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之最(彩圖精裝)
- 任中原
- 9786字
- 2021-02-23 11:49:36
魚和其他海洋動物之最
◎帶電最多的魚
電鰻是帶電能量最高的電魚,主要分布在古巴、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秘魯?shù)暮恿髦小.斠粋€中等大小的電鰻以1安培電流放電時,電壓為400伏,甚至曾經有過高達650伏的紀錄。
◎產卵最多和最少的魚
海洋翻車魚是世界上產卵最多的魚。雖然它的每個卵的直徑僅為1.27毫米,但所產卵數(shù)量驚人,一次產卵多達3億個。
產卵最少的魚是美國佛羅里達的齒鯉魚,每次只產大約20個魚卵,而產卵期卻長達幾天。
◎最不怕冷的魚
世界上最不怕冷的魚是南極鱈魚。
南極鱈魚體長在40厘米左右,體重一般不會超過10千克,體形較粗、較胖,表皮是一種自然的帶有黑褐色斑點的銀灰色。它主要生活在南極附近比較寒冷的海域之中,有人甚至在南緯82°的羅斯冰架下面的水域中發(fā)現(xiàn)了南極鱈魚,要知道,那里的溫度常年都在零下幾十度左右!看來南極鱈魚還真是不怕冷,科學家經過多年研究終于弄清楚了南極鱈魚為什么那么不怕冷!原來,在南極鱈魚的血液中有一種特殊的成分——糖肌,以它為主要成分所構成的一種特殊的化學物質可以幫助鱈魚面對寒冷。科學家把這種東西叫作抗凍蛋白質,還用了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來形容它——這種抗凍蛋白在鱈魚的身體里起的作用就和汽車的防凍劑在汽車上起的作用是一樣的。
◎游得最快的魚
旗魚是舉世公認的游得最快的魚。雖然它分布在地球上的各個海域,但由于許多實際的困難,要確切地測得這種魚的最高游速是很困難的。在美國佛羅里達海岸的長礁外面,曾測量到一條旗魚的游速是每小時109.43千米,即每秒能游30.4米。箭魚也是游得很快的一種魚類,箭魚的游速是通過箭魚刺深深戳入船只水下部分的船板而估算得知的。由一條箭魚的刺戳入船板56厘米可算出這條魚在當時的游速是每小時92千米。
劍魚的秘密
劍魚,又叫箭魚,是劍魚科的唯一的代表種。這是一種喜歡獨自行動的魚,體重可達675千克。它的鼻子進化成為有力的扁平的劍狀。劍魚生活在所有的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中,有時候也進入溫帶海域,偶爾能向北游弋一直到達冰島。
劍魚的劍上有一個布滿小齒的劍套,在鯊魚身上也發(fā)現(xiàn)了類似的小齒。它的作用目前還不得而知,有人認為這可以作為武器(例如劍魚向魚群沖刺,刺傷獵物然后將它們吃掉),并且可以作為體前的分水流線,而鼻子正如破浪角。
大型魚類攻擊船只的統(tǒng)計有很多,但是在統(tǒng)計中并沒有區(qū)分劍魚、矛魚和旗魚,因為這3種魚都具有相同的習性。毫無疑問劍魚可以刺穿船底,并可能在用力撤回的時候把劍折斷。在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中保存著一段劍魚鼻子刺入深達56厘米的木頭。還有報道稱,HMS大無畏號木船在由錫蘭(即現(xiàn)在的斯里蘭卡)到倫敦的航程中漏水了,檢查表明在船體外側有一個深2.5厘米的洞,洞穿了銅外殼,據懷疑這是劍魚所為。偶爾會在鯨脂中發(fā)現(xiàn)劍魚的劍鼻。這些對于船舶和鯨的攻擊是否是故意而為,目前還不清楚。最有可能的解釋是當一條劍魚——其速度可以快達每小時90多千米,遇到一艘船或一條鯨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沒有時間改變方向,所以一場撞擊便在所難免。

