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隕石來自何處

我們經常會看到有關某地又發現新的隕石的報道,這些神秘的外來客曾經讓地球人恐慌不已。現在隨著人類的研究領域已跨向星際空間,隕石的神秘面紗也漸漸被人類揭開了。

科學家在對隕石的不斷研究中發現,隕石是墜落地面的流星體殘余。在對其物質成分進行分析后,科學家們認為可以把它們分為三大類:

隕鐵,或稱鐵隕石,其主要成分為鐵和鎳等金屬元素,如鐵占90%左右,鎳占5%~8%,或更多些。已知世界最大的隕鐵質量約60噸,現仍位于非洲納米比亞南部的原降落地。中國的新疆大隕鐵,質量約30噸,在世界上名列第三。

隕石是各類隕石的統稱,有時為了加以區別,將其稱為石隕石。多數石隕石中到處可見的是直徑一般從零點幾毫米到幾毫米的很小的球狀顆粒。由于它們形成于特殊的條件下,其結構也是前所未見的,在地球上的巖石內還沒有見到過這種球狀顆粒結構。含球狀顆粒結構的石隕石中,球粒隕石約占84%。1976年3月8日,世界最大的石隕石降落在中國吉林省,在已收集到的100多塊隕石碎片中,一塊約1770千克的隕石碎片最為重要。

隕鐵石,或稱石鐵隕石,一般比較少見,基本上由鐵、鎳等金屬和硅酸鹽各一半組成,是介于隕石和隕鐵之間的一種隕石。

據估計,每年降落到地球上來的隕石大約有幾千萬顆,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被人們找到,其余的大部分都落到了荒無人煙的地方或江河湖海里去了。人們在接待這些宇宙來客之時,常常想弄清楚:這些神秘的天外來客究竟來自何處?科學界對此意見不一。

隕石標本

有人認為,隕石來自彗星。因為有些彗星沒有彗發和彗尾,只有彗核,這就與小行星難以分別了。日本東京大學的古在山秀博士就認為,最早發現的小行星伊卡魯斯,很可能就是由彗星轉變而來的。有人還分析了小行星和隕石的結構,發現它們具有相同的物質構成。

但更多的人認為,太陽系的小行星帶是隕石的故鄉。小行星沿著橢圓形的軌道圍繞太陽運行,當它們接近地球時,有些便離開了家鄉,到地球上安家落戶。

1947年2月12日上午10點左右,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北面的錫霍特·阿林山脈,一塊巨大的隕石墜落了。根據隕石墜落的方向和角度,考察隊員推測出了這顆隕石進入地球大氣層時的軌道是細長的橢圓形,遠日點在地球內側,近日點在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所有這一切都說明這顆隕石與小行星具有一致的軌道。由此可知,這顆隕石的前身是小行星。1959年4月7日晚,科學家根據落在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市附近菲拉布拉姆鎮的那顆隕石的方向和速度,也推測出它的前身是小行星。1970年,科學家根據降落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北部的羅斯特西底的一顆隕石的運行軌道,也證明它曾是一顆小行星。

就在人們尋找隕石的故鄉的同時,在隕石當中又發現了金剛石。作為一種比較堅硬的礦物,金剛石若沒有高氣壓是難以形成的。那么,為什么金剛石會出現于隕石里呢?

蘇聯地質學家尤里·波爾卡諾夫認為,隕石的母體要達到月亮那么大才可能形成金剛石。因為碳元素是構成金剛石的重要物質,至少需要2×106~3×106千帕,才能使碳元素變成金剛石。月亮的半徑是1700千米,它的中心部位的壓力可達4×106~5×106千帕。所以,隕石母體如果比月亮的一半還小,金剛石是難以形成的。

另一種說法談到隕石中金剛石的成因時,認為金剛石是在隕石與地球相撞時形成的。在美國西部亞利桑那州科科尼諾縣,有個世界聞名的巴林杰隕石坑。在這個隕石坑的邊緣人們找到了含金剛石的隕石。有人認為,可能是在隕石與地球相撞時所產生的沖擊力的壓力下形成了這種含金剛石的隕石。只要有足夠大的沖擊力,就可能形成金剛石。在這種情況下,隕石母體可以不必像月亮那么大。

美國亞利桑那隕星坑

這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最好例子。從理論上說,會有許多小行星可能撞擊地球,但能對地球造成災難性影響的并不多。

此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隕石在空間飄蕩的時候,撞到了其他隕石。在足夠的沖擊力下,金剛石才得以產生。

盡管觀點不一,但科學家們仍在尋找新的證據,相信人類終有一天會尋找到隕石的真正的家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将乐县| 阜新市| 集贤县| 乌拉特中旗| 堆龙德庆县| 嘉义县| 元阳县| 贵港市| 永宁县| 武鸣县| 晋江市| 繁峙县| 黄骅市| 隆昌县| 博客| 清流县| 石景山区| 当涂县| 兖州市| 集贤县| 商都县| 肥乡县| 休宁县| 桑植县| 三河市| 得荣县| 钦州市| 红安县| 老河口市| 兴和县| 牡丹江市| 新密市| 浙江省| 和顺县| 弥勒县| 庆元县| 绥芬河市| 靖西县| 图们市| 通道| 当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