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爸爸成功創業的10堂必修課
- (美)羅伯特·清崎 莎倫·萊希特
- 12669字
- 2018-12-29 19:09:12
第2章 傻人有傻“富”
我的第一筆生意
我的第一筆生意失敗于1956年。那年我9歲。
我的第二筆生意成功于1956年。那年我還是9歲。如果沒有第一筆生意的失敗,就不會有第二筆生意的成功。
失敗是一種策略
在年少時遭遇生意上的失敗是一種難得的經驗。在我看來,它對我設定未來成功戰略大有助益。在9歲那年,我就已經開始知道,犯錯誤是我學習做生意的最佳途徑。盡管那個階段我沒掙多少錢,后來我卻意識到,雖然失敗了,但我從中學到的東西越多,今天才會越富有。我總是在做一些嘗試,也知道可能會失敗。為什么呢?因為在9歲時,我就已經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
創業者失敗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是對失敗的恐懼讓他們裹足不前,最終一事無成。他們早晨起床去上班,揣著一堆不能辭職創業的借口,比如錢不夠、太冒險、時機不對、要撫養小孩,等等。
第二是他們失敗得還不夠。很多小業主和個體從業者取得了一點成就,就止步不前,結果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后就不再成長,要么維持原狀,要么倒閉。這時,創業者需要再冒一次失敗的風險才能重新成長起來。
對失敗的恐懼是如此多的人一輩子都不成功的主要原因。這不僅發生在做生意時,也發生在方方面面的生活中。我還記得,在整個高中期間我都沒約會過任何一個女孩,只是因為怕被拒絕。最后,在畢業前夕,我終于鼓起勇氣邀請一位漂亮的女同學做舞伴參加學校的舞會。出乎我意料的是,她竟然爽快地答應了。雖然那次約會并不成功,但至少讓我向前邁了一大步。
雇員和創業者之間的另一個差別
不久前,在接受一次電臺采訪時,我被一位主持人稱為“冒險家”。我回應道:“在如今這個迅速變化的世界里,不冒險的人才是冒險家。不冒險的人注定會落后。”
那是一個大約半小時的節目,采訪對象有著不同的職業背景和人生經歷。節目的名字叫《我的成功秘訣》。當主持人問到我的秘訣時,我跟她講了我9歲時經歷的失敗,以及那次失敗如何引導我做成了第二筆生意。然后我說:“我發現失敗就是通向成功的道路。”
“你9歲就懂得這個了?”她問道。
“沒錯兒。”我答道,“和大多數人一樣,我也不喜歡失敗,討厭失敗。然而,正是年輕時生意上的失敗使我對未來有了新的認識,使我看清了成功的過程。有些人是通過知道所有的正確答案取得進步的,他們在學校里永遠是好學生。但這不是適合我的路,我是通過失敗進步的。正因為如此,在我開辦的這么多不同類型的企業中,大多數沒能像富爸爸公司及那兩家金礦和銀礦上市公司那樣成功,而是失敗了。此外,我在創業生涯的早期也沒掙到什么錢,但后來,我掙到的錢比大多數人掙的都多。”
“那就是說,你成功的秘訣就是愿意犯錯誤并且從中學習嘍?”
“是的,這就是我作為創業者應該做的。我的工作就是設立新目標、制訂計劃、犯錯誤、冒失敗的風險。我犯的錯誤越多,就會變得越聰明,公司也能通過這些教訓而成長壯大。”
“可我要是在工作中犯錯太多,準得把飯碗丟了。”電臺主持人說,“對我來說,犯錯誤和失敗就只意味著失敗。我盡自己的一切努力不犯錯誤。我討厭自己犯錯誤,害怕自己做蠢事。我必須知道正確答案。我覺得把一切事情都做對——也就是按公司要求我的那樣去做——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說你是一名好雇員。”我語氣溫和地答道,“人們招聘雇員不是為了讓他們犯錯誤。雇員的任務就是按照規則和命令行事、做好分內工作。如果他們自作主張,或是出錯太多,他們的飯碗就保不住了,因為他們沒能達到老板雇他們來的目的。”
“那就是說,我作為雇員的任務就是不犯錯誤,而你作為創業者的任務就是冒風險、犯錯誤,有時還要面臨失敗。你的意思是這樣嗎?”
“是的,”我答道,“這就是創業者和雇員之間的一大區別。”
“所以你去冒險。這就是你作為創業者要干的事嗎?”
