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上篇 中國卷

秋夜

魯迅

入選理由

魯迅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一篇優美的托物言志的散文詩

為象征散文詩的民族化提供了全新的風范

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沒有見過這樣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離開人間而去,使人們仰面不再看見。然而現在卻非常之藍,閃閃地著幾十個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現出微笑,似乎自以為大有深意,而將繁霜灑在我的園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們叫他們什么名字。我記得有一種開過極細小的粉紅花,現在還開著,但是更極細小了,她在冷的夜氣中,瑟縮地做夢,夢見春的到來,夢見秋的到來,夢見瘦的詩人將眼淚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訴她秋雖然來,冬雖然來,而此后接著還是春,蝴蝶亂飛,蜜蜂都唱起春詞來了。她于是一笑,雖然顏色凍得紅慘慘地,仍然瑟縮著。

棗樹,他們簡直落盡了葉子。先前,還有一兩個孩子來打他們別人打剩的棗子,現在是一個也不剩了,連葉子也落盡了,他知道小粉紅花的夢,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葉的夢,春后還是秋。他簡直落盡葉子,單剩干子,然而脫了當初滿樹是果實和葉子時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幾枝還低椏著,護定他從打棗的竿梢所得的皮傷,而最直最長的幾枝,卻已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閃閃地鬼眼,直刺著天空中圓滿的月亮,使月亮窘得發白。

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藍,不安了,仿佛想離去人間,避開棗樹,只將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東邊去了。而一無所有的干子,卻仍然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樣地著許多盅惑的眼睛。

哇的一聲,夜游的惡鳥飛過了。我忽而聽到夜半的笑聲,吃吃地,似乎不愿意驚動睡著的人,然而四圍的空氣都應和著笑。夜半,沒有別的人,我即刻聽出這聲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這笑聲所驅逐,回進自己的房。燈火的帶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魯迅與進步文學青年在一起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響,還有許多小飛蟲亂撞。不多久,幾個進來了,許是從窗紙的破孔進來的。他們一進來,又在玻璃的燈罩上撞得丁丁地響。一個從上面撞進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為這火是真的。兩三個卻休息在燈的紙罩上喘氣。那罩是昨晚新換的罩,雪白的紙,折出波浪紋的疊痕,一角還畫出一枝猩紅色的梔子。

猩紅的梔子開花時,棗樹又要做小粉紅花的夢,青蔥地彎成弧形了……我又聽到夜半的笑聲;我趕緊砍斷我的心緒,看那老在白紙罩上的小青蟲,頭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麥那么大,遍身的顏色蒼翠得可愛,可憐。

我打一個呵欠,點起一支紙煙,噴出煙來,對著燈默默地敬奠這些蒼翠精致的英雄們。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臺醫學院學醫,后從事文藝工作,企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9年,回國任教。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化運動的基石。1919年,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杰作。1930年起,先后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于上海,葬于虹橋萬國公墓。

魯迅像

·美文賞析·

《秋夜》最初發表于1924年12月1日的《語絲》周刊第3期上,后收入散文集《野草》。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深刻而優美的散文詩。作者采用象征手法,賦予秋夜后園中不同景物以人的性格,代表不同類型的社會人物,“奇怪而高”的天空象征著壓迫和摧殘進步力量的惡勢力,在冷的夜氣中瑟縮做著“春的到來”的夢的小紅花象征著善良的弱者,聳立在后園的兩株棗樹,象征著與黑暗勢力抗爭的進步力量。通過對這些景物的含蓄描繪,作者表達了對黑暗勢力的抗爭和憤怒,對英勇抗擊黑暗勢力的革命者的崇敬和贊美,也表達了自己與黑暗勢力作韌性戰斗的意志。《秋夜》語言精致,意象空靈,結構嚴謹,為象征散文詩的民族化,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風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东县| 沐川县| 连州市| 眉山市| 永吉县| 安丘市| 乌什县| 阜平县| 东至县| 北流市| 南充市| 达日县| 民和| 讷河市| 普定县| 河池市| 重庆市| 浮山县| 同江市| 三河市| 宿州市| 拜泉县| 威信县| 泸溪县| 体育| 博乐市| 高淳县| 闻喜县| 宕昌县| 五指山市| 木兰县| 邹平县| 茌平县| 沁源县| 南木林县| 新安县| 北辰区| 昭平县| 宁晋县| 中江县| 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