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考古未解之謎 中國考古未解之謎(彩圖精裝)
- 文娟
- 3324字
- 2019-01-02 17:55:43
希羅多德《歷史》一書中的“法老城”
希臘語“歷史”一詞原意為探索,作者希羅多德寫《歷史》一書的目的,原是為了探索波斯帝國侵略希臘的原因。后來,我們當然都知道了,“歷史”一詞被用來概括人類所走過的歷程,而希羅多德也被尊稱為“歷史之父”。

護身符 埃及
用黃金制作而成,護身符的兩個構件是古埃及神話中的二神,二神背靠背站立。
為了了解波斯,希羅多德親身遠赴波斯,實地探訪考察,了解風土人情和歷史背景,然后寫下他的心得。當時埃及在波斯帝國的統轄之下,因而他也到了埃及。古老的文化和神秘的國度引起了希羅多德極大的興趣,下筆不能自休,結果《歷史》第二整卷寫的都是和埃及有關的故事。這是公元前6世紀中期的事。
實際上,希臘人對古老而神秘的埃及早有風聞,在大約公元前8世紀已有關于埃及的記載。稍后的《荷馬史詩》中《伊利亞特》曾經說,埃及的大城底比斯是一個富庶的地方,它有100座大門,每座門可以讓200名戰士和他們的戰車同時通過。《奧德賽》中也提到,埃及是個遙遠的國度,海倫曾經由當地帶回魔草,可以令人忘卻痛苦和憂愁。現在的考古學發現已經證實,公元前7世紀,希臘商人在尼羅河三角洲的瑙克拉提斯建立貿易站。不過,第一個留下比較詳細的關于埃及的記載的人,是希羅多德。在希羅多德的眼中,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典范,是最有智慧的國家。埃及的祭司是最有智慧最有思想的人。不少希臘人,如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政治家梭羅等人都曾經去埃及尋求智慧。關于埃及的描述中,地中海沿岸的法老城伊拉克利翁是極為引人入勝的。那里人民生活富庶,城市布局合理,建造精美。神廟高聳入云,莊嚴而雄偉,人們宴嬉逸樂,夜夜笙歌。尤其是那里女性,更是整個城市的一道美麗的風景,她們個個貌美如仙,穿戴華貴,常常打扮得爭奇斗艷,上劇院去看戲。光看這種描述,似乎與西方17至19世紀的上流社會如出一轍。

沿尼羅河出土的遺物從左向右依次為:戰斧、儀式斧、銀柄斧。在古代中東地區,斧子是最常用的武器之一,因為它具有較強的殺傷力。
但是,就是這么個美麗的城市,2500年以前卻在一夜之間神秘地消失了,甚至沒有留下一丁點兒斷壁殘垣供后人憑吊,就徹底從大地上滅絕了它的蹤影。并且,其神奇之處還在于,雖然在吉光片羽的文獻資料中,都極力夸贊它的美麗繁華,卻沒有人能說清它到底于何時何地、由何人所建;所謂的法老城的“法老”究指何人。要知道,古埃及有十分完整的王朝體系,經歷了早王國、古王國、中王國以及新王國四個時期,差不多有200多名法老。那么,法老城只是古代人們的傳說或美麗想象嗎?
從歷史變成久遠的傳說,再經考古發現而將傳說一點一點還原為歷史,似乎是很多民族的早期歷史所共同走過的路。謝里曼的考古發掘雖然魯莽而簡單,但他的熱情和執著還是留給后人直接而有效的啟示,那就是:永遠不要忽略遠古的傳說以及古代文獻中反復提到的寶藏。關于法老城,最近的考古發現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金戒指 埃及
戒指為雙面,一面鑲有寶石,一面為雕刻的圖案。
原來,伊拉克利翁曾是古代埃及的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一度是前往古代埃及的門戶。公元前4世紀,歷史上著名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橫掃歐亞大陸,攻克了迦太基之后,進軍埃及。公元前331年,他在拉庫臺的小漁村附近興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座新港口城市,伊拉克利翁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地理優勢和往日的風采。亞歷山大城后來成為古埃及最后一個王朝托勒密王朝的都城,是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同時也是地中海沿岸和近東地區最大、最重要的一個國際轉運港。
很可能在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中,伊拉克利翁以及附近的其他城市一起沉入海底,從陸地上消失。考古學家這次發現的遺址包括古城伊拉克利翁、卡諾珀斯和門烏西斯等。
無論世上是怎樣的滄海桑田,海底卻是另外一個世界。時間在那里幾乎停滯了。歷史被凝固在那些保存得十分完整的屋宇、富麗堂皇的神殿,可以和現代化的城市相媲美的完善設施以及巨型的雕像、石柱之中。讓現代人頗為迷惑的是,2500年前的人類居然就已經建造了如此寬敞明亮的住房;精心設計了通風口、廁所和澡堂;修建了雄偉宏大的露天娛樂場以及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統。它們所表現出來的建筑技術,實在無法用我們今天的歷史學來解釋,因為它們太古老太神奇了。作為后來者,除了驚嘆他們曾經達到的智慧外似乎一無作為。