“不,不完全如此。”我笑著說,“我不會隨隨便便冒任何風險。首先,我必須學習犯錯誤的學問,并且從錯誤中學到東西。其次,我得懂得選擇要冒何種風險。我所具備的創業者的技能越成熟,我對風險的判斷也就越準確。如今,我把冒險當成工作的一部分,但我不希望我的員工們冒險。”
“聽起來是雙重標準啊!”主持人說。
“做生意就是這樣。”我答道,“失敗不是什么好玩的事,但它卻是取得進步不可或缺的。”
“那你喜歡失敗嗎?”主持人問。
“不,恰恰相反,我和所有人一樣討厭失敗。但不同的是,我知道失敗是走向成功的一個步驟。當我失敗時,我知道我正處在突破自己以往經驗的時刻。正是在此時,一個‘新我’也就誕生了。”
“新我?”主持人詫異地問道,“什么意思?”
“嗯,”我不慌不忙地答道,“其實我們都有過這種變成‘新我’的經歷。比如說,當還是嬰兒時,我們不會走路。后來我們開始試著站起來、跌倒、再站起來、再跌倒……然后,突然有一天,我們不再跌倒,開始走路了。從我們學會走路的那一刻起,我們就不再是個嬰兒了,人們會管我們叫兒童,而不是嬰兒。而當我們學會開車后,我們就又變成了青年。每當我們學到一項新的技能,就有一個‘新我’誕生了,我們的世界也將隨之改變。這就是我所說的‘新我’的含義。新就新在我們獲得了新的技能,也能夠更好地面對一個嶄新的世界。”
“那么,就連雇員和創業者的‘世界’也是不同的嘍?”主持人的問話里帶著一絲挖苦。
“噢,當然了。”我盡量不去理會她的語調,“我們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因為我們是完全不同的人。雇員生活在規避風險的世界里,而創業者生活在因風險而生動的世界里。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
主持人沉默了半晌,像是在盡力理清自己的思路。“難道這就是會有那么多雇員當不成創業者的原因?”
“這只是很多原因之一,而不是唯一的原因。”我語氣和緩地答道,“要從一個防止犯錯的世界跳到一個積極犯錯的世界可沒那么容易。”
“但聽你說起來感覺挺容易的,”主持人說,“你好像對失敗毫不介懷。”
“我從沒說過它容易,但它的確比以前容易了一點兒。”我答道,“要知道,關鍵是創業者有很多要學習的東西,而且得學得快。穩定的收入是他們無法享有的,他們必須嘗試,如果犯了錯誤就得迅速改正。如果他們總是避免犯錯誤,或是假裝自己一貫正確,或是把錯誤算在別人頭上,那么他們就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企業也會跟著遭殃。”
“你們得快速學習是因為你們白手起家,沒有人可以依靠,對嗎?”主持人補充道。
“剛開始創業時尤其如此。當你變得成熟一些之后,你就能很快從無到有地建立一些東西。作為創業者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想出一個主意,然后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它變成一項成功的生意。幾個世紀以前,煉金術士們曾經嘗試過把鉛變成金子,而創業者的任務就是把腦子里的想法變成金子。”
“那差不多就是無本的生意嘛。”主持人說。
“差不多。”我答道,“你要是能做到這種程度,就永遠也不需要去找工作了。你跑到世界任何地方都能點石成金。我在80多個國家做過生意。我有一家采礦公司開在中國,另一家在南美。而一名雇員或個體從業者的事業則通常局限于一個小鎮、一個州或一個國家。”
“這是兩個不同的世界。”主持人好像被我說服了。
“對,”我答道,“這就是創業者的世界。如果你很棒,就可以跑遍全世界做生意。大多數雇員在到其他國家工作前通常需要申請工作簽證,而創業者可以以獨資或合資公司的形式進入其他國家。訓練自己成為創業者的過程也就是訓練你與全世界的無窮財富接軌的過程。”
“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得學會把失敗轉化為成功。”
“沒錯兒。”我答道。
“但如果失敗了,賠了錢呢?”她問道。
“這只是創業者經歷的一部分。從來沒有賠過錢的創業者著實不多。”
“但如果一名雇員讓公司賠了錢,他就會被解雇。”主持人提高了嗓門說。
“在好多公司的確是這樣。”我平靜地答道,“但我得告訴你,有時候正是對賠錢的恐懼讓人們損失得更多。他們實在太害怕賠本了,結果就真的賠了。而一旦他們安定下來,就可以得到一份穩定的收入。盡管他們一輩子都沒賠什么錢,卻賠掉了獲得巨大財富的機會。”
廣告時段的真心對白
“下面我們插播一段廣告。”主持人說完便關掉了演播室話筒的音量,外面的導播馬上開始播放節目贊助商的廣告。
我們倆在隔音的播音室里坐著。“我想辭職已經想了好多年了。”主持人突然開口說。可能這個小小的不被打擾的隔音室給了她說真話的勇氣。
“不過你的薪水那么高,你一定舍不得離開。”我替她說出她的想法。
她點點頭說:“我的薪水算不上多高,不過也還過得去,所以我就一直待了下來。我需要這份薪水。我丈夫和我的收入加起來還可以,不過我們有4個正在上學的孩子要撫養,所以沒法像你那樣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雖然我并不同意她的說法,但我對她說,我能理解她。
“那么,你對我有什么建議嗎?我怎么才能突破這種生活?因為我需要工資,需要這份工作——哪怕收入不太高。我感覺自己被關在了一個四面都是高墻的房間里,我該怎么辦呢?”
