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古文觀止全解(彩圖精裝)
  • (清)吳楚材 (清)吳調(diào)侯編選 思履主編
  • 3146字
  • 2019-01-02 20:01:55

楚歸晉知罃

【題解】

公元前597年,楚國和晉國在邲地進(jìn)行了一場戰(zhàn)爭。晉國戰(zhàn)敗,大夫知罃成為俘虜,但也擒獲了楚莊王的兒子谷臣,射死了襄老。公元前588年,晉國提出要用襄老的尸首和谷臣換回知罃,楚人允諾。臨行之前,楚共王和知罃進(jìn)行了一次談話,讓知罃就“怨我乎?得我乎?何以報我?”三個問題表示態(tài)度。身為階下囚的知罃處處撇開個人利益,從國家大事上說開去,大義凜然,令楚共王也為之折服。

【原文】

晉人歸楚公子谷臣與連尹襄老之尸于楚 [1],以求知罃 [2]。于是,荀首佐中軍矣 [3],故楚人許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對曰:“二國治戎,臣不才,不勝其任,以為俘馘 [4]。執(zhí)事不以釁鼓 [5],使歸即戮,君之惠也。臣實不才,又誰敢怨?”王曰:“然則德我乎?”對曰:“二國圖其社稷,而求紓其民 [6],各懲其忿,以相宥也 [7]。兩釋累囚 [8],以成其好。二國有好,臣不與及,其誰敢德?”王曰:“子歸,何以報我?”對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無怨無德,不知所報?!蓖踉唬骸半m然,必告不谷 [9]?!睂υ唬骸耙跃`,累臣得歸骨于晉 [10],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惠而免之,以賜君之外臣首 [11];首其請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獲命,而使嗣宗職,次及于事,而帥偏師以修封疆,雖遇執(zhí)事,其弗敢違。其竭力致死,無有二心,以盡臣禮,所以報也?!蓖踉唬骸皶x未可與爭。”重為之禮而歸之。

【注釋】

[1]谷臣:楚莊王的兒子。連尹:楚官名。襄老:楚國大臣。楚、晉邲之戰(zhàn)的時候,晉國俘獲谷臣,射死了襄老,楚國俘獲了知罃。[2]知罃(yīnɡ):晉大夫,荀首之子。[3]荀首:晉國的上卿,知罃?shù)母赣H。[4]俘馘(ɡuó):俘虜。[5]釁鼓:舊時殺人或殺牲以血涂鼓行祭。[6]紓(shū):緩和,解除。[7]宥(yòu):寬赦。[8]累囚:俘虜。[9]不谷:諸侯對自己的謙稱。[10]累臣:被俘之臣。[11]外臣:在別國國君面前稱對本國臣子的稱謂。

【譯文】

晉國人將楚國公子谷臣和連尹襄老的尸體還給楚國,想以此換回知罃。當(dāng)時荀首已經(jīng)是中軍的副帥了,所以楚國人答應(yīng)了晉人。

楚共王為知罃送行的時候說:“你大概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說:“兩國交戰(zhàn),下臣沒有才能,不能勝任,所以成為了俘虜。你沒有把我殺掉祭鼓,讓我回晉國接受誅戮,這是您對我的恩惠。臣下確實沒用,又敢怨恨誰呢?”楚共王說:“那么你感激我嗎?”知罃回答說:“兩國都為了自己的社稷安危打算,并且都希望解除自己人民的苦難,于是各自克制忿怒,以求互相諒解。雙方釋放囚禁的俘虜,是為了成全兩國的友好。兩國友好,并不是為了下臣,下臣又敢感激誰呢?”楚共王說:“你回去,將用什么來報答我?”知罃回答說:“下臣承擔(dān)不起被人怨恨,君王也承擔(dān)不起受人感激。沒有怨恨沒有感激,不知該報答什么?!背餐跽f:“雖然這樣,你也一定要把你的想法告訴我?!敝敾卮鹫f:“托君王的福,我這被俘之臣能把這把骨頭帶回晉國,我的君王如果加以誅戮,我死而不朽。如果是因為您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交給您的外臣荀首,荀首請命于我的國君,要按家法在宗廟里處死我,我也是死而不朽。如果得不到我們國君殺我的命令,讓下臣繼承祖宗的世職,輪到我承擔(dān)軍職,并率領(lǐng)一部分軍隊去加強(qiáng)邊境的防御,那時,即使遇上您的軍隊,我也不敢違命回避。只有竭盡全力死戰(zhàn)到底,不再會有別的想法,以此來盡到做臣下的職責(zé),這就是我用來報答您的?!背餐跽f:“晉國是不能同它相爭的?!庇谑?,楚王為知罃舉行了隆重的送別儀式,把他放回晉國了。

