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成功始于覺醒,心態決定命運(4)
- 高調做事的藝術
- 張一山
- 4880字
- 2016-03-14 17:23:38
《莊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蠢人走路時突然見到自己的影子,不知這是什么東西。他拼命地快跑,想甩掉影子,結果他跑得越快,影子也跟得越快。他以為這是個怪物,嚇得要死。
這個故事說明了,面對好多事情,令人恐懼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們自己內心形成的恐懼。《莊子》里說,你只要站到背陰處,影子自然就消失了。同樣,面對難以解決的事情時,不要無限地夸大事情的難度,給自己的心理加上無形的負擔。在事情還沒有發生或者尚未構成威脅時,不要自亂陣腳,要保持冷靜,這樣才可以找到事情的解決辦法。
戰國時,荊軻帶著燕國的地圖和樊於期將軍的頭顱去見秦王嬴政,想借獻圖的時機刺殺秦王,與他隨行的還有勇士秦舞陽。當二人進入森嚴的咸陽宮,見到秦王時,秦舞陽馬上“色變振恐”,引起了周圍大臣的懷疑。而荊軻卻表現得非常鎮靜,笑著回頭看看秦舞陽,對秦王說:“他是北方的鄉下人,沒見過天子,所以有些害怕。”
荊軻的“主靜之力”確實很大,真不愧為是一代俠客,在他眼里,威震天下的秦王和他的狼臣虎將“都是無名豎子”,沒什么了不起,因此,面對如此陣勢,他毫不恐懼。秦舞陽雖然號稱“勇士”,卻“當尊嚴之地、大眾之前、震怖之景,而心動氣懾”,因為他缺少鎮靜、沉穩的心理素質。
明人呂坤在《呻吟語》里說:“主靜之力大于千牛,勇于十虎;當尊嚴之地、大眾之前、震怖之地,而心動氣懾,只是涵養不定;靜中看天地萬物都是無名豎子。”其實呂坤是在告訴人們應該鎮靜、沉著地面對那些使人感到害怕的事情、場合和人。一個人只要內心平靜、鎮定,即使面對如何兇險的事情,他都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與雄心,這才是高調做事者的風格。
日本古代有一位禪師,名叫千利休,他潛心學習茶道,來培養自己的寧靜之勇。一位叫加藤的武士認為茶道是貽誤國事的玩意,因此決心殺掉千利休。武士來到禪師門前,禪師明白來者不善,但他并不害怕,而是邀請武士進屋喝茶,并且要求武士把劍放在屋外。
禪師解釋說:“茶道表現和平的氣氛。”
武士不客氣地說:“我一向劍不離身,管你茶道不茶道!”
禪師平靜地說:“那好吧,你就帶劍進來喝些茶吧。”
茶水沸騰,千利休突然把茶壺打翻,煙霧水汽頓時彌漫了整個屋子。武士大吃一驚,急忙奔出屋外。
千利休連連道歉:“過失在我,請你回來喝茶吧。我弄臟了你的劍,我來給你擦干凈。”
武士終于明白誰才是真正的勇者,茶道是寧靜的,領悟了它的人會無所畏懼,遇事能夠鎮靜自若;而自己雖為武士,但一壺茶水打翻,竟會驚慌失措,自亂陣腳。真正的成就大事者往往看似無多少力量可挖,但奮起的力量卻蘊藏在這看似平靜的外表之下。
《三國演義》中,面對司馬懿的大軍壓境,諸葛亮在萬般無奈下決定演“空城計”。他大開城門,不布置一兵一卒,自己在城樓上彈琴。他知道司馬懿生性多疑,估計司馬懿不敢貿然攻城,但不敢保證司馬懿絕對會上當。因此,諸葛亮內心不是一點兒緊張都沒有,但他卻沒有表現出慌張和心虛,他專心地彈琴。司馬懿老奸巨猾,為了防止上當,非常仔細地聽諸葛亮琴聲。當沒有聽出絲毫破綻時,他頓時慌了,急忙下令撤兵,“空城計”就這樣成功了。
有的人在莊嚴的場合、眾人面前、恐怖的情況下會心跳加快、大氣兒也不敢出,說明他的鎮靜涵養還不穩固。這種鎮靜的心理素質不是天生的,是能夠改變的,勇敢的士兵不是天生就勇敢,而是經過了后天的鍛煉。
著名演員石揮原來只是一家劇團的勤雜工。一次劇團演出時,一個扮演茶房的演員臨場有事離去,院長就讓石揮項替。而這個角色只有一個字的臺詞:“是”,但卻要分三次說。這看似簡單的臺詞,卻使石輝心生緊張。臨到上場時,他緊張得小腿發抖,嘴巴也不聽使喚。
團長對他說:“小家伙,不要慌,上臺后說話聲音要大點!”沒等他答應,臺上傳來了一聲呼喚:“茶房!”團長一把將他推到臺。舞臺上,強烈的燈光照著他的臉,他只覺得眼睛發花。臺下黑壓壓一片人群,他慌亂地連聲喊著“是!是!是!”,然后就跑下了臺。經過這樣的幾次上臺演出,石揮慢慢地適應了舞臺和觀眾,表演得越來越自如,最后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演員。
電影《泰坦尼克號》中,在巨輪行將沉沒時,幾位樂隊成員仍專心地演奏著音樂。他們面臨著死亡的威脅,卻遠離了恐懼,而是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之中。人在極端危險的境地,都會有恐懼感,這是人的本能的反應。但恐懼對人脫離險境不但沒有絲毫幫助,反而會加大危險。
