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風雨中憶蕭紅

丁玲

入選理由

丁玲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中國現代散文史上憶念蕭紅的優秀散文

跌宕起伏,情真意切

本來就沒有什么地方可去,一下雨便更覺得悶在窯洞里的日子太長。要是有更大的風雨也好,要是有更洶涌的河水也好,可是仿佛要來一陣駭人的風雨似的,那么一塊骯臟的云成天蓋在頭上,而水聲也是那么不斷地嘩啦嘩啦在耳旁響,微微地下著一點看不見的細雨,打濕了地面,那輕柔的柳絮和蒲公英都飄舞不起而沾在泥土上了。這會使人有遐想,想到隨風而倒的桃李,和在風雨中更迅速迸出的苞芽。即使是很小的風雨和浪潮,都更能顯出百物的凋謝和生長,丑陋和美麗。

蕭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杰出的、個性鮮明的女作家。其一生經歷坎坷,飽受磨難,1942年病逝于香港,年僅31歲。蕭紅在自己短暫的一生中,寫出了包括小說《生死場》、《呼蘭河傳》等在內的近100萬字的不朽作品,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抒寫了一位覺醒女性的奮斗史,贏得了她同時代的人們和后人的永恒尊敬和懷念。

世界上什么是最可怕的呢,決不是艱難險阻,決不是洪水猛獸,也決不是荒涼寂寞。而難于忍耐的卻是陰沉和絮聒;人的偉大也不是能乘風而起,青云直上,也不只是能抵抗橫逆之來,而是能在陰霾的氣壓下,打開局面,指示光明。

時代已經非復少年時代了,誰還有悠閑的心情在悶人的風雨中煮酒烹茶與琴詩為侶呢?或者是溫習著一些細膩的情致,重讀著那些曾經被迷醉過被感動過的小說,或者低徊冥思那些天涯的故人,流著一點溫柔的淚?那些天真、那些純潔、那些無疵的赤子之心,那些輕微的感傷,那些精神上的享受都飛逝了,早已飛逝得找不到影子了。這個飛逝得很好,但現在是什么呢?是聽著不斷的水的絮聒,看著臟布也似的云塊,痛感著陰霾,連寂寞的寧靜也沒有,然而卻需要阿底拉斯的力背負著宇宙的時代所給予的創傷,毫不動搖的存在著,存在便是一種大聲疾呼,便是一種驕傲,便是給絮聒以回答。

然而我決不會麻木的,我的頭成天膨脹著要爆炸,它裝得太多,需要嘔吐。于是我寫著,在白天,在夜晚,有關節炎的手臂因為放在桌子上太久而疼痛,患沙眼的眼睛因為在微小的燈光下而模糊。但幸好并沒有激動,也沒有感慨,我決不缺乏冷靜,而且很富有寬恕,我很愉快,因為我感到我身體內有東西在沖撞;它支持了我的疲倦,它使我會看到將來,它使我跨過現在,它會使我更冷靜,它包括了真理和智慧,它是我生命中的力量,比少年時代的那種無愁的青春更可愛呵!

但我仍會想起天涯的故人的,那些死去的或是正受著難的。前天我想起了雪峰,在我的知友中他是最沒有自己的了。他工作著,他一切為了黨,他受埋怨過,然而他沒有感傷過,他對于名譽和地位是那樣的無睹,那樣不會趨炎附勢,培植黨羽,裝腔作勢,投機取巧。昨天我又苦苦地想起秋白,在政治生活中過了那么久,卻還不能徹底地變更自己,他那種二重的生活使他在臨死時還不能免于有所申訴。我常常責怪他申訴的“多余”,然而當我去體味他內心的戰斗歷史時,卻也不能不感動,哪怕那在整體中,是很渺小的。今天我想起了剛逝世不久的蕭紅,明天,我也許會想到更多的誰,人人都與這社會有關系,因為這社會,我更不能忘懷于一切了。

