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寒武紀動物群

雖然寒武紀的動物群都生活在海洋中,但卻沒有幾只動物真正生活在開闊水域中。相反,動物們都緊緊貼著海底:蠕蟲在沉淀物中鉆來鉆去;蝸牛狀的軟體動物在海底慢慢蠕動著,以腐敗的生物遺骸為食。三葉蟲也是在海底爬行,有時候留下的一些痕跡會形成遺跡化石。而海水本來則是寒武紀高速動物的領地,如奇蝦——科學家最近剛發現的——和一些最早期的脊椎動物。

□ 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生物學家將動物分成了兩大類——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是指有脊柱的動物,而無脊椎動物則是指沒有脊柱的動物。如今,脊椎動物囊括了所有最大的和最快的動物,但無脊椎動物的種類卻更加廣泛,也更加普遍,占地球上所有動物種類的97%。

最先得到進化的動物無疑是無脊椎動物。例如,埃迪卡拉無脊椎動物,它們的化石可以追溯到寒武紀開始前的5000多萬年。在寒武紀,出現了大量的硬體無脊椎動物,包括海綿及其親緣動物、節肢動物、軟體動物和看起來與其很像的腕足動物。但是脊椎動物所屬的族群——脊索動物,要比我們想象得古老得多。

最早的脊索動物應該是軟體動物,所以沒能夠留下什么遺骸;但是當脊索動物開始長出堅硬的軀體部位(由軟骨和骨骼組成)時,它們的化石記錄就變得更加清晰了。1999年,中國的科學家宣布,他們在巖層中找到了兩種脊索動物的化石,有5.3億年的歷史——接近寒武紀開始的時候。這兩種動物,分別被命名為“昆明魚”和“海口魚”,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魚化石。它們不到3厘米長,是動物進化路上重要的一步,并最終產生了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包括恐龍時代的巨怪們。

這塊富含化石的巖石來自于澳大利亞,里面所含的海綿狀古杯動物的遺骸,可以追溯到5億年前的寒武紀。

昆明魚用它沒有下顎的微型嘴來吸取食物。這種原始的魚類擁有靈活的軟骨骨架。

寒武紀的一些軟體動物,如翁戎螺,擁有螺旋形的外殼—— 一種一直持續到現在還存在的結構。

□ 礁體上的海綿

在寒武紀,淺灘海底就像現在一樣,通常都被各種生命覆蓋著,而這些生命大部分都永久地固定在各自的位置上。在這些海底生物中,最古老的物種是藍細菌——最早出現于30多億年前的微生物有機體。和它們的遠古祖先一樣,很多寒武紀的藍細菌都會從水中集聚碳酸鈣,然后將這些硬質礦物沉積在自己周圍,形成堅硬的墊子,最后就逐漸變成了礁體。

在藍細菌剛進化出來時,動物還不存在。但到了寒武紀,動物們需要一個安全停靠的港灣,以更方便地收集食物,礁體因此吸引了不少動物。古杯動物即是那些動物中最早的一類,這種類似海綿的動物,雖然很少能長到10厘米高,但形狀卻是多種多樣的。

和藍細菌一樣,古杯動物也會從水中收集碳酸鈣,用來構建它們的網狀骨架。在古杯動物中,有很多看起來像是中空的小花瓶,而其他的則像蘑菇或者嫩枝束。這些動物的大部分都生活在礁體表面,但也有一些藏在礁體的裂縫和洞穴中,濾選著從上面漂下來的食物。當它們在光明和溫暖中不斷向上生長的時候,它們的遺骸也會膠結在一起,慢慢沉積到礁體上去。跟海綿一樣,古杯動物也是動物界中一個不同尋常的分支。它們不像大多數動物那樣,用嘴來吞咽食物,而是通過身體上的孔洞,從水中吸取食物。當水流向這些孔洞的時候,任何能夠被食用的東西都會被濾選出來,然后消化掉。

腕足動物或者酸漿貝在寒武紀變得非常普遍起來。這些動物擁有類似海貝和其他蚌類的外殼,但卻通常生在莖梗上。

古杯動物生長在溫帶或者熱帶的水域中,但與真正的海綿不同,它們的盛行期相對比較短。只有一少部分的物種生存到了寒武紀末期,而在寒武紀結束的時候,整個族群都滅絕了。

這是一幅早寒武世的礁體剖面圖,顯示了5.35億年前的生命景象。各種不同的古杯海綿生長在礁體的表面上,而在下面的裂縫中則有遺跡顯示出,一些小動物曾在此躲避危險。1. 藍細菌的生存層2. 古杯動物分枝3. 放射杯動物4. 張腔海綿5. 古荔枝杯動物6. 節肢動物遺跡7. 膠結而成的礁基

一個海底墓地圖中的奇蝦—— 一種寒武紀巨型類蝦肉食性動物,正直立著前身,蓄勢撲向獵物。而它的目標—— 一種叫作馬雷拉蟲的動物——則正拍打著細長的腿加速逃跑。這兩種動物跟圖上的其他動物一樣,它們的化石都是在傳奇的伯吉斯頁巖中發現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芒康县| 淮阳县| 河津市| 杂多县| 诸暨市| 新泰市| 班戈县| 达孜县| 中西区| 洞头县| 北流市| 乡城县| 皮山县| 什邡市| 容城县| 特克斯县| 交口县| 惠水县| 株洲县| 龙海市| 社会| 莱阳市| 介休市| 泾阳县| 鹤山市| 中阳县| 梁河县| 铜陵市| 汾阳市| 清新县| 尼勒克县| 彭泽县| 额尔古纳市| 白河县| 星子县| 盐亭县| 即墨市| 美姑县| 和田市| 新河县| 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