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潛 鳥

潛鳥由于高度特化以適于游泳,因而無法在陸地上行走自如。它們是世界上最嫻熟的潛水者之一,平均每次潛45秒鐘,如果有必要,它們可以在水下待更長的時間。這些技藝高超的水中掠食者用視覺來鎖定目標,用腳來獲得推進力,轉向時偶爾也會用上翅膀。

水下掠食者

形態與功能

紅喉潛鳥是這一科中最小、最苗條的種類,其特征是喙尖下部略向上抬,繁殖期在喉部會出現鐵銹紅色的塊斑。此外,在繁殖期間,紅喉潛鳥的背羽為全灰,而在冬季會有細密的白斑。它不像該科的其他種類那樣需要在水面助跑很長距離才能飛起來,它們能夠從小面積的水域中輕松起飛。這使它們可以將巢筑在長寬不足10米的小池塘中。

紅喉潛鳥的發聲也和其他潛鳥不一樣,通常為低頻音,這有幾分像水禽類,可以從人們描述兩者的聲音所用的詞上體現出來:分別為“夸克”和“卡克”。據報道,在過去10年里,無論是東半球,還是西半球,紅喉潛鳥的數量都有所下降。

黑喉潛鳥在繁殖期全身羽毛亮麗,喉部為有光澤的黑色塊斑,泛幽幽的綠光。頭部羽毛為淺灰色,一行白色的羽毛沿頸背而下。在肩羽那片醒目的塊斑中,有10或11排明顯的大白點斑。冬季,該鳥背部為純灰,頭部為灰色,而接近頸部和腹部的頭部下側為白色,脅腹處有大量白色塊斑。

太平洋潛鳥曾一度被認為是黑喉潛鳥的一個亞種,直到人們發現(最先是在西伯利亞,最近是在阿拉斯加)兩者是同域繁殖的。兩個種類的體羽很相近,區別僅僅是太平洋潛鳥喉部塊斑的光澤帶有紫色而非綠色,這在光線暗淡的情況下很難發現。在冬季,辨別兩者的最有效辦法是,太平洋潛鳥脅腹處幾乎沒有白色的羽飾。

普通潛鳥體型更大、更結實,喙更厚。冬季,它的體羽與黑喉潛鳥和太平洋潛鳥相似,只是在眼眶前面有一些白色的羽飾。繁殖體羽色為:頭部和頸部黑色,頸的周圍有一圈不完整的白色羽飾,在頦下面還有一圈;背部有醒目的一橫排一橫排的白色矩形斑,肩羽上最明顯;腹部為白色。喙厚,黑色,嘴峰略微下彎。

普通潛鳥的鳴聲常常被視為它最突出的特征。各種各樣的梟叫聲和哀號聲(主要都用于繁殖期間,人們聽上去感覺很悲傷)形成了著名的潛鳥顫音真假唱。這樣的鳴聲由雄鳥發出,目的是警告入侵者離開領域,或者將它們從雛鳥身邊驅離。

一只正在起飛的紅喉潛鳥

潛鳥能夠將氧壓縮在腿部肌肉中,以供在60米深的水下潛水時所用。

黃嘴潛鳥是5個種類中最大的一種。外形像普通潛鳥,不過繁殖期體羽有所不同,背部的白色矩形斑要比普通潛鳥少兩三排,而單個的斑則更大;冬季,雙眼后面的羽毛有個黑色點斑。喙大,呈象牙色。嘴鋒直,因而看上去似乎有點朝上。鳴聲與普通潛鳥類似,只是表示警告的笑顫音發得更緩慢,音頻更低。

僅限北半球

分布模式

紅喉潛鳥的分布范圍從環北極地區往南至溫帶地區。黑喉潛鳥有兩個亞種:黑喉潛鳥北方亞種,在西歐繁殖;黑喉潛鳥太平洋亞種,在西伯利亞北部繁殖,少量在阿拉斯加。與黑喉潛鳥親緣關系密切的太平洋潛鳥主要見于北美,但西伯利亞也有。黃嘴潛鳥分布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普通潛鳥分布最廣,遍布美國北部,向北覆蓋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直至巴芬島、格陵蘭島和冰島。

