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喬致庸:求名求利莫求人,惜衣惜福非惜財(2)
- 一代創(chuàng)富者的智慧與情懷:民國商魂
- 王建男
- 4912字
- 2016-01-12 11:52:34
喬致庸看他一眼,繼續(xù)道:“你請坐下。第二條違犯店規(guī),私自借貸,造成虧空。總號大掌柜顧天順,不和二掌柜、三掌柜商議,不顧對方信譽不好,私自貸銀八萬兩,給東方商號萬利聚的吳東家做羊毛生意,結(jié)果到了現(xiàn)在,八萬兩銀子無法追回。顧掌柜,有沒有這事?”
顧天順這次沒有出聲,終于低下頭,汗如雨下。一時間眾掌柜皆低頭不語,不少人腦門出汗,場內(nèi)鴉雀無聲。喬致庸看著眾人道:“大家也別低著頭,我看下面的也不要念了,各人的賬各人清楚。現(xiàn)在我把這本賬燒了,從今以后,舊事不提,但誰犯的錯,回去馬上糾正。任用的私人,一律清退!再發(fā)生這樣的事,誰做的誰就請辭好了!”說著,他將密賬本放到火燭上,一點點燒毀。眾人抬頭,吃驚地望著他。
顧天順在一邊再也坐不下去了,滿頭大汗,悄悄離去。二掌柜、三掌柜匆匆跟著進大掌柜室,只見顧天順正在含淚收拾鋪蓋。二掌柜上前勸道:“大掌柜,您別這樣啊……”顧天順抹淚道:“二位爺,顧某早就不是大掌柜了!”三掌柜嘆氣道:“大掌柜,您說東家今天這頓飯真是……”顧天順怒道:“他哪是要請掌柜的吃飯,今天的事情他早就商議好了!反正我顧天順已經(jīng)幫他解了高粱霸盤之圍,他已經(jīng)過了河,可以拆橋了!”顧天順一邊哆嗦著手收拾東西,一邊顫聲道,“事情到了今天這個地步,我還有什么臉面留下來?我要回祁縣去!”一聽這話,二掌柜急得跺腳:“大掌柜,聽我一句話,你不能走!我覺得今天的事吧,東家主要是對事,并不是對著大掌柜你一個人。顧爺你堂堂喬家復字號大掌柜,一世英名,晉商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要是這樣灰溜溜地走了,以后人們怎么議論大掌柜,大掌柜想過沒有?”顧天順一驚,醒悟過來,要這樣說,他還真不能走了!顧天順命可不要,但一生的名聲,不能不顧惜!他還真想看看,喬致庸怎么處置他這個在復字號效力了四十年的老掌柜!
在第二天的大會上,喬致庸解聘了顧大掌柜,聘馬荀為大掌柜。這時,顧天順面紅耳赤,站起看著喬致庸和馬荀,顫聲道:“真沒想到,我在復字號干了四十年,竟落了個這樣的下場!”馬荀“撲通”一聲跪下:“師父。馬荀得罪了!今天是馬荀上任頭一天,為了復字號的將來,馬荀不能不痛下狠招,與大家結(jié)束過去,開始將來。論私,您是馬荀的師父,但論公,馬荀卻是復字號的大掌柜。確實不能再讓您老擔任總號的掌柜!您真要離開,馬荀接受!”顧天順又是一驚,回頭看他,一時氣急:“你……”他說不出話來,身子一晃就要暈倒。
喬致庸上前扶住顧天順,對身邊的伙計道:“快送顧掌柜下去休息!”馬荀上前一步道:“東家,慢,我還有話說!”眾皆愕然,一時間目光全都望著他。馬荀大聲道:“東家,孫先生,諸位掌柜,我馬荀不是個無情無義之人。我?guī)煾鸽m然有許多過錯,但他畢竟在復字號服務了四十年,從一個少年熬到今天兩鬢蒼蒼,他對復字號功大于過。因此我提議,在新店規(guī)里加上二十一條,今后凡在喬家復字號里效力滿三十年離號的掌柜,一律保留半俸的身股用于養(yǎng)老,使其享盡天年。請東家和各位掌柜考慮!”