◎筑巢最精致的魚
世界上筑巢最精致的魚是刺魚。
我們都知道鳥是筑巢的“專家”,至于魚會不會筑巢,我們都會懷疑,其實魚也是會筑巢的。世界上筑巢最精致的魚是一種叫“刺魚”的魚類。刺魚,顧名思義,是一種背上長有刺的淡水魚類,它們的背上都長有4~10毫米的小刺。刺魚也是一種很小的魚類,一般來講都不會超過5厘米長,但是種類很多,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在我國北方的一些淡水流域就分布著很多這樣的魚類。它們筑巢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子嗣,它們一般在春季筑巢,在產卵以前,雄刺魚會選擇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開始筑巢。在選好“地基”以后,它們會選擇一些水草的根莖和一些柔軟的小碎屑作為筑巢的材料,這些都準備好以后,刺魚會從自己的腎臟分泌一種黏液把這些材料粘在一起,刺魚的巢就這樣建成了。它們的巢看上去很簡單卻很安全,并且內部很精致。
◎雌雄體形差別最大的魚
世界上雌雄體型差別最大的魚是鮟鱇魚。
鮟鱇魚是一種生活在深海里的魚類,那里常年見不到陽光,所有的動物都一直生活在一種絕對的黑暗之中。鮟鱇魚一般來講很少行動,行動起來也非常非常的緩慢,但是它們有一個奇怪的生理特征就是雌性魚一般都要比雄的魚體重重上千倍,甚至上萬倍。這的確是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雄性魚靠附著在雌性魚上面過寄生生活,雄性魚的身體看上去就像是一根小小的魚刺,不細心觀察,根本就不會發(fā)現(xiàn)它的存在!科學家這樣解釋這一奇怪的生理現(xiàn)象:鮟鱇魚一般生活在暗無天日的深海海域,成熟的魚個體尋找配偶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當雄性魚一旦找到配偶就會牢牢地把自己固定在雌魚身上——一直到最后雙雙死去!

↗在雌性的召喚下,兩條寄生雄性將自身與雌性琵琶魚融為一體。
◎最大的淡水魚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淡水魚是鱘魚,鱘魚是一種看上去非常像海生魚的大魚種,它體型龐大,所以人們把它看做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淡水魚。
鱘魚密集分布的地區(qū)主要有兩個:一個就是處于東歐地區(qū)的里海和黑海,一個是亞洲東部和北美洲西部地區(qū)。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魚種之一,體型特別大,一般來講都有2~3米長,最長的有7~8米,平均體重是200~400千克,當然體重在1000千克以上的鱘魚也不在少數(shù),體型這么大的海生魚是很常見的,但是淡水魚就很少見了。

↗ 20世紀90年代在俄羅斯伏爾加河捕獲的鱘魚
鱘魚卵能制成魚子醬,隨著當?shù)卮髩蔚男藿ǎ约安粩嘣鲩L的非法捕魚,鱘魚的數(shù)量急劇下降。
◎飛得最遠的魚
飛得最遠的魚是飛魚。試驗發(fā)現(xiàn),飛魚能飛出水面10多米,在空中停留40多秒,持續(xù)飛行距離最遠達1000多米,平均距離也有800多米,可見飛魚飛得的確是夠遠的。
飛魚是一種熱帶魚,在赤道附近很多見,每年的5月份在中國南海附近也經常可以看到飛魚。其實飛魚所謂的“飛”就是一種簡單的滑翔而已,它飛的時候先是用力拍打水面,然后就會很快地沖出水面,向前滑翔!飛魚在這個“飛”的過程中的所有力量都來自于它身后的尾鰭,而我們看上去像是它的“翅膀”在幫助它飛行,事實上并非如此!