我思忖了片刻,最后說:“你還記得我前面提到過的嬰兒學走路的例子嗎?”
“嗯,記得。”主持人說,“他們一旦學會走路,就從嬰兒變成了兒童,一旦學會開車就變成了青年。”
“這就是我們在人生中學習的方式。我們首先會產生一種改變現狀的愿望,想要得到一些更好的東西。你以前可能很喜歡你的工作,但現在覺得需要改變了。那么,這就是該前進的時刻了,就像嬰兒知道什么時候該改變、該停止在地上爬一樣。在某些奇妙的時刻,嬰兒能夠感知那是開始改變的最合適的時機。他們開始靠著父母的腿或桌子腿站起來。在從爬到走這段時期,他們也許只能搖搖晃晃地站著。他們不停地嘗試,直到有一天終于開始邁開步子,這時他們又會摔倒。他們不會像許多成年人那樣選擇逃避,而是不斷嘗試。終于有一天,他們的思想、身體和精神會達成統一,他們終于能夠站和走了。這樣,嬰兒就變成了兒童。”
“然后學會騎自行車,再學會開汽車,”主持人接過了我的話,“嬰兒變成了兒童,兒童變成了青年。”
我總結道:“是啊,創業的過程和這十分相似。因為偶然的原因,我從9歲就開始創業了,在9歲失敗,又在9歲成功。如果你愿意為你的學習過程承擔風險,你也可以做到。”
“那么,你對于自己的創業技巧很自信嘍?”主持人問。
“不,不完全是。我只是對自己犯錯誤之后改正和提高的能力很自信。今天我已經是一個很出色的創業者,而且還計劃讓自己變得更出色。不過,我對自己的創業能力并不是十分自信,也不想躺在過去的成功上睡大覺。我永遠在努力、在嘗試、在檢驗自己。只有這樣我才能不斷進步。”
“這就是你即便冒失敗的風險也要開創新事業的原因?”主持人問。
“就算我把一件事干成了,接下去也還是會重新開始。所以我今天才會擁有這么多的企業,而且它們都不必靠我親自管理就能順利運作。這就是我積累了大量財富的秘訣。大多數雇員都只有一份工作,而作為創業者,我卻擁有不止一家企業。”
“所以你不想當個體戶,不想讓企業離不開自己?”
“對,所以我很慶幸自己在9歲那年就嘗到了失敗的滋味。在我9歲時,我就學著如何建立一個能自行運作的生意。在《富爸爸窮爸爸》里我曾經寫過這個故事。”
“哦,我記得,”主持人說,“不過我沒看出它們究竟為什么那么重要。我不懂那些小生意怎么會對你的人生有如此重要的影響。”
我點點頭說:“在9歲那年,它們就幫我規劃好了以后的人生。”
這時導播提示廣告插播完了,讓我們繼續訪談。主持人打開麥克風的音量說:“只有幾分鐘的時間了,現在讓我們來總結一下吧。你說創業者的任務是犯錯誤,而雇員的任務是不犯錯誤。這就是你要告訴我們的嗎?”
