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理財專刊(第32期)
- 她理財網
- 999字
- 2019-01-09 15:38:04
錢的問題
月光族就別過節了!
// @業余組HR
那些說“我還年輕,以后會有錢”的人,現在怎么樣了?
假期結束來了票新同事,嚴重超越小二暗自設定的“最大2歲年齡差”的道德底線,初入職場的青澀,在如今的新人身上根本不見蹤影。
好在,我及時發現了問題——這些妹子也愛購物、愛逛淘寶!歐耶!
嗯嗯嗯(清清嗓子)……作為過來人,職場老鳥們說的那些可以全部忽略,唯獨這件事錯過就再也回不來,一定能贏在起跑線上。
理財!越年輕越要早理財!就是這個真理,我懂得太晚,95后們,不要重蹈我的覆轍。
結婚可以不急,早結也可能早離;化妝可以不急,皮膚可能被毀;減肥可以不急,反正還會胖回來……唯獨理財,“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的話,是安慰年紀大把還沒財可理的loser的。
理財要趁早至少基于兩點宇宙現象。一、復利的威力需要時間發酵;二、錯誤要早發生早糾正。
1. 錢多久能翻番?——72法則
復利被愛因斯坦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的三要素:本金、時間、利率。
本金多少我們不能控制,利率高的投資風險也更大,要想獲得可期待的回報,時間是最穩定的保障。有名的“72法則”就是以1%的復利來計息,經過72年以后本金就會變成原來的一倍。這個法則可以根據不同的收益率倒推。
資金翻一倍所需年限= 72÷(投資收益率×100)
以最穩健的國債為例,三年期的收益率是5%,假如你存的本金是10000,那么你的本金翻番為20000所需的時間=72/5=14.4年;而一般P2P網貸收益率可達12%,只需6年就可以實現本金翻番了!
2. 再過二十年你還是會犯錯!
如果讓初入職場的小鳥形容自己的財務狀況,大約就是:月光+年光。
剛進社會想買的東西多是真的,手里錢少也是真的,但是風險承受能力卻是人生中的高點!這里面我們要把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偏好分清楚,風險偏好更多是個人心理承受能力,愿不愿意為高收益冒風險;風險承受能力則是個人現實中能承擔多少風險。
年輕時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雖然消費欲望多但是硬性支出不高,比起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需要手有余錢的老年人更能經得起財務波折。
然后捏?高風險的投資品更復雜,更需要學習知識、積累經驗,你不能鼓勵剛退休的人把養老錢拿出來去股市搏命,但可以在20多歲時開始學習基金投資、感受股市沉浮,我身邊一位哥們兒就是這樣做的,現在他在炒期貨。當然,這不一定是你的人生追求,不過至少年輕有試錯的機會,更早找到自己的投資風格。
人并非只有打工掙錢一條路,投資自己和投資錢兩手都硬才是人生贏家!
(本文轉自授權微信公眾號“二十三號公路”,歡迎關注)
- 第一財經YiMagazine(2020年第1期)
- 經濟學中的信息與范式革命(諾貝爾經濟學獎演講集II)
- 雪球/島ISLAND6:買入大牛股的9個關鍵
- 第一財經YiMagazine(2019年第6期)
- 商業評論(2022年2/3月號)
- 精英們為什么不待見特朗普(英國《金融時報》·地鐵大學)
- 雪球專刊123期:港交所,醒醒吧
- 哈佛商業評論(2019年第7期):構建AI型組織
- 對話:門徒合伙基金公司總裁泰德·西德斯(《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35期)
- 雪球專刊·特刊:櫻桃之王紀念文集
- 《21世紀商業評論》2022年第9期:巨頭們的投資棋局
- 汽車觀察(2021年第5期)
- 雪球專刊244期:一位專注醫藥行業的女性私募經理成長之路
- 如何用內容重構營銷(《商界》2016年第10期)
- 比較(總第94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