埃及港口
在埃及,用蘆葦制成的淺底船只有一個帆,載著貨物和乘客在尼羅河上航行。大約在公元前2700年以后,埃及人才開始制造木船,這些木船更加堅固并可以跨海至國外各地。
據有限的文獻資料所載,這幾座各1平方千米見方的古城,當年以富庶的生活和繁榮的藝術聞名。同時,從城里有不少供奉土地神塞拉皮斯、送子神伊希斯和冥神奧西里斯等神的廟宇來看,它們在當年也是宗教圣地。
考古隊由埃及和歐洲的學者聯合組成,在沿埃及北部海岸線6~9米深的海底搜尋了兩年多,終于發現一些蛛絲馬跡。時至21世紀,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在動手將文物打撈上岸之前,他們也動用了最先進的技術。例如采用全球定位系統,三角測量技術進行水下全方位測量,利用包括核磁共振成像設備、聲吶物探技術等在內的一些高科技手段,先在岸上繪制了一幅說明各個建筑具體方位的地圖,然后再有步驟地進行打撈。在戈迪奧領導的考古小組的指揮下,潛水員當天就從海底打撈出一根雕花石柱及法老、女王和河神的巨型雕像各一尊。其中石柱斷裂成15段,共計6米高、3米寬,10噸重,堪稱地中海中發現的最大的石柱之一。
戈迪奧說,石柱和3尊雕像將被送往埃及亞歷山大的官方文物實驗室接受脫鹽處理,然后再進行一系列巡回展,讓世人一睹古埃及文化曾經的璀璨和輝煌。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成為這批古埃及文物的最終安身之所。
埃及文物高級委員會主席加巴拉稱:“這是水底考古史上最令人振奮的發現……因為以往發現的,大多是陵墓或廟宇,但這次我們發現了好幾座城市,一些我們從經典著作中聽聞的城市。”除了許多完整無缺的建筑物外,考古學家還在遺址中發現多尊法老像、獅身人面像以及拜占庭古幣等珍貴文物。考古專家還將對遺址的神廟、雕塑、房屋港口建筑及一個圓形大劇場進行發掘。
關于法老城的建造時間目前卻沒有定論。根據目前打撈的文物來看,法老城應建于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這與希羅多德的記載亦較為吻合。但是,出海的許多石材上都刻有“托勒密二世”的字樣,又似乎說明這個城市應建于托勒密二世時期,即公元前3世紀初。托勒密二世在世時間為公元前308年至公元前246年,那是埃及希臘化的時期,受希臘文化影響較深。托勒密二世曾經擴建了著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大力資助文化事業,使得亞歷山大成為當時的文化中心。然而,令科學家迷惑的是,他們在海底還發現了不少早于托勒密二世時期的文物,例如一個重5噸,兩面均刻有塞提一世雕像的巨大石材。塞提一世是埃及歷史上新王國時期第19王朝的法老,在位時間為公元前1294至公元前1279年。如果此城為塞提一世所建,這個法老城就十分古老,那些文物也愈加珍貴了。

金斧柄 埃及
古埃及的禮儀斧柄把手,整個把手用黃金制成,上面雕刻著神像、花紋和動物的圖案,使得斧柄更顯豪華典雅。現存于貝魯特的國家博物館。
另外,還有人根據出海的一尊伊西斯女神的雕像,認為此城乃埃及最后一位國王,著名的埃及艷后克婁巴特拉所建。伊西斯是埃及王的妹妹,嫁給埃及王為妻。埃及王被其弟謀害后,伊西斯為其復仇,復興了埃及。克里奧佩特拉十分崇拜伊西斯女神,曾要求她的臣民尊稱她為“新伊西斯”。
看來,人類的歷史仍然存在著無數的謎團等待人們開解。目前,科學家們正對打撈上來的各種文物進行鑒定,希望能弄清楚這座水下之城究竟是何人于何年所建,以及它毀滅的年代和原因。人們期待著答案的揭曉,也關注著它的打撈過程。因為,無疑地,作為那樣一個富庶法老城肯定還有無數的珍寶靜靜地隱身于海底深處,也許海藻中、某塊不為人注意的巖石下,會有寶光在閃爍。

帶狀金冠 埃及
古埃及的金屬工藝成就輝煌,技藝精湛。早在公元前4000年,埃及人便掌握了冶煉金屬的技術,早王國時期,黃金工藝開始出現,為古埃及的金屬工藝增添了奇光異彩。圖中帶狀金冠造型簡潔,形式優美,可稱此時期金屬作品的代表之一。新王國時期,黃金制作的大型金屬工藝品開始出現,最典型的作品是法老的黃金面具以及盛放木乃伊的金棺,這種豪華的工藝品成為古埃及金屬工藝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