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林蔭道

必知理由

◎ 世界美術史上最著名的古典風景名畫之一

◎ 天才畫家霍貝瑪最杰出的作品

◎ 精湛的遠近透視法運用,層次清楚、環環相扣的構圖,成功的冷暖色調的運用

名畫檔案

名稱:《林蔭道》/作者:霍貝瑪/創作時間:1689年/尺寸:140×103cm/類別:油畫/收藏: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

畫家簡介

霍貝瑪(1638~1709),荷蘭杰出的風景畫畫家。出生于阿姆斯特丹,自幼生活貧困。早年師從雷斯達爾學畫風景畫。他的作品真實地表現了自然界多變的景象,把風景描繪得準確、客觀,富有動感,用色豐富多變。內容多描繪鄉村道路、農舍、池畔等。作品不為當時人接受,畫家的生活處在極端的貧困中。代表作有《林蔭道》、《林中茅屋》、《磨坊》、《森林》等。

名畫欣賞

《林蔭道》描繪的是一條極普通的鄉間泥濘小道,路面上印著幾道深淺不同的車轍。兩邊矗立著尚未成蔭的樹木,這些樹木排列整齊,高低參差不齊,枝葉也很稀落。道路的中間,一個獵人正牽著一只狗在走。小道左邊的遠處矗立著一座教堂,在一馬平川的地勢中顯得很高大。路的右側,在一片樹苗地,一位老農正在修剪地里的果樹。遠處有兩個農村婦女正在路上邊說邊走。她們的身旁是簡樸的房舍。整個畫面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是荷蘭當時農村生活的實錄。

這幅畫最突出的藝術特色體現在畫家遠近透視法的精妙運用。畫面上的兩排樹木,筆直地伸向遠方,給人一種搖曳多姿的感覺。其實這種構圖是很難把握好的,畫家采取近大遠小的焦點透視手法,把透視的焦點放在路的盡頭,并將這兩排樹木在畫面中略微傾斜了一些,然后把樹木從高大依次逐漸縮小,而樹木的枝葉卻逐漸趨于繁茂和稠密,前后形成對比和襯托,從而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這兩排伸向遠方,看不到盡頭的樹木。畫面的整體構圖,也很有講究,可以總體上分為:大地、樹木、天空三個部分。各部分相互聯系、彼此映襯又各有特點。大地上的田地、農舍、小河、教堂以及畫面左端的一叢樹木構成了一個均衡的有機組合,它們處在水平的觀賞層面,是畫面中重要的基礎構件,也是樹木和天空這兩部分的背景和襯托部分。兩排樹木處在關鍵的過渡部位,一方面它們把我們的視野帶到了畫面的深處,把畫面拉的很深、很遠,很有立體的縱深感;另一方面它們伸向藍天,是藍天和大地的連接者,起到了襯托藍天的目的。是全部畫面的重心所在。藍天的高遠正是在這些高樹和大地上的事物襯托下才得以實現的。可說這幅畫的構圖環環相扣、嚴絲合縫,達到了構圖上的高度完美、和諧。畫面上1/3的田地是暖色調,而2/3的天空是冷色調,這樣的色調搭配是極為冷僻的,很難達到和諧的效果,可是在這幅畫中卻出奇地和諧。主要是得益于這些樹木的平衡過渡以及縱深的深度感緩沖了畫面色調的突然對比造成的不適應。

《林蔭道》描繪的是極為樸素的鄉下風景。然而在畫家的筆下卻搖曳多姿。那和諧的自然風光在畫家精妙的構圖中顯得特別遼遠而空靈,田舍、小路、樹木、教堂都沉浸在一種和諧、自然、平坦而真實的氛圍中,讓人似乎感受到了迎面而來的泥土氣息。畫中的人物則賦予了畫面人文的氣息,使畫面充溢著鮮活的生活情趣。自然和人文在這里水乳交融,純粹的風景和純粹的人物都無法達到這種效果。這也是畫面打動人心的地方,因為它是鮮活的,能引起人共鳴。

繪畫知識

“近大遠小”透視

“近大遠小”是透視的一種方法,即把同等物體近處畫的比較大,遠處畫的比較小。這也是最基本的透視手法,近大遠小,一方面形成了視覺上的對比、協調,符合欣賞習慣;另一方面形成了畫面的縱深立體感和層次感。

此圖展現了鄉野的美麗風光,畫面上寧靜的鄉間景致看似平淡,卻耐人尋味,使觀者心曠神怡。對稱的小樹于平穩中見動感,隨小道向前遠望還能看到左旁的教堂尖頂,右旁兩幢高頂茅屋,車轍印在泥濘的村道上,表現出一種正在延續著的平靜而艱難的生活,占有大部分畫面的天空則云蒸霞蔚,美得令人陶醉。這幅畫中還帶著一種憂傷的諷刺意味,長長的林蔭大道在灰暗的地平線處消失到一點,畫中這種憂傷的諷喻也是霍貝瑪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

帶有農舍的風景 霍貝瑪

霍貝瑪是荷蘭畫派中重要的風景畫家,也是17世紀荷蘭風景畫中的最后一支。霍貝瑪曾向雷斯達爾學畫,后二人發展為朋友,他們常一起作寫生旅行,有時描繪同一題材,他的畫風較其老師更加清新、樸素、明朗。霍貝瑪深愛故鄉,盡管他一生作品不豐,可是每一幅都是他親自體驗大自然的美與詩意的結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州市| 万盛区| 洱源县| 易门县| 白山市| 延津县| 文化| 锡林郭勒盟| 桦南县| 诏安县| 聊城市| 龙泉市| 岳西县| 泰安市| 绥阳县| 云阳县| 来宾市| 方城县| 忻城县| 武胜县| 盖州市| 历史| 扶绥县| 淄博市| 依兰县| 大同县| 监利县| 阳山县| 无为县| 化州市| 大丰市| 方正县| 龙里县| 平度市| 琼结县| 邹平县| 新和县| 太和县| 凌云县| 清原| 辽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