“是的,沒錯兒。至少這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我不懂得如何冒必要的風險、如何改正錯誤和發展公司,我就干不下去了。而如果我的員工犯了太多錯誤,我可能也得讓他們走人,所以我才會雇討厭犯錯的聰明人。我們各有分工。”
“我現在知道為什么家長要對孩子說‘好好上學,今后找個好工作’了。”主持人說,“學校就是培養雇員的。”
“是的,”我答道,“如果你在學校表現得好,多半也就能在公司或政府部門找份好工作。”
“你喜歡學校嗎?”主持人問。
“說實話,不怎么喜歡。”我答道,“我在學校的表現不怎么樣,因為我犯的錯誤太多了。我總是得‘C’、 ‘D’,有時甚至得‘F’。所以,在學校的時候我就想,既然我這么容易犯錯誤,不如就做個‘犯錯專家’。這就是為什么我成為了創業者而不是雇員的原因。我在學業上不怎么靈光,沒人會花高薪雇用我。我也不喜歡俯首聽命,因此可能永遠也得不到提拔。我喜歡改變事情,以我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按別人告訴我的方式。”
“你在這家電臺肯定找不到工作。”主持人說。
“我可能的確在這兒找不到工作,但我懂得怎樣買下這家電臺,再雇用比我聰明的人來管理它。”我的語氣不無調侃。
“好吧,讓我們來總結一下吧。”主持人說,“你還有其他例子能證明犯錯和失敗對于創業者的重要性嗎?你身邊有沒有其他人或例子能夠支持你的觀點?”
“噢,當然有。”我答道,“托馬斯·愛迪生上學的時候,學校曾經要求他退學,因為老師抱怨他總是心不在焉或瞎搗蛋。后來,他又因為失敗了上千次而飽受譏諷,直到他發明了電燈。當有人問他失敗上千次的感受時,他是這么說的:‘沒錯兒,我的確失敗了上千次。確切地說是1014次。人至少要失敗1000次才有資格發明電燈呢。’”
“他最后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主持人問。
“意思是,如果你今天想自己發明電燈,而不是到商店里去買,可能也得嘗試至少1000次。”
“他上學的時候心不在焉,后來又失敗了1000多次,”主持人說,“不過他是個發明家啊,這和創業者又有什么關系呢?”
“你不知道他創辦了哪家公司嗎?”我問。
“不知道。”
“他創辦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司之一——通用電氣。一開始它的名字叫愛迪生通用電氣,是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最早的12家公司之一,在這12家企業中,只有通用電氣今天還在。對于一個心不在焉、老是搗蛋、不斷失敗的壞學生來說,這的確已經很不錯了。”
采訪就這樣結束了。
從你的錯誤中學習
富爸爸相信人應該從錯誤中學習。他從不認為犯錯誤是壞事,而是把它當成學習做生意和了解自己的機會。他說:“錯誤就像是休止符,它們在對你說,‘嘿,是時候停一下了’……‘花一點時間’……‘還有些你不了解的東西’……‘現在停下來想一想吧’。”富爸爸還說過:“犯錯誤是一個信號,它提示你該學些新東西了。”按照這種邏輯,他又說:“很多人都太懶惰了,懶得思考。他們不是去學習新的東西,而是每天固守同樣的想法。思考是個力氣活兒,當你不得不思考時,你的頭腦就得到了鍛煉。一旦頭腦變聰明了,財富也會隨之而來。
“所以,每次當你犯了錯誤后,最好停下來,抓住這個機會學點新東西—— 一些你顯然需要學的東西。當有些事情令你不滿意,或是你遭受失敗時,還是先花些時間想一想吧。一旦你發現了它能給你的教益,你就會感謝這次錯誤。如果你只是難過、惱火、羞愧、責怪其他人,或企圖掩飾錯誤,就說明你思考得還不夠,你的思維能力還沒有得到提高,你還沒有從中學到什么。那么,就接著思考下去吧。”
窮爸爸關于錯誤的邏輯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的窮爸爸對于犯錯誤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對他來說,犯錯誤意味著一個人無知又愚蠢。窮爸爸總是犯了錯還佯裝自己沒有錯,不肯認錯,或者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他沒能把犯錯誤看成是學習和鍛煉頭腦的機會。他盡一切努力避免犯錯,他從未像富爸爸那樣,把犯錯誤當成好事。
