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 壽世保元
- 佚名
- 4970字
- 2015-12-29 09:34:23
一論 病有二。發熱惡寒。頭項牽強。腰脊反張。口噤面赤。螈 如癇。有汗柔囗。無汗剛以補中益氣湯內去黃 、柴胡、升麻。加川芎、白芍、熟地、白茯苓。剛 身熱面赤。脈緊。加羌活、防風、黃芩、干葛。去白術。柔 身不熱。手足冷。脈沉細。加熟附子、羌活。風痰。加羌活、防風、栝蔞、枳實、桔梗、片芩、竹瀝、姜汁。去人參、白術。破傷風囗。
加僵蠶、全蝎、防風、羌活、南星、栝蔞仁、枳實、黃芩、桔梗、竹瀝、姜汁去白術、人參汗吐下多。發 者。本方倍人參、黃 、當歸、生地、荊芥、羌活、白術。
濁癥
兩尺脈洪數必便濁失精。
精之主宰在心。精之藏制在腎。凡人酒色無度。思慮過情。心腎氣虛。不能管攝。往往小便頻數。便濁之所由生也。因小便而出者。曰尿精。因見聞而出者。曰漏精。心不足而挾熱者為赤濁。心不足而腎冷者。為白濁。陰不升。陽不降。上下乖捩。是以有清濁不分之癥大抵多是濕痰流注。直燥中宮之濕。兼降火升舉之法。此為至要之語也。
一論便濁之癥。因脾胃之濕熱下流。滲入膀胱。故使便溺赤白混濁不清也。宜燥中宮之濕。用升麻、柴胡提氣。使大便潤而小便長。不宜用寒涼傷血之藥。
主方陳皮(八分) 半夏(八分) 茯苓(一錢) 蒼術(米泔浸炒七分) 黃柏(酒炒七分) 柴胡(七分) 升麻(三分) 白術(去蘆五分) 神曲(炒五分) 牡蠣(五分) 梔子(炒一錢)蛤粉(三分) 滑石(一錢) 甘草(三分)上銼一劑。生姜二片。白果九枚。水煎。空心服。渣再煎服。忌煎炒辛辣物。
一論心中煩躁。思慮憂愁抑郁。小便赤濁。或有砂膜。夜夢遺精。遺瀝疼痛。便赤。或酒色過度。上盛下虛。心火上炎。致肺經受克。故口苦咽干。漸成消渴。四肢倦怠。男子五淋。
婦人帶下赤白。五心煩躁。此藥溫平清心。養神秘精。
清心蓮子飲石蓮肉 人參(各二錢五分) 黃 (蜜炙) 赤茯苓(各二錢) 麥冬(去心) 地骨皮黃芩(各一錢五分) 車前子(一錢五分) 甘草(三分)熱。加柴胡、薄荷各一錢五分。
上銼一劑。燈草十根。生姜三片。水煎。空心服。上盛下虛。加酒炒黃柏、知母各一錢一論心經伏暑。小便赤濁而有熱也。
加味四苓散人參(減半) 白術(去蘆) 赤茯苓(去皮) 豬苓 澤瀉 香薷 石蓮肉 麥冬(去心各等分)上銼。水煎。空心。溫服。
一論小便白濁。溺數無度。溺白如油。光彩不定。溺腳澄下。凝如膏糊。此真元不足。
下焦虛寒之所致也。
萆 散益智仁 (一錢五分) 川萆 (三錢) 石菖蒲(一錢) 烏藥(一錢) 一方。加茯苓三錢甘草八分。
上各等分。銼一劑。水煎。入鹽一捻。空心。溫服。腎虛。加牛膝三錢。杜仲三錢。山藥三錢。便赤。加澤瀉二錢。麥冬二錢。
一論白濁初起。或半月者。下焦虛熱之所致也。
滋腎散川萆 (二錢) 麥冬(二錢) 遠志(一錢) 黃柏(二錢) 菟絲子(三錢) 五味子(酒炒四分)上銼一劑。竹葉三片。燈草一團。水煎。空心服。
一論赤白濁。乃水火之不分也。
水火厘清散益智仁(一錢五分) 石菖蒲(一錢) 赤茯苓(三錢) 車前子(三錢) 豬苓(三錢) 澤瀉(二錢) 白術(一錢五分) 枳殼(一錢) 萆 (二錢) 麻黃(三分) 甘草(八分) 陳皮(二錢)上銼。水酒各半煎。空心服。若久病。去麻黃。易升麻。
一治遺精白濁。
玉還丹 弟云嵩傳。
五色龍骨 左顧牡蠣 蓮花須 芡實 石菖蒲 五味子 黃柏(酒炒各一兩) 一方。用石蓮子。去石菖蒲。