◎最懶的魚
海洋里最懶的魚是一種名叫魚的魚類。
魚的頭部有一個天生的特殊的吸盤,它可以把自己吸在其他動物身上,比如鯊魚、鯨、海龜?shù)葎游锏母共浚袝r候甚至是船的底部,這樣,魚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到任何地方。看來魚的確是夠懶的,但是懶得有竅門,當?shù)竭_食物多的海域,魚就會放松吸盤,然后大吃一頓,接著再尋找機會開始下一個旅程。對魚來講,這也是一種天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因為魚天生又小又弱,把自己吸在比自己大的動物身上就可以防止被天敵攻擊,這也不失為一種精明的生存手段!
◎最小的魚
世界上最小的魚是生活在菲律賓的河流和湖泊中的一種魚,它的體型極小,但是人們卻稱它為“虎魚”。
在菲律賓地區(qū)的河流和湖泊中,虎魚是一種極其常見的魚,這種魚的奇怪之處在于它的體型很小很小,不要說是剛剛成形的虎魚,就是成年的虎魚,身長也不過7~8毫米,體重一般都在4~5克。這么小的魚,也真算得上是一個奇跡,并且它的表皮都是透明的,身體內部的五臟六腑都可以用我們的肉眼看得一清二楚,這是不是就更奇怪了?

↗鯊魚的代表種:1.皺鰓鯊(皺鰓鯊目中的關鍵種);2.項虎紋鯊(須鯊目);3.鯨鯊(須鯊目);4.古巴光唇鯊(貓鯊目);5.劍吻鯊(砂錐齒鯊目);6.大白鯊(鯖鯊目);7.細尾長尾鯊(鯖鯊目);8.長鼻鋸鯊(鋸鯊目);9.麗扁鯊(扁鯊目)。
虎魚還有一個獨特的地方就是它的繁殖能力很強,也正是因為它的繁殖能力極強,在它附近的居民眼里,虎魚是最容易得到的,也是最美味的食物之一!
◎最大的魚
鯨鯊是世界上最大的魚,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鯨鯊長著寬寬的大頭,小小的眼睛,嘴巴很寬,張開來像兩扇大簸箕。鯨鯊的皮有20厘米厚,產的卵有橄欖球那么大,鯨鯊的感覺器官十分靈敏,視力特別好,壽命也很長,平均壽命在25年左右。許多鯨鯊都很兇暴,見什么吃什么,當然也吃人,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有些巨型的鯨鯊卻性情溫和,只吃一些極小的浮游生物。有記錄稱,最大的鯨鯊體長12.65米,身軀最粗部分周長7米,重約15~21噸。該鯨鯊于1949年11月11日在巴基斯坦卡拉奇附近的巴巴島海域被捕獲。
◎最珍稀的魚
現(xiàn)在世界上最珍稀的魚是生活在南非附近海域的一種叫作“腔棘魚”的魚類。
大約在3.5億年前的泥盆紀生活著一種叫作總鰭魚的魚類,據說它是一種骨嶙魚類,有的科學家推測它就是現(xiàn)代兩棲動物的祖先,不過它在2億多年前就已經滅絕了,但是它在滅絕以前,慢慢地進化成了兩個支系,其中有一支叫“腔棘魚”。科學家原以為這種腔棘魚應該于6000萬至1.2億年前就已經絕種了,誰也沒想到,就是這種原以為已經滅絕的魚種竟于1938年在南非附近的海域出現(xiàn)!