眾人都吃了一驚,一起朝喬致庸看去。喬致庸想了想,帶頭鼓起掌來。眾人見狀也急忙一起鼓掌,紛紛議論道:“要是這樣,我們這些人,都愿意在喬家干到三十年!”
顧天順更是激動地望著馬荀和喬致庸,沙啞著嗓子道:“馬荀,東家……這一條是你們專為我顧天順設的吧?我顧天順是個犯了大錯的人,你們還待我這么仁義,我沒有別的報答,這樣吧,我……就給東家磕個頭!”說著他趴下去給喬致庸磕起頭來。
喬致庸急忙上前攔住:“顧爺,這條新店規(guī)是馬大掌柜提出的,你要謝就謝他!對了,馬大掌柜,這條新店規(guī)干脆這樣寫好了,以后每逢賬期,復字號都從紅利里留出一筆銀子,專門用于照顧那些在復字號服務三十年以上離了號的人。標準呢,就照你說的,拿他原先在店里薪金和紅利的一半。天下四行,士農(nóng)工商,我們商人也是人,就是老了,病了,辭號了,也要過上人的日子。有了新店規(guī),股東就不只是我喬致庸,你們就都是股東了,大家今后為了自個兒,為了復字號,好好干吧!”他的話剛說到一半,底下已經(jīng)掌聲如雷,簡直要把房頂掀翻。
巧懲
喬致庸在包頭一舉獲得成功,就“大赦天下”,對一些確實還不起債的商戶就一筆勾銷債務。“萬利聚”商號吳東家因喬致庸的這一舉動,想賴賬。
吳東家頭一年借了“復字號”8萬兩銀子,做羊毛生意,說好3個月還本付息,可是一年過去了,卻一直拖著不還。聽說了喬致庸“大赦天下”,就找上門來一頓哭窮:“我現(xiàn)在窮得每天提著個破籮筐沿街叫賣花生仁,除了房子就剩下一只破籮筐了。”其實,喬致庸早就了解到,此人有銀子,就是想賴賬。因此,他說:“那好,我信了你,明天把那只破籮筐拿來,再給我磕個頭,咱們的賬就兩清了。”
第二天,吳東家果然拿來了一只破籮筐,磕完了頭,喬致庸當著眾人的面燒掉了借據(jù)。吳東家走后,喬致庸吩咐伙計把這只破籮筐擺在“復盛公”最顯眼的地方出售,標價8萬兩銀子,外加一年的利息款。結(jié)果所有到“復盛公”做生意的人,進門就一眼看到了破籮筐,并把這個破籮筐當做笑話講給同行聽。
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慕名而來看這只破籮筐。沒多久,“萬利聚”商號在包頭就沒有生意可做了,連大掌柜和伙計們都覺得臉上無光,紛紛走掉了。
吳東家這才明白問題的嚴重性,只好向喬致庸賠禮道歉,磕頭求饒。一分不差的把那只破籮筐買了回去,按照喬致庸的建議將其掛在鋪子門前,以示后人。
治家
喬致庸人如其名。他待人誠懇,處世隨和。由于他善于謀劃和經(jīng)營,在他執(zhí)掌家業(yè)時,資產(chǎn)越來越多,是“在中堂”殷實家財真正的奠基人。
在理家上,他經(jīng)常告誡兒孫:經(jīng)商處事要以“信”為重,以信譽得人。其次是“義”,不哄人,不騙人,該得一分得一分,不掐昧心錢。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擺在首位。又誡“驕、貪、懶”三個字。他治家有方,以《朱子治家格言》為準則,把它當做兒孫啟蒙的必讀課,同時寫在屏門上,作為每日的行動規(guī)范。兒孫如若有過,則令跪地背誦,如犯拋米撒面之錯,便把“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反復誦讀,直到認錯為止。然后再作一番訓教,最后犯者謝赦,慢慢退出。
