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理財專刊(第46期)
- 她理財網
- 1057字
- 2019-01-09 15:39:31
主動啃和被動啃,完全不一樣
下載她理財APP:www.talicai.com/app?pub
原文鏈接:http://www.talicai.com/post/188846
啃老,我覺得很多人把它當成了貶義詞,前幾天我和我老公也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我倆一致認為,父母竭盡全力地給予你啃老的能力,也愿意被你啃,和你主動去啃老,父母因為你的啃老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倆都覺得,啃老需要拿捏一個度,不管是啃者還是被啃者,如果這個度拿捏不好都會讓對方感覺到壓力或者是反抗。
身邊的例子是我們的一個親戚。他頭腦靈活,在30歲的時候創業成功,再加上眼光犀利又投資成功,手里的錢非常豐厚;他沒有當守財奴,把這些錢花在了孩子們身上,但是我覺得花得未免太一廂情愿了。大女兒在大學期間已經拿到駕照,畢業后花了十幾萬塊錢托關系送入事業單位,并且在單位附近給大女兒買了一套三室二廳的房子供其居住。
盡自己的能力去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是所有為人父母的愿望,但是父母不要忘記了,孩子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價值、體現自己的能力。私底下,那孩子和我說,父母給予得過多,對她來說也是一種壓力,她希望有些東西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而不是一味由父母給予。
SO:父母的一味給予孩子,成為被啃老,讓孩子覺得沒有實現自己的價值。
再來說說我們,在2010年生我閨女的時候,有親戚家的房子要賣,三層,一層是門面,二、三層住人,后面還有一個小院,臨馬路,只是馬路有點坑坑洼洼。當時他們急著要買另外一個城市的房子,所以就想把這個小城市的房子賣掉,價格便宜到不能再便宜。當時他說,如果我們買的話給10萬塊錢就行。
當時我和老公非常想買下來,但是手頭沒有錢。我督促老公去問公婆,能不能先借給我們,等我們有了再還給他們;而且是買親戚的房子不用一次性就把10萬塊給他,可以分幾次給的。老公就去問公公了,公公說,你們現在就別想著買房子了,買房子等幾年再說吧。
于是,第一次買房計劃就這樣因為父母不支持流產了。一年后,馬路也修了,馬路對面開發了新的小區,這一套房子已經漲到50萬。而我們呢?在2013年買了一套商品房花了三十多萬,而且面積和實用性和這一套房子根本沒有可比性。
SO:無老可啃,老人不讓你啃,錯過了最好的良機,至少要讓你多奮斗2~5年呀。
雖然舉的兩個例子有點偏激,但是我相信,生活中存在無數個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父母和子女。有的人是想啃老,但是沒有老可以啃,有的不想啃,但是老人把一切都給予了。
我和老公商量,我們會給孩子私下存一筆錢,當孩子需要這筆錢的時候,我們會毫不猶豫拿出來;如果孩子不需要,我們就把這筆錢作為旅游金,到處玩一玩;有些東西,你可以有而不用,但是不可以用的時候沒有。
- 中國企業家(2016年第10期)
- 她理財專刊(第45期)
- 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東方管理學
- 《21世紀經濟報道》深度觀察:中國鄉村振興之路白皮書(2021)
- 哈佛商業評論(2021全年合集):哈佛商業評論·面向未來的商業生存新法則
- 雪球專刊286期:北交所投資攻略
- 中國企業家(2015年第20期)
- 雪球專刊第140期:2016,雪球大咖的賺錢之道
- 《商界》2020年第5期:直播野望
- 《商界》2022年第4期:城:得人者興
- 比較(總第112輯)
- 《21世紀商業評論》2021年第9期:教培風暴
- 《21世紀商業評論》2022年第4期:大廠們的進退
- 2015麥肯錫年度獎精選必讀(《哈佛商業評論》增刊)
- 《老虎專刊》010期:英股投資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