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6章

  • 外臺秘要
  • 佚名
  • 4948字
  • 2015-12-29 09:34:19

又石英和磁石浸酒餌法。

白石英(五大兩澤州上好者) 磁石(五兩去毛石引針多者十兩亦得二物各搗令碎各用兩重帛練袋盛之)上二味,以好酒一斗置不津器中,懸藥浸,經五六日以后,每日飲三兩盞,常令體中微有酒氣,欲加牛膝,丹參,杜仲。生地黃,吳茱萸,黃耆等藥者,各自量冷熱及所患,并隨所有者加之。仍隨所加有忌者禁之,余百無所忌。一年以后須發變黑,腰疼耳聾悉瘥,其酒三五日以后。即漸添一二升,常令瓶滿,所加草藥疑力盡者,任換之。經三四個月,疑石力稍微,即更出搗碎,還以袋盛,經半年以后棄之,準前更合。

服石后有不可食者,有通食而無益人者,有益人利石者藥菜等一十條。

不可食者油脂(其性滑腸而令人不能食縱吃勿煎炙也) 又蕪荑(能生瘡發石氣) 又薺(云發石亦云損石) 又芥子及芥菜(皆能發藥發熱) 又蔓青菜(發氣損石) 又葵菜(滑而且擁亦不可食) 凡不可食者勿食為佳若欲食者,皆須報煉,雜以蔥椒,然可通食者蘇。(其物潤腹而能行石氣)又冬瓜龍葵(此二味甚壓石亦多食) 又蔓菁(作黃齏和肉作羹始可少食亦須椒蔥雜之)又葵(不可空吃腹胃燥澀可取三五葉入肉時食一頓也)張文仲論服石法要當違人常性五乖七急八不可兼備不虞藥并論二十三條五乖重衣更寒一乖(凡人寒衣即暖服石人宜薄衣若重衣更寒經云熱極生寒故云一乖)饑則生臭二乖(平人飲食不消作生食氣服石人忍饑失食即有生食氣與常人不同故云二乖)極即自勞三乖(平人有所疲極即須消息恬養服石人久坐久臥疲極唯須自勞適散石氣即得暢故云三乖)溫則泄利四乖(平人因冷乃利得暖便愈服石人溫則泄冷即瘥故云四乖)飲食欲寒五乖(平人食溫暖則五內調和服石人食飲欲寒乃得安穩故云五乖千金翼名六反云腫瘡水洗六反也余同此但有五條名五乖)七急當洗勿失時一急(若覺身體暖疼關節強直翕翕發熱憒憒心悶即須洗浴若初寒先用冷水后用生熟湯若初熱先用暖水后用冷水浴訖可以二三升冷水淋頭故云一急)當食勿饑二急(須食即食不得忍饑故云二急)酒必淳清令溫三急(無問冬夏常須飲多少任性熱飲尤佳故云三急)衣溫便脫四急食必極冷五急臥必榻薄六急食不厭多七急八不可冬寒欲火一不可飲食欲熱二不可當疹自疑三不可(凡服石常須消息節度覺小不安將息須依法不得自生狐疑)畏避風濕四不可(若覺頭風熱悶憒憒心煩則宜當枕頭以水洗手面即好不比尋常風濕依此尤佳)極不欲行五不可(若久坐久臥有所疲極必須行役自勞)飲食畏多六不可居貪濃席七不可所欲從意八不可(不用從意所達石性將息節度為妙)凡藥石發,宜浴,浴便得解,浴訖不瘥者,乃可余療,若浴不瘥,即得依后服蔥白麻黃等湯,諸隨身備急藥目新附。

紫雪 金石凌(未詳何也) 甘草 葳蕤 黃芩 大黃 狗白糞 芒硝 樸硝(二加) 蘆根麥門冬 香豉 石膏 犀角 胡豆 露蜂房 白鴨通 大麥奴上以上諸藥,皆乳石所要仲嗣今與名醫擇之,常用隨身備急。

