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衛之劍:以色列特種部隊
- 周明 李巍
- 2855字
- 2018-12-30 03:28:49
前言
在地中海東岸,亞洲大陸的西面,有個在地圖上不容易找到的彈丸小國以色列,這個1948年才成立的年輕國家,一誕生就處在強敵環伺的險惡環境之中,然而近70年過去了,這個曾經被人認為會很快淹沒在“阿拉伯風暴”中的小國,反而在歷年的戰爭中逐漸強大發展起來。對于普通讀者來說,如果有人問起以色列有多大面積,有多少人口,恐怕很多人是回答不上來的。但是如果你問他對于以色列知道些什么,十有八九就會回答,以色列的軍隊能打仗,以色列的情報機構摩薩德夠厲害,還有就是以色列的特種部隊夠牛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以色列軍隊,特別是其中最精銳的特種部隊,幾乎已經成為了以色列最負盛名的名片。
近年來說到特種部隊這個軍事上的專業術語,可以說是連普通讀者都耳熟能詳,確實特種部隊那種帥酷炫的形象,絕對是最能奪人眼球的。別的不說,光是關于特種部隊的影視劇就層出不窮。美國好萊塢就有經典大片《特種部隊》,而且還連出了三部;俄羅斯有著名的《第九連》;中國早一點有《士兵突擊》,近年有《我是特種兵》,也是接連出了四部,講男特種兵不夠,還扯上了女特種兵。最新的以特種部隊為主角的軍事大片《戰狼》更是票房一路飄紅。
所謂特種部隊,必須符合三個“非常規”條件:非常規編制,也就是不同一般部隊班排連營的編制,并且受相當級別的指揮機構直接領導;非常規訓練,也就是人員選拔、訓練、裝備包括待遇等,都和普通部隊不同;非常規作戰,也就是執行的是與一般部隊不同的非常規任務,使用特種作戰武器和裝備,利用復雜天氣和地形,以爆破、襲擊、暗殺、捕俘等為主要手段,所進行的特種作戰行動。說得再直白一點,就是特種部隊所執行的偵察任務,必然不是一般的偵察,而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偵察任務。
而要說起目前世界上的特種部隊,現在名聲最響的自然就是美國海軍的海豹突擊隊了,而要說歷史最悠久的,則當屬英國的特別空勤團(SAS)和特別舟艇中隊(SBS),規模最龐大的就要屬俄羅斯的特種部隊,但要說戰績最輝煌的,故事最傳奇的,就莫過于以色列特種部隊了。因為要說實戰經驗最豐富,戰績最豐碩的,這些大國的特種部隊都沒法和以色列這個小國相比。而和這些大國的特種部隊來比,以色列特種部隊顯然更為低調,不過在很多的新聞報道中依然可以不時看到以色列特種部隊的身影。所以很自然地,人們對這支戰斗力極其強悍的特種部隊產生出濃厚的興趣和好奇,這也正是我們選中以色列特種部隊來作為本書主角的原因。本書就是對以色列特種部隊進行一番詳細的說明,對這支特種部隊的組建、發展、編制、人員選拔、訓練、裝備以及戰例,進行全方面的介紹。
以色列特種部隊之所以會有這樣令人驚嘆的戰績,是和其國家的安全戰略和防衛政策密切相關的。我們都知道,以色列這個當今世界上唯一的以猶太人為國民主體的國家,從一誕生起,就和戰爭形影不離。但是一個國家不能總是處在戰爭的緊張狀態,于是以色列便設計出了在保障國家安全和發展社會經濟這“魚和熊掌”兩難抉擇之下的平衡戰略,也就是建立一支規模小但戰斗力強悍的常備軍隊,同時建立了寓兵于民的預備役制度來作為常備軍的堅強后盾。平時主要依靠小而精的常備軍來保障國家防務,一旦發生大規模戰事,就迅速動員預備役組成部隊參戰,這樣一來,平時只需要維持一支小規模高質量的軍隊,可以將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投入到經濟建設中,既有效地維護了國家的安全,經濟發展也沒受到太大影響。所以,以色列普通的常備軍戰斗力就非常強悍,而其中的佼佼者特種部隊就更是了不得。特種部隊在以色列國家和軍隊中受到了高度重視,被譽為僅次于核武器的第二大支柱力量。實際上,特種部隊也確實是在戰略上被高層作為國家級的威懾力量來使用。