蕭紅和我認識的時候,是在一九三八年春初。那時山西還很冷,很久生活在軍旅之中,習慣于粗獷的我,驟睹著她的蒼白的臉,緊緊閉著的嘴唇,敏捷的動作和神經質的笑聲,使我覺得很特別,而喚起許多回憶,但她的說話是很自然而真率的。我很奇怪作為一個作家的她,為什么會那樣少于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純潔和幻想,或者也就同時顯得有些稚嫩和軟弱的緣故吧。但我們都很親切,彼此并不感覺到有什么孤僻的性格。我們都盡情地在一塊兒唱歌,每夜談到很晚才睡覺。當然我們之中在思想上,在情感上,在性格上都不是沒有差異,然而彼此都能理解,并不會因為不同意見或不同嗜好而爭吵,而揶揄。接著是她隨同我們一道去西安,我們在西安住完了一個春天,我們也痛飲過,我們也同度過風雨之夕,我們也互相傾訴。然而現在想來,我們談得是多么地少啊!我們似乎從沒有一次談到過自己,尤其是我。然而我卻以為她從沒有一句話之中是失去了自己的,因為我們實在都太真實,太愛在朋友的面前赤裸自己的精神,因為我們又實在覺得是很親近的。但我仍會覺得我們是談得太少的,因為,像這樣的能無妨嫌、無拘束、不需警惕著談話的對手是太少了啊!

那時候我很希望她能來延安,平靜地住一時期之后而致全力于著作。抗戰開始后,短時期的勞累奔波似乎使她感到不知在什么地方能安排生活。她或許比我適于幽美平靜。延安雖不夠作為一個寫作的百年長計之處,然在抗戰中,的確可以使一個人少顧慮于日常瑣碎,而策劃于較遠大的。并且這里有一種朝氣,或者會使她能更健康些。但蕭紅卻南去了。至今我還很后悔那時我對于她生活方式所參與的意見是太少了,這或許由于我們相交太淺,和我的生活方式離她太遠的緣故,但徒勞的熱情雖然常常于事無補,然在個人仍可得到一種心安。

我們分手后,就沒有通過一封信。端木曾來過幾次信,在最后的一封信上(香港失陷約一星期前收到)告訴我,蕭紅因病始由皇后醫院遷出。不知為什么我就有一種預感,覺得有種可怕的東西會來似的。有一次我同白朗說:“蕭紅決不會長壽的。”當我說這話的時候,我是曾把眼睛掃遍了中國我所認識的或知道的女性朋友,而感到一種無言的寂寞,能夠耐苦的,不依賴于別的力量,有才智、有氣節而從事于寫作的女友,是如此其寥寥呵!

黑龍江省呼蘭縣的蕭紅故居

不幸的是我的杞憂竟成了現實,當我昂頭望著天的那邊,或低頭細數腳底的泥沙,我都不能壓制我喪去一個真實的同伴的嘆息。在這樣的世界中生活下去,多一個真實的同伴,便多一份力量,我們的責任還不只于打開局面,指示光明,而還是創造光明和美麗;人的靈魂假如只能拘泥于個體的偏狹之中,便只能陶醉于自我的小小成就。我們要使所有的人,連仇敵也在內都能有崇高的享受,和為這享受而做出偉大犧牲。

生在現在的這個世界上,活著固然能給整個事業添一份力量,而死對于自己也是莫大的損失。因為這世界上有的是戮尸的遺法,從此你的話語和文學將更被歪曲,被侮辱;聽說連未死的胡風都有人證明他是漢奸,那么對于已死的人,當然更不必賄買這種無恥的人證了。魯迅先生的“阿Q”曾被那批御用的文人歪曲地詮釋,那么《生死場》的命運也就難免于這種災難。在活著的時候,你不能不被逼走到香港;死去,卻還有各種污蔑在等著,而你還不會知道;那些與你一起的脫險回國的朋友們還將有被監視或被處分的前途。我完全不懂得到底要把這批人逼到什么地步才算夠?貓在吃老鼠之前,必先玩弄它以娛樂自己的得意。這種殘酷是比一切屠戮都更惡毒,更需要毀滅的。

只要我活著,朋友的死耗一定將陸續地壓住我沉悶的呼吸。尤其是在這風雨的日子里,我會更感到我的重荷。我的工作已經夠消磨我的一生,何況再加上你們的屈死,和你們未完的事業,但我一定可以支持下去的。我要借這風雨,寄語你們,死去的,未死的朋友們,我將壓榨我生命所有的余剩,為著你們的安慰和光榮。哪怕就僅僅為著你們也好,因為你們是受苦難的勞動者,你們的理想就是真理。

風雨已停,朦朧的月亮浮在西邊的山頭上,明天將有一個晴天。我為著明天的勝利而微笑,為著永生而休息。我吹熄了燈,平靜地躺到床上。

作者簡介

丁玲(1904~1986),現當代女作家,原名蔣偉,字冰之,湖南臨澧人。1927年畢業于上海大學中文系,同年發表小說《莎菲女士的日記》。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主編左聯機關刊物《北斗》月刊。這時期她創作了《水》、《母親》等多部作品,是其走向文學創作道路的豐收時期。1936年去陜北,在解放區寫的小說分別收錄在《一顆未出膛的子彈》、《我在霞村的時候》等集子中。1948年寫成了她創作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丁玲像

