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之最(彩圖精裝)
- 任中原
- 3358字
- 2021-02-23 11:49:37
恐龍之最
◎最后滅絕的恐龍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恐龍曾經統治了我們的地球1億多年,也就是說在1億多年以前,地球上最具發言權的是恐龍——這種被認為是世界上存在過的最為龐大的動物家族!但是,曾經的輝煌是怎么也經歷不起滄海桑田的變故,一切都在時間的面前變得渺小如珠,恐龍也是如此。科學家曾經煞費苦心地想把那些遙遠的故事在我們的腦海里還原,但再怎么努力我們能做的都是一些粗糙的想象和推測!
科學家為了讓恐龍的生活軌跡更清晰一些,就把恐龍生存的年代分為不同的時期: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不同的恐龍分別生活在一個不同的時代,當然沒有一種恐龍能跨越這三個時期,也就是說,最后滅絕的恐龍肯定是生活在大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科學家在經過多年的研究之后得出結論:能堅持生存到恐龍滅絕以前的最后一刻的恐龍有許多種,比如角龍、腫頭龍、愛德蒙托龍、暴龍以及鋸齒龍等,都是世界上最后滅絕的恐龍。

↗暴龍是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大型食肉動物,兇猛無比,有良好的視力和敏銳的嗅覺,堅硬的頭骨能承受住以32千米/小時的速度與獵物的沖擊。被稱為殘暴的爬行動物之王。
◎世界最大的食肉恐龍
阿根廷的科學家于1983年在阿根廷內烏肯省境內發現了一種食肉恐龍的化石比我們知道的恐龍要大得多,這種恐龍就是暴龍。
暴龍站立時高6米,長大約14米,體重大約8噸,僅它的牙齒就有成年男性的小腿那么長,足可以撕裂任何獵物。這種恐龍前腿比較短小,但后腿比較粗壯,所以它是靠兩條后腿的支撐來行走的。科學家在仔細研究后認為:這種恐龍的獵物主要是一種身長30多米、體重大約數十噸的素食恐龍。可見它的胃口會有多大!
◎最大的恐龍
大約生活于距今1.36億年到1.62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的震龍是科學家迄今為止發現的身材最大的恐龍。震龍屬于蜥臀目、蜥腳亞目、梁龍科,身長39~52米,身高有時候也會達到18米。科學家之所以叫它震龍,是因為它的身軀太大了,走路的時候,周圍的地面就會像地震一樣劇烈震動。
震龍身軀這么大,體重也甚是驚人!很多人可能會因此以為它是食肉動物,其實震龍是以植物為生的,樹的葉子、各種各樣的草都是震龍的食物。震龍的腦袋和嘴都很小,進食速度慢,食量又大,所以震龍的一天大部分時間都處在進食狀態。
◎最小的恐龍
一談到恐龍,我們都立刻把它和“龐然大物”這個詞聯系起來,其實不然,科學家就發現了一種恐龍化石只有我們常見的雞那么大,是不是很奇怪?科學家把這種體形很小的恐龍叫作“美顎龍”。美顎龍是人類目前所知道的體型最小的恐龍,它的身體的長度在1米左右,它的尾巴很長,相當于身體長度的1/2。它的臂高只有20厘米,遠遠地看上去,既像一只好看的公雞,又像一只美麗的鳥,像這么小的恐龍真是遠遠出乎我們的想象,然而它的的確確是存在過的,它還是一種肉食恐龍,主要的食物是一些小動物,比如蜥蜴、蚯蚓以及其他種的昆蟲,等等。
◎爪子最大的恐龍
迄今為止發現的爪子最大的恐龍是重爪龍。重爪龍是一種大型的肉食性恐龍。它們的體形很特別,全身長12米,高約4米,重3噸,頭部扁長,頭型很像鱷魚,口中長滿細齒,身體低垂,后肢強壯,尾巴很長,可以幫助身體保持平衡。前肢有三只強有力的指,特別是拇指,粗壯巨大,有一個超過30厘米長的鉤爪,重爪龍的名稱由此而來。它的食物也與其他食肉恐龍不同,喜歡吃魚,而且還很會抓魚,就像今天的熊一樣。抓到魚后,就用嘴叼住,然后帶到蕨樹叢中去慢慢享用。
◎最重的恐龍
世界上曾經存在過的最重的恐龍是腕龍。
腕龍大約生活在1.45億~1.56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它的脖子很長,腦袋很小,尾巴又短又粗,但它卻是地球上曾經存在過的最重的恐龍。它的身高和體長相較于別的恐龍都差不多,但是它的體重卻是毫不遜色,它的平均體重都在70~80噸,而它的身高只有12~15米,體長也不過25米左右。幸虧腕龍有相當粗壯的四肢來支撐它肥胖的身體,否則走路都很困難。腕龍的四肢非常粗壯,即使是這么粗壯的四肢,腕龍走路的時候也不能像其他的恐龍那樣可以兩腳撐地,它必須要四肢同時撐地,才能夠很穩定地行動。