↗腔棘魚的發(fā)現(xiàn)是歷史上動物學領域的又一重大發(fā)現(xiàn)。瑪羅麗·考特內·拉蒂莫仔細地勾勒出腔棘魚的輪廓,并指出這便是她于1938年在東倫敦碼頭周圍發(fā)現(xiàn)的腔棘魚。14年之后,即1952年,第一個完整的腔棘魚標本的長期搜尋工作告一段落,J.L.B.史密斯(前左二)和依瑞特·罕特(前左三)自豪地展示著他們在科摩羅群島中的藻德濟島發(fā)現(xiàn)的腔棘魚。
1938年夏季,有漁民在南非東倫敦港附近發(fā)現(xiàn)了這種空棘魚,當時曾經震驚了整個世界!現(xiàn)在這條魚的標本被保護在當?shù)夭┪镳^里。腔棘魚的神奇出現(xiàn)讓它當之無愧地成了人們眼里最最珍稀的魚類。
◎最毒的魚
毒魚可分為有毒腺的魚和有毒魚類,前者也稱為棘毒魚類。世界上最毒的棘毒魚類是毒。它們的眼睛和下頜突出,相貌丑陋,但色彩艷麗,是愛打扮的丑八怪。毒背鰭參差不齊,并有像針一樣的毒刺。毒刺刺到人時,毒腺會分泌毒液流向人體,人類中毒之后會感到呼吸困難,劇烈疼痛,直到死亡。毒生活在印度洋、太平洋熱帶水域中。
有毒魚類中最毒的要數(shù)紋腹叉鼻。這種魚分布在紅海和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它的卵巢、肝、腸、皮膚、骨頭甚至血液中都含有一種神經毒素——毒素。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毒素的毒力與生殖腺活性密切相關,在繁殖季節(jié)前達到最高期。如果在這個季節(jié)中不慎吃了這種魚,2小時內便可死亡。紋腹叉鼻是海洋生物中毒性最劇烈的一種。
◎壽命最長的魚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魚是狗魚。狗魚的壽命很長,可達200多歲,是魚類中的老壽星。已經發(fā)現(xiàn)的最長壽的狗魚年齡達到267歲。
狗魚是淡水魚,廣泛分布在北半球寒帶到溫帶水域。它們的身體修長,可達1米以上,口像鴨嘴,大而扁平,口生犬牙,下頜突出。它的牙齒與眾不同,上顎齒可以伸出來并有韌帶連著,這種鋒利的牙齒可以把捕捉到的動物掛住,有時也把吃不完的食物掛在牙齒上,留著備用。狗魚是淡水魚中生性最粗暴的肉食魚,除了吃其他魚類之外,還吃鴨子、青蛙、鼠類。
狗魚的鱗細小,側線不明顯。背鰭位置較靠后,接近尾鰭,與臀鰭相對,胸鰭和腹鰭較小。背部和體側灰綠色或綠褐色,散布著許多黑色斑點,腹部灰白色,背鰭、臀鰭、尾鰭也有許多小黑斑點,其余為灰白色。

↘ 棲息在河流中的白斑狗魚是出色的捕食者,它們的身體呈流線型,并有一排鋒利的牙齒,能吞食獵物。它們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淡水物種。
狗魚的肉味極佳,是釣魚的好對象。由于它們的壽命很長,偶爾能夠釣到巨型的個體。狗魚產區(qū)的天然產量很高。
◎壽命最短的魚
在非洲有一種叫佛澤瑞尾魚的卵生魚,它是世界上生命最短暫的脊椎魚類。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5厘米長的卵生魚從出生到發(fā)育成熟,交配排卵,直至死亡,只有大約6個星期的生命歷程。這種魚生活在非洲近赤道熱帶雨林地區(qū)。在短短的幾個星期內,它們生命歷程就結束了。但是,新的生命又會在這里誕生。在佛澤瑞尾魚短暫的一生中,要排卵3次,繁殖出100多條魚。它們生長至完全成熟只需4個星期左右,然而在成熟后的2個星期就要面臨生命的終結。
