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透析中國同性戀(2)

在平等就業機會上,卻是有91%的人支持,只有少數人反對。在同性戀平等權利問題上,平等就業權是社會觀念中接受程度最高的一項權利。因為工作權和工作機會是人維持生存的一個基本手段。再反對同性戀的人、再歧視同性戀的人也不愿意剝奪這群人的生存權。這是一個普遍的道德底線:你可以反對同性戀,但是你不能不讓人活下去。這個比例遠遠高于美國1983年的65%和1996年的84%,與香港地區相仿。

在如果家庭成員中有同性戀者會怎樣對待他這個問題上,完全接納和完全不接納這兩種態度都是少數,各占一成多一點,而有四分之三的人持“容忍他但希望他改變”的態度。

在同性婚姻立法問題上的看法,中國城市人的看法還是比較保守的,只有不到三成的人贊成,七成的人是反對的。這一調查結果與網上調查的結果相去甚遠——在網絡調查中,有六成人是贊成同性婚姻的。這種差距或許來自中國l億網民的成分與一般公眾的差別,他們不成比例地集中在較年輕、教育程度較高和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的地區。在同性婚姻問題上反對的人比美國略高(美國為58%),但是低于中國香港地區(83%)。支持同性婚姻的人比中國香港高了10個百分點——中國香港為17%,中國內地城市為27%。

在一個最直接涉及平等理念的問題“您認為同性戀者與異性戀者是平等的人嗎”這個問題上,理性再度占了上風:雖然不及就業平等問題上持贊成態度的人多——因為就業權利更直接指向生存,比較具體,而一般的平等權利比較抽象一些——但是贊成者超過八成,認為同性戀與異性戀從身份上就不平等的人只有15%。

概括地說,本次調查發現,在對待同性戀的態度上,接納程度還不太高,但是顯示出中國文化的中庸態度。完全接納和堅決反對的人都比較少,大多數人處于中間狀態。在我國社會中,同性戀者的可見度還是比較低的。對于同性戀者的一般權利,大多數人都持接受態度,認為應當允許同性戀題材影視作品播放的人達到五成半,可以與同性戀者做朋友的達到六成,擁有同性戀與異性戀人格平等這一理念的達到八成半,贊成同性戀的平等就業機會的人更高達九成以上。

然而,在保證同性戀基本權利之上提出的進一步要求,則認同的人比例還比較低。如同性戀者做教師的權利支持的人只有四成,同性婚姻立法的支持者不足三成。這是中國同性戀爭取平等方面還比較遙遠的目標。

從對影響公眾態度的各種社會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最具影響力的因素是年齡、職業和婚姻狀態;其次為收入、教育程度、城市規模和家庭背景;最不具影響力的因素是城市所屬區域和性別。

從這些因素的影響模式來看,年輕、職業地位高、未婚、收入高、教育程度高、城市規模大、家庭地位高等與對同性戀權利的寬容和尊重聯系在一起;相反,年齡大、職業地位低、已婚、教育程度低、城市規模小、家庭地位低等與對同性戀的不寬容態度和對同性戀的歧視態度聯系在一起。這一發現是令人鼓舞的。因為社會地位高的人對社會輿論和社會倫理的影響力比較大,而年輕人的態度代表著社會發展的未來。我們可以期望,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社會公眾對同性戀的歧視會有所減弱,同性戀的平等權利將在各個方面逐步得到完善。

其實我們知道和世界上一些其他國家相比,特別是在歷史上中國對于同性戀者從來沒有采取過一些特別殘酷的手段,比如通過宗教或者行政的手段欺壓或者迫害過同性戀者,這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一定關聯。由于在我們的歷史上,中國的性文化和性觀念從來沒有特別嚴酷地迫害過同性戀。我看到古代法律里面與男同性戀可能有點關系的就是在宋代對賣淫的男人有一個懲罰條例,其他法律是完全沒有的。即使這個法律也不一定是向男人賣春。我想這種狀況有兩個原因,一個就是我們中國沒有反對同性戀的宗教。比如基督教的《圣經》里頭有這樣的說法:你不應當和一個男人睡覺,這當然是對男人說的。上帝不允許做這樣的事。而我們中國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宗教信仰。這應當說是比較主要的一個原因。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們中國是非常非常看重生育文化的,由于同性戀不能導致生育,所以在中國的文化中比較容易被忽視,但是好像還沒有理由認為它完全不可容忍。按照中國文化的邏輯,對于同性戀的感覺會是這樣的:人們會說,好可惜,這樣好好的一個家,這樣好好的一個男孩,怎么就不能傳宗接代了呢?只顧為他惋惜了,并不是說這個人怎么這么邪惡啊,他怎么這樣罪惡呀,中國人不大會這樣想。

有一些同性戀者也會在網上求助說,他們自己是同性戀者,但是父母又逼著他們結婚,逼著他們生孩子。其實我知道這可能也是很多同性戀者或者說他們的家人最苦惱的一個問題。我覺得,為了自己的幸福,也為了不傷害到配偶,同性戀者最好不要進入異性婚姻。一方面他自己不會快樂,另一方面他的妻子也會受到傷害。這當然是指男同性戀。那么女同性戀也一樣,她的丈夫也得不到真正的兩個人的非常和諧的那種性關系。至于生孩子的事,其實可以領養啊,國外也有大量的同性戀者在組成家庭之后去領養孩子,如果他們實在想要孩子的話。

