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爸爸我和埃米的富足之路
- (美)羅伯特·清崎 埃米·清崎
- 2354字
- 2018-12-29 19:08:50
埃米:睜大眼睛
血紅的天空,以及60年代的小孩很難理解的那些沖突,讓我們一直籠罩在“有今天沒明天”的沉重感中。與蘇聯的核戰爭近在咫尺,用可怕的武器與敵人戰斗,每晚都有死亡和損失的消息。現實就在我們眼前發生。
身為一個住在希洛鎮的孩子,卻不得不面臨一些小孩本不該面臨的現實,這種經歷令我無法忘記核爆炸時的景象,記憶雖已模糊,卻揮之不去。核爆炸產生的巨大毀壞力讓我們印象深刻,這些毀滅不是主帶來的,而是源于人與人之間的殺戮。這給我和哥哥羅伯特的內心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我們盡力想過好平穩的日子,可是我們根本沒有想到核威脅又再次成為了現實。
公園本來是玩耍的地方,但是在希洛鎮中心的一個公園里,政府卻建了一個防空洞模型,像是要給每個人展示該怎么做。你不可能看不見這個可怕的建筑,而且它還對公眾開放。我還清楚地記得自己的參觀經歷。那個狹小的、擁擠的空間非常潮濕、陰冷,還能聞到泥土味和發霉的水泥味。我無法想象在里面待10分鐘是什么感覺,更不敢想象一家人幾周甚至幾個月都住在那里面。
那時候,我們在學校里也常常進行空襲演練。前一分鐘我們還在苦苦思索一個數學問題,下一分鐘就聽見警報聲,所有的孩子都必須馬上躲在桌子底下。現在我們已明白當時的那些練習多么可笑和無用了,不過當時大人們告訴我們:只要躲在桌子下,抱著腦袋,我們就能活下來。
父母盡量不讓我們受到外界的影響,他們盡力保護我們,不想讓我們知道全球日益升級的緊張局勢和潛在威脅。他們早知道——我們也早就感覺到了——戰爭和沖突無法避免,可能在任何地方爆發,也會影響到我們,即使我們住在遙遠的夏威夷島上的小鎮。
父輩們似乎對此滿懷崇敬的心情——“為正義、真理而戰,以美國人的方式而戰”,就像《超人》里的宣言一樣。就好像在一場正邪之戰中,我們是好人,代表正義。我們被號召拿起武器,包括學校的孩子們。
爸爸響應了號召,當上了本地民防部門的領導,媽媽用上了她的護士經驗,參加了美國的紅十字會。他們經常參加社區活動,孩子們也跟著他們參加各種活動。我還記得有天晚上,我們開車去另外一個小鎮,3個家庭都帶上了充足的工具,在小鎮會合后一起挖地道。那是我們第一次在“庇護所”聚會。三家人都很為他們的大空間自豪——這個庇護所在緊急情況下能住下十多個人。
當其他人還在感嘆庇護所有用的時候,我卻在思考——我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難道我們家不需要這樣的庇護所嗎?在受到襲擊時,我們還有時間開車去別家的庇護所嗎?那些已經處于安全庇護所內的人又會不會讓我們進去呢?
還有一個重要的現實問題:我仍然不敢想象自己像一個受困的動物那樣蹲在寒冷、黑暗、潮濕的坑里。即便年紀再小,在看到那個夏夜發生在窗外的爆炸后,我也會懷疑這樣的水泥坑是否能保護我。
另外,我是否愿意繼續住在被核武器摧毀的這個世界上呢?
想象自己孤獨地活在一個荒廢的地球上的情景,這讓我聯想到在學校時學過的一篇戲劇——讓·保羅·薩特寫的《密室》。我發現高中英語老師選擇這篇文學作品是相當有預見性的。故事描述了三個人被關在一間房子里,沒有窗戶,只有一扇緊鎖的大門。這三個人一直等著關他們的人來折磨他們,結果發現折磨他們的人就是他們自己。
也許那時候我是過度敏感了,也許是老師想通過一位偉大作家來告訴我們一些道理。不管怎么說,薩特所要表達的意思,或者說老師想要表達的,我是明白了。不過我沒想到的是,當這篇文學作品和1962年的核爆炸聯系在一起之后,會把我帶上我的命運之路。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還要面對的另外一場戰爭就是與自然母親的和諧相處。即便是在今天,夏威夷島的火山噴發也從未見少過,同時還在緩慢地持續地下沉。地處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的中間,夏威夷島很容易受海潮和全球變暖的影響。
希洛這個漂亮的城鎮曾在1960年被海潮摧毀。災難發生在凌晨一點零五分。我們在那次災難中失去了一個兒時伙伴。三天后,人們在清理她家的垃圾時發現了她的尸體。她還在自己床上。朋友們回憶說,半夜醒來的他們,在慌亂中只能隨手抓住任何能抓的東西。一個年紀大點的朋友說她抓住了某個灌木,當水退下去,她發現自己在一棵高高的樹上,樹上還有其他幾個人,最后消防人員把他們救了下來。
商店、房屋、工廠、醫院、學校全被摧毀了。一個巨浪奪走了50余人的生命。十多米高的巨浪席卷了沉睡中的小鎮,所到之處全被摧毀。巨浪還把海底的巨石瓦礫全都留在了陸地。巨浪的威力很大,使得房屋車子相互堆積,就像頑皮的小孩丟棄的玩具。
爸爸媽媽半夜把我們搖醒,說他們得去參加救援工作,讓我們自己待在家里。我們家離大海比較遠,沒受到巨浪的影響。媽媽是護士,爸爸得去學校為疏散中心開門。
巨浪襲擊發生后,整個小鎮幾周都不對外開放。鎮上所有的居民都在相互幫助。媽媽帶我們去一個干洗店幫忙洗衣服。我還記得我們在一個公園的草地上把衣服鋪開曬干,在陽光下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衣服特別漂亮。
有時,爸爸得去那些火山運動活躍、一旦爆發將會毀滅整個城鎮的地方去。我的一個同學就因此搬了家,因為那段時間他家周圍的地面常冒出熱氣,他們家后面的田地則成了火山噴發地。另外一個朋友家失去了前院的財產,一股熔巖將一切卷入了海洋。所幸的是,夏威夷的火山一般不會出現大爆炸。
除了毀滅作用,我們同時還感受到了火山噴發的偉大。爸爸有時會開車帶我們去附近的火山活躍區欣賞大自然的精彩表演。我和羅伯特,還有弟妹及一些朋友,在大自然這種真實有力的表達方式中成長。

▲ 夏威夷比格島當時的場景。大自然的破壞力在我們頭腦中至今揮之不去。像圖中這樣的火山熔巖噴發摧毀了朋友家的房屋,但人們卻只能旁觀,無能為力。
戰爭、沖突、失去和改變等狀況一直圍繞著我們。除了家庭,沒有什么可以依靠的,我們也經歷了病痛、失去和改變。在那些年里,我們在芝加哥的奶奶去世了,然后是在毛伊島的曾祖父母。生老病死給家庭成員帶來了身份和位置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