆栽植物創造較好的生存環境。

增加濕度的方法
家中很難創造潮濕的環境,但可以在植物周圍創造小氣候。將花盆放在盛水的托盤上,托盤內最好放一些鵝卵石或大理石,避免盆栽土存水。

觀葉植物噴霧法
噴霧有利于多數植物生長,每天噴霧效果更佳。葉子嬌嫩的蕨類植物喜濕,最好適當增加噴霧次數。

觀花植物噴霧法
噴霧有利于葉子生長,但對嬌嫩的花可能造成損傷。處于花期的植物,噴水霧時只要用紙片或薄紙板擋一下即可。
適合窗臺擺放的植物
窗臺是適合大多數植物生長的環境,但并非所有植物都喜光,因此要選擇合適的植物作為窗臺擺設。
植物對光照需求不同。將植物擺在窗臺上哪個位置,取決于該位置的光照強度。較大的窗戶雖然會透進更多陽光,光照強度也比室外低,而且窗戶越大,晚上降溫越厲害,對植物生長并無好處。
光照充足且無陽光直射的位置最有利于植物生長。在你家中早晚有部分光照,但很少有陽光直射的地方肯定不止一處,最好將盆栽擺在這里。早晚較弱的陽光有利于植物生長,同時可以避免灼傷葉子。正午避免日曬還能保證盆栽土不會很快變干。

如果你能仔細挑選適應性強的植物,光照較強的窗臺也能生機盎然。不過養護這些植物需注意以下幾點:天氣較熱時,應給植物充分澆水;太陽當空時,不能往植物的葉子上灑水,因為水滴會像凸透鏡一樣聚集陽光,很容易灼傷葉子。下面列舉了一些適合作窗臺擺設的植物,當然你也可以嘗試更多其他品種。
很多植物在光照充足和半陰環境下都能生長,有的甚至不在意是否有陽光直射。
適合擺在光照較強窗臺的植物
鳳梨屬、仙人掌屬、吊燈花屬、吊蘭屬、鞘蕊花屬、老草屬、大丁草屬、朱頂紅屬、球蘭、下突苣苔屬、鳳仙花屬、血莧屬、長壽花及其雜交品種、夾竹桃屬、灌木香茶菜、虎尾蘭屬、紫竹梅屬、豹皮花屬、多漿植物(多數)、絲蘭屬、吊竹梅屬。
適合擺在早晚有光照窗臺的植物
光萼荷屬、亮絲草屬、花燭屬、單藥花屬、秋海棠屬、蝦衣花屬、水塔花屬、花葉芋屬、肖竹芋屬、辣椒屬、吊蘭屬、菊花、椰子屬、變葉木屬、鞘蕊花屬、朱蕉及其變種、十字爵床屬、萼距花屬、榕屬、梔子屬、三七草屬、球蘭屬、鳳仙花屬、竹芋屬、薄柱草屬、垂葉香茶菜、假曇花屬、非洲紫羅蘭屬、虎尾蘭屬、苦苣苔屬、茄屬、白鶴芋屬、紫露草屬、吊竹梅屬。
適合擺在無陽光直射窗臺的植物
鐵線蕨屬、亮絲草屬、花燭掌、天門冬屬、蜘蛛抱蛋屬、鐵角蕨屬、水塔花屬、肖竹芋屬、吊蘭屬、君子蘭屬、花葉萬年青屬、龍血樹屬、蕨類植物、金錢榕、薜荔、繡球屬、竹芋屬、蘭科植物、非洲紫羅蘭屬、虎尾蘭屬、卷柏屬、綠珠草屬,白鶴芋屬。

球蘭(Hoya carnosa)是漂亮的攀緣植物,可種在陽光較強的地方,花白色,能作為觀花植物,長有三色斑葉,也能作為觀葉植物。

銀后亮絲草(Aglaonema Commulatum cv. Silver Queen)半喜陰植物,忌陽光直射。

蟹爪蘭是林中仙人掌類植物的雜交品種,需充足光照,忌陽光直射。

單藥花(Aphelandra squarrosa Nees)需充足光照,夏日忌陽光直射,最好擺放在夏日早晚有光照,冬日光照充足的位置。

金邊虎尾蘭(Sansevieria trifasciata)生命力極強,陰暗或光照較強的環境都能生長,可置于窗臺任何位置。

天鵝絨竹芋(Calathea zebrina)適合擺放在早晚有光照的位置,忌正午陽光直射。

非洲菊能適應較強的光照,打算花期一過就丟掉植株的話,可以擺在陰暗的角落作為點綴。

金筒球(Mammillaria elongata)與多數仙人掌科植物一樣,喜光喜溫。

象腳王蘭(Yucca elephantipes)喜光喜溫。

蜻蜓鳳梨(Aechmea fasciata)是漂亮的觀花植物,花呈穗狀。自然界中一般生長于林間,因而并不適合溫度較高、陽光明媚的位置,最好擺放在早晚有光照的位置。

