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圖全解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彩圖精裝)
- 王應麟 思履
- 1324字
- 2019-01-02 16:03:23
鄒[zōu]
【姓氏來源】
鄒姓的起源主要有四:
其一:出自蚩尤之后,以地名為氏。相傳黃帝和蚩尤曾在涿鹿展開了一場大戰,后來黃帝將蚩尤部落打敗。蚩尤部落的遺民遷至鄒屠,以地名命族為鄒屠氏,后分為鄒氏和屠氏。
其二:出自曹姓,為顓頊帝后裔挾之后。古帝顓頊的玄孫陸終共有六子,第五子名安,封于曹,賜曹姓。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后,因封弟弟振鐸在曹,所以改封曹安的后裔曹挾于邾,建立邾婁國。到了春秋時,邾婁國遷都成為魯國的附屬國,戰國時被魯穆公改為鄒國。后來鄒國被楚國所滅,鄒國子孫有以國為姓的,稱鄒姓。
其三:出自子姓,為商紂王庶兄微子啟之后。西周初期,周公旦平定武庚和東方夷族的反叛后,將商朝舊都周圍的地區封給微子啟,是為宋國。傳至宋湣公時,有孫名考父,三朝采食于鄒邑,到了他第五世孫叔梁仡時,以邑為姓,稱鄒氏。

叔梁仡像。
其四:出自姒姓,為越王勾踐之后。據《史記》所載,閩越王無諸以及越東海王搖,為越王勾踐的后裔,為騶姓,騶亦作鄒。
【郡望堂號】
鄒姓的郡望主要有范陽郡、太原郡等。
范陽郡:三國魏時置郡,其治所在薊縣(今北京城西南)。
太原郡:秦漢時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繁衍變遷】
鄒姓發源于山東,秦漢之際,有一支鄒姓徙居至河北,西漢后逐漸向河南遷徙,是鄒姓家族中較為旺盛的一支。漢朝時,有河北的鄒姓氏族遷往陜西、青海、甘肅和寧夏等地。東晉時,北方戰亂,鄒姓人向南遷徙,落籍在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唐朝初年時,已經有鄒姓人定居到福建地區。北宋時期,鄒姓人遷居至廣東,并于南宋時,向廣西散居。后來逐漸開始有廣東、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的鄒姓人移居臺灣,繼而僑居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
【歷史名人】
鄒衍:戰國時期陰陽家學派創始者,著名的思想家。因他“盡言天事”,當時人們稱他“談天衍”,又稱鄒子。
鄒亮:字克明,明朝杰出學者,為“景泰十才子”之一,著有《鳴珂》、《漱芳》等書。
【姓氏名人故事】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大臣,齊威王招賢納士之時鼓琴自薦,被任為相國。任職期間,勸說威王獎勵群臣吏民進諫,修訂法律,推行改革,使齊國國力增強。他不公才華橫溢,還以相貌著稱。
鄒忌身高八尺,體態良好、容貌美麗。一日清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站在鏡子前,問妻子他和城北的徐公誰比較好看。妻子回答鄒忌好看。鄒忌又問自己的妾,妾也回答鄒忌好看。而后鄒忌又問了來拜訪他的客人,客人也說鄒忌好看。第二天,城北徐公來拜訪鄒忌,鄒忌一見徐公,覺得自己和徐公相差甚遠,當天晚上輾轉反側思考了很久。
第二天上朝拜見齊威王時,鄒忌對齊威王說了這件事,他說:“我知道自己不如城北徐公漂亮,但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因而都說徐公沒有我好看。陛下您坐擁齊國千里土地,您宮中的妃子沒有不愛您的,朝堂的官員沒有不害怕您的,全齊國的人也沒有不有求于您的,所以陛下您受蒙蔽很深了!”
齊威王一聽,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就下發命令,鼓勵全國人民進諫。命令剛一下發時,群臣進諫,門庭若市。幾個月后還有幾個人來進諫,一年以后,就算有人想進諫,也沒什么可說的了。

鄒忌窺鏡。
鄒忌勸說齊威王并不直抒其意,而是先從自己的切身體會談感受。他層層設喻,讓齊威王從類比中受到啟迪,是一種非常高妙的進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