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我的情境教育探索之路(3)

三、以表演體會情境

孩子喜歡表演,也喜歡看別人表演。既是表演,就得擔當角色。擔當了角色,孩子就由“本角色”變為“他角色”,那種新異感,往往使他們激動不已。當然表演角色不只是個別兒童,有時全體兒童都是角色擔當者。

以表演體會情境,孩子擔當的角色一般是課文中原有的,有時隨著情節的發展和為了增強效果,也另外增添角色。如《蠶和蜘蛛》,就增添了蜻蜓作裁判員;《刻舟求劍》,就添加了同船人以幫助丟劍人。用得最普通的是童話、寓言、故事中角色的扮演,那些狼呀、大公雞呀、小山羊呀、小狐貍呀,頭飾一戴,教室里的氣氛立刻熱烈起來。扮演角色的,當觀眾的,個個興奮不已,如同身臨其境。表演開始,教材中的角色活靈活現地再現在學生眼前,孩子們成了熱情的演員或觀眾,很快進入了教材描寫的情境之中。課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書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體的同學。此情此境中,兒童的情感很自然的移入所扮演的、擔當的角色中。于是,角色的喜、怒、哀、樂,就是自己真情實感的表露。

《春曉》這首詩運用了倒敘的手法,對于一年級的孩子,理解這一點是有難度的。我便讓孩子擔當詩人,讓他們經歷詩人寫作前所經歷的情境,這樣難點就可迎刃而解。

教學時,我讓全體兒童都擔當詩人,我輕輕地放慢語速描述:“現在你就是詩人!你聽著老師的講話可以自由地做做動作。”孩子一聽“當詩人”,快活的勁兒一下子提上來。我輕聲細語:“夜深了,你還在燈下看書。看著,看著,你就睡著了。”孩子很自然地伏在桌上,表示睡了。片刻,我繼續描述:“半夜里,外面刮起了大風,詩人你被風雨聲驚醒了。”孩子們坐起來,表示醒了。“聽著聽著,一會兒你又睡了。”孩子又伏下身子。“清晨,耳邊傳來一陣陣鳥鳴聲,詩人你醒了。”孩子們有的伸伸懶腰,有的站起來。此時我問:“在這春天的早晨,你被小鳥的鳴叫聲吵醒以后,你起床了,走到窗前,想到哪兩句詩呀?”孩子們快活地爭著說,還模仿著古代詩人吟詩的腔調:“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大家樂不可支。我又提出:“詩人你忽然想起昨天半夜里風吹雨打的情景,于是你又寫了兩句詩,是哪兩句呀?”孩子們稍作思考便說:“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就這樣,他們帶著角色意識和體驗,不知不覺地走進了詩歌描寫的情境。此時,兒童的整個身心都投入了角色,他們成了真正的主角。

在情境教學向前發展的過程中,我總喜歡回過頭來看,帶著對兒童、對教育發自內心的熱愛,去回味、體驗,其間滲透著理性的思考。通過反思,我發現第一階段運用情境進行片斷語言訓練;第二階段帶入情境提供作文題材;第三階段創設情境進行閱讀教學,滲透審美教育,雖然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摸索,一個局部一個局部地去認識,但這些都不是單一的、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每一個階段都包含著兒童發展的各方面要素。至此我頓悟到,兒童的發展是整體的。

這時,我開始接觸到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觀點,同時看到四川教科院的一位學者查有良先生著的《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這些論說在當時令人耳目一新,我如饑似渴地學習,很快就將它和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的觀點,以及“場論”聯系起來。在這些理論的啟發下,我的腦海里突然跳出一種概念,我覺得我所創設的這個情境就是一個“心理場”,在這個“心理場”里,老師的語言作用于兒童心理,兒童的反饋又會作用于老師的心理。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師生與教材之間是一個多向折射的“心理場”。于是我意識到:情境教學是可以促進兒童整體發展的。情境的創設必然對兒童的知識、能力、智慧、情感、意志全面地產生影響。

于是1982年秋天,當我的實驗班升入四年級的時候,我嘗試著把“系統論”和“場論”融合起來,努力運用到自己的情境教學中來。經過歸納,演繹,我提出了“運用情境教學促進兒童整體發展”的新思路,總結出情境教學促進兒童發展的五個要素。到此,我覺得自己又提升了一步,情境教學不再是平面的,情境教學站起來了!

我將情境教學促進兒童整體發展的五個要素概括為:

第一條:以培養興趣為前提,誘發主動性。

第二條:以指導觀察為基礎,強化感受性。

第三條:以發展思維為核心,著眼創造性。

第四條:以激發情感為動因,滲透教育性。

第五條:以訓練語言為手段,貫穿實踐性。

讓我“過關”的一次考試

情境教學的第一輪實驗進行了整整5年。

5年里,我和孩子朝夕相處,帶著他們拔過蘿卜,找過野花,看過中秋的月亮從天邊升起……5年了,他們已經從剛入學時六七歲的幼童長成少年了。他們的知識多了,視野寬了,情感、智慧的幼芽是那樣自由而幸福地生長著。我向領導提出:能不能讓實驗班學生不分班直接升入中學,以便跟蹤。我的建議,有贊成的,有反對的。是參加統考還是不參加,上面遲遲沒有定下來,我的心總是懸著。直到4月底,在距離升學考試僅僅剩一個多月的時候,決定揭曉:實驗班參加全市統考。

局里某領導對我說:“李老師,你課上得不錯,報告做得不錯,文章也寫得很好,現在就看學生考得怎樣了!”聽罷此言,我異常吃驚!統考我并不害怕,但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一些人眼里,最終的統考竟是情境教學多年實驗唯一的檢驗標尺!