長壽花(Kalanchoe blossfeldiana)的雜交品種可擺在陽光充足的窗臺上。
喜陰盆栽
耐陰植物非常實用,可用于點綴家中較為陰暗的位置。大型植株一般不適合作窗臺擺設,擺放在窗臺陰暗角落的植物既要大小合適,又要具有一定的耐陰性。
只看重植物的裝飾功能其實是個誤區,因為要植物發揮裝飾功能就要保證植物茁壯成長,即使不能茂盛生長,至少也要存活。家中有些角落過于陰暗,連喜陰植物都不適合生長,這樣的位置可以擺放一年生觀花植物,也可以擺放蕨類植物,數月之后植株枯萎扔掉就可以了。
耐陰植物對光照強度要求非常嚴格,冬季不得低于1000勒克斯,夏季蜘蛛抱蛋屬植物、菱葉粉藤等觀葉植物的光照強度不得高于5000勒克斯。如何粗略測量光照強度,我們將介紹兩種簡便易行的方法。
人工光照
* 人工光照既能照亮陰暗角落里的植物,又能在自然光照不足的情況下保證植物茂盛生長。
普通日光燈能使局部環境升溫并增加光照強度,促進植物生長。而熒光燈產生的熱量比較少,靠近植物放置,更有利于植物生長。最好選擇專門設計適合植物生長的燈管(這樣的燈管可在園藝商店或漁具商店購買),也可以同時使用“日光”燈和“冷光”燈。

薜荔(Ficus pumila),攀緣植物,植株矮小,光照時間過長,很快就會枯死。斑葉變種更為漂亮。

八角金盤(Fatsia japonica),常見的園林灌木,耐寒,適合室外種植,但是溫度也不能過低。室內種植的斑葉變種更加動人,最好擺在光照較弱、冬季溫度較低的位置。

桃葉珊瑚(Aucuba japonica)的變種既耐陰又耐寒,甚至能抵御霜凍,可擺在光照弱且冬季溫度較低的位置。

左圖:銀后亮絲草(Aglaonema Commulatum cv. Silver Queen)對環境要求不是很高,適合擺放在光照較弱的位置。

攀援喜林芋(Philodendron scandens),攀緣植物,適合擺放在光照較弱的位置。

“嬰兒淚”(Helxine soleirolii),又名綠珠草,耐寒性強,適合光照弱且溫度較低的位置(有時甚至能抵御霜凍),葉子有綠色、銀色和金色三種。

鐵線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不能長時間置于溫度較高、光照較強的地方,最好種在潮濕、陰涼的溫室。

鳥巢蕨(Asplenium nidus)是最易種植的蕨類植物之一。

常春藤類植物,在光照較強或較為陰暗的自然環境中都能生長,室內種植也一樣。冬季最好保證充足光照,夏季避免陽光直射。

綠蘿(Scindapsus aureus),又名黃金葛,攀緣植物,喜較弱光照。圖中的品種葉子呈金色,特別耀眼,一段時間后,金色會逐漸轉淡,變成綠色。

大葉紅網紋草(Fittonia verschaffeltii)是較難栽種的觀葉植物,陽光直射很容易枯死。

紐扣蕨(Pellaea rotundifolia)不像大多數蕨類植物需要十分濕潤的環境,很適合擺在光照充足但無陽光直射的窗臺上。
光照強度粗測法
* 使用能顯示曝光度的相機,膠卷感光度調至100,快門速度調至1/125秒。春末夏初,選擇天氣晴朗的日子,在正午時分對光照強度進行測試。把相機放在要擺放植物的位置,對準窗戶。
讀取光圈的設定值,并根據下列標準粗略估計光照強度:
光圈大小為f16:強光,適合喜光植物。
光圈大小為f8~11:相當于有遮蔽的光照強度,適合需充足光照、忌陽光直射的植物。
光圈大小為f4~5.6:弱光,適合喜陰植物。
光圈大小為f2.8:只適合耐陰性強的植物,冬季擺放在此處的植物很難存活。
* 另一種方法是在打算擺放植物的位置看報紙,前提是測試人視力較好,若感覺光線太暗,看不清楚,這樣的位置對植物來說可能過于陰暗。
* 適合光照較弱位置擺放的植物
亮絲草屬、南洋杉屬、鐵線蕨屬、蜘蛛抱蛋屬、桃葉珊瑚屬、鱗莖植物(如風信子,花期來臨之前需保證充足的光照)、假提、八角金盤屬、蕨類植物(多數)、薜荔、網紋草屬、常春藤、棕櫚樹(多數)、蔓綠絨、鳳尾蕨屬、虎尾蘭屬、綠蘿(又名黃金葛、魔鬼藤,室內種植時斑葉效果可能不是很好)、“嬰兒淚”。
澆水
植物生長離不開水,但有些植物澆水過多比缺水更危險。要做好植物的養護工作,你必須先了解一些澆水的相關知識。
將測量儀插入盆栽土中,可以檢測盆栽土的濕度。但是盆栽植物較多的話,這種方法就不太適用了。因為要將測量儀插到每個盆栽中,然后一一讀取數據,太麻煩了。不過對于剛開始種植室內盆栽的人來說卻非常實用。
應該給植物澆多少水
其實沒有既定的標準規定該給植物澆多少水。植物的需水量以及澆水頻率不僅取決于植物的特性,還取決于花盆的種類(種在陶制花盆中的植物需水量比種在塑料花盆中的多)、盆栽土的種類(泥炭打底的基質比肥土打底的基質蓄水能力更好)、周邊環境的溫度以及濕度。
只有親身實踐才能獲得澆水的經驗,懶得自己摸索的話,最好選擇能自動澆水的花盆或用培養液栽培的植物。
檢測盆栽土濕度的實用技巧
你可以從以下方法中選擇最合適的方法檢測盆栽土濕度,條件允許的話最好每天檢測一次。
* 肉眼觀察。干燥的盆栽土往往比濕潤的盆栽土顏色淺,但是表面干燥并不意味著底層同樣干燥。如果表層土壤濕潤,則無須澆水。對于花盆下還有盛水托盤的植物,只需確保托盆內有水即可,盤內無水時再澆水。
* 觸摸法。手指輕輕按壓土壤表層,就可以感知土壤到底是濕潤的還是干燥的。
* 聲音測試適用于陶制花盆,尤其是那些種有大型植株、盆栽土較多的花盆。在園藝杖上插上棉線團,敲打花盆:聲音沉悶說明土壤濕潤(也可能是花盆有裂紋);聲音清脆說明土壤干燥。用這種方法檢測泥炭土濕度不太準確,也不適用于塑料花盆。