上為細末。用金櫻子煎湯為糊。入臼內搗千余下。成劑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下。干物壓之。
一治遺精白濁。
山藥(一兩) 黃柏(酒炒二兩) 牡蠣(火 醋淬七次五錢) 白茯苓(去皮一兩)上共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水下。
一論白濁夢遺。及精滑出而不收者。
樗根丸樗根白皮(有莢者是) 黃柏(炒褐色) 蛤粉(炒) 青黛 干姜(炒黑) 滑石(各等分)上為末。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溫酒送下。虛勞。四物湯下。
一論白濁經年不愈。或時夢遺。形體瘦弱。當作心虛治之。
定志丸遠志(甘草水浸去心) 石菖蒲(各二兩) 人參(一兩) 白茯神(去木二兩) 黃柏(酒炒二兩) 蛤粉(炒一兩)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三十丸。空心。米湯送下。
一治小便白濁。出髓條者。
人參 白術 白茯苓 青鹽 破故紙 大茴香 益智仁 酸棗仁(炒) 左牡蠣( 各一兩)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米飲任下。
一論瘦人陰虛火動。患赤白濁下。清離滋坎湯。(方見勞瘵)根據本方加萆 、牛膝、山梔、蓄赤芍。
一論久患白濁不止。而作頭昏者。以益氣湯加白茯苓、半夏。
一論發熱口干。小便頻數。大便閉結。盜汗遺精。甚至廢寢。用當歸六黃湯二劑。盜汗頓止。用六味丸。二便調和。用十全大補湯。及前丸兼服。月余悉愈。
一論肥人濕痰。患赤白渴者。二陳湯。(方見痰飲)根據本方加蒼術、白術、人參、當歸、生地、麥冬、山梔、黃柏、萆 、牛膝、 蓄。
一論肝腎脾肺虛損。赤白濁久不愈者。六味丸、補中益氣湯。早晚兼服。六味丸(方見補益)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根據本方加白茯苓、半夏。
一人久患白濁。發熱體倦。用補中益氣湯加炮姜。四劑。白濁稍止。再用六味丸兼服。
諸癥悉愈。
一人患頭暈白濁。余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愈而復患腰痛。用山藥、山茱萸、五味、萆、遠志。頓愈。又因勞心。盜汗白濁。以歸脾湯加五味而愈。后不時暈眩。用八味丸而愈。
濁癥
補遺
一治遺精白濁。
木賊小川芎。(各五分) 粉葛(一兩) 居其中。蛇蛻一寸半。(頭向上者)掛壁顯神通。
上用酒炒。空心服。
一治赤白濁。陳云岳傳。
木通(去節七錢) 滑石(三錢) 粉草(四錢) 黃荊子(一勺)上銼。水煎。空心服。立已。
遺精
遺精白濁。當驗于尺。結芤動緊。二癥之的。
夢泄者其候有三。年少壯盛。鰥曠超時。強制情欲。不自知覺。此泄如瓶之滿而溢也。
是以無病。不藥可也。或心氣虛。不能主事。此泄如瓶之側而出也。人多有之。其疾猶輕。則以和平之劑治之。真元久虛。心不攝念。腎不攝精。此泄如虛瓶而漏者也。其重病可決也。須作大補湯丸治之。不可少緩。
一論心所慕而作夢遺。此君火既動。而相火隨之。治在心。
黃連清心湯黃連(六分) 生地(三錢) 當歸(三錢) 人參(二錢) 遠志(一錢) 白茯苓(三錢去皮木) 酸棗仁(炒一錢五分) 石蓮肉(一錢) 甘草(八分)上銼。水煎。加麥門冬去心。尤妙。
魯藩泰興王驗方 治遺精。
人參(二錢) 石蓮肉(一錢) 蓮須(二錢) 芡實(三錢) 麥冬(二錢) 白茯苓(三錢)遠志(一錢) 甘草(八分)上銼。水煎。溫服。一方。加酸棗一錢。柏子仁二錢。石菖蒲一錢。黃柏酒炒二錢。