楚王送歸知罃

【寫作方法】

楚共王向知罃問了三個問題。前兩個問題,一個是“怨我乎”,一個是“德我乎”,這是共王試探性的提問,他想了解一下知罃?shù)膽B(tài)度,接下來好制定對策,從中可見共王之老練。知罃以“臣實不才,又誰敢怨”和“臣不與及,其誰敢德”作為回答,巧妙地避開了共王的問題。共王的問題暗藏玄機(jī),知罃?shù)幕卮痖W避得當(dāng),大有四兩撥千斤的味道。

⊙文史知識

晉、楚爭霸

楚、晉分別位于中原地區(qū)的南部北部。春秋初期的楚國,實力不斷增強(qiáng),前后吞并了權(quán)、羅、盧、占等諸多小國,當(dāng)它北向中原擴(kuò)展時,受到中原霸主齊桓公的遏制。齊桓公死后,楚再度向中原擴(kuò)展勢力,于泓水之戰(zhàn)中擊敗了宋國后,中原諸侯相繼依附,這就引起了北方強(qiáng)國晉國的強(qiáng)烈不安和不滿。周襄王十九年(前633),楚聯(lián)合陳、蔡、鄭、許四國攻宋,晉文公率軍援宋,在城濮之戰(zhàn)中擊敗楚軍,遏制了楚軍北進(jìn)的勢頭。周定王十年(前597),楚莊王親率大軍圍鄭,晉國來援,雙方大戰(zhàn)于邲。晉軍將帥意見不合,行動猶豫,在楚軍的突然進(jìn)攻下大敗,此一戰(zhàn)后,楚莊王飲馬黃河,雄視北方。公元前591年,楚莊王病逝,楚共王繼位。公元前575年6月,晉、楚在鄢陵地區(qū)大戰(zhàn),是役,晉軍將領(lǐng)善察戰(zhàn)機(jī),指揮巧妙,擊敗楚國。這場戰(zhàn)爭后,晉、楚兩國都沒有了爭霸中原的絕對實力,晉、楚爭霸從此轉(zhuǎn)入尾聲。

呂相絕秦

【題解】

公元前580年,晉國和秦國定好在令狐會盟,但秦國要求換地方,晉國不答應(yīng),會盟宣告破裂。后來,秦國又挑撥北狄和晉國的關(guān)系,暗中跟南方的楚國結(jié)盟,共同對抗晉國。晉侯得知此事后,決定出兵討伐秦國,同時還派呂相出使秦國。呂相到秦后,歷數(shù)幾代秦君的不義之舉,以絕交相威脅,逼迫秦國跟晉國講和。呂相逼秦講和的目的雖然沒能實現(xiàn),但依然起到了戰(zhàn)前宣傳的效果,晉軍在隨后的戰(zhàn)斗中取得了大勝。

【原文】

晉侯使呂相絕秦 [1],曰:“昔逮我獻(xiàn)公及穆公相好 [2],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3]。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 [4],獻(xiàn)公即世 [5]。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又不能成大勛,而為韓之師 [6]。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胄 [7],跋履山川,踰越險阻,征東之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諸秦,則亦既報舊德矣。鄭人怒君之疆場 [8],我文公帥諸侯及秦圍鄭。秦大夫不詢于我寡君,擅及鄭盟。諸侯疾之,將致命于秦。文公恐懼,綏靖諸侯,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無祿,文公即世,穆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殽地 [9],奸絕我好 [10],伐我保城,殄滅我費滑 [11],散離我兄弟,撓亂我同盟,傾覆我國家。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勛,而懼社稷之隕,是以有殽之師 [12]。猶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聽,而即楚謀我。天誘其衷,成王隕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穆、襄即世,康、靈即位??倒?,我之自出 [13],又欲闕剪我公室,傾覆我社稷,帥我蟊賊 [14],以來蕩搖我邊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 [15]??氮q不悛 [16],入我河曲 [17],伐我涑川 [18],俘我王官 [19],剪我羈馬 [20]。我是以有河曲之戰(zhàn) [21]。東道之不通,則是康公絕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領(lǐng)西望,曰:‘庶撫我乎?’君亦不惠稱盟,利吾有狄難,入我河縣,焚我箕、郜,芟夷我農(nóng)功 [22],虔劉我邊陲 [23],我是以有輔氏之聚。君亦悔禍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獻(xiàn)、穆,使伯車來命我景公,曰:‘吾與女同好棄惡,復(fù)修舊德,以追念前勛?!允奈淳?,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會。君又不祥,背棄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之昏姻也。君來賜命曰:‘吾與女伐狄?!丫桓翌櫥枰觯肪?,而受命于使。君有二心于狄,曰:‘晉將伐女?!覒?yīng)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來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不谷惡其無成德,是用宣之,以懲不一?!T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寡人帥以聽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顧諸侯,矜哀寡人,而賜之盟,則寡人之愿也。其承寧諸侯以退,豈敢徼亂?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zhí)事,俾執(zhí)事實圖利之!”