寒食諸法,服之須明節度,明節度則愈疾,失節度則生疾。愚者不可強,強必失身,智者詳折法

十七

乳石陰陽體性并草藥觸動形候等論并法一十七首

延年秘錄論曰∶乳者,陽中之陰,石者,陰中之陽,乳石從來陰陽精體。處至陰之裹,有正陽伏其中,正陽之中,復在至陰之裹,故陽生十一月甲子后服乳。陰生五月甲子后服石,陰陽發明,互相為用而服之,皆理于內不泄于外也。夫人膚虛,皆帶風氣,處人全軀,常經含象,理之有法,則禍害不生,乖于時候,則危瘵立至,竊覽古法,皆云四月服石。此謂浮學,不曉由來,按聞承開服石,僉曰四月雖開而未平。六月謂得氣之節,他皆仿此,常以不全行之。(通按雖開而未五字疑有闕)舊論曰∶神農桐君,深達藥性,所以相反畏惡,備于本草,但深師祖學道洪,道洪所傳,何所依據云。

鐘乳動術,令人頭痛目疼,木動鐘乳,即胸塞氣短,海蛤動乳,即目疼氣短,雖患不同。其療一矣,如與上患相應,速服蔥白豉湯,其五石大散自后人發動將療。亦非古法,乃云鐘乳與術更互相動,本草既無成文,但學人穿鑿今但依頭疼目痛,胸塞氣短證候。速服蔥白豉湯蔥白(切一斤去青) 香豉(三升綿裹) 吳茱萸(一升) 甘草(三兩炙切)上四味,以水一斗半先煮蔥白,澄清取八升,內藥煮取三升,分三服訖,令人按摩搖動,口中嚼物,然后仰臥覆以暖衣,汗出,去衣服湯,熱歇,即便冷濤飯醬脯等物,任意食之。(千金用蔥半斤豉二升甘草人參各三兩無吳茱萸 若服此不解復服甘草湯方)甘草(三兩炙) 桂心(二兩) 豉(二升) 蔥白(半斤)上四味合服如上法,若服此已解,肺家猶有客熱余氣,復服桂心湯方。

桂心 麥門冬(去心各三兩) 人參 甘草(各二兩炙) 蔥白(半兩) 豉(二升)上六味合服如前法。(出千金)防風細辛動硫黃,令人煩熱,腳疼腰痛,或嗔忿無常,或下痢不禁,防風細辛能動硫黃。而硫黃不能動彼,才覺發,便服杜仲湯方。

杜仲(三兩) 枳實(炙) 甘草(炙) 梔子仁(十四枚) 李核仁(去皮各二兩) 豉(二升)上六味合服如上法,若不解,復服大麥奴湯方。

大麥奴(四兩) 甘草(炙) 人參 芒硝 桂心(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半斤)上六味合服如上法,若服此已解,脾腎猶有余熱氣或冷,復服人參湯方。

人參 干姜 甘草(炙) 當歸(各一兩) 附子(一枚炮)上五味合服如上法。(出千金)附子白石英兩更相觸,若白石英先發,令人煩熱腹脹,若附子先發,令人嘔逆不食,或口噤不開,或言語難,手足酸疼,初覺宜服生麥門冬湯方。

生麥門冬(四兩去心) 甘草(二兩炙) 麻黃(二兩去節) 豉(二升)上四味切,先以水一斗煮麻黃,掠去沫訖,內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服訖,若按摩臥覆取汗,候藥氣散,溫飯醬菜脯等任食,若熱未退,更服大黃湯方。

大黃(三兩別漬) 甘草(二兩炙) 梔子(二十九枚劈) 豉(二升)上四味切,以水九升煮甘草梔子,取二升半,然后下大黃煎三四沸,去滓,分三服,得下便止,不下當盡服,一法若煩熱,加細辛一兩,若熱勢未除,視瞻高而患渴,復服栝蔞湯方。

生栝蔞 大麥奴(各四兩) 甘草(二兩炙) 蔥白(半斤) 豉(二升)上五味合服如上法,稍稍一兩合服之,隱約得一升許。便可食少糜,動熱若已解,胃中有余熱,復服芒硝湯方。

芒硝 桂心(各二兩) 通草 甘草(炙各三兩) 白術(一兩) 大棗(二十枚擘) 李核仁(二十一個去皮)上七味合服如上法,若腹脹,去芒硝,加人參二兩。(出千金)人參動紫石英,令人心急而痛,或驚悸不得臥,或恍惚忘誤,失性發狂,或昏昏欲眠,或憒憒喜嗔,或瘥或劇,乍寒乍熱,或耳聾目暗,又防風雖不動紫石,而紫石猶動防風,為藥中亦有人參,緣防風動人參,轉相發動,令人心痛煩熱,頭項強,才覺發,宜服麻黃湯方。(千金服后人參湯)麻黃(二兩去節) 人參(一兩) 甘草(二兩炙) 蔥白(切一升) 豉(一升) 大麥奴(一把)上六味切,以酒五升湯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良。

