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角龍

大約0.85億年前,一種新型的恐龍品種逐步形成,這就是角龍,或稱有角的恐龍。最初它們體形十分小,身長在1.8米左右。但是它們迅速在亞洲和北美洲繁衍,變得越來越大,而且數量也迅速增多。最大的角龍是三角恐龍,身長9米以上。到0.65億年前,角龍已經成為恐龍中數量最多的一種。

○ 科學家已經鑒定出大約30類角龍,或許還有很多其他種類的恐龍。

○ 最早的角龍身體十分小,而且沒有角,其中之一是原角龍,生活在約0.85億年前的亞洲大陸上。

尖角龍是數量最多的角龍之一,身長約6米。

鸚鵡嘴龍

鸚鵡嘴龍是早期的角龍,身長2米,這種恐龍化石是在東亞發現的。它長有像鳥一樣典型的喙,但是還沒有進化出面角或者頸盾。鸚鵡嘴龍身體大小與現在的家豬差不多。該家族后來的成員體形龐大,像三角恐龍一樣。化石證據顯示,當小恐龍從卵中孵化出來時,和人的手差不多大。

○ 后期的角龍體形更大,并且長有幾只角,比如0.8億年前生活在北美洲的戟龍,以及生活于同一時代的裝甲恐龍包頭龍。

○ 因為角龍長有許多鋒利的牙齒和下頜強有力的肌肉,其數量逐漸增多,活動范圍也變得更加廣泛。其他恐龍不能吃的大量剛性植物,角龍都能把其切成片,吞進肚中,變成有益的養料。

○ 一些諸如尖角龍的角龍,成群結隊地生活在一起,并且為了尋找食物而移棲他處。不過迄今為止,尚未有直接證據顯示該類恐龍有此行為。雖然是有這樣,但板龍化石發現的地方當年是一片沙漠。它們可能死于在森林之間迂途的時候。

角龍亞目恐龍長相與眾不同,它頭上有角,有獨特的頸褶和像鸚鵡一樣的喙。它們還有強有力的下頜,這樣就能食用剛性植物。它們可能也是群居的動物。在加拿大發掘的一座角龍亞目集體墓群中,至少有300副骨骼。

○ 三角恐龍長有3只極其鋒利的角,這可能是用來對付像霸王龍這樣的狩獵恐龍的攻擊。角可能也用來解決角龍之間的爭斗,如為了爭食物、地盤或地位。

你知道嗎?

大多數角龍體形相似,因此只有發現了恐龍頭,科學家才能區別其不同類型。

恐龍角

恐龍角有兩個結構部分:內部骨頭核心一種稱為角蛋白的外部保護蓋。這種結構與羚羊等現代角類哺乳動物的結構相類似。

有人認為,角龍之所以能幸存,得益于它們所吃的植物。

原角龍在角龍家庭中排在第一位。它長有小的褶邊束保護頸項,還長有堅韌的喙以剪啃短小植物。

角龍類小檔案

牛角龍擁有陸地動物中最大的頭顱之一,長度超過2.6米。

有些角龍實際上沒有角,例如約0.95億年前曾經生活在亞洲的鸚鵡龍。

當開花植物生長茂盛并大量繁殖時,角龍數量增加了許多。一些科學家據此得出結論,它們適合食用這些植物。

區分角龍的不同類型,主要根據它們角的形狀。

長有巨大頸褶邊的恐龍,在遇到情況時可能顏色發亮,并以此威脅其他恐龍。

獨角龍化石發現得很少,只是通過對少量遺骨的分析,人們才對其有所了解。

戟龍與眾不同,大多數有角恐龍的角尖朝前,而這種恐龍的角鋒卻指向后面。

○ 三角恐龍身長9米,體重5噸,相當于犀牛的兩倍。但是多數時間它或許只用它鋒利、像鸚鵡一樣的喙去啄植物,或用其鋒利的脊狀面頰牙齒咀嚼食物。

○ 在中國有個驚人的發現,在成年鸚鵡龍遺骨周圍,有只小的角龍,旁邊有34只幼小恐龍。這表明,在災難突然降臨之前,像在托兒所那樣,成年恐龍正在照看著那些幼小的恐龍。

三角龍長有短粗、堅硬的頸項,頸項上長有多骨褶邊。有些角龍的褶邊主要由堅韌、多骨的皮組成,這意味著它很輕。三角龍成群活動,以此保護自己免受肉食性動物的攻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漯河市| 栖霞市| 呈贡县| 饶阳县| 金阳县| 巨野县| 阳谷县| 曲水县| 威海市| 裕民县| 灌云县| 白水县| 观塘区| 通城县| 汨罗市| 庆城县| 囊谦县| 大城县| 西贡区| 宽城| 沾益县| 开江县| 盐亭县| 衢州市| 循化| 法库县| 建瓯市| 温泉县| 云龙县| 怀安县| 南昌市| 治县。| 邛崃市| 商洛市| 南京市| 古浪县| 若羌县| 称多县| 屯门区| 鄂伦春自治旗| 溧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