◎外形最奇特的魚

↗太平洋海馬體長可以超過30厘米,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海馬種類。海馬用它們靈活有力的尾巴纏繞住植物、珊瑚或海綿。圖中的太平洋海馬正纏繞在一棵紅柳珊瑚上。
世界上外形最奇特的魚類是海馬,它們的頭部像馬,尾巴像猴子,眼睛像變色龍,身體像有棱有角的木雕。海馬屬于硬骨魚,是一種奇特而珍貴的近陸淺海小型魚類。
海馬身長只有4~30厘米,頭部側扁,頭兩側各有2個鼻孔。頭部與軀干成直角形,胸腹部凸出,由10~12個骨頭環(huán)組成,一般體長10厘米左右,尾部細長,呈四棱形,常呈卷曲狀。棲止時的海馬,利用尾部的卷曲能力,使尾端纏附在海藻的莖枝上。因此,海馬多棲息在深海藻類繁茂之處。
海馬全身完全由膜骨片包裹,有一個無刺的背鰭,沒有腹鰭和尾鰭。海馬游泳的姿態(tài)也很特別,頭部向上,身體稍斜直立于水中,完全依靠背鰭和胸鰭來進行運動,扇形的背鰭起著波動推進的作用。
雄性海馬腹面有一個育兒囊,卵產于其內進行孵化,一年可繁殖2~3代。海馬也算是世界上最小的有袋動物。
◎眼睛最奇特的魚
比目魚又叫獺目魚、塔么魚,分布在熱帶到寒帶水域,多為海產,生活于沿大架棚中等深度的海水中,但有些則進入或永久生活于淡水。比目魚最顯著的特點是它們的眼睛非常奇特,兩只眼睛長在同一側,被認為是兩條魚并肩而行,所以叫作比目魚。
比目魚靜止時,有眼的一側朝上,伏臥在淺海的沙質海底,部分身體經常埋在泥沙中,有些能隨環(huán)境的顏色而改變體色。有眼的一側有顏色,但下面無眼的一側為白色。比目魚的身體表面有極細密的鱗片。比目魚只有一條背鰭,從頭部幾乎延伸到尾鰭。
剛出生的幼年比目魚跟普通魚很相似,眼睛長在身體的兩側,它們常常在水的上層游泳。那么它們的眼睛是怎么長到一起的呢?經過20多天的發(fā)育,幼魚的身體長到1厘米的時候,它的眼睛開始搬家。比目魚的頭骨是由軟骨構成的,當比目魚的眼睛開始移動時,比目魚兩眼間的軟骨先被身體吸收。這樣,眼睛的移動就沒有障礙了。一側的眼睛通過頭的上緣逐漸移動到對面的一邊,直到跟另一只眼睛接近時,才停止移動。不同種類的比目魚眼睛搬家的方法和路線有所不同。
比目魚眼睛的移動說明比目魚的體內構造和器官也發(fā)生了變化,比目魚已經不適應漂浮生活,只能橫臥海底了。
◎最大的雙殼貝
硨磲是生活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域的大型雙殼貝,是世界上最大的雙殼貝。硨磲的貝殼一般長1米,大的則有2米多長,重250多千克。最大的硨磲貝殼比浴盆還大。
貝殼略呈三角形,殼頂彎曲,殼緣呈波形屈曲。殼面粗糙,呈放射狀,上面有數(shù)條像被車輪輾壓過的深溝道。有的種類長有粗大的鱗片。貝殼表面有一層外套膜,顏色鮮艷,有孔雀藍、粉紅、翠綠、棕紅等,還有各色花紋。硨磲的殼很厚,內殼呈白色,質地光潤,將其打磨之后可做佛珠或裝飾寶石。
硨磲常與大量蟲黃藻共生。這種單細胞藻可在硨磲體內循環(huán),并進行光合作用,為硨磲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硨磲的外套膜邊緣有一種叫玻璃體的結構,能聚合光線,可使蟲黃藻大量繁殖。此外,硨磲也以浮游生物為食。它們之所以長得如此巨大,是因為可以從兩方面獲得食物。
◎最大的蝦
