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轟動科學界的復活節島石雕

在浩瀚的太平洋中,距離南美洲海岸大約5950多千米的地方,有一座呈三角形的小島嶼。雖然它是一個普通的小島,但在這個小島上,矗立著神秘的人面石像,它就是當今智利著名的旅游勝地——復活節島。島上總共有600多尊雕像,它們按照外形和大小不同可分為四類,最矮的有3.56米高,最大的有約20米高。這些雕像有95%是石雕,這些石頭來自島上一個叫拉諾拉拉庫的山上。是誰雕刻的這些巨大的半身人面像?為什么要雕刻這些石像?為什么有一部分雕像還沒有完工就遭到了拋棄?200多年過去了,人們對于這些問題的思考還在繼續著。

神奇的人面巨石像

那是1722年復活節的下午,荷蘭探險家、海軍上將羅格溫率領一批歐洲水手,在一望無際的太平洋上航行,途中發現了這座孤懸于太平洋東部的波利尼西亞最東的一個小島。那天恰好是復活節,所以人們就以“復活節島”來命名這個神奇的小島。隨著18世紀的探險熱潮,1770年西班牙航海家岡薩雷斯、1774年英國探險家庫克船長也相繼來到過復活節島。

復活節島國家公園石雕

石像全用整塊火山熔巖雕鑿而成,一般高7~10米。這些石像線條簡潔粗獷,長耳高鼻,凸眉凹眼,昂首挺胸,遙望大海,若有所思,給人一種神秘感。

在登上小島后,羅格溫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島上遍布著數以百計的巨大的半身石雕人像!總共有600多尊,都整齊地排列在4米多高的長行石臺上,石臺大約有100多座。這些巨大的半身人像,都有著奇形怪狀的長耳朵,長臉,一副冷漠的神情,一雙長手放在腹前,面朝無邊無際的大海仰首凝視著,神色茫然。這些石像仿佛從正面、側面以及各個不同的角度瞅著你,讓人不寒而栗……

這些石像的雕刻大致分為兩個時期,前期約開始于公元700年,石像的制作比較粗糙,大多為中小型。后期約為公元1000~1700年,以短腿、長身型的巨大石像為特征。造型上和前期相差無幾,但是個體較大,石像頭部長而且大,正面是長方形,下頜突出,鼻子略凹,兩臂屈放在腹部,頭頂平坦,上面安放著被當地人稱之為普卡的圓柱形頭冠。復活節島雕像的質地是火山凝灰巖,取自島東部火山口斜坡上的石場;頭冠的材料則是紅色的凝灰巖,取自島西部的另一個采石場。奇怪的是,在小島的東南部山區,還有300多尊沒有竣工的人面巨石像,有最大的一尊高約20米,重400噸,其中一頂帽子就有30噸重;有的已加工好放在遠處等待著運走;有一尊石像最奇特,臉部已雕鑿完成,只有后腦勺的一點還和山體連接。這里的一切仿佛是突然停止的,因為到處是石斧、石鎬、石釬、石鑿,大石料上深刻的鑿痕還分明可見。小島四處布滿石屑,好像人們接到一個突如其來的無法抗拒的命令,頃刻間舍棄了一切匆匆離去似的。這又是怎么回事呢?小島上到底發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

羅格溫發現復活節島的事件,轟動了整個科學界,于是世界各地的歷史學家、地理學家、考古學家、航海家以及探險家們紛至沓來,都想到這個小島上來,親眼一睹島上群體石像的風采,并探索石像的奧秘。

有人做過精確的計算后指出,雕刻這么多的石像,至少需要5000個身強力壯的勞動力才能完成。雕刻一件中等大小的石人像,就需要十幾個工人干上1年,還不包括完工后的運輸。如果320個勞動力產生的拉力,可以拉動一尊8噸重的石像,那些10噸、20噸、80噸重的石像又要拉動、又要豎起來、戴上30噸重的紅帽子,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在貧瘠的小島上,居民們無法種植糧食,食不果腹,最多能勉強維持2000人的基本生存需求,要養活5000名強勞力雕刻石像,更是沒辦法用常理來解釋的。

在離復活節島500米的海面上,有三座高達300米的小島——莫托伊基、莫托努俟、莫托考考——四周是危崖絕壁,任何船只都無法靠近。然而島民們卻清楚地記得,原本是有幾尊巨人石像高高聳立在這危崖的頂端的。法國考古學家馬奇埃爾證實,這些石像確已跌入海中,可石像的基座石壇還穩穩坐落在危崖絕頂上。

