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名人全知道(彩圖精裝)
- 文娟
- 1536字
- 2020-08-13 19:26:13
·再造大唐的老將·
郭子儀
郭子儀從小喜武,研讀兵書,年輕時以武舉進入仕途,官至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郭子儀憑借杰出的軍事才能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恢復唐朝中央政權,安定社會,穩定邊境,交好少數民族,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很快攻破洛陽,直逼長安。唐玄宗避禍四川,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國事危難,肅宗任命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擔負收復洛陽、長安兩京,抗擊安史叛軍的重任。郭子儀先在恒陽城下大敗史思明以及安祿山的援軍,奪取了潼關;然后他又率領唐朝15萬人馬以及從回紇借來的5000精銳騎兵,分三路直取長安。這時,安祿山被他的兒子安慶緒殺死,郭子儀趁叛軍內亂,一舉收復了被叛軍占領1年零4個月的京師長安。隨后又在新店擊敗安慶緒,收復洛陽。

郭子儀像
名人檔案
本 名 郭子儀
生卒年 697~781年
祖籍 華州鄭縣(今陜西華縣)
性格 大智大勇/忍辱負重/謀略過人
身份 唐朝著名軍事家
父親 郭敬之/曾任刺史
收復洛陽之后,肅宗對郭子儀贊譽有加,稱其為大唐的再造者,并封郭子儀為司徒,代國公。
758年10月,郭子儀等9個節度使又率兵進攻退守相州的安慶緒,安慶緒走投無路,向史思明求援。由于監軍太監魚朝恩不懂軍事,貽誤戰機,唐軍大敗。肅宗聽信魚朝恩的讒言,把相州失敗的責任推到郭子儀一個人的身上,免去他的官職,召他回京,命李光弼接替他的職務。
史思明聽說郭子儀被解職,立即帶領大軍進犯洛陽,洛陽再次失守。河東一帶的節度使駐軍聽說洛陽失守,都騷動起來,肅宗只得起用郭子儀,任命他為河北諸州的節度使行營及興平等軍副元帥,并封他為汾陽郡王,出鎮絳州,肅宗臨死時把河東的一切軍政大權都交給了郭子儀。郭子儀一到任,就殺了40多個為首作亂的人,穩定了河東的局勢。
史思明死后,他的兒子史朝義繼續盤踞在洛陽。即位的代宗任命郭子儀為副帥,出兵討伐史朝義。郭子儀認為單憑唐軍的力量,難以消滅叛軍,于是向回紇借來10萬精兵,一舉攻占了洛陽。史朝義逃往莫州,763年,眾叛親離的史朝義自殺,為禍8年的安史之亂終于被郭子儀平定了。
安史之亂平定后,郭子儀又多次平定節度使仆固懷恩等人的叛亂,并多次擊退吐蕃軍隊的進犯,保證了關中和長安的安全。

“安史之亂”示意圖
郭子儀戎馬一生,為唐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累官至兵部尚書、太尉兼中書令,晚年被封為汾陽郡王,聲望極高。德宗即位,尊為尚父,罷兵權。781年,郭子儀病逝,德宗下令將郭子儀陪葬肅宗建陵,并破例將他的墳墓加高一丈,以示表彰。
名人逸事
765年,仆固懷恩再次勾結吐蕃、回紇和吐谷渾10萬軍隊,進犯長安,包圍了郭子儀鎮守的涇陽。當時只有2萬人馬的郭子儀深知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智取,不能力敵。郭子儀了解到仆固懷恩已經在行軍途中暴病而死,敵軍發生內訌,他決定單槍匹馬去見回紇王。
他的兒子不愿讓父親以身涉險,攔住郭子儀的馬頭。郭子儀果斷地說:“如果兩軍此時開戰,大唐的江山就危險了,到那時我們還有容身之處嗎?深入虎穴同回紇王談判,總比坐以待斃好得多。萬一失敗,為國捐軀,也遂了我平生大志。”說完躍馬出了軍營。
郭子儀讓軍士大喊“郭令公來了!郭令公來了!”回紇兵聽到這呼喝聲十分吃驚,自動放下了武器。郭子儀來到敵軍營前,摘盔卸甲,放下兵器,從容地向敵營走去。“真的是郭令公!” 回紇兵驚訝地向統帥藥葛羅回報。藥葛羅也放下弓箭,前來迎接。郭子儀義正詞嚴地對藥葛羅說:“回紇替唐朝立下不少功勞,唐朝待你們也算不錯,你們為什么不惜同唐朝結怨,而要幫助仆固懷恩呢?我只身前來,就是希望你們能誠心誠意地和唐朝交好,馬上退兵。否則,我必將你們殺得片甲不留。”藥葛羅連說:“我們是受了仆固懷恩的欺騙,他騙我們說郭令公已經陣亡,我們才敢來進犯的。現在我們親眼見到了郭令公,哪還敢同唐朝作對啊!”郭子儀大喜,他還趁機說服了回紇幫助唐朝去進攻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