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9章

  • 外臺秘要
  • 佚名
  • 4900字
  • 2015-12-29 09:34:19

鐘乳(三兩研絹袋盛) 附子(二兩炮) 甘草(二兩炙) 當歸(二兩) 石斛(二兩) 前胡(二兩) 薯蕷(三兩) 五味子(三兩) 人參(二兩) 生姜屑(二兩) 牡蠣(二兩熬) 桂心(一兩) 菟絲子(五合)上十五味切。以絹袋盛。清酒二斗漬之。春夏三日。秋冬七日。量性飲之效。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生蔥蕪荑生冷粘食等。(出第四卷中)范汪療男子虛勞。陰痿不起。無子方。

杜仲(十分) 蛇床子(八分) 菟絲子(五分酒漬) 遠志(五分去心) 茯苓(四分) 天雄(五分炮) 澤上十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效。忌豬肉冷水酢物。(出第七卷中)備急蓯蓉丸。療痿弱。益精氣。男子服之外充。婦人服之內補。百病瘥方。

鐘乳粉(三分) 萆 (三分) 蓯蓉(三分) 干地黃(六分) 薏苡仁(三分) 菟絲子(四分)上六味搗篩。以雞子黃棗膏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漸至二十丸。日再服。忌蕪荑。

又遠志丸。療男子痿弱丸。

續斷(二兩) 薯蕷(二兩) 遠志(二兩去心) 蛇床子(二兩) 肉蓯蓉(二兩)上五味搗篩。以雀卵和丸如小豆。以酒下七丸至十丸。百日知之。神良。

文仲療陰下濕癢。又痿弱。粉散方。

白粉 干姜 牡蠣(各三分熬)上三味搗篩為散。欲臥時粉陰下。至起亦粉。粉盛疏布袋中撲之佳。此大驗。又方。加麻黃根三兩。

又方礬石(熬令汁盡) 蛇床子 黃連(各三分)上三味為散。粉之同前。

經心錄雄鵝散。療五勞七傷陰痿。十年陽不起。皆繇少小房多損陽。神女養母得道方。

雄鵝(十分熬) 石斛(三分) 巴戟天(二分) 天雄(二分炮) 五味子(二分) 蛇床子(二分) 薯蕷(二分) 菟絲子(二分) 牛膝(二分) 遠志(二分去心) 蓯蓉(五分)上十一味。搗篩為散。以酒服方寸匕。亦可丸服。日三。忌豬肉冷水。(出第四卷中)

虛勞小便利方五首

病源此繇下焦虛冷故也。腎主水。與膀胱為表里。膀胱主藏津液。腎氣衰弱。不能制于津液。胞內虛冷。水下不禁故小便利也。(出第四卷中)溲師黃 湯。療虛乏。四肢沉重。或口干吸吸少氣。小便利。諸不足方。

黃 (三兩) 茯苓(二兩) 桂心(二兩) 芍藥(二兩) 甘草(一兩) 半夏(三兩洗) 生姜(五兩) 當歸(一兩) 大棗(三十枚) 人參(二兩) 桑螵蛸(二十枚熬兩片破)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服一升。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大酢。(出第四卷中)又療虛勞。腹滿食少。小便多。黃 建中湯方。

黃 (三兩) 甘草(三兩炙) 大棗(三十枚) 桂心(二兩) 芍藥(四兩) 生姜(四兩)人參(二兩) 半夏(一升洗)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古今錄驗同出第十九卷中)又阿膠湯。療虛勞。小便利而多。有人虛勞服散。又虛熱盛。當風取冷?;枷愀勰_喜發動。兼小便利。脈細弱。服此方。利即減。

阿膠(二兩) 干姜(二兩) 麻子(一升搗碎) 遠志(四兩去心) 附子(一枚炮)人參(一兩) 甘草(一兩炙)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六味取三升。去滓。納膠烊銷。分三服。一方云∶小便利多。

日夜數十行。一石五斗者良。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

短劇黃 湯。療虛勞少氣。小便過多方。

黃 (二兩) 麥門冬(二兩去心) 大棗(三十枚擘) 芍藥(二兩) 干地黃(二兩) 黃芩(一兩) 桂心(二兩) 生姜(二兩) 當歸(二兩) 甘草(二兩炙)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蕪荑豬肉冷水。(出第十卷三中一方有黃連一兩)必效療虛勞。下焦虛冷。不甚渴。小便數。黃 建中湯方。