盆栽土檢測
在園藝杖或鉛筆上插上棉線團,敲打陶制花盆:聲音清脆說明土壤干燥;聲音沉悶說明土壤濕潤。有一定經驗后能明顯感覺到聲音的差異。
* 經過不斷地實踐和摸索,經驗豐富的人只要提一提花盆就能知道土壤干燥與否:土壤干燥的花盆往往比土壤濕潤的花盆輕很多。
如何正確澆水
澆水時要澆透——僅僅濕潤表層土是不夠的。若盆栽土已經干硬板結,澆入的水很可能直接滲到花盆里,此時可以將花盆浸在水桶中,直到水中不再冒氣泡為止。

從盆栽土表層澆水
小型灑水壺是室內盆栽最常用的澆水工具。選擇順手、噴嘴細長的灑水壺,更容易將水直接澆到盆栽土上,而不會淋濕植物。
澆水后一般應檢查盆底托盤上是否有殘留的水,若有,則需要將殘留的水倒掉。若盤內有鵝卵石或大理石避免水與盆栽土直接接觸,則不檢查問題也不大。托盤內殘留的水是導致植物死亡最常見的原因。除了一些特殊植物,其他植物長期置于水中都會死亡。
多數植物用長頸灑水壺澆水最為方便,長頸可以伸入葉叢,細長的噴嘴容易控制水流,避免水流太大沖走盆栽土。
非洲紫羅蘭等葉片向地生長的植物,用灑水壺澆水可能會淋濕葉子和花冠,造成葉子腐爛。因此最好將這種植物的花盆墩在水盤中,一旦盆栽土表面變濕,就立即將花盆移出,這種方法比較穩妥。不過,如果能將噴嘴伸到葉子下面澆水,使用長頸灑水壺也可以。
部分植物對水的特殊需求
自來水并不是澆灌植物最理想的水,但多數植物都可以接受。有些植物不適合生長在堿性土壤中,若自來水硬度較高(鈣或鎂含量較高),需要進行特殊處理。這類植物包括單藥花屬植物、杜鵑花、繡球屬植物、蘭花,以及非洲紫羅蘭。最好能用雨水灌溉植物,不過很難隨時隨地得到水質好的雨水,而且有些地區的雨水也存在污染問題。
硬度不高的自來水也不要隨接隨用,最好能擱置一夜再用。硬度較高的自來水,可以煮沸冷卻后使用,因為沸騰過程能降低水的硬度。經過上述兩種方式軟化后的水仍然不適用于所有植物。如果有條件,可以用專門的設備除去水中的礦物質,剩下蒸餾水。不過除非種植大量植物,不然這種方法并不劃算。

植物缺水的情況
植物缺水萎蔫(如頂圖所示),可以將花盆浸在裝有水的容器中幾個小時,然后移至陰涼處,植物就能恢復生機了(如上圖所示)。注意:澆水過多也會導致植物萎蔫,所以事先需確定造成萎蔫的原因,不能不加判斷就使用這種方法。

托盤澆水
少數植物根部可以浸在水中,這樣的植物可以在花盆底盤或外部容器中加水。只有生長于沼澤環境的植物才能采用這種方法。

自動澆水花盆
覺得澆水麻煩的話,可以使用自動澆水花盆。自動澆花盆的水從底部貯液槽慢慢滲入盆栽土中,可以減少澆水次數。

植物澆水過多的情況
植物因澆水過多而枯萎,通常是有預兆的。圖中左邊的植物澆水過多,右邊的植物水量適中。
施肥
不施肥,植物就會顯得死氣沉沉的,只要正確施肥,植物就能茂盛生長,生機盎然。現代肥料讓施肥變得很簡單,肥效更長因而不需要經常添加。
花盆并不是植物生長的有利環境,因為盆栽土遠遠不能滿足植物根部對營養的需求,小型盆栽尚且如此,大型植物能從盆栽土中獲得的養分更是少得可憐。
施肥有利于植物生長。不同的植物可以使用不同的肥料,不想這么復雜的話,可以使用同一種肥料,畢竟施肥總比不施好。
施肥時間
無法確定施肥時間的話,可以查看購買植物時附帶的標簽或相關的書籍。通常情況下,植物處于生長旺盛期或光照及溫度條件能促進植物吸收肥料時,才需要施肥。一般是春季中期到夏季中期這段時間,當然也有例外——尤其是冬季開花的植物。
仙客來常冬季施肥,冬春兩季開花的林中仙人掌冬季施肥,夏季不施。其實關鍵并不是何時施肥,而是何時植物生長最為旺盛。