說起以色列特種部隊,人們總以為是一支部隊,其實在以色列國防軍中就沒有特種部隊這個名目的部隊,所有執行特種作戰任務的部隊都被稱為“薩耶雷特”(Sayeret)。在希伯萊語中,“薩耶雷特”是偵察隊或巡邏隊的意思。以色列的特種部隊名目繁多,各軍兵種都有各自的特種部隊。以色列陸軍現役的3個步兵旅、2個裝甲旅和1個傘兵旅都有各自的旅直屬偵察連,還有直屬于總參謀部的偵察營。這些偵察連、偵察營,其實就是特種部隊。除了這些偵察連、偵察營之外,還有炮兵的“亞赫曼”目標情報部隊和特別偵察組,工兵的“雅埃爾”特別爆破隊和“雅赫薩普”排爆隊,專門執行反恐怖反游擊作戰的“胡桃”偵察營,專門負責防止在押恐怖分子等危險犯人暴亂的第100憲兵特種部隊等。2000年以色列軍隊進行編制改革,在陸軍總司令部下設立野戰偵察司令部,統一指揮這些名目繁多的特種部隊,除了陸軍以外,海軍有第13突擊中隊,空軍有“翠鳥”偵察隊、669戰場搜救部隊。5707特種偵察隊,另外在空軍下屬的防空兵還有“拳擊手”和“雅納曼姆”空降防空特種部隊。在這些特種部隊中,有三支最為精悍,被譽為以色列特種部隊的“三劍客”,分別是總參謀部偵察營、第35傘兵旅偵察連和海軍第13突擊中隊。在這三支特種部隊中,傘兵偵察連擅長空降突擊,海軍13中隊長于水下滲透,總參謀部偵察營則是三支特種部隊中的翹楚,戰斗力更加全面均衡,又是直屬最高指揮機構總參謀部,是由總參謀部直接指揮,很多特種作戰行動都是戰略級,可以被看作以色列軍隊精英中的精英,利器中的利器。特別要說一下的,從這幾支特種部隊中還走出了好幾位后來成為以色列軍界、政界大佬的人物,在軍界擔任高級將領就不多說了,單是擔任過以色列總理這一最高國家領導人的就有沙龍、巴拉克和內塔尼亞胡三位,可見精英中的精英絕非虛名。因此,特種部隊在以色列軍隊和國家內都一直深受推崇。本書將同時對這三支特種部隊的組建、發展歷程以及各自不同的訓練方式、特種作戰裝備、戰術等進行重點介紹。

以色列特種部隊受到了高度重視,在戰略上被高層作為國家級的威懾力量來使用
另外,以色列特種部隊最津津樂道的就是眾多堪稱傳奇的戰例,如襲擊黎巴嫩貝魯特國際機場、偷襲埃及的蘇制P-12雷達、萬里奔襲烏干達恩德培機場等,拋開意識形態和道德方面的爭議,單從軍事角度來看,這些戰例至今都可以說是全世界特種部隊的經典之戰,其策劃之大膽,計劃之周詳,準備之充分,行動之果敢,戰果之豐碩,都可以說達到了特種作戰的巔峰。這些戰例本書將為你逐一道來。
正所謂窺一斑而見全身,通過本書對以色列特種部隊的全方面介紹,讀者將對特種部隊這一傳奇性的特殊部隊有個大概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對以色列軍隊和國家有個大致的了解。
當然,特種部隊作為國家保障安全和利益的最鋒利的利劍,在國家給予其特別的關注和重視的同時,也必然會對其進行相關的保密。所謂國之利器,不可輕易示人。只有深藏于鞘,才能保證出鞘時的銳利,對于這一點以色列是很清楚的,所以有著嚴格的保密和新聞審查制度,用以色列國防軍的話來說:“這是一支不存在的部隊,過去不存在,現在也不存在,也許將來永遠也不會存在。”因此很多有關的情況,至今都是秘不可宣,很少見諸于報端,所以本書在搜集編著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難免出現疏漏錯誤,敬請讀者朋友理解與見諒。
另外,本書中有些照片是資料照片,由于受當時條件和情況所限,所以不是很清晰,特此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