喬致庸還把他親擬的對聯(lián)著人寫好刻就,掛在內(nèi)宅門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須求己。惜衣惜食非惜財緣惜福”。以此告誡兒孫,注重節(jié)儉,不要貪圖安逸,坐享祖業(yè)。他對他的兒子進行了排隊分析,認為長子不可委以重任,因為長子驕橫跋扈;次子個性暴烈;三子過于老實,亦非經(jīng)濟之才;四子樸實遲鈍,不善于說話;五子是個書呆子;六子體質(zhì)瘦弱,難擔大業(yè),沒有一個是他的理想繼承人。
只有長孫喬映霞性格忠誠厚道,聰明伶俐,故對映霞寄予厚望,教誨亦多。常對其教育說,唯無私才可訟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氣忌燥,言忌浮,才忌露,學忌滿,膽欲大,心欲小,知欲圓,行欲方”。“為人作事怪人休深,望人休過,待人要豐,自奉要約。恩怕先益后損,威怕先緊后松。”這些教誨,對喬映霞的立身行事是有很大影響的。
喬致庸老年時,對他的六子寵愛至極,偏袒極甚,因而在他的幼子去世后,慟哭不起,染病臥床,二年后離開人間。
喬致庸治家很嚴。其家規(guī)有:一不準吸毒,二不準納妾,三不準虐仆,四不準賭博,五不準冶游,六不準酗酒。這些家規(guī)既杜絕了禍起蕭墻的根由,又成為家庭持盈保泰的保證。
善舉
一次,喬致庸的馬車被堵在一條擠滿災民的商街上。趕車的馬夫急得頭上直冒汗,一邊拿鞭子打馬,一邊高喊:“讓開讓開!”可毫無用處,這條街越來越堵。喬致庸見災民眾多,跳下車問:“哎,請問諸位,你們都是哪里人?”一個拄著拐棍的瘸腿老者長吁道:“不瞞你說,我們這些人,原先都是潞州的機戶,每年靠咱們山西商人打湖州販絲回來,織成潞綢,銷往京津和口外,日子還過得下去。這幾年南方打仗,絲路不通,湖絲不能入潞,我們這些人生計無著,眼看著一家老小就要餓死,不得已才流浪到這里。”喬致庸心下惻然,轉(zhuǎn)向另一面帶菜色的壯年男人又問道:“你們呢?”男人將一只乞討的臟手幾乎要伸到喬致庸的臉上,凄慘道:“我們是蒲州人,原來一直幫晉中祁縣、太谷、平遙三縣的大茶商運茶,走武夷山到恰克圖的商路,雖然苦點兒,可是一家老小總還有飯吃。如今長毛作亂,茶路斷絕,像祁縣水家、元家那樣的大茶商都沒了生意,我們這些人也只好歇業(yè),四下乞討度日。大爺,可憐可憐,賞點銀子吧!”
致庸掏出銀包,災民們立刻亂起來,將致庸圍在中間,伸出一張張乞討的手:“大爺,行行好吧……”喬致庸接連被沖撞了好幾下,忍不住叫起來,車夫急忙跳下車來保護他。災民們卻越來越多。一隊巡街的官兵沖來,一邊鞭打災民,一邊大叫:“散開!散開!”喬致庸忍不住回頭對巡街官兵大喊:“別打他們!你們干嗎打他們!還有沒有王法!他們是災民!”災民們?nèi)讨瓷⒘恕\嚪驔_著還在散銀子的喬致庸喊:“二爺快走,再晚真要誤場了!”這時災民們又圍過來。官兵又將長鞭揮舞一氣,車夫跳上車,用力將喬致庸拉上去,打馬沖出重圍。
拐進一個胡同口,喬致庸看了一下天色,決定讓車夫繞路走,就聽見車夫嘟噥道:“都是這些臭叫花子……”喬致庸突然很生氣,怒道:“誰說他們是叫花子,他們原本都是好老百姓!”