考古學家面對著這三個小島上的石壇,更是目瞪口呆。因為他們知道,就是在現代社會,除了最先進的直升直降的飛行器,誰也無法把這些巨人石像運到懸崖絕頂。

石雕人出自誰手

在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孤島上,出現了這么多的神奇雕刻,不能不讓人想到這樣一個問題:這些石雕是怎么一回事?究竟它們是在什么時候產生、又是如何產生的?為此,人們進行了種種猜測與研究。

有人認為,復活節島是曾經存在高度文明的古代亞特蘭提斯大陸的一部分。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在《對話錄》里曾經提到過亞特蘭提斯大陸大約在10000年以前,由于地殼變動的影響,南太平洋這個擁有燦爛文化的古大陸,和它的幾千萬居民一起沉到了海底。而當時屬于大陸一部分的復活節島因為種種原因逃過了這一劫,因此古文明的冰山一角——復活節島上的千尊石雕人像得以保存下來。

復活節島上的人面巨石像

還有人認為這些石雕是印第安人的手筆。因為復活節島的住房樣式與智利、秘魯這些國家大同小異,而這些國家的最早居民則是印第安人。幾千年前他們在這里創造了包括文字、圖畫、雕刻、系統的天文知識和風格獨特的建筑等在內的高度文明。在復活節島的南部石雕像里,有一個顯然與眾不同,他是坐著而不是站在那里,因此當時很可能已經出現了階級社會。但后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這一切統統神秘地消失了,于是只留下這些石雕作為對已逝文明的緬懷。

另外有人認為,當時島上的文明程度再高,他們的勞動工具只不過是粗笨的玄武巖扁鏟,并沒有鐵器,而且人數又少,這么巨大的石雕,他們怎么可能完成呢?就是把石頭從雕刻地運到海邊,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要知道,這些石雕一般高達10米,重幾十到上百噸啊!所以這些石雕絕對不是島上的遠古居民完成的,而很可能是外星人的作品,說不定這神秘的復活節島曾是外星人的一個基地呢!

其實本來存在一把打開復活節島石雕人之謎的鑰匙,那就是當地土著居民說的“天書”或“會說話的木板”。島上有許多刻著奇怪符號的木板,系用鯊魚齒刻寫而成,有的像人,有的像魚,有的像工具,還有的像花草樹木。當地人說從這些符號中可以知道復活節島的歷史,那么有關神秘石雕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可是,第一,這些木板曾經遭到傳教士的掠奪,遺失大半,現在已經所剩不多了;第二,這些符號變化太少;第三,這些符號與島上居民現在使用的文字沒有絲毫聯系,所以全世界的古文字學家都拿之毫無辦法。據說關于這些“會說話的木板”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復活節島上曾經有一個叫加伯利爾的人懂得這些符號,可是沒等他傳授給別人,就因麻風病死去了。從此,這些“會說話的木板”變成了永遠的啞巴。而要找到石雕的答案,也就難上加難了。

就連島上的當地居民,也說不清楚關于復活節島石雕的來歷。他們沒有從祖輩那里獲知關于石雕的任何事情,只知道在很古老的時代就有這些石雕了。事實上,他們連對自己居住的島的歷史也不是很清楚。歷史留給我們的謎實在太多了,但這何嘗不是對人類智力和毅力的一種挑戰呢?現在,越來越多的考古學家絡繹不絕地趕到復活節島進行考證,相信不遠的將來,人類的科學一定能夠揭開籠罩在復活節島上的神秘面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荔县| 襄樊市| 鄂温| 古浪县| 阳春市| 阿鲁科尔沁旗| 北宁市| 理塘县| 增城市| 樟树市| 汉中市| 汝城县| 达拉特旗| 泸溪县| 前郭尔| 武威市| 谢通门县| 苏尼特右旗| 六枝特区| 丰台区| 渑池县| 富宁县| 蒙阴县| 万源市| 香港| 留坝县| 苍溪县| 博湖县| 密云县| 古浪县| 万宁市| 廉江市| 营口市| 兖州市| 桐柏县| 新河县| 抚州市| 遂平县| 开平市| 九龙县| 慈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