從壞運氣到好運氣
“學習如何把壞運氣變成好運氣”是我們上的第二堂課。之所以要講到它,是因為我注意到富爸爸和窮爸爸在對待犯錯誤的態度上的確有很大區別。在我看來,正是每個人看待這個問題的思維邏輯決定了他們最終能否在人生中獲得成功。
窮爸爸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在前幾本書中,我曾經提到過,當我參加完越戰退伍還鄉,是如何選擇追隨哪位父親的腳步的。那時我大約25歲,而我的兩位父親都已年過半百。那時候,我的窮爸爸剛剛在代表共和黨參加夏威夷州副州長的競選中敗下陣來。由于他對他的上司——州長——沒能俯首帖耳,而被告知再也不能在州政府工作了。就這樣,他丟了飯碗,才50歲就沒有了工作。
問題在于,他所掌握的知識都是跟教育有關的。他5歲就開始跟教育打交道,一直到50歲。丟掉工作之后,他不得不早早退休,然后拿著退休金做起了生意,成了一個三心二意的創業者。他購買了一個知名品牌冰激凌的特許經營權,之所以加盟這個大品牌,是因為他感覺做這個生意肯定萬無一失。可不到兩年,他認為永遠不會倒閉的生意就倒閉了,他再次失業,錢也用完了。
只知埋怨而不知學習
窮爸爸陷入了憤怒、沮喪和傷心的情緒中,他責怪授權方和自己的合伙人害得自己生意失敗、賠了錢。就在這時,我理解了為何富爸爸總是強調:人要懂得適時停下來思考,然后學習、改正錯誤。從窮爸爸的經歷中,我看到他許多次見到休止符時都無動于衷、匆匆而過,從未停下來學習,只是一味地抱怨。他的精神世界仍然是一名雇員的,而不是一名創業者的。
窮爸爸的冰激凌店開張才幾個月,他就知道自己陷入了麻煩。在新開張時朋友們紛紛光顧的那股熱鬧勁兒過去之后,小店變得門可羅雀。他常常一個人坐在里面,一待幾個鐘頭,卻等不到一名顧客上門。這時,他所做的不是停下來思考、重新尋找方向,而是把店員解雇了以節省成本。他自己工作的時間更長、更辛苦了,還和合伙人爭吵不休。最后,他拿剩下的錢雇了一名律師,起訴那個授權商坑了他。換句話說,他為了把自己的責任推給授權商,花光了最后一分錢。因為資金用光,他的店終于關門了。顯然,窮爸爸運氣不佳,而他卻把壞運氣變得更壞了。他沒有停下來思考和調整自己的方向,不肯承認是自己錯了。這樣一來,事情不僅沒能往好的方向發展,反而越來越糟。
在從政生涯告終和唯一的生意失敗之后,他余下的20年都是在憤憤不平、一蹶不振中度過的。這對于我的人生而言,是極其深刻的教訓。
快樂的失敗者
職業橄欖球隊“綠灣包裝工”的著名教練文斯·隆巴迪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指給我看一個快樂的失敗者,我就能告訴你什么是真正的失敗者。”多年以來,我花了不少心思琢磨他這句話的含義。表面上隆巴迪似乎是在說,那些對失敗無動于衷的人是真正的失敗者。而我自己在生活中就多次扮演過快樂的失敗者。我經常會說:“噢,沒關系,我并不一定要贏,重要的是我做這件事的過程。”我表面上對于失敗并不那么介意,而且總是樂觀地面對,但在我的內心深處,我特別痛恨失敗。換句話說,當我假裝對失敗無所謂的時候,就是在對自己撒謊。
隆巴迪的話讓人回味。在表面的含義之下,我認為他還想表達下面這些意思:
1.沒有人喜歡失敗,失敗不是我們想要的。
2.失敗能激勵人們追求成功。
3.有的人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失敗,因為失敗太讓人痛苦了。
在我看來,正是第三點造成了窮爸爸的生意失敗。許多年來,他一直生活在一個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失敗、避免犯錯誤的世界中。作為一名雇員,他已經習慣了穩定的薪水和福利。對于很多像我爸爸這樣的工作者來說,穩定遠比機會更重要。這也是為什么如此多的雇員的邏輯都是不惜一切代價避免犯錯誤的原因。窮爸爸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在太長的時期里都在避免犯錯誤。
