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6章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1)

詩曰:

大有唐王降敕封,欽差玄奘問禪宗。

堅心磨琢尋龍穴,著意修持上鷲峰。

邊界遠游多少國,云山前度萬千重。

自今別駕投西去,秉教迦持悟大空。

卻說三藏自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與多官送出長安關外。一二日馬不停蹄,早至法門寺。本寺住持上房長老,帶領眾僧有五百馀人,兩邊羅列,接至里面,相見獻茶。茶罷進齋。齋后不覺天晚。正是那:

影動星河近,月明無點塵。

雁聲鳴遠漢,砧韻響西鄰。

歸鳥棲枯樹,禪僧講梵音。

蒲團一榻上,坐到夜將分。

眾僧們燈下議論佛門定旨,上西天取經的原由。有的說水遠山高,有的說路多虎豹;有的說峻嶺陡崖難度,有的說毒魔惡怪難降。三藏箝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點頭幾度。眾僧們莫解其意,合掌請問道:“法師指心點頭者,何也?”三藏答曰:“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對佛設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盡此心。這一去,定要到西天,見佛求經,使我們法輪回轉,愿圣主皇圖永固。”眾僧聞得此言,人人稱羨,個個宣揚,都叫一聲“忠心赤膽大闡法師!”夸贊不盡,請師入榻安寐。

早又是竹敲殘月落,雞唱曉云生。那眾僧起來,收拾茶水早齋。玄奘遂穿了袈裟,上正殿,佛前禮拜,道:“弟子陳玄奘,前往西天取經,但肉眼愚迷,不識活佛真形。今愿立誓:路中逢廟燒香,遇佛拜佛,遇塔掃塔。但愿我佛慈悲,早現丈六金身,賜真經,留傳東土。”祝罷,回方丈進齋。齋畢,那二從者整頓了鞍馬,促趲行程。三藏出了山門,辭別眾僧。眾僧不忍分別,直送有十里之遙,噙淚而返。三藏遂直西前進。正是那季秋天氣。但見:

數村木落蘆花碎,幾樹楓楊紅葉墜。路途煙雨故人稀,黃菊麗,山骨細,水寒荷破人憔悴。  白紅蓼霜天雪,落霞孤鶩長空墜。依稀黯淡野云飛,玄鳥去,賓鴻至,嘹嘹嚦嚦聲宵碎。

師徒們行了數日,到了鞏州城。早有鞏州合屬官吏人等,迎接入城中。安歇一夜,次早出城前去。一路饑餐渴飲,夜住曉行。兩三日,又至河州衛。此乃是大唐的山河邊界。早有鎮邊的總兵與本處僧道,聞得是欽差御弟法師,上西方見佛,無不恭敬;接至里面供給了,著僧綱請往福原寺安歇。本寺僧人,一一參見,安排晚齋。齋畢,吩咐二從者飽喂馬匹,天不明就行。及雞方鳴,隨喚從者,卻又驚動寺僧,整治茶湯齋供。齋罷,出離邊界。

這長老心忙,太起早了。原來此時秋深時節,雞鳴得早,只好有四更天氣。一行三人,連馬四口,迎著清霜,看著明月,行有數十里遠近,見一山嶺,只得撥草尋路,說不盡崎嶇難走,又恐怕錯了路徑。正疑思之間,忽然失足,三人連馬都跌落坑坎之中。三藏心慌,從者膽戰。卻才悚懼,又聞得里面哮吼高呼,叫:“拿將來!拿將來!”只見狂風滾滾,擁出五六十個妖邪,將三藏、從者揪了上去。這法師戰戰兢兢的,偷眼觀看,上面坐的那魔王,十分兇惡。真個是:

雄威身凜凜,猛氣貌堂堂。

電目飛光艷,雷聲振四方。

鋸牙舒口外,鑿齒露腮旁。

錦繡圍身體,文斑裹脊梁。

鋼須稀見肉,鉤爪利如霜。

東海黃公懼,南山白額王。

唬得個三藏魂飛魄散,二從者骨軟筋麻。魔王喝令綁了,眾妖一齊將三人用繩索綁縛。正要安排吞食,只聽得外面喧嘩,有人來報:“熊山君與特處士二位來也。”三藏聞言,抬頭觀看,前走的是一條黑漢。你道他是怎生模樣:

雄豪多膽量,輕健夯身軀。

涉水惟兇力,跑林逞怒威。

向來符吉夢,今獨露英姿。

綠樹能攀折,知寒善諭時。

準靈惟顯處,故此號山君。

又見那后邊來的是一條胖漢。你道怎生模樣:

嵯峨雙角冠,端肅聳肩背。

性服青衣穩,蹄步多遲滯。

宗名父作牯,原號母稱牸。

能為田者功,因名特處士。

這兩個搖搖擺擺,走入里面,慌得那魔王奔出迎接。熊山君道:“寅將軍,一向得意,可賀!可賀!”特處士道:“寅將軍豐姿勝常,真可喜!真可喜!”魔王道:“二公連日如何?”山君道:“惟守素耳。”處士道:“惟隨時耳。”三個敘罷,各坐談笑。

只見那從者綁得痛切悲啼。那黑漢道:“此三者何來?”魔王道:“自送上門來者。”處士笑云:“可能待客否?”魔王道:“奉承!奉承!”山君道:“不可盡用,食其二,留其一可也。”魔王領諾,即呼左右,將二從者剖腹剜心,剁碎其尸。將首級與心肝奉獻二客,將四肢自食,其馀骨肉,分給各妖。只聽得啯啅之聲,真似虎啖羊羔。霎時食盡。把一個長老,幾乎唬死。這才是初出長安第一場苦難。