5個種類均在淡水湖繁殖,冬季分布在沿海水域。紅喉潛鳥可在小池塘棲身,但黑喉潛鳥和黃嘴潛鳥需要有大型的水域。

淡水繁殖基地

繁殖生物學

潛鳥在近岸處進行交配。通常一窩兩卵,兩只雛鳥出生的時間間隔不超過24小時,并且在后孵化的雛鳥出生后一天內就可能永久性地離巢。先出生的雛鳥只做短距離的游泳,直至后出生的雛鳥也具備了遠行能力。出于保暖和安全的需要,雛鳥也可能會躲在親鳥的翅膀下,或騎在親鳥的背上,接受照顧達2周。

紅喉潛鳥通常一窩產兩卵,約27天孵化,次卵比首卵的孵化期短。孵化后,雛鳥之間為獲得食物和照顧而展開的競爭非常激烈,結果常常是后孵化的雛鳥夭折。紅喉潛鳥巢居的小池塘很少有足夠的魚類來喂養雛鳥,因此成鳥經常飛到數里外的大湖大河,甚至海上,為自己和雛鳥覓食。

黑喉潛鳥和太平洋潛鳥的雛鳥在出生后50 55天實現首飛,57 64天離開營巢領域。冬季,這2個種類比其他3個種類更多的時候待在離岸的水域中,聚集的群體規模也更大。營巢時,它們更偏愛魚類資源豐富的大湖泊,但必要時也會選擇小湖。它們比其他潛鳥更喜食水棲無脊椎動物。

既有安靜的灣口又有豐富的魚類資源的大淡水湖則是最受普通潛鳥歡迎的繁殖領域,當然,倘若只有四五公頃大的池塘,而且實在找不到更大的水域,它們也會將就。普通潛鳥的雛鳥在8周時開始捕食一些魚類,11周時開始飛行,但在接下來的3個月內,成鳥仍會繼續給它們補充食物和提供保護。

黃嘴潛鳥將巢筑于水域邊上,特別是小島和山丘上,與其他潛鳥選擇的巢址相似;在某些分布地區,據報道它們主要將巢筑于河邊。黃嘴潛鳥可在多種不同大小的湖中進行繁殖,比如在阿拉斯加,面積從0.1到229公頃的湖均可。雛鳥會飛的時間尚不清楚。

潛鳥

潛鳥目

潛鳥科

知識檔案

潛鳥屬5種:黑喉潛鳥、普通潛鳥、太平洋潛鳥、紅喉潛鳥、黃嘴潛鳥(或稱白嘴潛鳥)。

分布 北半球 北美洲、格陵蘭島、冰島和歐亞大陸。

棲息地 繁殖 為淡水湖,冬季 沿海水域。

體羽 繁殖期背羽多變,但頸部始終有白色豎條紋,具體分布位置依種類而定;冬季背羽為淺灰色。所有種類的腹羽在各個季節均為白色。

鳴聲 善鳴,各種類的配偶之間會齊鳴。

筑于近岸處結實地面,條件允許時也會筑于潮濕的草木堆中。

窩卵數通常為2枚,顏色介于深褐色和橄欖色之間,有黑色或褐色斑點。孵化期24~29天,為雙親孵化。

食物 以魚類為主,兼食螯蝦、蝦、水蛭、蛙及昆蟲幼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平| 泸溪县| 红安县| 夏河县| 咸宁市| 垫江县| 肇东市| 屏东市| 新晃| 察雅县| 商洛市| 呼玛县| 河津市| 神农架林区| 朔州市| 报价| 长春市| 齐齐哈尔市| 湖北省| 雷山县| 长阳| 安徽省| 广宁县| 江孜县| 西盟| 泰顺县| 永州市| 沿河| 夏津县| 甘谷县| 清丰县| 黔西县| 铜梁县| 大兴区| 长武县| 西乌珠穆沁旗| 黔江区| 静宁县| 房产| 大安市| 新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