飛速學習
2005年3月,我和妻子金報名參加了鮑勃·本杜蘭的一個為期4天的一級方程式賽車訓練班,地點是在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不要好奇我們為什么會報名。原因很簡單——它聽起來很好玩,也很刺激。我們不是專業賽車手,也不想成為專業賽車手。
我一直很喜歡有關汽車大獎賽和方程式賽車的電影。我羨慕保羅·紐曼對于賽車的熱愛。從我的第一輛車——一輛1969年產的達特桑2000開始,我每次買車都是選性能極好的。在這輛達特桑之后,我買過一輛雪佛蘭克爾維特、幾輛保時捷,還有一輛法拉利。問題在于,我的駕駛技術總是不足以發揮這些車的性能。我的妻子金也有一輛動力強勁的保時捷,因此最后我倆決定到賽車場上練一練身手。
但從上課第一天開始,我就發現我錯了。那個訓練班分為兩個班,一個是“高速駕駛班”,學員都是普通人,只想學習如何開快車而已。我們上的要是這個班就好了。然而我和金卻選擇了“大獎賽駕駛班”,報名的都是職業賽車手或是有多年賽車經驗的賽車愛好者。直到我們注意到第一個班開的是卡迪拉克,而我們開的都是大馬力的克爾維特時,我們才發覺選錯了班。
我們想過要求換班,但后來還是決定留下來與職業賽車手為伍,我們認為這樣能提高得更快些。不過,這個決定也讓我心里直打鼓。我知道,我可能馬上就要面對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了。金的感覺也一樣。第一天午飯后,我們駕駛著加滿油的克爾維特參加了比賽,緊張變成了恐怖。我的精神快要崩潰了。
到第二天上午,我更加猶豫不決了。理智告訴我趕緊退出,找個體面的方式溜走。在課堂上,教練走到我身邊和藹地說:“你開得太慢了,得再快很多才行。”這時候我已經下定決心不再上這個課了,正要開口之際,卻聽到教練接著說道:“你妻子就不錯,她開得比你快多了。”這句話刺激了我男性的自尊心,我的理智飛到了窗外。我已經沒有選擇了。如果我妻子比我開得快,我就必須留下來。對了,再說明一點,她是這一班12個人里唯一的女士,她每次超過男車手都感到無比興奮。
燒掉恐懼
整整3天,我心里的不安有增無減。隨著速度和進度的加快,我的頭腦已經應付不了那么多在高速駕駛的情況下要學習和處理的狀況了。第三天午飯時,我問教練為何總是催我加速。我想先開慢點兒,等對一切操作熟練之后再加速。教練笑著說:“我之所以希望你能開快點,是因為速度可以燒掉你的恐懼。是恐懼束縛了你。每當恐懼襲來,你的腳下就會不自覺地松開油門。這時,是你的恐懼在駕馭汽車。因此我才會在你感到害怕時讓你加油。”
不過,我還是想逃跑,還是覺得先慢點開才能練好。這時我的教練萊斯說:“你瞧,你得相信,你的內心深處有一個職業賽車手。如果速度不快到一定程度,你永遠也無法把他從你心里喚醒。我要你強迫自己拼命加速,直到你內心深處的賽車手跳出來,接過方向盤。如果我允許你慢慢磨蹭,那開車的就永遠是個膽小鬼。要讓職業賽車手出現只有一種辦法——拼命加速。當你以最快的速度前進時,你要相信那個職業賽車手會來替你開車。”
第四天,我還是沒能放開,我不停地問自己到底為什么要參加這個訓練。那天,我們不再開克爾維特,而是換上了真正的一級方程式賽車。我穿著紅色賽車服,戴著頭盔,笨重的身體簡直無法塞進車座。我當時的感覺就和進了棺材一樣,動彈不得,身體里的那個膽小鬼又開始作祟。我想逃跑。我可以聽到一個聲音在對自己說:“你不需要這么做,不需要這樣來證明自己。你永遠也當不了賽車手,干嗎要這么做呢?這完全是浪費時間。”
然而不到一個小時,我就變得非常興奮了,很多年都沒有這么開心過了。我在車里感覺輕松極了。經歷了3天的訓練、恐懼和沮喪之后,突然間,我發現自己在全速飛馳。我不再感到害怕,而是得心應手,歡欣鼓舞。我內心深處的職業賽車手現身了,他把膽小鬼推到一邊,接過了方向盤。
下午,當我們像一群興奮的孩子一樣離開培訓班時,普通車培訓班的一個學員走過來說:“我們的課也不錯,不過我們真希望上的是你們這個班!”
