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物:全世界100種動物的彩色圖鑒(彩圖精裝)
- 劉曉菲
- 1617字
- 2019-01-02 16:05:07
馬來熊和懶熊

分布在北美洲和歐洲之外的熊類中,除了大熊貓廣為人知外,人們對其他馬來熊和懶熊了解得并不是很多。這2種熊由于非法捕獵以及其森林棲息地的不斷退化,很可能數量都在下降之中。
馬來熊
熊屬或馬來熊屬
馬來熊是所有熊科動物中體型最小的,身上的毛發也很短,因此,有的時候人們也把它們稱作“狗熊”。由于這種熊體型較小,性格也比較溫順,常常被人們當作寵物來養。馬來熊又叫太陽熊,這是因為它們的胸口部有一塊赭色或白色的圓形或半圓形的斑塊,與太陽有些相似。在整個東南亞地區,馬來熊與亞洲黑熊的棲息地往往重合,而在印度東部地區,馬來熊又與懶熊的棲息地相重合。
馬來熊常常棲息在高大的樹上,睡覺的時候就睡在這些樹上特制的巢里。馬來熊的口鼻部比較短,耳朵也很短,這非常適于它們在樹上生活。它們主要以水果為食,當到了水果缺乏的季節,則以昆蟲為生。馬來熊正常情況下在白天活動,但在那些受到人類干擾的地方,馬來熊變得更加愿意在黑夜中活動了。與其他熊類不同,馬來熊在一年當中任何時候都可以交配并生育幼崽,而且懷孕期也很不相同。

圖中的2種熊體型比較小,人們對它們的了解也比較少。標號為“1”的是馬來熊,它們在所有熊科動物中是體型最小的,圖中的這只正在吃白蟻;標號為“2”的是懶熊,它們的毛發看起來粗濃雜亂,但是爪子很長而且能彎曲,口鼻部也很靈活,它們正是利用這些優點,挖掘出埋在地下的植物根莖或是靈活地抓住昆蟲。
懶熊
熊屬或懶熊屬
懶熊只分布在印度次大陸,其他地方沒有分布。在印度次大陸,懶熊的棲息地與亞洲黑熊毗鄰或稍微有些重合,不過懶熊更多的棲息地在海拔較低的地方。懶熊的學名“Melursus”來源于它們的一種嗜好——它們非常喜歡吃蜂蜜,為了得到蜂蜜,它們常常爬到樹上并不惜忍受大群蜜蜂痛蜇的苦頭。但是蜂蜜并不是懶熊的主食,只占其食物的很小一部分。在水果成熟的季節,水果為其主食;當水果缺少的時候,它們就以白蟻、螞蟻和其他昆蟲為食。它們掌上的五個爪比較長,而且能夠輕微地彎曲,上顎非常寬,上排的兩顆前門齒缺失,上下嘴唇向前伸出,這些特征使得懶熊能非常方便地挖掘和吃到昆蟲。由于嘴唇的特點,它們還曾經被人稱作“唇熊”。
懶熊的毛發非常長,這對于生活在熱帶地區的它們來說有什么作用,人們現在還不太清楚。人們猜測這種長的毛發如同人們在炎熱的地區穿上寬松的衣服一樣,可能起到散熱的作用。在懶熊進化的過程中,印度次大陸曾經是一片大草原,間或有稀疏的灌木叢,缺少遮陽之處。
4個世紀以來,印度一個到處游走不定的民族喀蘭達人常常靠訓練懶熊讓它們“賣藝”來維持生活。這些人通過某種方法,把幼小的懶熊從窩里誘騙出來,然后拔去其牙齒,剪掉其利爪,以繩子或鐵圈套住鼻口,來訓練它們。現在仍然有超過1000頭的懶熊被人們操控以進行表演,在印度,這種表演主要集中在城市的郊區和游客集中的地方。

為了吃到藏在樹枝里的白蟻或蜂蜜,馬來熊會用它強有力的上下顎和長長的不成比例的犬齒啃斷樹枝。一旦咬開一個洞,就用其長長的舌頭舔食藏在洞里的昆蟲、昆蟲幼蟲或蜂蜜。
知識檔案
馬來熊和懶熊
目 食肉目
科 熊科
分布 南亞和東南亞,從印度、伊朗到日本。

馬來熊
分布在中南半島、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印度東部和中國南部的小片地區也有分布,棲息在海拔比較低的森林地帶。體長1.1~1.5米,肩高約70厘米,體重27~65千克。皮毛:體毛比較短,基本為黑色;脖頸上有一圈毛比較長,胸口部有一塊呈月牙狀或圓環狀的白色或橙色的斑塊,常常延伸到脖頸處。繁殖:懷孕期為3~8個月。壽命:人工圈養的可達33歲,野外生存的最高年齡不詳。加里曼丹島上的馬來熊體型稍小,被認為是一個亞種。
懶熊
分布在印度、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可能孟加拉國也有分布,主要棲息在海拔比較低的森林和草原中。體長1.4~1.9米,肩高60~90厘米,雄性體重80~145千克,少數能超過190千克,雌性體重55~95千克。皮毛:毛發長而粗濃雜亂,主要為黑色,胸口部有“U”字形的白色斑塊。繁殖:懷孕期為4~7個月。壽命:人工圈養的可達34歲,野外生存的最高年齡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