黃 (三兩) 桂心(二兩) 人參(二兩) 當歸(二兩) 芍藥(三兩) 生姜(八兩) 膠飴(八兩) 大棗(三十枚)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七味取三升。去滓。下飴烊銷。分三服。若失精加龍骨一兩。

白蘞一兩。忌生蔥。

香港腳論二十三首

千金論曰,考諸經方,往往有腳弱之論,而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度,衣纓土人多有遭者此二余首峙。

外,不涉得。

用水正

論何以得之于腳

問曰∶風毒中人,隨處皆得作病,何偏著于腳也。答曰∶夫人有五臟,心肺二臟,經絡所起皆時。

論得已便令人覺否

凡香港腳病,皆由感風毒所致。得此病多不令人即覺,會因他病一度乃始發動,或奄然大悶,不令緩風。

論風毒相貌

夫有香港腳未覺異,而頭項臂膊已有所苦,有諸處皆悉未知,而心腹五內已有所困,又風毒之中人也,或見食嘔吐。憎聞食臭或腹痛下痢,或大小便澀秘不通,或胸中沖悸,不欲見光明脛腫亦婦氣頑。

論得之所由

凡四時之中,皆不得久立久坐濕冷之地,亦不得因酒醉汗出,脫衣靴襪,當風取涼,皆成香港腳。若暑月久坐久立濕地者,則熱濕之氣,蒸入經絡,病發必熱四肢酸疼煩悶;若寒月久坐發則必不意于先中下云。

論冷熱不同

問曰∶何故得者有冷有熱。答曰∶足有三陰三陽,寒中三陽,所患必冷;暑中三陰,所患必熱。故有表里冷熱,冷熱不同,熱者療以冷藥,冷者療以熱藥,以意消息之,脾受陽毒即熱。

論須療緩急

凡小覺病候有異,即須大怖畏,決意療之,傷緩氣上入腹,或腫或不腫,胸脅逆滿,氣上肩息,急者死不旋踵,寬者數日必死,不可不急療也。但看心下急則氣喘不停,或白汗數出。

論脈候法

凡香港腳雖復,診候多涂,而三部之脈要,須不違四時者為吉,其逆四時者勿治,余如脈經所說,此中不復具載。其人本黑瘦者易治,本肥大肉濃赤白者難愈,黑人耐風濕,赤自不耐風。

論腫不腫

凡有人久患香港腳,不自知別,于后因他病發動,療之得瘥。后直患嘔吐而復腳弱,余為診之。乃告為香港腳,病者曰∶我平生不患腳腫,何因名為香港腳,不肯服湯。余醫以為石發,狐疑不仁凡患。