·美文賞析·

《風雨中憶蕭紅》寫于1942年4月,距蕭紅在香港去世約3個月。當時在延安工作的丁玲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她心情極為煩悶,于是思念故友,發而為文,以遣釋心中的愁緒。在本文中,丁玲懷著痛惜之情,追憶了自己與蕭紅的一段短暫的交往。作者以四月延安的雨夜為背景,追憶了蕭紅的為人處世、自然直率的性格和悲慘的結局。文章寫得跌宕起伏、情真意切,在準確刻畫了蕭紅的音容笑貌的同時,也真實描摹了作者的內心世界,給人以良多的感慨和回味。

鏡泊湖

臧克家

入選理由

文筆簡練、生動而明朗

一次賞心悅目的自在旅行

清新活潑的天然野趣

我國有許多著名的湖。“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的洞庭湖;茫茫千頃,氣象萬千的太湖,我都是聞名而心向往的。西湖,我曾經踏著蘇堤端詳過她那動人的姿容,孤舟深夜泛三潭上看過印月。至于大明湖,那是家鄉的湖,我更是一個熟客了:盛夏劃一條小船,在荷花陣里沖擊,在過去那些黑暗的歲月里,何止一次和朋友們寒宵夜游,歷下亭前狂歌當哭?

鏡泊湖卻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七月間,到了沈陽、長春、哈爾濱,游覽了名勝古跡,參觀了工業建設,往返三千里,歷時一個半月,以抱病之身,登山涉水,使朋友們為之驚訝,嘆為“奇跡”。可是東北的同志們卻對我說:“到了東北,看看鏡泊湖,方不虛此行。”他們說鏡泊湖的紅鯽如何鮮美,他們給我唱了鏡泊湖的贊歌。看景不如聽景,我心動了。但一想到那遙遠的途程我又躊躇起來,心里懷著“望美人兮天一方”的惆悵。眼看著和自己住在同一旅舍的客人們一批又一批的出發了,里邊有一位八十二歲的名醫,他幽默地說:“不看鏡泊湖我死不瞑目!”“走!”他的話給我作了起身炮。

十小時的火車把我們從哈爾濱送到牡丹江。這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像北大荒邊邊上的一朵花。“八女投江”的故事,使它名滿天下。又是兩小時的火車,我們已經和鏡泊湖一同置身在黑龍江省的寧安縣境了。

下了火車坐上“嘎斯六九”汽車。牡丹江昨天是好天,鏡泊湖附近卻落了雨。乍上來,這小卡車在二十幾里的平展的公路上輕快地飛跑,高粱、谷子,一色青青,微風吹來,綠波粼粼,擴展到極處和青山與碧天相接,望著眼前的景色,心里驚嘆著祖國的遼闊廣大。已經接近初秋了,這里的麥子剛剛上場,關里關外的氣候,懸殊多大呵!小卡車好似一只蚱蜢舟,沖開碧波跳蕩在綠色的大海里。一個龐然大物,老虎似的迎面而來,一時煙塵滾滾,風聲嗚嗚。原來是一部大型柴油汽車,拖著五六節車廂,上面橫躺著粗大的木材,它們高興地離開森林去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立地撐天!三三五五朝鮮族的婦女,不時從車邊走過,頭上頂著罐子,走起來衣裙飄飄,大方而美麗。光滑的路走完了,接著是崎嶇的沙泥路,一個坑就是一個小水塘,車子在上面蹦蹦跳跳,像在跳舞。

遠遠在望的青山看不見了,我們的車子已經走到山腰上,一盤又一盤地在步步升高。路兩旁長滿了奇花異草,有的像成串的珍珠,有的像紅色的小燈籠,有的像藍的吊鐘,有的像金黃的大喇叭……它們用自己的美色和幽香列隊在路的兩旁向客人們熱情地打招呼。一個獵人從深林里走出來了,長槍上掛著飛禽,身后跟一只獵犬。眼前的景色在游客心里引起清新的感覺,一個又一個生動鮮明的印象連成了彩色的連環。但是,湖在哪里?

“我們在繞著她走呢。”迎接我們的那位同志回答。

車子轉到了山頂,從司機座位上發出了一聲:“看!”