一論心神寧靜則精固。君相火息則溺清。是癥者。始因撓乎心。搖乎精而然也。龍雷火動。其水濁而不清。尾閭不禁。即精關弛而不固。治宜補心寧神。滋陰固本。
益智固真湯黃 (蜜炒一錢五分) 人參(三錢) 白術(酒炒去蘆一錢) 白芍(酒炒一錢) 白茯神(去皮木一錢) 五味子(十二粒夏用十六粒) 當歸身(酒炒一錢) 麥冬(去心一錢) 巴戟肉(三錢)益智仁(去殼一錢) 酸棗仁(炒一錢) 山藥(一錢) 澤瀉(一錢) 升麻(五分)黃連(酒炒一錢五分) 黃芩(一錢) 黃柏(酒炒七分) 知母(一錢) 蓮花蕊(一錢) 生甘草梢(一錢五分)上銼。分二劑。水煎。空心服。
一論心神不安。腎虛。每自泄精等癥。
寧神固精丸黃柏(酒炒) 知母(酒炒各一兩) 牡蠣( ) 龍骨( ) 芡實 蓮蕊 白茯苓(去皮)遠志(去心) 山茱萸肉(各三兩)上為細末。煮山藥糊為丸。如梧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
一論夜夢遺精。或滑精。虛損之極。久不能止者。
滋補丸人參 白術(炒) 白茯苓(去皮) 當歸(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黃(酒蒸)甘枸杞子杜仲(酒炒) 牛膝(去蘆酒洗) 天門冬(去心) 破故紙(酒洗) 遠志(甘草水浸去心) 牡蠣( ) 龍骨( ) 金櫻子(去毛) 蓮蕊 甘草(炙各等分)上為細末。山藥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酒下。
一論男子發熱遺精。或小便不禁。俱屬脾腎虧損。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 合六味丸。
(方見補益)二方合作湯劑。水煎服。
一論嗜欲無度。夢遺精滑。日夜長流。百方罔效。病將垂危者。
玉堂丸 扶溝何晴岳傳。
蓮須(色黃者佳一斤) 石蓮肉(凈肉一斤) 芡實(凈肉十二兩) 麥冬(去心四兩)用公豬肚一個。加入蓮肉帶心皮一斤。入砂鍋內。水煮爛。去肚。將蓮肉曬干。同前藥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蓮須煎湯送下。神效。
一男子水臟虛憊。遺精盜汗。往往夢交。用豬腰子一枚。以刀開去筋膜。入大附子末一錢。以濕紙包煨熟。空心服之。便飲酒一二鐘。多亦甚妙。三五服效。
一論養元氣。生心血。健脾胃。滋腎水。止盜汗。除遺精。降相火。壯元陽。
養心滋腎丸 臨川徐昭志傳。
人參(一兩) 芡實(去殼一兩) 酸棗仁(炒二兩) 天冬(去心二兩) 遠志(甘草水泡去心一兩) 當歸(酒洗一兩) 蓮蕊(一兩) 柏子仁(去油炒一兩) 石菖蒲(去毛六錢) 熟地黃(酒蒸二兩) 五味子(一兩) 麥冬(去心二兩) 知母(去毛酒炒二兩) 白芍(鹽酒炒一兩五錢)白茯神(去皮木一兩) 蓮肉(去心皮一兩) 牡蠣(火 一兩) 懷山藥(炒三兩) 生地黃(酒洗二兩) 黃柏(去皮鹽水炒二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一論神者。精氣之室也。神以御氣。氣以攝精。故人寤則神棲于心。寐則神棲于腎。心腎。
神之舍也。晝之所為。夜之所夢。男子夢交而精泄。女子夢交而精出。是皆不知清心寡欲之道也。斯人也。神不守舍。從欲而動。晝有所感。夜夢隨之。心不攝念。腎不攝精。久而不已。遂成虛損。或有神氣委靡。念慮猖狂。風邪乘其虛。厲氣干其正。而夢與人交者。