↘ 龐大的蜥腳類恐龍比今天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大象還大許多倍。
◎最聰明的恐龍
就身體和腦容量的比例來看,傷齒龍具有恐龍中最大的腦袋,因而被人們認為是最有智慧的恐龍,它們可能在白堊紀晚期是最聰明的一群。有些科學家甚至認為它可能比現存的任何爬行動物都要聰明。袋鼠的IQ大約為0.7,而傷齒龍的IQ高達5.3。
傷齒龍是一種體形較小,類似鳥類的恐龍,身長2米,體重60千克。傷齒龍可能和今天鳥類的智力相似。加拿大古動物學家戴爾·羅素就設想,如果6500萬年前沒有那場大災難,傷齒龍會演化得更聰明,而且將擁有類似人類的外表。
◎最笨的恐龍
劍龍是一種體型巨大,生存于侏羅紀晚期的典型食草恐龍。它們被認為是居住在平原上,并且以群體游牧的方式和其他食草恐龍一同生活。劍龍大約全長7米,如果算上骨板的高度,身高可達3.5米,可重達7噸。整個身軀如同現在的大象,但只有一個小得可憐的腦袋。大腦只有一個核桃般大小,與它龐大的身軀極不相稱。科學家們由此認定,劍龍一定很笨。
有人認為劍龍的臀部還有一個腦子,這完全是一種謠傳,任何動物絕對不可能有兩個腦子。實際上劍龍的臀部只不過是有一個脊索,里面是個膨大的神經節,能通過神經網絡與腦相通。這個膨大的神經節就像一個控制中心,這種控制中心對于像劍龍這樣的大型動物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劍龍前肢短小,全身明顯前傾。頸部沿背脊直至尾巴中部,排列著兩排三角形的板塊,尾端有兩對牛角狀的尖刺,這是它的武器。它靠臀部的神經節控制后肢和尾巴,遇到危險時,就用尾巴上的尾刺來打擊來犯之敵。

↗劍龍
◎身體最寬的恐龍
世界上身體最寬的恐龍是甲龍。顧名思義,甲龍就是全身披著盔甲的恐龍,它們身體笨重,只能用四肢在地上緩慢爬行,看起來有點像坦克,因此也叫坦克龍。甲龍體長7~10米,體寬2~5米,身高1米左右,體重2噸。
從自衛手段上來看,甲龍把身體發展到了頂點,它們的頭部、頸部和身體兩側覆蓋著骨質甲片,甲片上密布著脊突。皮膚厚實似皮革,極具韌性。臀部上方至尾巴的大部分豎立著尖如匕首的棘刺,身體兩側也各有一排尖刺。這種嚴密的防范措施,抵擋住了大部分的食肉者。尾部的鼓錘揮動時可產生巨大的力量,是重要的自衛武器。
◎最難看的恐龍
最難看的恐龍是腫頭龍。腫頭龍又叫厚頭龍,它的頭骨上覆蓋著圓弧形的20多厘米厚的骨板,圍繞這個突起,在平滑的小丘周圍分布為成行或成列的腫瘤狀的小瘤或小棘,這使它的頭頂好像被剃過一樣,非常難看。
腫頭龍身長約4.6米,并擁有相當粗短的頸部、短前肢、長后肢、龐大的身體,以及可能由骨化肌腱支撐的尾巴。它們是草食性或雜食性恐龍。目前只發現一個頭顱或少數頭顱部分。
◎最厲害的恐龍

↙ 異特龍正在追逐似鴕龍。
科學家根據出土的恐龍化石資料推測,在侏羅紀晚期,最厲害的恐龍是異特龍,在白堊紀晚期,最厲害的恐龍是暴龍。這兩種恐龍的牙齒非常鋒利,它們的牙齒邊緣呈鋸齒狀,像刀子一樣。上下頜非常有力,能張得很大。它們的爪子強健有力,能夠輕易刺破食草恐龍的皮膚。
異特龍最嚇人的地方就是它的血盆大口,一排V字型的鋒利的牙齒,能咬住獵物并將它撕碎,很少有獵物能逃出它的魔掌。異特龍最顯著的特征是在它的眼睛上方有一個骨質突起物,使得我們很容易就能辨認它。
暴龍,也叫霸王龍,它的牙齒同樣非常鋒利,目前所發現最大的暴龍牙齒,包括齒根在內有30厘米長。暴龍擁有恐龍之中最強大的咬合力,在其他恐龍身上發現的大型齒痕顯示暴龍的牙齒可刺穿堅硬的骨頭。
◎牙齒最多的恐龍
已知的牙齒最多的恐龍是鴨嘴龍。鴨嘴龍為一類較大型的鳥臀類恐龍,是白堊紀后期草食性恐龍家族的一員,它們最大的長達15米以上。鴨嘴龍頭骨較高,其枕部寬大,面部加長,前上頜骨和鼻骨也前后伸長,吻部由于前上頜骨和前齒骨的延伸和橫向擴展,構成了寬闊的鴨狀吻端,吻部寬扁,外鼻孔斜長,看起來很像鴨子,故而得名。特化的前上頜骨和鼻骨構成明顯的嵴突,形成角狀突起,下頜骨上的齒骨和上隅骨形成的冠狀突很明顯,后部反關節突顯著。它們的上下頜齒列復排,每個頜骨上有45~60個牙齒,垂直復疊,共960顆,琺瑯質只在牙齒的一側發育。
鴨嘴龍是鳥臀類恐龍中最進步的一類。它們腸骨的前突平緩,后突寬大,恥骨前突擴展成槳狀,棒狀坐骨突幾乎成垂直狀態,有的個體的坐骨遠端也擴大。腳部有三根趾頭,后肢長而有力,已發育成鳥腳狀,前腿則較小且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