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精講精練:高中地理(必修3)作者名: 李朝東本章字數: 1426字更新時間: 2019-01-02 13:51:00
第一節 區域和區域差異
第一課時 中國三大自然區自然環境的差異
學習導讀
1.利用中國地形圖畫出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限。
2.在空白的中國地圖上畫出三大自然區域的分界線。
3.歸納三大自然區自然環境差異和人類活動差異。
(1)中國三大自然區的差異。
①東部季風區。

②西北干旱半干旱區。

③青藏高寒區。

(2)中國三大自然區人類活動的差異。

例題精講
例題:既屬于東部季風區,又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上的地貌單元是( )。
A.黃土高原
B.內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
D.東北平原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東部季風區的位置和范圍。東部季風區位于大興安嶺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它所包括的第二級階梯的地貌單元有黃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貴高原和橫斷山區。內蒙古高原屬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區,東北平原位于第三級階梯。
答案:AC
隨堂精練
1.下列地貌單元中土地利用不是以畜牧業為主的是( )。
A.青藏高原
B.天山山地
C.黃土高原
D.內蒙古高原
2.有關我國年等降水量線分布及我國三大自然區分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大興安嶺—陰山—呂梁山—蘭州—昆明—西藏東南部,它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區與東部季風區的分界線
B.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一帶和青藏高原東南邊緣
C.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從東北的大興安嶺起,斜向西南至喜馬拉雅山脈東部,它是青藏高寒區與西北干旱半干旱區的界線
D. 16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其西段是東部季風區與青藏高寒區的分界線
3.能直觀反映自然地理環境特征的環境要素是( )。
A.氣候和地形
B.植被和土壤
C.水文和植被
D.氣候和土壤
4.在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序中,反映我國降水量從東南向西北變化的規律是( )。
A.水田為主的農業—旱地為主的農業—綠洲農業
B.水田為主的農業—綠洲農業—旱地為主的農業
C.草原牧業—綠洲農業—高山牧業
D.草原牧業—高山牧業—農區牧業
5.東部季風區的同一性主要表現在( )。
A.受夏季風影響
B.位于地勢第三階梯
C.位于濕潤地區
D.南北熱量條件差異不大
達標測評
1.下列地理現象與其產生原因組合正確的是( )。
A.塔里木盆地沙漠廣布——風力作用
B.廬山是馳名中外的避暑勝地——海陸位置
C.青藏高原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方——大氣環流
D.西北地區氣候寒冷干旱——緯度位置影響
2.下列河流中,穿越中國三大自然區的是( )。
A.長江
B.黃河
C.黑龍江
D.珠江
3.下列地形單元,不在東部季風區的是( )。
A.內蒙古高原
B.四川盆地
C.黃土高原
D.云貴高原
4.關于青藏高寒區氣候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氣溫低、風速大、大氣透明度高、太陽輻射強
B.低溫、空氣稀薄、風速小
C.太陽輻射強、成為我國夏季氣溫最高的地區
D.冰川多、降水豐富、受季風影響深刻
5.下列地理事項中,與青藏高原的“高”“寒”特征無關的是( )。
A.雪山連綿,冰川分布
B.日照強烈,太陽能豐富
C.地熱資源豐富
D.城鎮多分布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兩岸
拓展延伸
讀“中國三大自然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中國三大自然區示意圖
(1)寫出三大自然區的名稱: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大自然區中,人口最多、面積最大、自然條件最優越的是___________自然區。(填字母)
(3)荒漠化最嚴重的是___________自然區。(填字母)
(4)A自然區農業發展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A區域中,甲、乙兩地降水量較多是________,這體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帶)的地域分異規律,該分異規律以___________為基礎,在_______緯度地區最典型。
(6)在B區域中,a、b兩地地勢較高的是__________,a處地形是比較完整的__________,b處為__________(東西/南北)走向的高山峽谷。
(7)在C區域中,①、②兩地年平均氣溫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耕作制度看,①地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地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 東部季風區的內部差異和三個經濟地帶的差異
學習導讀
1.東部季風區的內部差異。
(1)東部季風區內部自然特征差異。