植物為什么需要施肥
圖中的兩株植物購買時植株大小相同,種植時間也相同。左邊那盆植物經常施肥,并移植過一次;右邊那盆植物買回后從未施過肥,呈現典型的缺肥癥狀。
緩釋肥料適用于室內盆栽,不過這些肥料的肥效受溫度影響。冬季室外的肥料肥效很差,室內相對而言就好一些。
施肥頻率
只有通過反復嘗試摸索,才能掌握合理的施肥頻率。相關書籍或植物標簽上可能會說明“每兩周施肥一次”或“每周施肥一次”,但這并不適用于所有植物,因為此類說明主要針對液體施肥法。用其他方式施肥的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緩釋肥料
這種肥料現在已經推廣開來了,主要用于室外盆栽植物的種植,或用于長期供應盆栽植物所需養分。與普通肥料不同,這種肥料能在幾個月時間內緩慢而持續地發揮效力,多數植物一年只需施一兩次肥即可。
這種肥料適用于室外盆栽植物,但只有在土壤溫度能促進植物吸收養料的情況下,肥料才會發揮效力。
移植盆栽植物時,可以將這種肥料添加到盆栽土中。
液體肥料
切忌施肥過度
* 肥料有利于植物生長,但并不意味著施肥越多越好。施肥不應超過廠家的建議用量,否則植物會枯死。因為肥料中的鹽分會在盆栽土中不斷累積,影響植物吸收水分和養料,加上過多的肥料會刺激植物生長,導致植物早衰。
液體肥料見效快,植物急需肥料時非常適用。不同肥料的濃度和需要稀釋的程度有所不同,通常情況下應該采用廠家的建議,使用濃度恰當的肥料并保證合理的施肥頻率。有些肥料濃度較低,可在澆水時同時使用,有些肥料濃度很高,不能經常使用。
固體肥料
目前,各式各樣的固體肥料大大減輕了施肥的負擔。從長遠來看,使用這些肥料成本相對較高,但過程不像使用液體肥料那么麻煩,而且可以節省時間。這些肥料形狀各異,主要有片狀和條狀兩種,但使用方法大致相同:在盆栽土上挖一個小孔,埋入肥料條或肥料片,肥效大約能持續一個月(持續時間應參考使用說明)。
小包裝緩釋肥料
目前市面上還有小包裝的緩釋肥料,可以整包直接放在盆栽土底部供養。移植植物時很適用。
可溶性肥料粉
可溶性肥料粉和液體肥料作用原理相同,只需用水將粉末溶解即可,操作簡單,而且價格也比液體肥料便宜。

施肥的作用
這是兩盆種植時間相同、大小相同的植物。我們只給其中一盆植物施肥,一段時間后就能清楚地看出施肥的作用。

緩釋肥料
多數泥炭土(即基質為泥炭蘚的盆栽土)一兩個月后營養物質會大大減少。因此添加緩釋肥料是個不錯的選擇,可以連續數月為植物提供肥料。

肥料條和肥料丸
條狀(見頂圖)和丸狀(見上圖)肥料可以埋入盆栽土中。多數人認為這些肥料比液體肥料方便得多。

顆粒狀肥料
顆粒狀或粉末狀肥料可以用叉子拌入盆栽土,栽種植物后充分澆水,以便肥料發揮效力。
選擇合適的盆栽土
有了質量較好的盆栽土,植物才能長勢良好。施肥能解決植物營養缺失的問題,盆栽土土壤結構能平衡植物根部對水分和空氣的需求,它們對植物的健康生長同樣重要。商家采用的盆栽土通常質量較輕,便于搬動,有利于毛細澆水法的實施,但并不利于室內盆栽茁壯成長。
盆栽土既能起到固定植物的作用,又能積蓄營養。結構合理的盆栽土能滿足植物根部對水分和空氣的需求。另外,盆栽土中還含有大量微生物,有利于植物生長。
早期的花農會給不同盆栽植物使用不同的盆栽土,如今為了省事多數植物都用同樣的盆栽土,只有少數植物對盆栽土有特殊要求。
最常見的盆栽土有堆肥土和泥炭土,除了少許特殊植物,這兩種盆栽土適合多數植物生長。
對盆栽土的特殊要求
* 少數植物對盆栽土有特殊要求,常用的盆栽土并不適用。有些植物不喜歡堿性土,如杜鵑屬植物、多數秋海棠屬植物、歐石南屬植物、非洲紫羅蘭,常用的盆栽土不利于這些植物的生長。即使以泥炭蘚為基質的盆栽土,也普遍呈堿性,因為為了適應多數室內盆栽植物的需求,盆栽土中會添加少量石灰。不喜歡堿性土壤的植物,可以使用“歐石南屬”植物專用盆栽土,這種盆栽土在多數花店都能買到。
鳳梨科植物、仙人掌科植物和蘭科植物對盆栽土也有特殊要求,可以從專業苗圃或較好的花店購買經過特殊處理的盆栽土。

以堆肥為基質的堆肥土:主要成分為各種植物的殘枝落葉和易腐爛的垃圾廢物等,加入砂和泥炭蘚改善土壤的營養結構。
堆肥土較重,能增加花盆的穩定性,適合大型植株,尤其是莖葉較多的植物,如大型棕櫚。
以泥炭蘚為基質的泥炭土:質量輕,便于搬動,適合多數植物。有時會添加砂或磷鉀等營養元素,這主要取決于植物的需求。若盆栽土中養分流失很快,不及時施肥的話會影響植物生長。
商家使用自動澆水系統養護植物,泥炭土比較能適應這種養護方式。而自己種植,最好選擇堆肥土,因為泥炭土很容易干硬板結,之后就很難再澆透水,而且還很容易出現澆水過多的現象。
隨著生長泥炭蘚的濕地面積大大減少,有些花農不再使用泥炭土。目前有很多代替泥炭土的盆栽土,比如用椰糠(椰子果實加工后的廢料)和樹皮碎末作栽培基質的盆栽土,有時也用這些物質的混合土。根據制作方式和組成成分的不同,盆栽土的效果參差不齊。你可以嘗試使用不同基質的盆栽土分別種植幾株同樣的植物,然后哪種基質的盆栽土最好就一目了然了。
選擇合適的花盆
選擇花盆時,實用只是其中一個要求,漂亮有趣也可以成為選擇花盆的標準。不管如何選擇,花盆的大小必須和所種植物協調一致,因為植物和花盆的比例會影響盆栽的整體形象。大小合適的花盆會令盆栽熠熠生輝,反之則可能破壞盆栽的整體美感。
普通的瓦盆(又稱陶盆)或塑料花盆外觀不怎么漂亮,因此很多人喜歡在這些花盆外面套一個稍大的裝飾性托盆。使用裝飾性托盆時,最好能在托盆里放些沙礫、黏土粒或鵝卵石,防止花盆底部和托盆中積留的水直接接觸。也可以在花盆和托盆之間填入泥炭蘚塊吸收多余的水分,這樣還有助于在植物周圍形成濕潤的局部環境。采用第二種方法時一定要先澆水,因為一旦填入泥炭蘚塊,就很難看出花盆和托盆之間是否有積水了,也很難將多余的水倒出。
瓦盆用來種植仙人掌和部分多漿植物比較合適,但有一種較淺的花盆更適合種植仙人掌,因為仙人掌根系不發達,較淺的花盆就足夠了。淺盆直徑和普通花盆相同,但高度只有普通花盆的一半兒左右。育種盆和淺盆相似,但更淺一些,如今已不常見到了,育種盆原本用于育苗,也可以用來種植植株矮小或匍匐生長的植物。