呵,鏡泊湖,從叢林的綠隙里我看到了你漫長的銀光閃閃的腰身!你引領著汽車向它的終點疾馳,又好似望到了親人,熱情地追在車子后面,我的視覺,我的嗅覺,我的心靈,完完全全地浸沉在鏡泊湖美妙的靈芬里了。

一棟又一棟木頭房子,不同的式樣,不同的顏色,別致、新穎,彼此挨近著,或隔一條小路對望。里面住著各種工作人員和他們的眷屬,還有科學家、作家、教授和名醫,他們來自北京、沈陽、哈爾濱……他們要在這幽靜的湖邊,度過夏季最后的一段時光。

晚上,躺在床上,扭死電燈,湖光像靜女多情的眼波,從玻璃窗上射過來,沒有一聲蟲鳴,沒有半點波浪聲,清幽、神秘、朦朧,好似置身在童話里一樣。第二天一早醒來,渾身舒暢,才知道自己就睡在她的溫柔清涼的環抱中。

踏著滿地朝陽走到她的身邊。小橋上有人在持竿垂釣,三五只小船在等待著游客。向南望,向北望,一望無邊,從幽靜的水里看扯連不斷的青山,聽不見蟬鳴,聽不見鳥聲,偶爾有一只魚鷹箭頭似的帶著朝曦從半空里直射到水面上來。站在湖邊上,望著四周險峻的峰巒,清澈幽深的湖水,想象一百萬年前,火山著魔似的突然一聲震天巨響,地心里的水洶涌而出。“高峽出平湖”!她縱身在海拔三百五十米的高處,像一個美人,舒展地橫陳著她長長的玉體。她心懷幽深,姿態天然,隱藏在這幽僻處,顧影自憐。是不是怕擾亂了她的清靜,時在夏季,鳥不叫,蟬不鳴,蟲也無聲。

小徑上有稀疏的人影,有大人,有小孩,見了面很自然地點點頭,站住談上幾句,就像老朋友重逢。從深林里走出來一群孩子,手里拿著各式各樣的菌子,有的黃黃的像面包,有的紅紅的像一柄小傘,八十多歲的老人也像大自然的一個孩子,拄著手杖,手里擎著一朵萬年青,

像得了至寶似的得意地向人夸耀。這湖是個寶湖。她養育著鰲花、湖鯽、紅尾魚……吃一口,保管你一生忘不了它的鮮美。她可以發出大量的電,她可以把千條萬條木材輸送到廣大的世界里去。這山也是寶山。水獺、狐貍、豹子……說不盡的異獸就以它為家,一圈大電網,把它們擋在青山深處。幸運的人到森林中,可以撿回“參”孩子、黃芩……這一類的藥材到處都有。大好湖山,是全國稀有的勝地,也是名貴物品的出產地。

在淡淡的夕陽下,一只小汽艇載著我們向湖的上游駛去。湖面上水波不興,船像在一面玻璃上滑行。粼粼水波,像絲綢上的細紋,光滑嫩綠。往遠處望,顏色一點深似一點,漸漸地變成了深碧。仰望天空,云片悠然地在移動,低視湖心,另有一個天,云影在徘徊。兩岸的峰巒倒立在湖里,一色青青,情意繾綣的伴送著游人。眼看到了盡頭了,轉一個彎,又是同樣的山,同樣的水,真想她來點變化呵,可是走過南北一百二十里,仍然是同樣風姿。真是山外青山湖外湖。比起波浪洶涌的洞庭湖來,鏡泊湖是平靜安詳的。比起太湖的浩渺渾圓來,鏡泊湖太像水波不興的一條大江。大明湖和她相比,不過是一池清水,西湖和她相比,一個像“春山滴翠、秋水凝眸”的美艷少婦,一個像樸素自然、貞靜自守的處子。鏡泊湖,沒有半點人工氣,她所有的佳勝都是自己所具有的。岸上沒有一座廟,沒有什么名勝古跡,真有“猶恐脂粉污顏色”的意味。早晨,她可以給天仙當鏡子從事晨妝,晚上,她可以給月里嫦娥照一照自己美麗的倩影。在炎夏的日子里,如果神話里的仙女到幽靜的湖邊來裸浴,管保沒有人抱走羅衫使她們再也回不到天上去。

兩岸山上,青翠欲流,樹木叢茂,郁郁蒼蒼。這全是解放以后植育的“幼林”,那原始森林的參天古木,敵偽時代,給日本侵略軍一把火燒得凈光!船,慢慢地走動著,微風輕輕地吹著,真是像畫中游。湖面上,一片一片的小球藻在小汽船沖動了的水波上微微地蕩漾,水里的大魚,突然把它龐大的脊背突出水面來使人驚呼。水產公司,撒下了網子,浮標長長的一串又一串。聽說昨天起網,一網就打到了二萬四千斤魚。想想看,如果是在夕陽的金光下,錦鱗閃閃,那景象該多美,多動人呵。

在湖左邊的山窩窩里,突然出現了幾座瓦房,耀眼的紅,給古樸單調的大自然平添了無限景色。我們向司機同志發問:“這是什么地方?”