正愴慌之間,漸漸的東方發白,那二怪至天曉方散。俱道:“今日厚擾,容日竭誠奉酬。”方一擁而退。不一時,紅日高升。三藏昏昏沉沉,也辨不得東西南北。正在那不得命處,忽然見一老叟,手持拄杖而來。走上前,用手一拂,繩索皆斷。對面吹了一口氣,三藏方蘇。跪拜于地道:“多謝老公公!搭救貧僧性命!”老叟答禮道:“你起來。你可曾疏失了甚么東西?”三藏道:“貧僧的從人,已是被怪食了;只不知行李、馬匹在于何處?”老叟用杖指定道:“那廂不是一匹馬,兩個包袱?”三藏回頭看時,果是他的物件,并不曾失落,心才略放下些。問老叟曰:“老公公,此處是甚所在?公公何由在此?”老叟道:“此是雙叉嶺,乃虎狼巢穴處。你為何墮此?”三藏道:“貧僧雞鳴時出河州衛界,不料起得早了,冒霜撥露,忽失落此地。見一魔王,兇頑太甚。將貧僧與二從者綁了。又見一條黑漢,稱是熊山君;一條胖漢,稱是特處士;走進來,稱那魔王是寅將軍。他三個把我二從者吃了,天光才散。不想我是那里有這大緣大分,感得老公公來此救我?”老叟道:“處士者是個野牛精。山君者是個熊羆精。寅將軍者是個老虎精。左右妖邪,盡都是山精樹鬼,怪獸蒼狼。只因你的本性元明,所以吃不得你。你跟我來,引你上路。”三藏不勝感激,將包袱捎在馬上,牽著韁繩,相隨老叟徑出了坑坎之中,走上大路。卻將馬拴在道旁草頭上,轉身拜謝那公公,那公公遂化作一陣清風,跨一只朱頂白鶴,騰空而去。只見風飄飄遺下一張簡帖,書上四句頌子。頌子云:

“吾乃西天太白星,特來搭救汝生靈。

前行自有神徒助,莫為艱難報怨經。”

三藏看了,對天禮拜道:“多謝金星,度脫此難。”拜畢,牽了馬匹,獨自個孤孤凄凄,往前苦進。這嶺上,真個是:

寒颯颯雨林風,響潺潺澗下水。香馥馥野花開,密叢叢亂石磊。鬧嚷嚷鹿與猿,一隊隊獐和麂。喧雜雜鳥聲多,靜悄悄人事靡。那長老,戰兢兢心不寧;這馬兒,力怯怯蹄難舉。

三藏舍身拚命。上了那峻嶺之間。行經半日,更不見個人煙村舍。一則腹中饑了,二則路又不平。正在危急之際,只見前面有兩只猛虎咆哮,后邊有幾條長蛇盤繞。左有毒蟲,右有怪獸。三藏孤身無策,只得放下身心,聽天所命。又無奈那馬腰軟蹄彎,便屎俱下,伏倒在地,打又打不起,牽又牽不動。苦得個法師襯身無地,真個有萬分凄楚,已自分必死,莫可奈何。卻說他雖有災迍,卻有救應。正在那不得命處,忽然見毒蟲奔走、妖獸飛逃;猛虎潛蹤,長蛇隱跡。三藏抬頭看時,只見一人,手執鋼叉,腰懸弓箭,自那山坡前轉出,果然是一條好漢。你看他:

頭上戴一頂,艾葉花斑豹皮帽;身上穿一領,羊絨織錦叵羅衣;腰間束一條獅蠻帶;腳下一對鹿皮靴。環眼圓睛如吊客,圈須亂擾似河奎。懸一囊毒藥弓矢,拿一桿點鋼大叉。雷聲震破山蟲膽,勇猛驚殘野雉魂。

三藏見他來得漸近,跪在路旁,合掌高叫道:“大王救命!大王救命!”那條漢到邊前,放下鋼叉,用手攙起道:“長老休怕。我不是歹人,我是這山中的獵戶,姓劉名伯欽,綽號鎮山太保。我才自來,要尋兩只山蟲食用,不期遇著你,多有沖撞。”三藏道:“貧僧是大唐駕下欽差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和尚。適間來到此處,遇著些狼虎蛇蟲,四邊圍繞,不能前進。忽見太保來,眾獸皆走,救了貧僧性命,多謝!多謝!”伯欽道:“我在這里住人,專倚打些狼虎為生,捉些蛇蟲過活,故此眾獸怕我走了。你既是唐朝來的,與我都是鄉里。此間還是大唐的地界,我也是唐朝的百姓,我和你同食皇王的水土,誠然是一國之人,你休怕,跟我來。到我舍下歇馬,明朝我送你上路。”三藏聞言,滿心歡喜。謝了伯欽,牽馬隨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海县| 竹山县| 南漳县| 浦县| 华坪县| 屏南县| 龙游县| 凤台县| 东乡| 靖西县| 赤城县| 佛山市| 永胜县| 壶关县| 英山县| 平凉市| 横峰县| 偏关县| 灌阳县| 桦甸市| 马山县| 米脂县| 集安市| 青冈县| 民县| 临沭县| 北海市| 衡阳县| 织金县| 图片| 绥滨县| 尚志市| 晋中市| 竹北市| 云南省| 盐源县| 吐鲁番市| 汝阳县| 富宁县| 水城县| 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