圖中的鍍鋅容器有一種老式廚房的情調。較大的容器可容納兩三種可共生的植物,如圖中的鐵線蕨和紐扣蕨。

藤編容器可用作花盆,也可用作花盆托盆,適用于小型鱗莖植物或植株較小的植物,如非洲紫羅蘭。

瓷盆獨具風格,比瓦盆和塑料花盆色彩豐富。

和樹有關的植物種在樹皮做的花盆里更好看,如攀附在樹上的常春藤。
應該選擇塑料花盆還是瓦盆?
* 多數花店的植物都種在塑料花盆里,因為塑料花盆對花商來說有很多好處,如干凈、輕巧、容易搬動、不易長青苔、價格低廉等。而且塑料花盆中水分不易流失,盆栽土也不易變干。
瓦盆的壽命往往比塑料花盆長。塑料花盆容易老化,老化后輕輕一碰就支離破碎了。瓦盆除非重重砸到地上,一般不易破碎。對于植株較大、莖葉較多的植物,沉重的瓦盆還能起到固定作用。
還有很多植物適合種在淺盆中,如杜鵑花、多數秋海棠屬植物、非洲紫羅蘭以及多數鳳梨科植物。你可以根據植物買回時所用的容器來選擇合適的花盆,原來的容器較淺的話,移植時就可以使用淺盆。
有些比較高檔的塑料花盆經過上色,還帶有墊盤,外觀和工藝花盆一樣漂亮,特別是那些顏色和房間色調協調的塑料花盆,裝飾性就更強了。
普通的瓦盆或塑料花盆可以自己動手畫上一些圖案,增加花盆的美觀性。瓦盆可以選用涂料(涂料顏色有限,因而可以設計比較搶眼的圖案來彌補不足),塑料花盆可以選用油畫顏料。
相對于室內盆栽而言,方形花盆更適合擺在溫室。大量種植像仙人掌這樣的小型植物,方形花盆比較節省空間。

配合時尚現代的裝修,可使用獨具風格的花盆,如圖中的鍍鋅花盆。花盆本身就很漂亮,盆中的紫鵝絨正與其交相輝映。

苔蘚編成的花籃適合某些春季觀花植物,如報春花、番紅花。直接將植物種在這種花盆里必須保證澆水時不淋濕花盆表面。

鑲在墻上的陶瓦花盆室內外都能使用。圖中的攀援喜林芋每隔數月需修剪一次,否則就把漂亮的花盆擋住了。

配套的托盤非常實用,可以使盆栽的整體外觀更加漂亮。

用吊盆種植半下垂生長的植物,比用塑料花盆更漂亮,如圖中的腎蕨。

圖中的瓷制工藝花盆與白色的仙客來花朵交相輝映。

生活中,只要用心就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圖中別致的花盆居然是用干枯的菌類做的。

只要和周圍環境搭配得當,圖中的金屬花盆就會散發出迷人的魅力。這樣的花盆可填入苔蘚,看上去更像懸掛式花盆。

商店或花店中出售各式各樣的工藝花盆,你可以依照自己的品位選擇。

紫砂盆適合放在廚房里,圖中紫砂盆中的“嬰兒淚”和圓形的花盆渾然一體。

有時老式的手工瓦盆效果也很好,盆壁上白白的灰漬有種古老的感覺。圖中的兩個手工瓦盆種了常春藤。
移植植物
植物一般都需要移植,移植能讓生長狀況不良的植物重新變得生機勃勃。但并非所有植物都需要經常移植,而且有的植物移植后適合種在較小的花盆中。通過不斷地實踐和摸索,就能掌握移植的正確時機,以及移植時該使用多大的花盆。
不必過早將植物移植到較大的花盆中,因為頻繁移動可能導致根部損傷,影響植物生長。
每年都要考慮植物是否需要移植,但這并不是說每年都要進行移植,移植與否應視植物的需要而定。
植物幼株比成熟植株移植頻率要高。移植時最好選用大小合適的花盆,移植后要進行追肥或簡單施肥。
什么時候進行移植
植物根須伸出花盆底部并不意味著必須進行移植,因為通過毛細襯墊澆水或使用托盤的花盆都會有少數根伸出花盆底部吸收水分。
不確定是否需要移植的話,可以取出植株查看植物根部。將花盆倒置并輕輕敲打花盆壁,可輕易將植物連同盆栽土取出。植物有少量根沿花盆內壁生長屬于正常現象,如果有較多根都是這樣的話必須進行移植。
移植植物方法很多,這里介紹兩種最常用的方法。
上盆、換盆、移植
* 這三個術語常常混用,其實所指不同。
* 上盆指首次將幼苗或插條種到花盆中。
* 換盆指連同盆栽土移植植物。
* 移植指將植物移植到與原來大小相同的花盆中,并更換盆栽土。植物不適合移植到較大花盆中才采用該方法。