世界上最大的蝦是龍蝦。龍蝦,又叫海蝦,或大蝦,在民間俗稱蝦王。一般的蝦只有4~8厘米,而龍蝦長達20~40厘米,重0.5千克左右。它們頭胸部粗大,呈圓筒形,外殼堅硬,色彩斑斕,腹部短小。頭部有三對觸須,頭部外緣的一對觸須特別粗長。胸部有5對足,其中一對或多對常變形為螯,一側的螯常大于另一側的螯,右側的螯是碎螯,左側的螯是刺螯。眼睛長在眼柄上。尾部鰭狀,可以游泳,尾部和腹部彎曲活動可推動身體前進。
龍蝦主要分布在熱帶海域,是名貴海產品,它們棲息在溫暖的海洋底部,白天隱匿在礁石縫隙中,晚上出來覓食。2008年,一位英國漁民在英吉利海峽捕到一只長92厘米、重達10千克的巨型龍蝦,夠10個人飽餐一頓。這只龍蝦的年齡估計在70歲左右。目前世界上最重的龍蝦重達20千克,是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捕捉到的。

↙ 龍蝦科中的螯龍蝦
◎最長的軟體動物
槍烏賊就是平常所說的魷魚。魷魚不是魚,而是軟體動物。它們的頭和身體都是狹長的,軀干呈橢圓形,末端尖尖的,很像標槍的槍頭,所以叫槍烏賊。巨型槍烏賊是世界上最長的軟體動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有人把它稱為“大王烏賊”。成年槍烏賊長17~18米,觸手長13米左右。
槍烏賊是游泳高手,他們的身體成流線型,可以減少阻力,平時游泳速度每小時可達50千米,遇到危險時,每小時可達150千米。槍烏賊軀干外包裹著囊狀的外套膜,里面是一個空腔和一個外套腔,灌滿水之后,入口就扣上了。擠壓外套腔,里面的水就從頸下噴出,槍烏賊借助噴水的反作用力前進。當槍烏賊吃飽了,并且沒有危險的時候,它們就用菱狀鰭劃水前行,當捕食或遇到危險的時候,它們就會尾部朝前,用噴水的方式前行。它們可以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改變身體的顏色,當遇到危險的時候還可以放出一股烏黑的墨汁,讓敵人看不清路,然后趁機逃走。
巨型槍烏賊也是世界上眼睛最大的海洋生物,其眼睛的直徑可達38厘米。比藍鯨的眼睛還要大三倍,比普通唱片的直徑還要大8厘米。
巨型槍烏賊是古代海怪傳說的主角,它們觸手的末端膨大,上面有強大的吸盤,吸盤環(huán)上長有利齒。一旦被它們抓住就難以逃脫,它們那尖而有力的喙狀嘴能夠快速將獵物吞食。你也許會認為這么大的怪物可以稱霸海底世界了,其實,它們是抹香鯨最喜愛的食物,人們在抹香鯨的胃里常發(fā)現(xiàn)難以消化的巨型槍烏賊的喙。
◎最大的海參
海參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洋,有1100多種,其中最大的要數(shù)梅花參。梅花參體長60~70厘米,寬約10厘米,高約8厘米。最大的體長可達120厘米。它們身體柔軟,呈圓筒狀,長有很多肉刺。每3~11個肉刺的基部連在一起,好像梅花一樣,所以叫作梅花參。由于身上刺很多,整體看起來像鳳梨,因此,也叫鳳梨參。
梅花參多生活在有少量海草、堡礁的沙底,以小生物為食。梅花參的泄殖腔內長有一種隱魚,和它形成共生關系。梅花參的色彩十分艷麗,背面顯現(xiàn)出美麗的橙黃色或橙紅色,還點綴著黃色和褐色的斑點,腹面帶紅色,20個觸手都呈黃色。
很多動物有冬眠的習性,而海參卻有夏眠的習性。這并不是海參害怕天熱,而是因為夏天海底小生物大大減少,海參的食物不夠吃而被迫夏眠的。
梅花參不僅個體很大,而且肉質特別厚和脆嫩,是最好的食用海參。此外,梅花參還有很大的藥用價值。
◎現(xiàn)存最古老的海洋動物
