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名畫·中國名畫(彩圖精裝)
- 青木
- 1739字
- 2018-11-08 19:37:30
吉卜賽女郎
必知理由
◎ 一幅成功表現吉卜賽女郎自由灑脫、無拘無束性格特征的肖像畫
◎ 300多年來文學、戲劇、電影導演們理想的吉卜賽姑娘的典型
◎ 對人物瞬間表情的準確把握,過渡自然的色彩處理,刻下靈魂的人物形象
〉名畫檔案
名稱:《吉卜賽女郎》/畫家:哈爾斯/創作時間:1628~1630年/尺寸:58×52cm/類別:木板油畫/收藏:法國,巴黎,盧浮宮
畫家簡介
哈爾斯(1581~1666),荷蘭著名的現實主義肖畫家,荷蘭畫派的奠基人。出生于安特衛普,幼年時,全家遷居北方的哈勒姆。他一生貧窮,生活困苦潦倒,但在繪畫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特別在肖像畫上,達了“形似”和“神似”完美結合的境界,手法灑脫奔放,獨具一格。代表作品有《微笑的軍官》、《吉卜賽女郎》、《哈姆勒女巫》、《彈曼陀鈴的小丑》、《哈勒姆養老院的女主持》。

名畫欣賞
“吉卜賽女郎”是一個被我們常常提及,讓人充滿漂泊的激情和無盡想象的名詞。吉卜賽人原住在印度西北部,后來成為流浪在歐洲各國的游蕩民族。他們沒有固定的住所,四海為家,到處漂泊,這種生活方式孕育了吉卜賽人多才多藝、能歌善舞、開朗灑脫的性格特征。特別是吉卜賽女孩更是擅長歌舞、熱烈奔放的女性代表,在許多文學作品中都留下了她們四海流浪、一路歌聲的形象。
《吉卜賽女郎》描繪的正是這樣一位吉卜賽女孩,也是哈爾斯表現平民生活的最生動的一幅佳作。畫面上,女孩蓬松的黑發隨意飄灑。充滿魅力的大眼睛洋溢著善意的微笑,流露出清純和無邪的本性。紅暈的臉龐和微啟的嘴唇張揚著青春的熱情和仿佛帶著酒意的灑脫和奔放,也帶著女性不加點綴的生命原色。敞開的領口帶著不拘小節的風采,褶皺的白色襯衣、粗糙的紅色的套裙,顯示出了生活的困苦和流浪的艱辛。畫家仿佛信手拈來,把一個帶著青春氣息、健康活潑、無拘無束、自由不羈的吉卜賽女子描繪得清新自然,不見雕飾。
在畫中,畫家以敏銳的觀察力,準確地抓住了人物掉頭一笑的剎那,用精湛的筆觸把人物微妙的心理瞬間刻畫了出來,使人物的面部表情與本身的性格特征達到了高度的一致,那回眸的剎那間,隨意、灑脫、無所顧忌的、真誠而又善意的一切心理都寫在了臉上,賦予這幅畫特別的藝術表現力。從而把吉卜賽女郎灑脫潑辣、自由獨立,而又生活艱辛不易的人物形象準確地定格在畫面上。正如有人評價的那樣:“美目顧盼的吉卜賽女郎,俊俏里帶一種‘野’味兒。這位美貌潑辣、自由不羈的少女形象,幾乎成了三百年來文學、戲劇、電影導演們理想的吉卜賽姑娘的典型。”她也是人們心目中曾經的一種自由不羈、滿面風霜而又一路歌聲的永恒的流浪心結的藝術化和具體化,這也是這幅畫恒久的藝術魅力所在。
從表現技巧看,哈爾斯采取了半身構圖的方式,把人物放在一個很近的層面進行表現,很好地聚焦了吉卜賽女郎最本質的人物個性,把一些不必要的鋪陳擺設都省略掉了,最大地突出了人物形象。對人物烏黑蓬松的頭發,畫家描繪得逼真寫實,體現出了她隨意、自然,天然去雕飾的天性。面部用細膩的筆觸精心勾勒,色彩也比較濃重,特別是對主要部位的描繪達到了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人物衣著的襯衣和裙子處理得粗糙、簡潔,與人物的形象相搭配。畫面背景是大塊模糊的黃、黑諸色,處理得也很寫意簡略,起到了襯托人物主體的作用。畫面上黑色的頭發、黃色的臉龐與下面白色的襯衣、紅色的套裙,色彩過渡自然、搭配協調,于樸素無華中盡顯精神實質。整幅畫構圖講究,用筆流暢,人物形象傳神、逼真,于肖像畫中蘊含著風俗畫的風骨。
繪畫知識
肖像畫
肖像畫是指描繪人物形象的繪畫。包括頭像、胸像、全身像和群像等。歐洲肖像畫歷史悠久,15世紀以后達到全盛,涌現出了大批著名的肖像畫家。肖像畫要求畫家有精湛的寫實能力,并且能準確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達到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

《吉卜賽女郎》是哈爾斯的代表性作品,這幅畫給人的感覺十分隨意,似乎是未加思索地一揮而就。畫中的女郎自由奔放,一反以往青年婦女濃妝艷抹的脂粉氣,她那種自然脫俗的美和熱情奔放的個性將觀者的心靈深深地打動了。整個畫面的關鍵是她那具有神奇魅力的眼睛,畫面充滿了清新的活力。從這幅畫中能夠看出哈爾斯高超的繪畫技巧和卓越的藝術表現能力。
哈爾斯的繪畫作品,在荷蘭現實主義畫派的發展中具有重大的意義,他的許多優秀肖像畫作至今還是人們臨摹的典范。他也是后來公認的17世紀荷蘭最偉大的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