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孝莊:輔佐三代君王的女人
孝莊皇后,大清第一強女人,比起上面兩代強女人,這一個女人身上諸多的傳奇色彩,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影視作品的劇本。單就身份而言,她是皇太極的老婆,順治的生母,康熙的祖母,據說還是多爾袞的情人,洪承疇的女神。不論后世對她如何評判,她的美麗、聰慧、勇敢和堅韌都注定將在大清歷史中留下多姿多彩的一筆。
(1)輔助皇太極
皇太極活捉了洪承疇,一直想將其招降,可是洪同志也是一個狠角色,面對清朝一撥兒又一撥兒的威逼利誘,他不但不為所動,反而如潑婦般破口大罵,看那情形,是鐵了心要做一回純爺們兒。估計也是被他折騰煩了,清朝諸大臣一致表態要干掉他,皇太極還沒有下這個決心,一時躊躇不定,信步就到了孝莊那里。兩個人經過一番探討,認為洪承疇除了好色這一點,沒有別的突破口,于是導演了一出美人計之牢獄版。接下來的結果地球人都知道,洪承疇最終在石榴裙下心甘情愿地認栽了。
(2)幫助順治爭奪王位
皇太極突然去世,且沒來得及指定接班人,一場清朝內部的皇位爭奪戰吹響了號角。當時的局面是代善、豪格和多爾袞三強并立,誰也不服誰,一場腥風血雨看來在所難免,他們誰也沒想到,最終阻止他們兵戎相見的竟然是一個女人。孝莊住在深宮里,她沒有時間也沒有閑情去賞月看花;十七年前,大妃阿巴亥因王位之爭而成為努爾哈赤的殯葬品的一幕無數次在她的記憶中閃現,一招不慎的話,輸掉的不是棋局,而有可能是自己和兒子福臨的生命。怎樣才能為母子倆尋找一條不會重蹈前人覆轍的道路?怎樣做才能讓咄咄逼人的多爾袞和野心勃勃的豪格放棄王位之爭呢?怎樣做才能團結起各派的力量讓大清的戰車繼續向前沖鋒呢?經過無數次的思考,她終于找到了一條改變母子命運和大清國運出路。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降臨的同時,孝莊也開始了她的第一步行動。她帶著福臨先去拜訪正宮皇后哲哲,取得了她的支持。因為當時各方勢力已經劍拔弩張,只有皇后才是他們都得買賬的人。隨后她又利用皇后的名義招見代善和豪格,勸說他們退出這場生死角逐,支持福臨登基。
豪格性情爽直,經過皇后和莊妃的聯手公關,他那原本熱血沸騰的心立刻冷卻下來。他考慮:勁敵多爾袞本來就不易對付,如果與皇后、莊妃鬧翻了,使她們轉而去支持多爾袞,自己將會落個必死無疑的下場。不如暫且答應莊妃的請求,讓多爾袞攻擊的矛頭轉向小皇弟福臨,或許自己仍可漁翁得利。縱然福臨獲勝,對自己也不會有太大的壞處。這樣一想,豪格心境豁然開朗,很痛快地答應了莊妃的請求。
多爾袞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此君覬覦皇位已有十幾年之久,文韜武略不在皇太極之下,此前一直臥薪嘗膽,此刻羽翼已豐,皇冠似乎已經在向他招手,與他談判的難度無異于與虎謀皮。然而,沉勇而聰慧的莊妃娘娘不但從他那里得到了不奪帝位的許諾,還為兒子謀到了一張皇位的獨家坐票。當然,條件是多爾袞做攝政王。
孝莊能夠做到這一點,和她的出色的讀心術和揣測能力是分不開的。
她分析,雖然多爾袞權力欲望很強,但面對這么多年滿族苦心經營的清朝國事,他不會拋棄“大一統”的奮斗目標,而去一味為私人權利拼得你死我活,有了這份自信,莊妃和多爾袞的談話便能一語切中要害。莊妃說:“大清自建國以來,先帝一直以克復中原、統一全國為己任。如今清國羽翼漸豐,霸業有成,正是需要上下一心、合力對付明朝的關鍵時刻,您是資深老臣,原本就受到先帝的器重,擴大祖業的重任現在正落在您的肩上。如果您為其他的事情分散了精力,恐怕有負先帝的重托呀!況且這樣一來,滿族內部刀兵相見,明朝皇帝從中漁利,我們的損失就更大了。您縱有千萬條爭奪皇位的道理,代善和豪格兩人也未必肯拱手相讓,到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現在,他們兩個先后都表示要退出競爭,恭迎福臨做皇帝,您何不順應時勢呢?我已決定,如果我兒立為皇帝,我絕不參與朝政,相反卻擁立您為攝政王,讓您主持國家軍政要務,那您豈不是一舉兩得嗎?既有尊讓之名,又有顯赫權勢之實,王爺以為如何?”