對于渴望成功的人,應該記住:可以著急,切不可以浮躁。成功之路,艱辛漫長而又曲折,只有穩步前進才能堅持到終點,贏得成功;如果一開始就無法鎮靜,那么,最多只能走完一半的路程,就會累倒在地。
因此,遇事能否保持鎮靜對于一個人是否走向成功有很大影響,通往成功的路上,唯有抑制住浮躁,才會穩住陣腳,才能吃得起成功路上的苦。高調做事者大多能夠以平靜的心態去對待成敗得失,無恐無懼,能夠以一顆鎮靜的心面對周遭的一切,以不變應萬變。
10、有所舍棄方能得到
“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是中國人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高調做事者深喑其中的道理,遇事能夠把握得當,分清輕重緩急,懂得舍卒保車,著眼于大利與大局,從而做事成功,勝任一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如果想兼得“魚和熊掌”,二者可能全失。因此,若要想得到,就要有取有舍,或取熊掌而舍魚,或取利祿而舍悠閑,或取權位而舍性命。
取得是一種本事,舍棄更是一門哲學。就如同下圍棋一樣,雖然舍棄小的利益,卻能得到更大的利益。沒有能力的人取得不足,沒有魄力的人,不舍放棄。當然,舍棄之前,總要先得,才有得舍之說;取多了之后,要懂得適當地舍棄,才能再次得到。
做事過程中,面臨著得與失的抉擇時,高調做事者能夠多得,也能夠放棄一些東西,使自己輕裝上陣。能夠適時適當地放棄小利,保證不因小失大。就如登山臨危、行舟遇險時,如果不將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拋棄掉,就會加重行進的負擔,從而難以前進。所以,人到此時,絕對是舍多于取,不知舍棄的人只會是自己擋住自己的出路。
在滑鐵盧大戰中,大雨造成道路泥濘不堪,給炮兵帶來了很多不便。面對此種情況,如果推遲行進時間,對方的增援部隊有可能先于自己的援軍趕到,后果將不堪設想。但是,拿破侖不甘心放棄最拿手的炮兵,幾個小時就在他猶豫不決終過去了。然后,對方援軍的到來迅速扭轉了整個戰場的形勢,拿破侖遭到了慘痛的失敗。
拿破侖的失敗說明了一個道理:做事過程中,在決定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面對取舍的抉擇表現得猶豫不決、徘徊彷徨,就相當于是在自堵退路、自掘墳墓。卓越的軍事家之所以卓越,是因為他們能夠在不重要的戰場上做出一些讓步和犧牲,甚至接受一些損失和恥辱,而在一些最重要的主戰場上集中優勢兵力,全力以赴,從而奪取勝利。這種適當舍棄是一種高明的軍事策略。
高調做事者懂得有所舍棄,才能夠有所得到。他們在做事過程中,會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集中在主要問題上,而不去計較暫時的得失。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以美法英為首的戰勝國決定在美國紐約成立一個有權威、有地位的能夠處理世界事務的機構,也即聯合國。然而,當一切準備就緒后,卻發現更本沒有資金去建設辦公大樓。各國政府剛剛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浩劫,財庫空虛、財政赤字的現象很嚴重,更本沒有能力在紐約籌資買地皮。
當洛克菲勒家族聽到這一消息后,果斷地以高額出資,在紐約買下了一塊地皮,然后無條件地贈給了這個剛剛掛牌的聯合國。與此同時,洛克菲勒家族也將與此塊地皮毗連的其他地皮全部買下。
當時,美國以及全世界的經濟都呈現萎靡不振的狀態,因此,許多美國大財團看到洛克菲勒家族以高價買下地皮,又將它拱手讓出,都感到非常吃驚,并且紛紛嘲笑說是蠢人之舉。好多人斷言:“以這種方式經營,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財團用不了十年就會淪落為貧民集團!”然而,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聯合國大樓剛剛建成完工,與其相鄰的地價便迅速升值,高于捐贈款數百倍的財富源源不斷地涌進洛克菲勒家族財團。
如果當初洛克菲勒家族不敢犧牲或者舍棄眼前的利益,就不可能得到源源不斷的財富。舍棄與得到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沒有舍棄,就不可能總是得到,執著于一件事情,就得放棄一些其他的事情,拋開一些誘惑,去除心靈里累積的煩惱,不要讓努力的方向過于分散,這樣才不至于受到限制,甚至迷失自己真正應該前行的方向,結果導致一無所獲。