我答道:“太逗了,直到昨天,我還一直希望我上的是你們那個班。”
兩個不同的世界
我提起這次經歷可不是為了吹噓自己的車技,而是因為我在這個培訓班的經歷像極了從雇員轉變成創業者的經歷,都是從一個世界進入另一個世界。
我在這個培訓班上學到的第一課是:賽車場上的行為方式要與日常駕車時的相反。比如說,如果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看到前方有一輛車出了事故,多數人都會踩剎車;而在賽車訓練班,人們卻告訴我們此時要加大油門。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靠踩剎車來停住車子;而在賽場上,卻要懂得何時利用剎車停車,何時利用油門停車。也就是說,不同的停車方式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相信我,踩剎車很容易,但在要停車的過程中踩下油門卻很困難,因為它違背了人的本能反應。要做到這一點,我還需要提高我的精神和思想控制力。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駕車時總有一個最高時速要遵守;而在賽車學校,教練卻教導我們超越自己的速度極限。速度和恐懼都鍛煉了我的意志,使我變得更堅強。
出色的課程
在賽車學校的4天里,我經歷了這輩子最曲折的學習曲線,比起我在海軍陸戰隊的受訓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顯然,鮑勃·本杜蘭不僅是一名出色的車手,也是一位優秀的老師。很多時候我都在偷偷揣摩他的教學方法,因為我自己也兼任教職。他在課堂里和賽道上的教學方式都讓人印象深刻。在4天的時間里,他和其他教練們教會了我們克服恐懼、超越自己的精神和身體極限以達到更高程度的安全。一旦鉆進車里,我似乎就將自己的身體置之度外了,我最在意的事變成了我的妻子金會不會超過我。每次她從我身邊呼嘯而過,我的身體雖然毫發無損,自尊心卻飽受傷害。
創業的過程
從普通駕駛者到賽車手的過程需要我忘掉很多已經學會的東西。換句話說,如果在賽道上像在普通道路上一樣開車,就可能會有性命之憂。還有很多日常駕駛中的明智之舉,比如不開快車,在賽車場上就成了蠢事。從雇員到創業者的過程也一樣。它們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在這里是對的,也許在那里就是錯的。
我在前面講到我的窮爸爸從政府官員到創業者的經歷就是為了說明這個道理:他在政府機關里所做的正確的事,到了創業者的世界里就成了錯誤的。
新的創業者必須從無到有地創造一些東西,因此難免會犯錯誤。為了取得成功,剛開始創業的人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做完以下事情:
1.創辦企業。
2.失敗并從中學習。
3.找到一位導師。
4.失敗并從中學習。
5.上一些培訓課程。
6.繼續失敗,繼續學習。
7.在成功時停下腳步。
8.慶祝所取得的成功。
9.數數錢,計算一下損益。
10.重復上述事情。
惡疾
據我估計,在有心創業的人中,大概有90%的人連第一步也沒邁出過。他們可能有一個計劃,在頭腦中搭建過一個完美企業的空中樓閣,但被一種叫“分析麻痹癥”的惡疾感染了。我看到過很多這樣的人思來想去,不斷地重新規劃自己的企業,卻從未開始實干。有時他們會為自己找一些借口,告訴自己時機不成熟或計劃不合適。他們不敢走上行動并失敗的道路,而是努力避免失敗。他們生活在一種“分析麻痹”的狀態中。
要想不動手創業就成為創業者是不可能的,這就像沒有自行車而學騎車、沒有賽車而學開賽車一樣。我的富爸爸說過:“創辦一家企業的主要目的是開辟一塊實驗田。如果你沒有自行車,又怎么能學會騎車呢?如果沒有一家企業可以讓你練習如何管理,你又怎么可能成為企業家呢?”
不同的思想派別
賽車學校課程的重點并不在于教人學會如何正確駕駛,而在于訓練學員在高速行駛的過程中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隨著在高速行駛過程中糾錯能力的提高,我們的信心也增加了。到第四天時,我已經可以做到在高速行駛中因操作失誤導致車子失控后,迅速地重新控制住它,把車開回賽道并繼續投入比賽。但如果我第一天就試著這樣做,可能早就被送進醫院了。
我之所以又提起賽車學校,是因為它反映出了不同的思想流派。窮爸爸屬于避免犯錯誤的一派,因此他是一名好雇員;富爸爸來自鼓勵犯錯誤的一派,因此他是一名優秀的創業者。
傻人有傻“富”
我給這一章起了這個標題,算是向金·凱瑞致敬吧。看過他演的電影的人可能都會注意到,他在屏幕上扮演的角色越傻,他就會變得越富有。創業也是一樣。如果你想讓自己永遠顯得聰明體面、永遠知道正確答案,那就還是做一名雇員或自由職業者好了。