大量根須伸出花盆底部(如左圖)說明必須將植物移植到更大的花盆中。同樣,大量根須沿著花盆內壁生長(如右圖)也必須將植物移植到更大的花盆中。
盆套盆法

1.若使用瓦盆,可事先按照傳統做法處理花盆。若使用塑料花盆并打算在盆底鋪設毛細注水襯墊,則需注意不要蓋住排水孔。

2.在底部鋪上一層潮濕的盆栽土,嵌入舊花盆(或與舊花盆大小相同的空盆),在兩盆之間的空隙中填入盆栽土,填至離新花盆頂部約1厘米處。

3.將填入的盆栽土壓實,保證取出舊花盆后,盆栽土中央能形成與舊花盆輪廓相同的完整空間。

4.取出舊花盆,接著將需移植的植物連同盆栽土一起取出,放到新花盆中央的空間內。用手指輕輕按壓植物根部周圍的土壤,充分澆水。
更換表層土
* 有些植物種在直徑為25~30厘米的大型花盆中,移植較為困難。可以用叉子松動表層盆栽土,將這些盆栽土除去,填入新的盆栽土。經常這樣做,可以保證盆栽土營養充足,植物可在同一個花盆中種植數年而不需要移植。
傳統方法

1.若使用瓦盆,準備比舊盆大一兩個型號的新花盆,用陶片或小塊樹皮蓋住排水孔。

2.移植前給植物澆透水。捏住植物靠近根部的位置,輕輕地左右晃動,或將花盆倒置,輕輕敲打花盆壁,即可將植物連同盆栽土一起取出。

3.在新盆底部鋪上一層盆栽土,保證植物放入后高度合適。

4.一邊轉動花盆,一邊在周圍空隙中填入更多盆栽土。最好使用與舊盆中相同的盆栽土。

5.用手指輕輕按實盆栽土,確保盆栽土距離花盆邊沿1~2.5厘米,保證留有澆水的空間,然后充分澆水。
修枝剪葉和清潔植物
時常清潔和打理植物,既能保證植物外觀漂亮,又能提前發現植物病蟲害的跡象。
修枝剪葉和清潔既能保持植物漂亮有型,又能促進植物繁茂生長,甚至還能延長花期。
如果發現枯黃的葉子,你最好立即摘除。清潔工作需每周進行一次,其他打理工作可以間隔較長時間進行一次。有規律地打理植物,既能盡早發現植物是否發生病蟲害、是否缺乏營養,又能學習如何更好地觀賞植物,可謂一舉兩得。
摘除植物枯花
摘除枯花能保證植物生機盎然,多數情況下還能促進開花,同時還能預防病蟲害,植物真菌感染一般是從枯花開始,然后逐漸蔓延至葉子的。
生有須根的秋海棠屬植物(如四季秋海棠)花型小、開花多,摘除枯花的工作比較艱巨,但不摘除的話,枯花可能落在家具或植物枝葉上,既影響環境,又破壞植物外觀。
除了有穗狀花序的植物,其他植物可以連同花柄一起摘除枯花。
繡球屬等有穗狀花序或較大頭狀花序的植物,可以在花全部盛開之后剪除整個枯萎的花序。
葉面清潔
植物的葉子和家具一樣也會落上灰塵,但只有葉面光滑的葉子才能明顯看出有灰塵。葉子積有灰塵說明植物缺乏打理,灰塵會影響葉子接收陽光,不利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提供生長所需營養。

摘除枯葉
植物遲早都會有枯葉,即使是常綠植物也會有枯葉。你需要及時摘除枯葉,以免影響植物外觀。大部分枯葉輕輕一拽就能摘下,而有些需要用剪刀剪除。
打理植物所需工具
* 家庭常備的日用品完全可以勝任打理室內盆栽的工作,但有人還是會購買專業的園藝工具,其實普通海綿或柔軟的布和廚房使用的剪刀也很合適。
最好有專門的工具箱收納這些工具:
* 尖而鋒利的剪刀、修枝剪或采花用的剪刀。
* 劈好的木條,可用于支撐植物。
* 園藝專用線,顏色最好是綠色的,或是若干封口機上用的那種金屬圈。
* 清潔光滑葉子的海綿。
* 清潔長絨毛葉子的毛刷。
光滑的葉子積有灰塵的話可以用柔軟的濕布擦拭。有些人喜歡在水中加牛奶,令葉子更富光澤。除了牛奶,也可以使用專業葉面光亮劑令葉子恢復光澤。還可以使用噴霧型葉子清潔器,但應嚴格按照產品說明使用,尤其要注意噴霧距離。
以上兩種清潔葉子的方法都不適用于葉面長有絨毛的植物,這樣的葉子可以用柔軟的毛刷清潔。仙人掌屬植物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清潔。
植株矮小、不開花、葉子無絨毛的植物——如亮絲草屬植物,可以將葉子浸入溫水中,輕輕晃動,以達到清潔的目的。清潔后應自然風干殘余的水珠,避免陽光直射灼傷葉子。
修剪和整形
摘心能防止多數盆栽植物新枝生長過快,促進植物分杈,有助于植物造型,植物的冠也能生長得更為茂密。鳳仙花屬、槍刀藥屬、冷水花屬、紫露草屬都屬于這類植物。植株較小時就要開始摘心,枝條瘋長時更要如此。摘心尤其有利于蔓生植物的生長,如紫露草。紫露草枝葉茂密,葉子下垂生長,通過摘心,使枝條保持在30厘米左右最為漂亮,枝干細長的植株看起來很像野草,毫無美感。
斑葉植物長出全綠葉子的話,需要立即摘除,否則很快整株斑葉植物就會變成一株名副其實的綠葉植物。
攀緣植物和蔓生植物需要花更多時間打理,應該及時將新抽枝條系到附著物上,并及時剪除影響植物外觀的細長枝條。