論須慎不須慎

凡香港腳之病,極須慎房室羊肉牛肉魚蒜蕺菜菘菜蔓荊瓠子酒面酥油乳糜豬雞鵝鴨。有方用鯉魚頭,此等并切禁,不得犯之,并忌大怒。唯得食粳米梁米粟米醬豉蔥韭薤椒姜橘皮。

論善能療者幾日可瘥

凡香港腳病枉死者眾,略而言之,有三種。一覺之傷晚;二驕狠恣傲;三狐疑不決。此之三種,正當枉死之色,世間雖有良醫,而病患有性靈,堪受入者更復鮮少。故雖有騏驥而不遇伯過十病皆病源,凡香港腳病皆由感風毒所致也,得此病者多不即覺,或先無他病而忽得之,或因眾病后淫淫如不隨;發于苦痛而兼下者,便上入腹,入腹便宜速療之,浮大而緩,宜脈微而弱,宜之冷熱而用之沉細而快者,消息以意耳,日服一劑,服之,皆須可作大鱉氣息料弱,然石,別使心內至席,兩冷風痹,酸疼,腳腳涌泉挽膝冷腳疼膝頭,向一足向痛痹急吳氏竊尋蘇長史唐侍中徐王等香港腳方,身經自患三二十年,各序氣論,皆有道理。具述灸穴類同蘇長史論曰∶香港腳之為病,本因腎虛,多中肥溢肌膚者,無問男女,若瘦而勞苦,肌膚薄實,皮膚濃緊者,縱患亦無死憂。一瘥以后,又不可久立蒸濕等地,多飲酒食面,心情憂憒亦也,又有不腫而緩弱,行卒屈倒,漸至不仁,毒瓦斯上陰攻心便死。急然則緩風毒瓦斯,得其總稱矣。近來諸醫,多宗短劇所說,粗為詳悉,肘后單略,時有可依。集驗亦遵短劇胡洽陶公微在梗概,并非身以今略述病有數種,形證不同,一人經病三十年,中便數發,每發差后用便增,一旬之內,變候不等,未能深達,往往致斃,固不可時,因丁憂得此病,三十年中,已經六七度發每發幾死,后發時有異,依舊用差方療。不復有效,更張乃瘳耳,一分同者,毒瓦斯服側子金牙酒,往往得瘥。此酒香港腳之要也,余無以加,痿蹙分異者,毒瓦斯入腹,冷熱不同,已經投藥,虛實亦異,或補或驗香港腳脈三種,以緩脈為輕,沉緊為次,洪數者為下,自三十者多死,洪數者并生,緩者不療自瘥,大況如此。療之違法,雖生也,凡香港腳為疾,不同余病,風毒不退,未宜停藥,比見病者言疾自愈,廢藥不服,或已服藥而患末退,諸藥病相違,乃改為略述所知,以示同病者。

蘇凡香港腳病多以春末夏初發動,得之,皆因熱蒸情地憂憒,春發如輕,夏發更重,入秋少輕士得遍有死極專須差,醫者并經蘇凡香港腳病雖苦虛羸,要不可補之,補藥唯宜冬月酒中用之。丸散亦不可補,服之臚脹,非而斃則若哉蘇夫香港腳病不可常服補藥,補藥多令鼓脹緊實難救也。每月之中,須五六度行利為佳,縱常悶,之,蘇諸毒瓦斯所攻,攻內則心急悶,不療至死。若攻外毒出皮膚則不仁,不仁者膏摩之瘥;若未急宜此仍灸勿止,待肢體輕乃休矣。

蘇療香港腳不可全補,當依前論,隨四時候病虛實療之,常宜食犢肉犢蹄鯽魚鯉魚豬兔肉蔥極房初耳服蘇凡香港腳復發,或似石發,惡寒壯熱,頭痛手足冷,或似瘧發,發作有時,又似傷寒,脈甚平大蘇凡香港腳虛病,猛在皮膚毒未入者,可服三五劑,大小竹瀝湯唯宜多熱者,大小續命湯時宜可用,不宜多至十劑也。石斛酒及鐘乳酒,惡于側子,而傷緩鈍小,石斛散及鐘乳散宜多冷者服氣不每頭漸唐若頭面及項,少似熱氣上,即露背膊取冷,勿使腰腎冷,其背膊冷,極濃著衣,須如此姑息添冷水唐凡香港腳病患不能永瘥,至春夏還復發動,夏時腠理開不宜臥睡,睡覺令人按 ,勿使邪氣步。

服湯藥色目方一十九首

千金風毒之氣,入人體中,脈有三品,內外證候相似,但脈有異耳。若脈浮大而緩,宜服續命湯兩劑應瘥;若風盛宜作越婢湯加術四兩;若脈浮大而緊轉快者,宜服竹瀝湯;若病人脈湯,脈異有此湯竹汁多服之,若不極熱,輒停在胸心,更為人患,每服當使極熱。若服竹瀝湯得下者必佳也,若己服三劑竹瀝湯,病及脈勢未折,而若腹脹滿,可以大鱉甲湯下之,湯勢盡而不得下,可以丸藥助湯令得下,下后更服竹瀝湯,趣令脈勢折,氣息料理便停,得服三十二物八風散佳。又初得病,便摩野葛膏,日再,頑痹腳弱都愈,乃止,若服竹瀝湯,脈勢折如未病時,氣力轉勝,腳故未能行,體力充足。然后漸微行步,病重者瘥后半年,始能扶人行耳,既覺脈及體內差,但當勤服八風散,勿以腳未能行,輕加余療,余療末必得益,更生諸惡,失此諸療也。猥人邊亦勿行野葛膏,有人聞竹瀝湯,即云恐傷腰腳者,即勿與療。宜知此法,人無受八性者,不可醫故也,不為疑者說,此之謂也。竹瀝湯有三首,輕者服前方,重者次第服后方,此風毒乃相注易病患。宜將空缺服小金牙散,以少許涂鼻孔耳門,病困人及新亡人喜易人,強健人宜將服之。亦以涂耳鼻,乃可臨近亡人及視疾者,絳囊帶一方寸匕,男左女右臂上,此散毒服宜從少始。(金牙散方在第十二卷中)病患唯宜服赤小豆飲,冬服側子金牙酒,續命湯療風毒病初得,似天行毒病,而脈浮緩終不或下故不又第一竹瀝湯,療兩腳痹弱,或轉筋,皮肉不仁,脹起如腫,按之不陷,心中惡,不欲食,或患冷方。