多爾袞聽了莊妃的分析,承認其言很有道理,況且自己攝政臨國的可行性,遠大于登基繼位的可能性。沉默良久,多爾袞接納了莊妃的意見。
就這樣,在莊妃的長袖之舞下,皇九子福臨由一個不起眼兒的小毛孩,一下子成為代善、豪格和多爾袞三家承認的皇位繼承人。雖然三人心中依然還在暗戀皇位,但隱約中都意識到,如果不把它讓給那個女人的兒子,自己失去的可能不僅僅是皇位,還有可能是身家性命。與皇位比起來,性命顯然更重要。
最終,這場皇位之爭,孝莊母子成為最大的贏家。福臨加冕,為順治帝,莊妃則晉升為孝莊皇太后。
清廷定鼎中原之后,建都何處成為首要問題。孝莊皇太后與多爾袞自然希望定都北京,但是,滿清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特別戀家,寧可在東北喝冷風,也不愿去中原享受陽光。最后孝莊皇太后拍板決定遷都北京,她派多爾袞率軍先行入關,次年正月,孝莊皇太后抱著年幼的福臨拜別了皇太極的昭陵,踏上了遷都之旅。她的車子走在這支浩浩蕩蕩的大軍的最前面。事實比想象的更可怕,擺在她面前的是李自成留下的空城和焦土,還有成千上萬無吃無住的老百姓,孝莊皇太后并不害怕,她早有預見,于是,強令朝鮮支援大米10萬石。隨即,人心安定了,大軍無憂了。李自成敗亡,魯王、唐王等南明小朝廷先后滅亡。清太宗耗盡畢生精力而終未能完成的宏愿終于實現了!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大清帝國建立起來了。
(3)康熙皇帝的主人骨兒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正當大清朝的前途一片光明時,意外的事發生了。原來,這順治帝還是個情種,放著皇帝不好好當,又要出家、又要殉情,沒辦法孝莊還要另選新人登基當皇帝,她通過仔細考察,最終選擇立8歲的三皇孫玄燁為皇帝,即康熙皇帝。
順治臨終前,選了四個對清朝有功勞、又德高望重的大臣輔政。他們依次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在這四個人中鰲拜最不安分,他認定康熙只不過是一個小屁孩兒,孝莊也不過是一個寡婦,于是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憑借鐵腕打破了四臣輔政的平衡,開創了一超獨霸的政治格局。此舉引起了孝莊皇太后的警惕,她意識到鰲拜權力的無限膨脹,已經對小皇帝構成了威脅,在權臣的淫威面前,她絲毫沒有退卻,當即決定早日讓康熙親政。康熙六年七月,14歲的玄燁在太和殿舉行了隆重的親政大典。
后來的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康熙親政后爆發出驚人的能量。除鰲拜,平三藩,擊沙俄,收臺灣,開創了古老中國的最后康熙的成長和孝莊的精心撫育是分不開的。每當回憶起祖母的教誨,康熙皇帝飽含深情地說:“朕自幼父皇早逝,缺少至親恩愛,在祖母膝下教養哺育三十余年,每每受到她的諄諄教誨,才有幸取得今天的一點成就。如果沒有祖母對朕的精心培養,朕絕不會有今天的一切。祖母的恩情,朕一生一世都難以報答!”可見其祖孫之情深。
最后,還得提一點,就是孝莊和多爾袞的緋聞。
康熙二十六年,孝莊太皇太后去世,享年75歲。不過讓全國人民大跌眼鏡的是,這個德高望重的老太后死后并未按慣例全國舉哀,她的棺槨被安放在“暫安殿”內,并且一停就是40年,直至她的曾孫雍正時才下葬,而且還葬在清東陵的風水墻外,這就于沒有入祖墳,實在令人不得其解。后人大多猜測,這和她與多爾袞的緋聞有關。
據說,當初科爾沁貝勒寨桑曾將孝莊口頭許配給多爾袞,后來努爾哈赤去科爾沁部,見到孝莊,就將其定為皇太極的側福晉。多爾袞與孝莊似乎有緣無分。不過,隨著皇太極的死去和福臨的即位,孝莊皇太后清楚看道:多爾袞權傾朝野,羽翼豐滿,廢帝自立,易如反掌。一旦生變,不但自己母子性命難保,連大清江山也可能斷送在八旗內亂之中。于是,孝莊決定忍辱負重下嫁給多爾袞,一來使多爾袞死心塌地不再覬覦皇位;二來也好讓多爾袞盡心竭力為大清出力。這種做法在中國奴隸社會時有過,即父死子承,兄死弟承。但歷史畢竟過了好多年了,這時候已是大清朝了,而且隨著大清朝的入關,滿族已逐步漢化了,已經基本上沒有這種婚配方式了。
不管后人怎么看待孝莊,她都是一個了不起的女人。一朝皇妃,兩朝太后,勾畫了孝莊皇太后傳奇般的一生,她嘔心瀝血支撐著大清江山50余年,帶領著兒孫把清朝推向了那個時代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