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寫高質量代碼:改善C程序代碼的125個建議
- 馬偉 著
- 638字
- 2019-01-01 01:33:12
建議4-2:浮點數轉換為新類型時必須做范圍檢查
關于浮點類型數據的轉換原則,在C99的6.3.1.4節與6.3.1.5節中做了非常重要的闡述,其表達的主要意思如下:
當我們將一個浮點類型的數據轉換成除_Bool類型之外的一個整型數據時,該浮點數的小數部分須被丟棄,只保留它的整數部分。如果浮點數整數部分的值無法使用這種整型表示方法時,其行為是未定義的。
與此同時,如果我們將一個整數類型的數據轉換成一個浮點類型時,如果該整型數據的值在該浮點數的取值范圍內,并且能夠被浮點類型精確表示,那么將會被正確轉換;如果該整型數據的值在該浮點數的取值范圍內,但不能夠被浮點類型精確表示,那么轉換的結果是最鄰近的稍大或者稍小的可表示值;但如果該整型數據的值在該浮點數的取值范圍外,其行為是未定義的。
當我們將一個double類型降級轉換為float類型、將long double類型降級轉換到double或者float類型時,如果轉換的值在新類型的取值范圍內,并且能夠被新類型精確表示,那么將會被正確轉換;如果轉換的值在新類型的取值范圍內,但不能夠被新類型精確表示,那么轉換的結果是最鄰近的稍大或者稍小的可表示值;但如果轉換的值在新類型的取值范圍外,其行為是未定義的。
由此可見,為了避免浮點數據轉換時導致的未定義行為,我們應該在轉換時對數據進行相關的范圍檢查。例如,下面的代碼清單1-23演示了如何將double類型轉換為int類型。
代碼清單1-23 double轉換為int類型示例
#include <stdio.h> #include<limits.h> int main(void) { double d1=2147483648.01; int i1=0; if(d1>(double)INT_MAX||d1<(double)INT_MIN) { } else { i1=(int)d1; } printf("i1=%d\n",i1); return 0; }
在上面的程序中,我們通過語句“if(d1>(double)INT_MAX||d1<(double)INT_MIN)”來對程序做類型轉換時的取值范圍檢查,這樣就可以避免在執行語句“i1=(int)d1”時發生未定義行為。
但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上面的程序是建立在double類型的取值范圍大于int類型的取值范圍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在使用這種方法做取值范圍檢查時,你必須完全明白不同編譯器所對應的相關類型的取值范圍。假設在某個編譯器中,double類型的取值范圍小于int類型的取值范圍,那么上面這種方法將是不可行的,實際上這種情況基本沒有。
相對于浮點數與整數之間的轉換,浮點數與浮點數之間的轉換就簡單多了。演示示例如代碼清單1-24所示。
代碼清單1-24 double與float類型轉換示例
#include <stdio.h> #include<limits.h> #include<float.h> int main(void) { long double ld1=1.7976931348623158e+308; double d1=1.0; double d2=1.0; float f1=1.0f; float f2=1.0f; /*double->float*/ if(d1>FLT_MAX||d1<FLT_MIN) { } else { f1=(float)d1; } /*long double->double*/ if(ld1>DBL_MAX||ld1<DBL_MIN) { } else { d2=(double)ld1; } /*long double->float*/ if(ld1>FLT_MAX||ld1<FLT_MIN) { } else { f2=(float)ld1; } return 0; }
- FuelPH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Blueprints
- PaaS程序設計
- Mastering Ember.js
- C#程序設計教程
- Full-Stack Vue.js 2 and Laravel 5
- Android Native Development Kit Cookbook
- Quantum Computing and Blockchain in Business
- 現代CPU性能分析與優化
- 程序員必會的40種算法
- Python編程快速上手2
- Java EE項目應用開發
- Python數據預處理技術與實踐
- 從零開始學算法:基于Python
- Arduino Electronics Blueprints
- HTML5 Canvas核心技術:圖形、動畫與游戲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