做事過程中,放棄得當,是對圍剿自己藩籬的一次突圍,是對消耗自己的精力的事件的有力回擊,是對浪費你生命敵人的掃射,是在更大范圍去發展生存的前提。是對捆綁自己的背包的一次清理,丟掉那些值不得帶走的包袱,拿走拖累自己的東西,才可以簡潔輕松地做出一番大事。也只有懂得舍棄,才能夠登得高,看得遠。
只有所失,才會有所得。不盲目,不狹隘,卻有著發展的潛力。適時地舍棄是一種藝術,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這種坦然的心態體現了高調做事的睿智以及豁達。
11、看輕輸贏,笑對天下事
世界并不完美,人生當有不足。對于某些遺憾的事情,不要耿耿于懷,對于錯過的機會,不必后悔不堪。世界上的好多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淚去沖洗,消除缺撼的陰影,繼續向著下一個目標奮進才是高調做事的首要任務。
高調做事者的做事之道是:先做快樂人,再做高調事。這里的快樂指的是,心態坦然從容。笑對周圍的事情,并不是說要安于現狀,而是不依懶于現狀,不被現狀所困擾。
一個人如果面對許多事情時,都能夠做到笑看輸贏,那他就是一個胸懷寬廣者,是一個淡泊名利者,更是一個“高調”做事的人,所謂“高調”,因為,他的心態從容不迫,自信、豁達,坦然。
大詩人泰戈爾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你向世界微笑時,世界也會向你微笑。
猶太人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當你對苦難笑時,苦難也會向你笑。
若要成功地實現高調做事,整天愁眉苦臉是無濟于事的,笑對一切困難并戰勝它們,才是走向成功的正確選擇。而且,微笑不僅影響著人的健康與心情,更影響著做事的成敗。
法國作家福樓拜說:“一陣爽朗的笑,猶如滿室黃金一樣眩人耳目。”
捷克民族英雄伏契克說:“應該笑著面對生活,不管一切如何。”
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人們每天承受著巨大生存壓力,面對好多事情,輸贏得失在所難免,有時可能會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甚至無所適從。如果不懂得及時調節自己的心態,苦惱、憂愁、煩躁、憤怒、痛苦等一系列不良情緒就會嚴重地損害人們的身心健康,而最好的自我調適方法,就是看輕輸贏,笑對得失。
高調做事,首先要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這種心態在做事過程中可以體現為寬容大度,不計較得失的坦然心胸,而且也是一種人品的修養,這樣的態度是戰勝困難走向成功的法寶。
一位學者說過:“既然不過是個零,就不應有太多與生俱來的負擔。從這個世界上已經意外地得到這許多,我還能失去什么呢?”看輕輸贏,笑對輸贏,就可以減少一些欲求,消除一些不能滿足的煩惱,從而可以解放身心,擺脫心靈的紛繁。可以不受現實的束縛,輕松地去挑戰下一個巔峰。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知足心態會使人精神坦蕩,不受強烈欲望的壓制,但是又不失進取之心。
一位著名的作家曾說:“我們不應該為一些自己看似重大的事而心情郁悶,它除了使你意志消沉外,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幫助。”輸又何妨?輸不起怎能會贏?只有嘗過輸的滋味,才會更加珍惜贏的精彩,才會踏踏實實地做事,不驕不躁,向著目標一步步走去。
內心貧乏的人,生性急躁,喜歡喧囂和熱鬧,耐不住寂寞,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從他人眼中找尋自己賴以生存的保障,但自身環境卻又窄得令人窒息;而笑看輸贏的人,獨自承受個性滋潤、修身養性。他能夠在反省中看見自身的不足,把自己準備得很充分,再投入步調緊湊的生活中去。
笑看輸贏者對損失看得淡如云煙,因為,相對于整體而言,損失的不過是小小的局部。他們心胸開闊、襟懷坦蕩,遇到煩惱能夠很快釋懷,不會怨天尤人、能夠勇于承認錯誤,并且采取積極的行動來挽回損失。
看輕輸贏、笑對天下事,是一種高調做事的智慧,更是一種處世的境界,使人可以瀟灑從容地在人生的舞臺上盡情揮灑自己的才能,不低迷、不逞強,而是穩中求進。只要心中的信念沒有萎縮,只要自己的季節沒有嚴冬,即使風凄雨冷,又有何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