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在人們眼中簡直就是當地的頭號大蠢蛋。我的生意就像一個隨時會爆掉的氣球。很快,在檀香山那個圈子里,我創業的事就成了大家的笑料。要不是還能得到富爸爸的指導和鼓勵,使我從錯誤中汲取了豐富的經驗,我肯定早就當了逃兵。我發現在現實生活中扮演金·凱瑞飾演的那些角色是很痛苦的。
這么多年過去了,我犯的錯誤比以前更大了,但已經沒有那么痛苦了,因為我已經對犯錯誤更加在行了。我不再像過去那樣只顧往前跑,而是會停下來思考、學習、糾正,提高我作為一名創業者的能力,之后再繼續上路。今天,我已經可以毫不謙虛地說,我比許多學習成績優秀又擁有高薪工作的同齡人都富有,這只是因為我愿意在那么多年里充當傻子——這也是成功的代價之一。
把壞運氣變成好運氣
我剛進高中時,富爸爸就教導我和他的兒子如何把壞運氣變成好運氣。高二時,我和邁克的成績都下滑得很快。因為不善于寫作,我們的英語考試都得了不及格。
得知此事的富爸爸并沒有著急,而是對我們說:“這次失敗應該把你們變得更棒,而不是更差。如果你們能夠把壞運氣變成好運氣,你們就能超過那些通過了考試的同學。”
“可我們成績單上都是‘F’啊,”邁克反駁道,“我們得一直把這些分數帶到大學里呢。”
“是的,這些分數你們是甩不掉的,但從中得到的教益也會伴隨你們一輩子。如果能把壞事變成好事,那么生活給你們上的這一課可比分數重要得多。”
我和邁克都對我們的英語老師恨得咬牙切齒,同時覺得沮喪透了。富爸爸看著我們,笑嘻嘻地說:“瞧,你們的英語老師贏了,你們輸了。因為你們看起來完全就是一副失敗者的樣子。”
“不然我們又能怎么辦呢?”我問道,“權力在他手里。他已經給我們打了不及格,而且全校都知道了。”
“他有權力給你們打不及格,”富爸爸笑著說,“而你們也有權力選擇接下來怎么做——你們可以繼續惱火,甚至做一些更愚蠢的事,比如去扎破他的車胎,我猜你們一定想過這么做;或者,你們也可以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比如在學校里、球隊里,或是沖浪隊里好好表現,把你們的怒氣變為成功,那時你們就贏了。如果你們帶著怒氣去扎老師的車胎,只會把事情弄得更糟。你們要是一味地隨心所欲,說不定還得到監獄里待上一陣子呢。”
情緒的力量
那天,富爸爸告訴我們,人類有4種基本的情緒,它們是:
喜、怒、懼、愛
他還解釋道,人類還有其他許多種情緒,但這4種是最主要的,許多其他的情緒其實都是以上4種情緒的組合。比如說,悲傷通常是由怒、懼、愛3種情緒結合而成的,有時甚至還有喜的成分。
富爸爸還說,每種情緒的利用方式都有兩種——好方式和壞方式。比如說,我滿心歡喜,于是出去狂飲一番,這就是利用喜悅情緒的壞方式。而好方式是:帶著我的喜悅之情向幫助過我的人寄去感謝卡。如何利用其他的情緒也是同樣的道理。
直到今天,我仍然不喜歡我的英語老師。但如果不是他給了我不及格,我可能不會發奮努力考上大學,也不會成為今天的全球暢銷書作家。
換句話說,我在15歲那年得到的“F”,還有9歲那年第一次生意失敗,加在一起造就了今天這個已成為百萬富翁的我。我不僅更多地了解了生活和自己,也了解了如何把憤怒變成喜悅。我明白了做一兩次傻子可能會使自己變得更富有、更快樂。
不過,要把壞運氣變成好運氣,這還只是第一步。富爸爸說過:“如果你能把壞運氣變成好運氣,你就擁有了雙倍的運氣,在愛情、生活、健康和財務上都會加倍地幸運。”
在你辭職之前
在辭職之前,你可能會想練習一下如何變壞運氣為好運氣、變惱火為喜悅吧?這可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在你踏上征程,從雇員謹小慎微的世界奔向創業者勇于犯錯的世界之前,你應該具備這些技能。
在本書后面的章節,我還會解釋我是何時,以及如何決定把犯錯誤變成我的強項的。我決心通過犯錯誤取得進步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在學校里的表現總是不盡如人意。在學習方面,我一直不太靈光。直到今天,雖然我讀了很多書,但仍然讀得很慢;在數錢時,我還得用上我的手指和腳趾。盡管我從一所知名的大學畢業,但在讀書期間我從來都不是個好學生。我總是得“C”、“D”和“F”,成績總是在班里處于下游。
與我和我妻子共同創辦富爸爸公司的莎倫·萊希特當年一直是優等生,現在是一名注冊會計師和創業者。她將為本書的創業者課程貢獻更高明的觀點。她并沒有像我那樣利用自己的愚蠢來成為創業者,而且她創辦的企業都比我的成功。與此同時,莎倫在她自己的創業道路上也學到過很多。
不管怎么說,如果你正考慮做一名創業者,或者你已經建立了自己的企業,我相信你會發現這些現實生活中的教訓都很有趣,也很有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