是又難狀之疾也。以鎮神鎖精丹人參 白茯苓 遠志(甘草水煮去心) 柏子仁 酸棗仁(炒各一兩) 石菖蒲(去毛一兩) 白龍骨( ) 牡蠣( 各兩半) 辰砂(水飛五錢留一錢為衣)上共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棗湯下。
一論精滑久不愈。牡蠣砂鍋內囗。醋淬七次。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一治心虛夢泄。以白茯苓去皮。一味為末。空心。米飲調下。
一治遺精虛漏。小便余滴。及夜多小便者。用益智仁十四個。水煎。入鹽少許同服。
一夢泄不止。脈弦而大。
石蓮肉(六兩) 甘草(二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燈心湯下。
一人勞則遺精。齒牙即痛。以補中益氣加半夏、茯苓、芍藥。并六味地黃丸漸愈。更以十全大補加麥門冬、五味而痊。
一人白濁夢遺。口干作渴。大便閉澀。午后熱甚。用補中益氣加芍藥、元參。并加減八味丸而愈。
一人莖中痛。出白津。小便閉。時作癢。用小柴胡加山梔、澤瀉、炒蓮、木通、龍膽草、茯苓。二劑頓愈。又兼六味地黃丸而痊。
一人便血精滑發熱。一男子尿血發熱。一男子發熱遺精。或小便不禁。俱屬腎經虧損。
用地黃丸。益氣湯以滋化源。并皆得愈。
一人午后有熱。遇勞遺精。其齒即痛。此脾腎虛熱。先用益氣湯并六味丸。更以十全大補湯而愈。
一人夢遺精滑。氣血虛損。用十全大補湯加山茱萸、山藥、五味、麥冬。
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 六味丸 八味丸 十全大補湯(俱見補益)
諸淋
脈盛大而實者生。虛細而澀者死。
夫淋者。有五淋之別。氣砂血膏勞是也。皆由膏粱之味。濕熱之物。或燒酒炙肉之類過多。
或用心太過。或房勞無節。以致心腎不交。水火無制。而成五淋之癥。名雖有五。大概屬熱者居多。故有新久虛實之不同耳。學人審癥而變通焉。慎毋膠柱以調瑟也。
一論氣砂血膏勞五淋。氣淋為病。小便澀滯。常有余瀝不盡也。砂淋為病。陰莖中有砂石而痛。溺不得卒出。砂出則痛止也。膏淋為病。溺濁如膏也。勞淋為病。遇房勞即發。痛引氣沖也。血淋為病。遇熱則發。甚則尿血。候其鼻準色黃者。知其為小便難也。
一論心經蘊熱。臟腑閉結。小便赤澀。癃閉不通。及熱淋尿淋。如酒后恣欲而得者。則小便將出而痛。既出而癢。以此藥主之。
八正散大黃(三錢) 瞿麥(二錢) 木通(二錢) 滑石(三錢) 蓄(二錢) 梔子(二錢) 車前(三錢) 甘草(八分)上銼一劑。燈心水煎。空心服。
按上方治諸淋屬實熱者宜之。
一治五淋神方。
海金沙散當歸(二錢) 雄黃(一錢) 川牛膝(三錢去蘆酒浸) 大黃(三錢) 木香(八分) 海金沙(三錢)上為末。每服一錢五分。臨臥。酒調服。兩服見效。
按上方治諸淋。不問虛實宜之。
一治淋瀝疼痛。兼紅淋。
滋陰清火散當歸(二錢) 生地黃(三錢) 熟地黃(三錢) 黃柏(二錢) 知母(二錢) 黃芩(三錢)黃連(八分) 木通(三錢) 桑白皮(三錢)上銼。水煎。空心服。
一治諸淋。久不止者。
加味滋陰散當歸(二錢) 川芎(一錢五分) 白芍(二錢) 熟地黃(三錢) 陳皮(二錢) 半夏(二錢)白茯苓(三錢) 甘草(八分) 升麻(三分) 柴胡(五分) 牛膝(二錢) 黃柏(一錢五分)知母(一錢五分) 白術(一錢五分) 蒼術(一錢五分)上銼。水煎。露一宿。空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