鸚鵡螺是有螺旋狀外殼的軟體動物,是現(xiàn)存最古老的海洋生物,有“海洋活化石”之稱。在距今5億年前的奧陶紀時代,體型龐大的鸚鵡螺憑借其敏銳的嗅覺和尖利的喙曾經雄霸海底世界。鸚鵡螺現(xiàn)存的種類不多,而且都屬于暖水性動物,是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特有的種類。
鸚鵡螺的貝殼非常美麗,石灰質的外殼大而厚,左右對稱,沿一個平面做背腹旋轉。貝殼外表面光滑,呈灰白色,夾雜橙紅色波狀紋。殼的內腔有30多個殼室,它的身體占據最后一室,其他各室充滿空氣以增加浮力,各室之間由一根細管相連,它們通過排出殼室空氣的方法在水中游泳。鸚鵡螺屬于底棲動物,平時在100多米深的海水底部用腕部緩慢前行,也可以用腕部的分泌物附著在巖石或珊瑚礁上。

↗鸚鵡螺是進化非常成功的一類海洋生物,它們存在了數(shù)百萬年。
◎海洋中最多的生物
養(yǎng)過魚的人都知道魚吃魚蟲,去江河和池塘玩的人可以看到非常小的蝦苗。魚蟲和小蝦苗就屬于浮游生物,它們體形非常小,用肉眼幾乎看不見。浮游生物是海洋中最多的生物。如果我們從大海或池塘中取一滴水,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就會看到許多浮游動物和植物。浮游生物大都由一個細胞組成,它們游動能力很差,只能懸浮在水中,受水流的推動而移動。
浮游生物多種多樣,包括動物、植物和細菌。浮游動物中幾乎可以見到全部動物類群;浮游植物中以硅藻、鞭毛藻和藍藻居多;此外,還有不少附著在懸浮物上的細菌。一般浮游生物是小型的,但也有傘徑長達2米的水母等。從形態(tài)上看,浮游生物為適應浮游,體表常有復雜的突起,或在體內貯存著大量的水、油滴、脂肪和氣體等,在浮游植物中,有的也是通過調節(jié)體內氣體的量來做垂直移動。
小型浮游動物是水中食物鏈中基礎的一環(huán);同時,對于海洋而言,它們大規(guī)模地垂直移動具有把有機物向下層運輸?shù)淖饔茫@使浮游生物受到了人們的重視。
◎最大的章魚
章魚又稱作“八爪魚”,是海洋軟體動物。世界上最大的章魚是普通的太平洋章魚,1973年2月,一名潛水員在華盛頓的夏胡德運河捕捉到一只大章魚,這只章魚腕足展開后直徑達15.6米,重達53.6千克。此外,有人曾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圣奧古斯丁的海濱發(fā)現(xiàn)一堆重約7噸的海生動物殘骸,經過美國國家博物院檢驗,確定那堆殘骸是大型章魚的遺體,估計腕足展開可達61米。

↙ 白章魚像降落傘一樣張開自己的觸手,游弋在夏威夷海的海床底上。它以蝦和蟹為食,窩的周圍常常滿是它丟棄的殘骸。白章魚可以長到1米長,但是世界上最大的章魚——太平洋大章魚的觸手完全張開后的長度可達8米,重量可達250千克。

↗海葵和水母的代表物種
1.藍水母,位于北大西洋(直徑20厘米);2.海月水母,一種普通水母,分布于地中海和北大西洋(直徑25厘米);3.草莓海葵,一種珍珠海葵,位于地中海、北大西洋的潮間帶(高7厘米);4.繡球海葵,帶羽毛的海葵(高8厘米);5.曲膝藪枝螅,位于歐洲西北部淺巖石棲息地(群落高4厘米);6.檜葉螅,一種水螅群落(高45厘米);7.白海扇珊瑚,分布于地中海和北大西洋(高30厘米);8.桃色海葵,一種“坐等”穴居海葵,分布于地中海和北大西洋(高10厘米);9.珠寶海葵,一種海葵狀動物,分布于北大西洋(直徑5厘米);10.水手珊瑚或“死人手指”,一種水螅群落,分布于地中海和北大西洋(高20厘米)。