喬致庸從恰克圖返晉途經(jīng)蒙古草原時,不懂行情又缺少銀兩的牧民竟想用一匹馬或幾頭羊換他的一尺布。對這種“天上掉餡餅”的美事,喬致庸竟然不為所動,堅持按實際價值公平交易。喬致庸還讓管家翻出舊賬,專查自己父輩和長兄經(jīng)營家業(yè)時是否拖欠外債,一查出外債立即償還。即使有些債主已故,喬致庸仍派人盡量尋找其子孫,將錢還清。喬致庸到南方販茶時,為避免因長途顛簸有損耗,顧客吃虧,特別讓人將一斤裝的茶塊增至一斤一兩……
軼事
當時八國聯(lián)軍入侵中國,山西總督毓賢在山西地界殺洋人。從太原逃出7個意大利修女,逃到祁縣被喬致庸保護下來,藏到自家銀庫里,最后用運柴草的大車拉到河北得救。后來意大利政府給了喬家一個意大利國旗以表彰,這個國旗竟然在后來日本侵華到山西時候派上用場。喬家把意大利國旗掛在門口,日本人看到這是盟友的,就沒有破壞喬家。相比之下,山西的其他大戶大宅都被日本人破壞了。但是喬家后來覺得這里還是不安全,最后都離開了喬家大院。
光緒年間,當左宗棠任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時,便與喬家的大德通、大德恒票號結(jié)成密切關(guān)系,他所需軍費,多由喬家票號存取匯兌,有時軍費急缺時則向喬家票號借支透支。當西北安定下來,朝廷調(diào)左氏回京任軍機大臣時,路上費用均由喬家票號經(jīng)管。恰好喬家所在地山西祁縣位于川陜往京城官道,所以左宗棠在途經(jīng)祁縣時,便特地前去拜訪喬致庸。喬致庸當然十分欣喜,做了迎接左氏的充分準備。當左宗棠來到喬宅見到喬致庸時,直稱“亮大哥,久仰了”,喬致庸更是受寵若驚。在喬宅敘話時,左宗棠一再表示,在西北有所作為,均仰仗亮大哥票號支持,云云。致庸也趁機請左宗棠為大門前百壽圖題一副對聯(lián)。左宗棠即興揮筆,所題對聯(lián)為:“損人欲以復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當北洋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艦隊時,聞晉商富甲天下,便伸手到山西商人中募捐,喬致庸的大德通、大德恒票號便認捐銀10萬兩。這樣,李鴻章對喬家的這兩個票號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經(jīng)票號掌柜與李鴻章幕僚斡旋,李鴻章為喬家大院題了副對聯(lián),傳說李鴻章寫的這副對聯(lián)是:“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逃到山西。8月,喬家大德通掌柜高鈺接到一封密信,寫信人是跟隨慈禧、光緒西行的內(nèi)閣學士桂春。桂春在信中寫道:“鑾輿定于初八日啟程,路至祁縣,特此奉聞,擬到時趨叩不盡。”接到信后,高鈺立即把喬家大德通大加裝飾一番,作為慈禧、光緒的臨時行宮。慈禧太后逃到山西后缺錢,山西官員在太原召集山西各商號商量“借錢”,要大家體諒朝廷苦衷,大家誰都不敢答應。當時喬家大德豐票號的一個跑街的(相當于業(yè)務員)賈繼英卻當場答應,同意借給朝廷銀10萬兩。他雖然是個跑街的,但自作主張的權(quán)力很大。當時太后很高興。賈繼英回去跟大掌柜閻維藩說起這件事。閻維藩問他為什么答應,賈繼英說,國家要是滅亡了我們也會滅亡,要是國家還在,錢還能要回來。閻大掌柜就夸他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一千年也出不了個賈繼英。”而慈禧太后此后給山西商人的人情,一筆是由各省督府解繳中央的款項,全部由山西票號來經(jīng)營;另一筆是將庚子賠款連本帶息,約10億兩白銀交由山西票號來經(jīng)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