(2)東部季風區內部人類活動的差異。

2.了解中國三個經濟地帶的劃分及范圍,掌握三個經濟地帶的經濟發展差異并試著解釋原因。
例題精講
例題:讀“三大經濟地帶產業構成圖”,回答問題。

三大經濟地帶產業構成圖
(1)圖中A代表的經濟地帶為( )。
A.東部經濟地帶
B.中部經濟地帶
C.西部經濟地帶
D.以上都不是
(2)有關三大經濟地帶的比較,正確的是( )。
A.包括的省、市、自治區數:西部>中部>東部
B.面積:西部>中部>東部
C.人口:東部>中部>西部
D.生產總值:西部>東部>中部
解析:圖中A點表示第一產業約占23%,第二產業約占46%,第三產業約占31%,應是中國的東部經濟地帶,三大經濟地帶西部經濟地帶面積最大,人口和產值東部經濟地帶最大。
答案:(1)A(2)BC
隨堂精練
1.我國東部季風區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分為南方和北方,其劃分的依據是( )。
A.地理位置
B.經濟水平
C.地形和氣候
D.多種指標
氣候干燥、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使番茄具有較高的色素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從20世紀90年代起,我國某地開始大規模種植、加工番茄,生產能力占到全國近90%,是世界上最適宜種植番茄的區域。據此回答2~3題。
2.該地最可能為我國的( )。
A.西藏
B.新疆
C.黑龍江
D.安徽
3. 番茄加工產業已成為該地重要的外向型產業,為進一步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應該( )。
①抓好對外宣傳,以拓展市場 ②擴大外延,增加種植面積 ③抓好龍頭企業建設,以帶動品牌 ④抓好科技投入,不斷提高質量 ⑤加大原料出口能力,增加收益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4.讀“日本經濟結構示意圖”,關于日本經濟的敘述,正確的是( )。

日本經濟結構示意圖
A.工業水平比較低
B.資本主義工業高度發達
C.農業發達且在國民經濟中占絕對優勢
D.商業、建筑業在經濟中占絕對優勢
5.關于我國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規律敘述錯誤的是( )。
A.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B.我國平均氣溫分布呈由南向北遞減的規律
C.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D.受地貌的影響,等溫線在青藏高原向北彎曲
達標測評
1.東部經濟地帶發展的優勢是( )。
①集中了我國最主要的工業區和農業基地 ②經濟國際化程度高,出口份額高 ③具有能源和礦產資源的明顯優勢 ④在沿邊經濟貿易上有較大優勢 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優勢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
2.我國北方農業以旱作為主,主要是由于( )。
A.熱量不足
B.降水較少
C.地勢較高
D.土壤肥沃
3.中國傳統民居北方多平頂、南方多尖頂反映了中國南方和北方的( )。
A.植被差異
B.氣候差異
C.地形差異
D.土壤差異
4.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農業的有利條件是( )。
①地勢低平,河流眾多,水網稠密 ②氣候夏季高溫多雨 ③具有肥沃的紅壤 ④光照強,晝夜溫差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我國三大自然區與其最突出的區域特征組合,正確的是( )。
A.東部季風區——高溫多雨
B.青藏高寒區——高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區——炎熱干燥
D.青藏高寒區——冰川縱橫
拓展延伸
重慶每年都會組織一些農民工到新疆摘棉花。2012年12月重慶璧山縣組織人力對摘棉工進行了免費培訓。讀下圖回答問題。

甲

乙
(1)試分析上圖中兩區域氣候特征最主要的差異。
________________
(2)制約新疆棉花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的最不利自然條件是什么?其針對這一不利條件在生產中應采取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
(3)試分析重慶農民工赴新疆摘棉花的社會經濟原因。
________________
(4)乙圖中A山脈是我國西部兩大盆地的分界。山脈北側的盆地中多為半固定沙丘而南側多為流動沙丘,試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這種差異形成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