擦拭葉子
葉面光亮劑效果明顯,擦拭后葉面光澤亮麗。

摘除枯花
凋落的枯花會弄臟桌子或窗臺。及時摘除枯花,既能保證植物外觀漂亮,又能防止枯花滋生霉菌或其他病菌。

用海綿擦拭葉子
菩提樹等葉面光滑的植物,通常用蘸有少量肥皂水的海綿擦拭,可以保持植物外觀漂亮。不及時清潔灰塵會影響植物接收光照,并堵塞植物“呼吸”的氣孔。

浸潤清潔法
小型植株只需將葉子浸到溫水中輕輕晃動即可完成葉面清潔。該方法不適用于葉面長有絨毛或較為嬌嫩的植物。

用毛刷清潔葉子
非洲紫羅蘭等葉面長有絨毛的植物,清潔時不適合用海綿擦拭,可以使用柔軟的毛刷。

左圖:摘心
植株較小時進行幾次摘心,可以保證植物生長茂密,因為摘心可以促進植物側枝茂盛生長。除了部分生長緩慢的植物,摘心適用于大多數植物。
外出時植物的養護
節假日人們可以盡情享受生活,而無人照料的植物卻可能遭殃。若無鄰居幫忙照料植物,你必須采取措施,保證外出時植物仍然有水源供應。
冬季應事先給植物充分澆水,并保證家里供暖系統的溫度較低,那么即使不繼續澆水,植物也能存活幾天甚至一周。但夏季即使外出兩三天,也必須采用特殊方法保證植物供水。
外出時,若無法保證鄰居能每隔兩天給植物澆一次水,就應該提前做好預防措施:
* 夏季盡可能將植物搬至室外陰涼處,將花盆齊沿兒埋入土中。在盆栽土上蓋上一層厚厚的樹皮碎片或泥炭蘚塊,這樣既能提供溫度較低的環境,又能維持土壤濕度。外出前充分澆水,即使不下雨,多數植物也能存活一周左右。
* 嬌嫩的植物不能搬到室外,但可以放在室內陰涼、無陽光直射的地方。
* 最好將室內的植物放在盛有沙礫和水的托盤上,但要保證盤中的水不直接接觸花盆底部。這樣雖然不能增加盆栽土的濕度,但能增加空氣溫度,有利于植物生長。
* 生長受水分影響較大的植物,一定要有相應的自動供水系統。
專業供水設備
大部分供水設備在各大商店都有銷售,而且幾乎每年都會出新產品——多數是由傳統供水設備改良而成的。
滲漏器:將滲漏器注滿水埋入盆栽土中。水會慢慢從器壁滲出,持續供水時間從幾天到一周不等。只有一兩盆植物的話,短期內可以采用該裝置供水。但該裝置容量較小,作用有限。

節假日短期植物養護
外出時間較短的話,可以將植物集中起來放在一個較大的淺容器里。容器中墊上濕潤的毛細襯墊,以保證盆栽土濕潤。外出時間較長的話,需要采用特殊供水系統維持襯墊濕潤。

吸水條
將毛細襯墊剪成條狀可以做成吸水條。外出前確保吸水條和盆栽土濕潤,并檢查花盆中吸水條是否放好了。

維持濕度
如圖所示,將植物放在充氣的塑料袋中,可以較長時間維持濕度,但時間太長的話可能引起葉子腐爛。另外要盡量確保塑料袋不接觸葉子。
陶瓷蘑菇:作用原理和滲漏器相似。但陶瓷蘑菇頂部密封,通過管子和大容量注水器(如水桶)相連。水從蘑菇柄滲出后,密封蘑菇內氣壓下降,外連注水器中氣壓增大,將水壓入蘑菇。這個簡單有效的裝置可持續供水數周,但每個花盆都需要配備一個。
吸水條:花盆底部若有托盤,可以在盆栽土中埋入吸水條,從托盤內吸水供給植物。盆栽數量較少的話,這種方法不失為好的選擇,要是盆栽較多,單是安放吸水條就讓人煩不勝煩了。
滴灌裝置:常用于溫室和苗圃,能很好地解決供水問題,但成本較高,而且便攜式袋狀注水器放在家中影響美觀——不過外出時不妨用用。
臨時供水設備
較正規的花卉商店和裝修店都能買到毛細襯墊,配合浴缸或廚房的水槽使用,就成了一套實用的供水裝置。
若使用水槽,你需要剪一塊大小合適的襯墊墊在花盆底部,這樣既能擋住花盆的排水孔,又能從水槽中吸水。
可以事先在水槽里面注好水;也可以拔掉水槽塞,打開自來水龍頭,往露出盆底的毛細襯墊上滴水,維持一定的濕度。采用第二種方法前要先進行試驗,保證襯墊濕潤的同時避免浪費自來水。
浴缸中也可以使用類似裝置。浴缸注水后,在水中放幾塊磚,磚上放木塊,再擺上襯墊和花盆,確保花盆底不會浸在水中。
瓦制花盆排水孔上蓋著瓦片的話,使用毛細供水裝置的效果不很好(即使配合使用襯墊做成的吸水條,效果也不理想)。塑料花盆使用臨時供水裝置,不蓋住排水孔的效果比較理想。

