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所來徑:崔永慶參事文集
- 崔永慶
- 969字
- 2019-01-01 06:32:35
關于對山區馬鈴薯生產也給予良種補貼的建議
今年,自治區黨委、政府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見》和國務院農業與糧食工作會議精神,出臺了促進我區糧食生產的八項政策措施,對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起到了重要的引導和促進作用。特別是糧食生產直接補貼、春耕化肥季節性補貼、優質良種補貼等措施,已明顯地起到了促進灌區糧食生產恢復性增長和增加種糧農民收入的作用。
馬鈴薯是我區四大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是著力培育的全區四大戰略性優勢產品之一,在寧南山區糧食生產中的地位尤為重要。據統計,在1998年~2003年的6年中,馬鈴薯的播種面積占山區糧食總播種面積的20.2%,而產量占到總產量的26%。像受災害嚴重減產的2000年,馬鈴薯的播種面積占糧食總播種面積的24.8%,而產量卻是全區糧食總產量的37.9%,充分顯示了馬鈴薯抗災穩產的性能。山區馬鈴薯大縣的西吉縣,2000年~2004年,馬鈴薯以占糧食45%~50%播種面積,穩獲占糧食60%~65%的總產量。在受災害影響比較大的2000年,以占糧食46.8%的播種面積取得了占72.3%的糧食產量。處在中部干旱帶的海原縣,馬鈴薯的播種面積和產量也分別占到糧食總播面積和總產量的20%和40%。若以秋糧來看,馬鈴薯的產量一直穩定在山區秋糧總產量的40%~50%,種植面積幾乎覆蓋所有農戶。馬鈴薯不僅作為山區重要的糧食作物在穩定解決溫飽上起到了基礎性作用,隨著加工業的深入開發,在增加農民收入上也愈來愈顯示出重要作用。基于此,特建議對山區馬鈴薯生產比照灌區鼓勵和促進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給予補貼支持。因為不論是該區域生態環境的穩定改善和退耕還林草成果的鞏固,還是穩定解決群眾溫飽并保障農業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必須要建立在區域糧食穩定的自求平衡的基礎之上。而山區自給性糧食生產的穩定,首先必須穩定馬鈴薯生產。

與政府參事越經臣等在南部山區調研。
分析山區馬鈴薯生產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一是推廣應用優質專用品種,二是種薯的脫毒與繁育。近3年,自治區在種薯脫毒繁育體系建設上已探索出了一條路子。在繼續堅持支持種薯脫毒繁育的基礎上,參照優質水稻和玉米良種實行的“三定一補”的優惠政策,即定區域、定品種、定面積,對馬鈴薯采用優質專用良種的農戶給予直接補貼。進一步調動山區廣大群眾種好馬鈴薯的積極性,真正把馬鈴薯優勢特色產業做大做強,使其真正成為山區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2004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