【注釋】

[1]呂相:晉大夫魏锜之子。[2]昔逮:自從。[3]昏姻:即婚姻。[4]無祿:無福,不幸。[5]即世:去世。[6]韓之師:僖公十五年秦伐晉,戰(zhàn)于韓原,秦國俘獲晉惠公。[7]躬:親自。擐(huàn):穿。[8]疆場:邊境。[9]迭:通“軼”,突然侵犯。[10]奸絕:拒絕。[11]費(bì)滑:滑國的都城,在今河南偃師附近。[12]殽之師:指僖公三十三年,晉敗秦軍于殽山一事。[13]康公,我之自出:秦康公為晉獻(xiàn)公的女兒所生。[14]蟊(máo)賊:此指內(nèi)奸。[15]令狐之役:指文公七年,秦、晉令狐之戰(zhàn)。[16]悛(quān):悔改。[17]河曲:晉地名,在今山西芮城西風(fēng)陵渡一帶。[18]涑(sù)川:水名,在今山西西南部。[19]俘:擄掠。王官:晉地名,在今山西聞喜南。[20]羈馬:晉地名,在今山西永濟(jì)南。[21]河曲之戰(zhàn):指文公十二年,秦晉兩國在河曲一帶發(fā)生戰(zhàn)爭,勝負(fù)未分。[22]芟(shān)夷:鏟除,毀壞。[23]虔劉:殺戮。

【譯文】

晉厲公派呂相去秦國宣布斷交,說:“從前我們先君獻(xiàn)公與穆公相互友好,合力同心,用盟誓來申明兩國的友好,又用兩國通婚來鞏固它。后來上天降禍給晉國,文公逃往齊國,惠公逃往秦國。不幸,獻(xiàn)公去逝,秦穆公不忘從前的交情,使我們惠公能回晉國即位,主持祭祀。但是秦國又沒能完成這一重大功業(yè),同我們發(fā)生了韓原之戰(zhàn)。事后穆公心里后悔,因此幫助我們文公回國。這是穆公安定晉國的功績。

“文公親自戴盔披甲,跋山涉水,逾越艱難險阻,率領(lǐng)東方諸候——虞、夏、商、周的后代都來朝見秦國君王,這就已經(jīng)報答了秦國過去的恩德。鄭國人侵?jǐn)_您的邊境,我們文公率領(lǐng)諸侯和秦國一起包圍鄭國。秦國大夫沒有征求我們國君的意見,擅自同鄭國訂立盟約。諸侯為此而憤恨,都要和秦國拼命。文公擔(dān)心秦國受損,于是安撫諸侯,秦軍才得以安然回國,這也算是我們對秦國有很大的恩德了。

“不幸文公去逝,穆公不來吊唁,蔑視我們死去的國君,輕視我襄公,侵?jǐn)_我殽地,斷絕同我國的友好關(guān)系,攻打我們的邊城,滅亡我們的滑邑,離間我兄弟之邦,破壞我國與同盟國的關(guān)系,企圖顛覆我們的國家。我們的襄公沒有忘記秦君以往的功勞,而又害怕國家遭到滅亡,所以才有了殽地的戰(zhàn)斗,但還是希望穆公饒恕我們的罪過,穆公不答應(yīng),反而親近楚國來算計我們。只是上天有靈,楚成王喪命,因此穆公侵犯我國的圖謀沒能得逞。

