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黃梅戲多是把當地的民歌小調直接搬上舞臺,表現當地生活尤其是農村生活的故事。比如《打豬草》說的就是一個農村男孩與一個女孩因打草損壞了農作物產生矛盾,通過對歌化解矛盾的故事。其中的“郎對花,姐對花,一對對到田埂下……”早已成了流行歌曲。又如《夫妻觀燈》,通過一對青年夫婦元宵節觀燈的見聞,描繪了市井生活的豐富多彩。不久,黃梅戲在搬演大戲上也有了成績。這些大戲主要是受“青陽腔”、“徽調”的影響而產生...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早期的黃梅戲多是把當地的民歌小調直接搬上舞臺,表現當地生活尤其是農村生活的故事。比如《打豬草》說的就是一個農村男孩與一個女孩因打草損壞了農作物產生矛盾,通過對歌化解矛盾的故事。其中的“郎對花,姐對花,一對對到田埂下……”早已成了流行歌曲。又如《夫妻觀燈》,通過一對青年夫婦元宵節觀燈的見聞,描繪了市井生活的豐富多彩。不久,黃梅戲在搬演大戲上也有了成績。這些大戲主要是受“青陽腔”、“徽調”的影響而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