耐寒植物
多數耐寒植物在長期無人照料時可以搬到室外,選擇陰涼的地方,將花盆齊盆沿兒埋入土中。給植物充分澆水,并在盆栽土上鋪上一層厚厚的樹皮碎片。

滲漏器
外出時間較短的話,滲漏器非常適用。事先確保盆栽土濕潤,并在滲漏器中注滿水。

吸水條
將吸水條埋入盆栽土,并設法使其穿過盆底的排水孔。

陶瓷蘑菇
陶瓷蘑菇供水效果很好。陶瓷蘑菇中的水滲出后,內部氣壓下降,外連注入器中的水進入蘑菇。較大的注水器可持續供水一周甚至一周以上。

利用浴缸制作供水裝置
浴缸配合使用毛細襯墊用作供水裝置,效果較好;也可以使用吸水性好的磚塊代替襯墊。事先塞好浴缸塞子,確保浴缸內的水不會滲漏。
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也稱溶液栽培——即不用土壤或盆栽土栽種植物。無土栽培的植物只需每隔幾周澆一次水,每年施兩次肥即可,無須花太多心思。
實驗室溶液栽培利用成本較高的精密儀器解決植物供養問題,是科技含量較高的栽培方法。普通人出于個人愛好嘗試無土栽培的裝置設計通常較為簡單,初學者也能使用。
剛開始嘗試溶液栽培法栽培植物時,你最好購買目前適用于溶液栽培的植物,并購買配套的花盆、沙礫和特殊的肥料。適應需要一段時間,不過一旦嘗到無土栽培的甜頭,很多人都樂意嘗試用溶液栽培法栽培更多的植物。
日常養護
水位器顯示最小數據前不能注水,就算顯示最小數據也不要急著注水,一般要再等上一兩天。注水時液面不能太高,不能超過最大數值——這樣能保證有足夠空氣供植物呼吸,這對植物生長至關重要。

最好注入自來水,因為自來水中有各種礦物質,與肥料相互作用,可以使肥效更顯著。
確保水溫接近室溫。因為無土栽培不使用盆栽土,溫度較低的水會導致植物受凍,這是導致無土栽培失敗最常見的原因。
施肥的時間最好作記錄,每6個月施肥一次。可以將條狀肥料嵌入花盆內,也可以用少量水溶解肥料粉注入盆中。
和傳統方法栽培的植物一樣,無土栽培的植物也會逐漸長大。無土栽培的植物不需要通過伸長根部來吸收更多的水分和養料,因此根系不像傳統方法栽培的植物那樣發達。即便如此也需要及時移植,特別是植株過大,已與花盆不協調的情況下更需要移植。
移植時通常需拿掉原來的花盆,這時要輕拿輕放,減少對植物根部的傷害,也可以直接在原來的花盆外面套上較大的花盆。如果移植時發現植物根系發達且凌亂無序,應該適當進行修剪。
適合溶液栽培的植物
并非所有植物都適合用溶液栽培法栽培,你必須親自嘗試。不過還是有相當多的植物適合溶液栽培的,比如仙人掌和多漿植物(這兩類植物無土栽培前要經歷一段“干燥期”,容器中水位不宜過高),以及蘭科植物也是。
如果你剛開始嘗試無土栽培,最好選擇下面這些植物種植。有一定經驗后,再嘗試新品種。這類植物包括:蜻蜓鳳梨、亮絲草屬、花燭屬、天門冬屬、蜘蛛抱蛋屬、鐵十字秋海棠、蟆葉秋海棠、仙人掌屬、白粉藤屬、君子蘭屬、變葉木屬、花葉萬年青屬、孔雀木屬、龍血樹屬、一品紅、榕屬、三七草屬、常春藤屬、木槿屬、球蘭屬、竹芋屬、龜背竹屬、腎蕨屬、喜林芋屬、非洲紫羅蘭、虎尾蘭屬、鵝掌柴屬、矮小苞葉芋、黑鰻藤屬、扭果苣苔屬、紫露草屬、麗穗鳳梨、絲蘭屬。
無土栽培步驟

1. 選擇植物幼苗,洗凈根部的盆栽土,注意不要碰傷根部。然后選用網狀容器,放入植物。

2. 在容器中填入沙礫,盡量不要碰傷根部。

3. 將該容器放入更大且不透水的容器中,事先在外容器的底部鋪上一層沙礫,保證內外容器間有1厘米左右的空隙。

4. 在沙礫中插入水位器。如果沒有,也可以使用測量植物根部濕度的儀表。

5.在兩容器之間填入沙礫固定內容器和水位器。

6. 在沙礫上撒上無土栽培專用肥料。

7. 澆水至水位器最大刻度處,使肥料溶解并滲入沙礫中。如沒有水位器,則可加入相當于容器容量1/4的水。水位器顯示干燥再澆水,最好使用自來水。

8.幾個月后,盆栽植物就會開枝散葉了。
?多數仙人掌屬植物都適合用無土栽培法栽培。但要注意控制容器水位,水位過高容易導致植物死亡。
無土栽培的原理
* 植物具有兩種類型的根:土壤根和水下根。將插條插在水中,就會長出水下根,一旦移栽到盆栽土中,又會長出土壤根。兩種栽培方法間的轉換較為困難,不過一旦度過了適應期,無土栽培的植物也能長得像在盆栽土中一樣茁壯。
控制營養液的量至關重要,營養液過多會影響根的呼吸,容易造成植物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