“穆公和襄公去世,(秦)康公、(晉)靈公即位??倒俏覀兿染I(xiàn)公的外甥,卻又想來損害我們的公室,顛覆我們的國家,帶領(lǐng)我國的內(nèi)奸,前來擾亂我們的邊疆,于是才有了令狐之戰(zhàn)??倒€不肯悔改,進(jìn)入我國的河曲,攻打我國的涑川,劫掠我國的王官,占領(lǐng)我國的羈馬,因此才有了河曲之戰(zhàn)。秦、晉兩國的不相往來,正是因為康公同我們斷絕了友好關(guān)系的緣故。

“等到您即位,我們景公伸長了脖子遙望西邊說:‘快要安撫我們了吧!’但您還是不肯開恩同我國結(jié)盟,利用我們遇上狄人作亂的時機(jī),侵入我國的河縣,焚燒我國的箕地、郜地,搶割我國的莊稼,屠殺我們的邊民,我們因此才在輔氏集結(jié)軍隊,準(zhǔn)備進(jìn)行防御。您也后悔災(zāi)禍蔓延,因而想向先君獻(xiàn)公和穆公求福,派遣伯車來吩咐我們景公說:‘我們和你們相互友好,拋棄怨恨,恢復(fù)過去的友誼,以追念前人的功勛。’盟誓尚未完成,景公就去世了,因此我們國君才舉行了令狐的會盟。可是您又不安好心,背棄了盟誓。白狄和您同處雍州,是您的仇敵,卻是我們的姻親。您賜給我們命令說:‘我們和你們一起攻打狄人。’我們的國君不敢顧念姻親之好,畏懼您的威嚴(yán),聽從了您的使者的命令??墒悄鷧s當(dāng)面一套,背后一套,對狄人說:‘晉國將要攻打你們?!胰穗m然表面上答應(yīng)著,心里卻憎惡,因此來告訴我們。楚國人同樣憎惡君王的反復(fù)無常,也來告訴我們說:‘秦國背棄了令狐的盟約,卻來向我們要求結(jié)盟。他們祝告皇天上帝、秦國的三位先公和楚國的三位先王說:我們雖然和晉國有來往,但不過是唯利是圖罷了。我楚王討厭他們這種缺德的做法,所以把這些事公之于眾,以便懲戒那些言行不一的人?!T侯們?nèi)悸牭搅诉@些話,因此痛心疾首,都來和我們國君親近。我們國君于是率領(lǐng)諸侯前來聽從您的命令,只是為了請求友好。您若是給諸侯面子,憐憫我們,賜我們締結(jié)盟約,那么這就是我們國君的愿望,我們國君將安撫諸侯退走,哪里還敢自求動亂?如果您不肯施恩于我們,那么我們的國君不才,恐怕就不能率領(lǐng)諸侯退走了。謹(jǐn)把全部意思報告于您,請您權(quán)衡利害得失?!?/p>

呂相向秦桓公宣布秦、晉斷交

【寫作方法】

本文的謀篇布局很精彩。文章的前面部分寫秦、晉多年來的交往情況,它敘述晉國和秦國的關(guān)系時,寫了晉獻(xiàn)公與秦穆公會盟、結(jié)為姻親,晉文公對秦穆公知恩圖報,還有晉襄公、靈公、景公、厲公對秦國的友善之舉,目的在于突顯晉國的仁義;寫秦國對晉國的關(guān)系時,則說到秦穆公背盟,秦康公、桓公侵晉,這是為了表現(xiàn)秦國的不仁不義,說明晉軍伐秦是正義之舉。后面部分說到絕秦,義正詞嚴(yán),氣勢縱橫。

秦、晉兩國權(quán)詐相傾,原本并無黑白、曲直之分,但是此文以堂皇之詞駕罪于秦,一句不肯放松,使晉國在道義上占得上風(fēng)。與其說是以理服人,不如說是以力勝人。本篇行文一波未平,一波隨起,前后相生,機(jī)神鼓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川县| 黄山市| 承德市| 海晏县| 涿鹿县| 察哈| 固镇县| 雷山县| 米脂县| 洪雅县| 出国| 古交市| 土默特右旗| 宁津县| 沾化县| 抚州市| 瑞金市| 岱山县| 永靖县| 梁平县| 周宁县| 嘉荫县| 张家口市| 台中县| 武胜县| 本溪市| 金昌市| 开封县| 兴海县| 江孜县| 大竹县| 横峰县| 河北区| 霍山县| 达孜县| 抚顺市| 洞口县| 和平区| 贺兰县| 黑龙江省| 英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