甘草(三兩炙) 秦艽(一兩) 葛根(一兩) 附子(二枚炮) 黃芩(一兩) 麻黃(一兩去節) 防己(一兩) 杏仁(五十枚) 防風(一兩半) 升麻(一兩) 茯苓(三兩) 細辛(一兩) 竹瀝(五升) 桂心(一兩) 干姜(一兩)上十五味切。以水七升,合竹瀝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忌海藻菘菜豬肉醋物生菜生蔥。(翼方無茯苓杏仁有白術)又第二大竹瀝湯,療猝中風,口吃不能語言,四肢緩縱偏痹,攣急痛風,經五臟恍惚,恚怒無常,手足不隨方。

竹瀝(一斗四升) 獨活(二兩) 芍藥(二兩) 桂心(二兩) 防風(二兩) 麻黃(一兩去節) 白術(二兩) 葛根(二兩) 生姜(三兩) 茵芋(二兩) 細辛(二兩) 茯苓(三兩) 防己(一兩) 烏頭(一枚甘草(二兩炙)上十九味切。以竹瀝煮取四升,分六服,先未汗者取汗,一狀相當即服,忌同。(翼方無又第三竹瀝湯,療風毒入人五內,短氣,心下煩熱,手足煩疼,四肢不舉,皮肉不仁,口噤不能語方。

當歸(二兩) 防風(三兩) 生姜(八兩) 白術(三兩) 人參(二兩) 黃芩(二兩) 芎(二兩) 細辛(二兩)桂心(二兩) 茯苓(三兩) 甘草(二兩炙) 附子(二枚炮) 秦艽(三兩) 葛根(五兩) 升麻(二兩) 麻黃(二兩去節) 蜀椒(一兩汗)上十七味切。以甘竹汁一斗九升,煮取四升,分五服,忌同。(翼方有芍藥茯神防己通草無茯苓黃芩芎 升麻蜀椒麻黃生姜并出第七卷中)千金翼療香港腳,常作 白皮粥防之法。即不發方。

白皮(切五升炙勿取班者有毒)上一味。以水一斗半,煮取七升,去滓,煮米粥常食之。(出第十六卷中)崔氏療香港腳,夏月須食瓜及瓜飲子方。

生瓜(一枚去蒂四破以水五升煮令爛去滓) 白術(二兩) 生姜(一兩)上三味切二物。以前汁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禁食桃李雀肉等。(生瓜恐是木瓜出第六卷中)又療香港腳毒遍內外,煩熱口中生瘡者方。

服紫雪,強人服如兩棗大,弱者減之,和水服。當利熱毒,若經服石發熱毒悶者,服之如神,勝三黃湯十劑。(備急同)又若冷脹毒悶方。

服金牙散,以湯如桃李許,和散如棗核大服,卒患取利及吐者,一服四分匕,用之若神良。(備急同并出第九卷中)必效療香港腳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获嘉县| 普格县| 乌鲁木齐县| 共和县| 永宁县| 六枝特区| 荔浦县| 昭平县| 洪江市| 丰镇市| 峨眉山市| 汝阳县| 博湖县| 昌邑市| 托里县| 佳木斯市| 澄江县| 嵊州市| 罗江县| 黔西| 黄平县| 英超| 株洲市| 镇坪县| 绥中县| 青田县| 崇仁县| 宜城市| 青州市| 夏津县| 花垣县| 绥德县| 广西| 灯塔市| 靖宇县| 腾冲县| 兴仁县| 仲巴县| 陆河县| 乐平市| 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