章魚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熱帶和溫帶海域,棲于多巖石海底的洞穴或縫隙中,喜隱匿不出,主要以蝦類、蟹類及其余甲殼動物為食。章魚被認為是無脊椎動物中智力最高者,它們具有高度發(fā)達的含色素的細胞,故能極迅速地改變體色,變化之快令人驚奇。
◎最大的浮游生物
世界上最大的浮游生物是水母。水母沒有脊椎,它們雖然身體龐大,但是只能靠水的浮力支撐。水母的外形像一把透明傘,傘狀體直徑有大有小,大水母的傘狀體直徑可達2米。從傘狀體邊緣長出一些須狀條帶,那是它們的觸手,觸手有的可長達20~30米,相當于一條大鯨的長度。水母雖然身體龐大,但是其中大部分是水,身體的含水量可達98%。浮動在水中的水母,向四周伸出長長的觸手,有些水母的傘狀體還帶有各色花紋。在藍色的海水里,這些游動著的色彩各異的水母顯得十分美麗。
水母雖然看起來美麗溫順,其實十分兇猛。在傘狀體的下面,那些細長的觸手是它的消化器官,也是它的武器。在觸手的上面布滿了刺細胞,像毒絲一樣,能夠射出毒液,獵物被刺螫以后,會迅速麻痹而死。觸手就將這些獵物緊緊抓住,縮回來,用傘狀體下面的息肉吸住,每一個息肉都能夠分泌出酵素,迅速將獵物體內的蛋白質分解。
水母的身體由內外兩個胚層組成,兩層間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呈透明狀,具有漂浮的作用。它們在運動時,利用體內噴水反射前進,遠遠望去,就好像一頂圓傘在水中迅速漂游。在繁殖期水母會在海上成群出沒,它們緊密地生活在一起,像一個整體似的漂浮在海面上,顯得十分壯觀。
◎最艷麗的海洋動物
裸鰓亞目軟體動物,以身體絢爛的色彩而聞名,有“最艷麗的海洋動物”之美譽。它們是蝸牛的無殼親戚,是一種小型的海洋動物,通常只有2?6厘米長,在全球各地的海里都有分布。從最深最暗的大洋底部到溫暖的淺水區(qū),它們都能存活。
有些種類身上的圖案與它們所處的深綠和棕色海洋環(huán)境相匹配,有些種類的圖案與它們棲息地環(huán)境形成鮮明對比。據分析,它們的斑斕色彩由進化演變而成,是褪去外殼后的一種防衛(wèi)機制,或者變成它們周圍環(huán)境的顏色來掩飾、保護自己,或者變成醒目的顏色嚇走敵人,讓敵人知道它們不僅有刺,還能分泌毒液。
它們的眼睛什么都看不到,只能靠嗅覺、味覺尋找海綿、珊瑚、卵、小魚或其他同類為食。盡管一些有毒海綿體內藏有毒素,但是,裸鰓亞目軟體動物能通過保護腺消化這些海綿。
◎最大的水母

↗海蕁麻水母因其觸須能有力地扎刺而得名。秋冬兩季,在美國加州和俄勒岡州的近海能收集到大量該物種群。
水母的種類很多,全世界大約有250種,直徑從10厘米到100厘米之間,常見于各地的海洋中。其中最大的是北極霞水母,它們生活在北冰洋和大西洋水域。一般為紅褐色或黃色,傘蓋上閃耀著彩色的光芒,傘蓋直徑可達2.5米。傘蓋邊緣伸出8組觸手,每組150根左右,共1200支觸手,每組觸手伸長可達40米左右,觸手能夠自由伸展或收縮,1秒鐘內就能收縮到只有原來長度的十分之一。
觸手展開時面積可達500平方米,就像撒開了天羅地網,很多海洋動物遇到它都只能束手就擒。觸手末端有帶毒的刺絲,水母無法看清獵物,只能當獵物靠近時伸出觸手放射毒素,將獵物刺傷然后吃掉。北極霞水母能夠很快地將食物吸收進體內,如果食物充足,它們的體形就會迅速增大,繁殖也會加快。當食物不夠時,它們的身體就會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