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一生要去的100個地方(彩圖精裝)
- 辭溪
- 133字
- 2019-01-02 20:00:26
奇?zhèn)ス妍惖淖匀痪坝^ 科羅拉多大峽谷
必去理由 世界地質(zhì)大博物館
適宜季節(jié) 7月~8月
適宜人群 熱愛大自然奇景的旅行者
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一片蒼涼荒蠻、遺世孤立、未被現(xiàn)代文明侵染的土地,它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的科羅拉多河中游、科羅拉多高原的西南部,是地球上風(fēng)景最美的地區(qū)之一。
奇異的河——大峽谷
“科羅拉多”在西班牙語中意為“紅河”,這是由于河中夾帶大量泥沙,河水常顯紅色的緣故。科羅拉多河長期沖刷兩岸的泥土,不分晝夜地向前奔流,在主流與支流的上游就已刻鑿出黑峽谷、峽谷地、格倫峽谷、布魯斯峽谷等19個峽谷,而最后流經(jīng)亞利桑那州多巖的凱巴布高原時,更出現(xiàn)驚人之筆,形成了這個大峽谷奇觀,而成為這條水系所有峽谷中的“峽谷之王”。
科羅拉多大峽谷的形狀極不規(guī)則,大致呈東西走向,總長446千米,蜿蜒曲折,像一條桀驁不馴的巨蟒,匍匐于凱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寬度在6~25千米之間,峽谷兩岸北高南低,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寬度762米。從谷底至頂部巖壁露出從前寒武紀(jì)到新生代各期的系列巖系,水平層次清晰,巖層色調(diào)各異,并含有各地質(zhì)時期代表性的生物化石,故有“活的地質(zhì)史教科書”之稱。1903年,當(dāng)時的美國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來此游覽時,曾感嘆地說:“大峽谷使我充滿了敬畏,它無可比擬,無法形容,在這遼闊的世界上,絕無僅有。”

科羅拉多大峽谷的奇特地貌
科羅拉多大峽谷的形狀極不規(guī)則,大約為東西走向,其蜿蜒曲折的地貌仿佛一條巨蟒。
更為奇異的是,這里的土壤雖然大都是褐色,但峽谷的顏色,卻因兩壁巖石的種類、風(fēng)化的程度、時間的演變,以及所含礦物質(zhì)的各異,而各有不同。鐵礦石在陽光照射下,呈現(xiàn)五彩,其他氧化物則產(chǎn)生各種暗淡的色調(diào),石英巖又會顯出白色。因此,顯得一塊塊鮮紅,一方方深褐,一團團黝黑,一片片鐵灰,不同色塊相互交錯,大地像一塊巨大的五彩斑斕的調(diào)色板。晨曦初上,或夕陽滿山時,峽谷中零星散布的綠色植物,夾雜著裊裊升起的薄霧,更顯得如夢如幻,美不勝收。

科羅拉多大峽谷里騎馬前行的游客
地球的邊緣
峽谷深處靜寂無聲,很少聽見河水的咆哮聲或高原上三角葉楊樹發(fā)出鼓掌般的噼啪聲。因為這一切聲音都在這深淵的空間被吞沒了。它讓人禁不住地低聲細語,這種寂靜不是死一般的沉寂,相反,它是萬物存在的寧靜。它就像一曲偉大的樂章。人類創(chuàng)作的樂章總有終止的時候,而大峽谷則是永遠回蕩不止的和音。
也許,大峽谷最引人注目的風(fēng)貌特色是“紅墻”石灰石懸崖,它聳立在裂口正當(dāng)中,幾乎是垂直的。它的平均高度為550英尺——幾乎和華盛頓紀(jì)念碑一樣高。雖然它實際上是灰藍色的石灰石,但是從巖石里滲出的鐵鹽卻把懸崖表面染上了晚霞般的色彩。在“紅墻”的上方,是紅色的沙巖和1000英尺厚的頁巖交替層,然后是淺藍色的沙巖層,最上層是淡黃色的石灰石。現(xiàn)在,每天來大峽谷南緣觀光的游客大概有1.8萬名,其中有的會乘坐小型電動機車沿著“光明天使小道”來到谷底,穿過波濤洶涌的河道上方的吊橋,然后到達北緣。盡管南北兩緣面對面相隔只有12英里,可是坐車從一邊到另一邊的距離卻是214英里。北緣只能在夏天參觀,它比南緣高出1200英尺左右,除了7、8月外,其他大部分時間都為冰雪覆蓋。
這個山谷里有很多巨巖,每一塊巖石都有一個名字,最早畫這個地區(qū)地圖的人,是一位東方學(xué)的愛好者,所以他把這兒每塊巨巖,都用一個東方神的名字來命名。從觀景臺上望去,一個很高的小山像一個小神廟,那是獻給佛陀的,叫佛陀巖;在中間的,是獻給埃及神的伊西斯巖;還有獻給印度教的濕婆巖;而它旁邊那個白色的小而尖的巖石是給孔夫子的。現(xiàn)在大峽谷每年差不多接待500萬游客,其中40%都是國外游客,差不多每個外國游客都可以在這兒找到本國文化的痕跡,大峽谷是屬于全世界的。
大峽谷是一道超凡脫俗的風(fēng)景。難怪一位美國作家說:“我來這里時還是個無神論者,離開時已是個虔誠的信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