天然大瀑布——“吊水樓”

“這是水電站。抗日聯軍曾經在這里消滅過日本的一個守備隊。”這話使我深思。使我想到,在哈爾濱參觀了兩次的“東北烈士紀念館”里那些烈士的形象和戰斗的生平;使我想到,在牡丹江,在休養所里遇見過的那些抗日領袖人物,有的至今臉上還帶著抗戰時期留下的未愈合的傷口。湖山是美麗的,然而她是血洗過的,因為當年這一帶經過不止一次的戰斗,所以她的景色格外美麗,格外動人!

鏡泊湖上,也有八大名景,大孤山,小孤山,和長江里同名的小山相仿佛。珍珠門,兩座圓突突的山,像兩顆水上名珠,船從當中走過。最著名的是湖北口的那個天然大瀑布——“吊水樓”。我從彩色照片上,從名畫家的畫上早已欣賞過她壯麗的面容。鏡泊湖水從二十米的簸箕背上一傾而下,像一面水晶簾子,水落潭中,轟然作響,煙霧騰騰,濺起億萬顆珍珠。她的聲色不比廬山的瀑布差遜,雖然她的名聲還不太大。可惜我們到的時候,正在雨后,翻過一層山,有一道攔腰大水把人攔住,使你只能從綠樹叢中隱隱約約遙望著白茫茫的一點水影。是不是因為她太美麗了,自己不愿意輕易以真面目示人?我們在山上停了五天,天天去探水,水勢無意消退,我們不能再等待了,只好懷著美中不足的遺憾,悵惘地辭別了鏡泊湖。這“吊水樓”也許她別有深情,故意在我們心上留下個“想頭”,希望我們下次重來。

作者簡介

臧克家(1905~2004),生于山東省諸城縣,自幼受到中國古典詩詞民歌的熏陶。青少年時代在農村度過,農民的苦難引起他的深切關注和同情。1919年上小學時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響。1923年中學時代開始習作新詩。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烙印》,接著又出版了《罪惡的黑手》、《運河》兩本詩集和長詩《自己的寫照》。1934年畢業于山東大學中文系。在校期間,在新詩創作上得到聞一多、王統照的鼓勵與幫助。1936年參加中國文藝家協會。1938年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抗戰勝利后,他又及時寫下了很多政治諷刺詩,揭露國統區的黑暗、腐朽。1949年參加第一次文代會,以后歷任華北大學文藝學院研究員、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詩刊》主編、第七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顧問和中國寫作協會會長等職。

臧克家像

·美文賞析·

鏡泊湖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是我國北方著名的風景區和避暑勝地,被譽為“北方的西湖”。這里環境幽雅,風光綺麗,湖周圍很少人工建筑,沒有亭臺樓閣的點綴,只有綠樹深山映在湛藍的湖面上,呈現出一派未經人工雕琢的大自然風光。詩人臧克家的這篇游記專注于鏡泊湖的七月,專注于一次怡心的游賞,這是吸引作者的天然野趣之處,所以作者在文章中說:“鏡泊湖,沒有半點人工氣,她所有的佳勝都是自己所具有的。岸上沒有一座廟,沒有什么名勝古跡,真有‘猶恐脂粉污顏色’的意味。早晨,她可以給天仙當鏡子從事晨妝,晚上,她可以給月里嫦娥照一照自己美麗的倩影。在炎夏的日子里,如果神話里的仙女到幽靜的湖邊來裸浴,管保沒有人抱走羅衫使她們再也回不到天上去。”美在天然中,也是鏡泊湖作為一個湖泊的最大特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黄县| 颍上县| 澎湖县| 衡东县| 柞水县| 天祝| 曲靖市| 金华市| 乌拉特后旗| 沈阳市| 什邡市| 时尚| 惠来县| 太仆寺旗| 宁都县| 都兰县| 伊通| 岳普湖县| 黄大仙区| 包头市| 时尚| 金坛市| 金门县| 莱芜市| 怀化市| 信阳市| 齐齐哈尔市| 遂昌县| 西乌| 广元市| 延寿县| 乐都县| 郴州市| 赤城县| 和静县| 固镇县| 柳州市| 卫辉市| 夏河县| 上蔡县| 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