我及時召開了家長會,告訴家長我們要準備考試。很多家長都主動安慰我:“李老師,你不要擔心,我們小孩就是考不取重點中學,也不怨你。孩子的學習質量我們是放心的。”有個家長說:“孩子的媽媽出差在外邊,收到兒子給她的信,信寫得非常好,我愛人就把信拿給同房間的人看,同房間的人看了竟不敢相信這信是小學生寫的。”還有的家長安慰我時,自己都掉淚了。多好的家長啊,他們如此理解我,支持我,打消了我的一些顧慮。這種感受讓我難以忘懷。

考試成績出來了,我班學生的成績打破了紀錄!作為五年制的學生和兄弟學校六年制的學生一起考,班上43個人考入省重點中學的就有33個,其他10個孩子考上了實驗中學,93.5%的學生作文考出了好成績,其中55.8%達到優秀,優秀率是城區小學平均比例的12倍之多,閱讀優秀率是城區平均水平的4.58倍。

教育局為了全面考察實驗班學生的語文質量,決定再進行各項語文能力的測試。單項、綜合加起來一共有10項,現在我都記得很清楚:

默寫100個易錯的字。

兩種復述。讓學生讀一篇閱讀材料,20分鐘后把閱讀材料收上來。先作簡要復述,看學生概括的能力;再作接近原文的復述,進行理解、記憶和速度三個方面的檢測。

朗讀。先朗讀自己最喜歡讀的一篇課文,然后指定一篇學生沒有接觸過的文章現場朗讀。

觀察實驗寫作文。先觀察一個小實驗,然后寫兩篇作文,一篇是記敘文《記一次有趣的科學小實驗》;另一篇是說明性的,寫實驗小報告。

看圖作文。從《人民教育》上選了一幅反映農村改革以后新景象的圖畫:《爺爺學騎自行車》。圖上一個農村的老大爺,頭上扎著條毛巾,騎著自行車歪歪倒倒的,孫子在旁邊看著。我當時聽說這是初中的作文考試題目,而且當時是1983年,是改革開放的初期,城市里的人對農村的新景象知之甚少,何況是小學生。寫這樣的作文確實難度很大。

應用文。寫一張留言條。意思是A代B給爸爸寫一張留言條,告訴姑媽從外地來了,要到哪兒去接誰。人稱幾次轉述非常復雜。

童話作文。在黑板上畫著許多的動物,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都有,讓學生從中選擇幾個,編寫童話,考學生的創造性。

市教育局對這場考試極為重視。從南通師范學校、省重點中學請來老師監考,考試結果進行了數據統計:全班83.6%的學生考得很出色,其中51.1%學生達到優秀,合格率100%。最后的結論是:“李吉林班的學生不怕考!”

優異的畢業考試成績從一個側面證實了實驗的成功,證實了情境教學的有效。當時市委管文教的副書記遇到我,說了一句話:“李吉林,你終于過關了。”因為傳統觀念的影響,考試成績總是比任何一堂課,任何一個學術報告,任何一篇論文、一本專著,包括學生的實際能力,都更容易使人信服。

這一年,我當選了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經歷了“決戰”時刻的驚心動魄,我終于可以喘息一下了!

此后的一年,我將整個5年的實驗進行總結。想啊,寫啊,寫啊,想啊,我常常伏案筆耕、徹夜不眠。我回顧了情境教學5年的探索歷程,終于寫成了《情境教學實驗與研究》一書。新中國成立40周年的時候,那是1989年年底,又從北京傳來喜訊,我的專著《情境教學實驗與研究》在國家教委舉辦的首屆全國教育優秀成果評比中獲得一等獎。這一年,我51歲。

此后,我沿著情境教育的大道繼續上下求索,為了孩子們的發展,奉獻著我的心血和智慧。

作者簡介:

李吉林,1938年生于江蘇南通,1956年畢業于南通女子師范學校。1978年被評為語文特級教師,1983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1985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情境教育”的創始者。發表教育教學文章數百篇,出版《情境教學詳案精選》《情境教學實驗與研究》《情境教學理論與實踐》《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李吉林情境教學——情境教育》《情境教育的詩篇》《李吉林文集》等著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杂多县| 宁陵县| 嘉鱼县| 集贤县| 松溪县| 潢川县| 沂南县| 万盛区| 永兴县| 项城市| 深泽县| 观塘区| 红安县| 枣庄市| 凭祥市| 益阳市| 峨山| 洪洞县| 濮阳县| 新安县| 中西区| 甘南县| 华宁县| 三门县| 新蔡县| 绥宁县| 长武县| 乌什县| 成安县| 江口县| 巩留县| 红原县| 前郭尔| 杨浦区| 华安县| 仪征市| 阜阳市| 垦利县| 黄山市| 万安县| 兴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