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西夏,我為你癡狂

陳曉秋

陳曉秋,寧夏長慶小學校長,全國青聯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骨干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在基礎教育界具有良好聲譽。

小時候,經常在自家宅院那寬厚的山墻上爬上爬下,灰頭土臉地四處張望。稍大一些,與小伙伴們放牧在賀蘭山下、荒地草灘、田間地頭,在山澗戲水,在城墻上疾走,在草灘上賽驢,騎馬狂奔,看朝霞落日,鴻雁南飛,有種說不出的自由與快樂。大學時和同學游宿賀蘭山中、六盤山下,看飛瀑濺石,聽松風嗚咽,又多了幾分胸襟與豪氣。這是故土留在龐萬福腦海中的最初印象。

工作后,他幾乎每年都要外出旅行。尤其是近十年來,更多的興趣和熱情傾注在了寧夏這片熱土上。他曾見過峨嵋的靈秀,九寨的蔥郁,華山的險絕,秦嶺的巍峨……在驚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時,內心最深處卻始終為家鄉這高天厚土留有位置,為這座不算有名但卻如駿馬奔騰的賀蘭山留有位置,為這些色彩不夠艷麗但卻沉睡千年的古城、砦堡和塔樓留有位置,為這些不夠時尚但卻讓世界驚嘆、學者費解的字畫(西夏文和巖畫)留有位置!

終于按捺不住內心的沖動,十年前一個夏日的黃昏里,帶上紙筆,他踏上了尋夢西夏之旅。在古冢旁,聽金戈鐵馬、刀槍劍戟的擊打;在羌寨,聽悠悠羌笛如泣如訴的哀婉;在靈州塔下,觀僧侶誦經為逝者超度的陣容;在黃沙古渡,看黃水奔流滌盡千古哀愁;在毛烏素,觀大漠無煙、殘陽如血;在省嵬城下,感嘆大地開裂、土崩瓦解;在黑水城下,聆聽戰馬嘶鳴、豪氣震天……一路的走,一路的畫,一路的感慨,借用孩童的眼光和手筆,龐萬福老師終于完成了這部766幅的長篇連環畫冊《西夏演義》。

從小就喜歡連環畫,那些畫面生動、文字簡約的大眾化的藝術,是20世紀50—80年代最流行的讀本了,他也是受益者。如今,這些圖文并茂的藝術已不多見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些低俗的、充斥著暴力和不雅的東西。更有一些所謂的“戲說”之類的影視作品和讀本,除了給人們留下“哈哈大笑”外,更嚴重的是對歷史的調戲和對孩子純凈心靈的傷害!

為了讓我們的孩子(也包括大人)有一個正確的歷史觀,幫助他們了解西夏的歷史和先輩們在這片黃土地上所創造的獨特文化,龐萬福老師利用課余時間編繪了這本《西夏演義》。畫冊由史學家楊滿忠教授嚴格把關,盡可能做到史實脈絡清晰、語言風趣幽默、圖畫親近可愛,算是送給孩子們的禮物了。

今天,這本傾注了龐萬福老師心血與夢想的《西夏演義》就要與廣大讀者見面了。這是他本人之幸,因為他的努力與付出得到了學界的認可;也是學校之幸,因為他的努力給同人們做出了表率;更是讀者之幸,因為終于有人把故土上曾經一段重要的過往進行了一次梳理,為我們了解那段歷史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鑒。

更為重要的是流淌在龐萬福老師血液里的故土情懷,讓他沒有在喧囂、噪動、物欲面前迷失,他完成了從課堂到田野到鄉村的自我救贖。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他常常帶著孩子們在校園里走著、看著、畫著,我們從孩子們靈動的、歡欣的、雀躍的眼神中感受到他們在課堂上從來沒有過的歡樂。是的,親近自然、走近自然是人類的本能;關注它、描畫它、改造它,讓它更好地為大家服務更是人類的義務。

作為一校之長,我為龐萬福老師的辛勤與付出感到欣慰,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教者的責任與良知。我真誠地祝愿龐萬福老師以此次創作為動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為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做出新的努力。我們期待著。

2014年3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都市| 内黄县| 兴业县| 噶尔县| 天门市| 台前县| 孝感市| 屏山县| 富裕县| 营山县| 米泉市| 疏勒县| 儋州市| 香港| 东阳市| 寿宁县| 那坡县| 潼南县| 奉节县| 霸州市| 洪泽县| 惠州市| 黄龙县| 沙坪坝区| 龙海市| 八宿县| 阳东县| 北京市| 布尔津县| 敦化市| 缙云县| 万安县| 长乐市| 湘乡市| 武宁县| 华宁县| 响水县| 建始县| 沁阳市| 治多县| 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