從我過去所做的研究來看,同性戀者最擔憂的就是如何面對結婚,如何面對自己的家庭,怎么樣過父母這一關?,F在,同性戀者在單位里的處境已經比較好了,尤其在白領階層、在文化單位,在知識水平比較高的人群當中,對同性戀的接納程度已經相當高了,但就是父母這一關還是比較難過。我會經常接到這樣的電話:有一位年輕男同性戀者的父親打電話找到我說,他的兒子告訴他們他是同性戀,然后母親要自殺,他說讓我幫他勸勸她。同性戀者的父母總覺得是不是父母做錯了什么事,把孩子弄成了一個同性戀。有一次,有一個女的給我打電話,一個聽上去大概四十多歲的女士,她給我打電話也是哭得很厲害啊,她說,她和孩子的爸爸是離婚的,如果孩子變成同性戀是因為這個,他們為孩子復婚都行啊,只要孩子能改過來。中國的父母總是覺得孩子是同性戀是一個特別大的不幸似的,特別痛苦,老是希望孩子能改過來什么的。而實際上,用一般的心理咨詢、行為矯正之類的辦法去改變人的性傾向已經被證明是不奏效的。目前,同性戀已經被公認為是一種可供選擇的生活方式了,那么如果能夠照這個方式接納孩子的話要好得多,不要老說自己做錯了什么事,或者孩子做錯了什么事,誰也沒有做錯什么事。我常常喜歡做這樣一個比喻,同性戀就像左撇子一樣,就是你把孩子生成了一個左撇子,那又怎么樣呢,左撇子在人群里是占15%,那他怎么了呢?他只不過就是做什么都用左手,左撇子里運動員的比例還特別高呢,這也不見得就是一件完全不能接納的事情。你只不過就是把孩子生在了一個少數群體里了,就是這樣。

所以,如果有一些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確實是同性戀,或者是雙性戀,我覺得他們應當非常平靜地來接受這個事實,不要太痛心疾首,或者檢查自己哪兒做錯了之類的。我覺得讓家長把態度改變并不是不可能的,因為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們是愛孩子的。只要他們愛孩子,希望孩子好,那孩子怎樣生活得快樂,怎樣生活得高興,他們照這個樣子接受孩子就可以了。我可以舉一個例子啊,我在南方見到一個女同性戀者,她對我說,她媽媽原來就特別反對她,主要就是擔心她老年的生活。那個母親說,你到老了一個人孤苦伶仃怎么辦啊,沒個孩子,也沒個丈夫。后來她交了一個朋友,這個人跟她是要終身廝守的,當她把這一點告訴媽媽以后她媽就放心了。她媽說如果真能這樣,你真能跟她過一輩子那我也就放心了。后來這位母親也接受了孩子的性傾向了。有很多父母,他們的難過,他們的傷心,是因為他們擔心孩子會受到很不公正的待遇,會生活得不幸福。如果前提是為了孩子的幸福和快樂,那么你就應該幫助他,就是在接納他的性傾向的基礎上,幫助他爭取一個最好的生活,這樣就可以了。

中國的法律對于單身的人領養孩子沒有特別的規定,只有一個歲數間隔的要求,比如說一個單身的男性要領養一個女孩的話,兩人中間要差25歲還是24歲,只有這樣一個規定,沒有其他的規定,所以同性戀者作為個人領養孩子應當沒有障礙。

但是即便是這樣的話,我想可能有很多人還是無法去面對來自他們父母的壓力。中國的同性戀者面臨的最大的一個困難就是怎么向父母“交代”。最近我聽到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個男孩子,他比較沒經驗,他把自己的性傾向跟姐姐說了,姐姐告訴父母了,父母就特別地接受不了,后來這個父親帶著他去看醫生。當時這個男孩特別希望醫生能夠說這是不能治的,也許父母就死心了,就會接納他了,可是那個醫生偏偏說能治,他就治好過好幾個。這個父親聽醫生這樣說就要求這個孩子一定要治,非改過來不可。這個孩子說我改不了,你們要逼我我只能出走。結果把他爸爸氣得最后突發心臟病去世了。這是一個悲劇啊。這件事說明,中國同性戀者面臨告訴父母的時候,真是一個難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连市| 航空| 台中县| 邳州市| 中西区| 乾安县| 武穴市| 隆德县| 湛江市| 扶风县| 镇沅| 平阳县| 安陆市| 普陀区| 太仓市| 迁安市| 古交市| 拜泉县| 肥西县| 上虞市| 锡林郭勒盟| 汉寿县| 宁南县| 余庆县| 平果县| 杭州市| 元氏县| 陇西县| 龙井市| 香港| 朝阳市| 玛曲县| 株洲市| 克什克腾旗| 鄂托克前旗| 万山特区| 景德镇市| 河津市| 永州市| 平凉市| 东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