又解服人參湯法人參(三兩) 細辛(一兩炙) 白術(二兩) 桂心(二兩) 豉(三升)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若 盛,加大黃黃芩梔子各三兩。(出千金有甘草二兩)若忘誤狂發猶未除,服麥門冬湯方。(在后 石發下)若心有余熱氣,更服人參湯方。

人參 防風 甘草(炙各三兩) 桂心(二兩) 生姜(切) 白術(各一兩)上六味合服如上法。(出千金)桔梗動赤石脂,令人心痛寒噤,手腳逆冷,心中煩悶,赤石脂動桔梗,令人頭痛目赤,身體壯熱,始覺發,宜溫清酒飲之,隨能解,須酒勢行則解,亦可服大麥 方。

大麥熬令汗出,燥止,勿令大焦,舂去皮,細搗篩,以冷水和服之,入蜜亦佳。(千金翼云炒去皮蒸令熟曝干香搗篩)石無所偏對,發則令人心急口噤,骨節疼強,或節節生瘡,將食太過,發則多壯熱,以冷水洗浴,然后用生熟湯五六石灌之,食少暖食,飲少熱酒,行步自勞,即服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半斤去心) 豉(二升) 蔥白(半斤切)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覆暖衣,汗出即瘥。一法加甘草三兩,人參一兩半。千金又有桂心二兩,云始覺發,即服蔥白豉湯,用蔥白半斤,豉二升,甘草二兩炙,三味

十七

銓擇薛侍郎等服石后將息補餌法一十五條

薛侍郎曰,服石之后,一二百日內須吃精細飲食羹粥酒等,使血脈通利,羹法。

取獐鹿兔雉鵝鴨肉等,以水凈洗,切如指大,于鐺中炒令欲熟,即多下蔥白,少下椒鹽,熬令香,即下少水煮,次下粳米糝,次下豉清醬汁,調咸酸適口,每欲食,先須 十數口羹汁,令胃口開通。皮膚津潤,然后進諸食,縱啖炙肉亦無所慮,作此將養,食多且健,縱又若覺體氣沉滯,石勢不行,慎勿吃面,若覺虛,任餌薯蕷方。

取大薯蕷刮去皮,薄切日曝干,承潤 作粉,不粉者更曝,依前 粉訖,下篩,以暖湯及鹽和面細切作 肉,造 如前羹法,用澆 ,任食,此肉補益,強筋骨,止渴。

又若覺渴及熱盛,慎勿食炙肉,羊獐尤惡,自外肉性平冷者通食,仍勿熱進,恐成消渴又若欲知體實而壅者,先看腳 趾甲肉滿及肉色赤是實也,實即畏熱,發當須服藥微瀉又若覺四肢筋強,背脊重,或頭痛如刺,眼睛欲脫者,宜以香湯浴,須虛靜大屋內適寒溫,先以湯淋大椎及囟上三五十碗,然后乃浴,勿令見風。浴訖,覆被安臥,擬取汗,仍須吃蔥蔥根(三大握) 干葛(六兩切) 豉(三合) 蔥白(一大握劈) 生姜(少許切) 椒(十五顆)上六味,先以水五大升煮蔥根,減半,去滓下葛及豉煮,取二大升,去滓,細研少米作稀粥,并著蔥白等煮熟。承熱啜服之,訖,依前覆被取汗訖,令婦人以粉遍身揩摩。使孔合半日許,始可出外,其病立瘥,如不損,可重為之,又若覺大熱者,可服紫雪或金石凌或絳雪或此黃芩(二大兩) 梔子仁(二七枚) 干葛(二大兩) 芒硝(半大兩)上四味切,以水三大升,煮取軟一大升,絞去滓,下芒硝調之,分溫兩服,快利即瘥止又若發熱,但依法次第將息,及服藥后得微汗微利為佳。不要多利,利多即反損石勢,又加虛人。

又若覺體氣昏昏,不痛不癢,小便赤澀,即搗茅根汁服之,又若口干,即搗蔗汁服之。

(其甘蔗能利大小腸如先利即勿吃甘蔗在下卷口干法中)又若少覺不下食,服生姜汁酒等法。

生姜汁(一合) 白蜜(一匙) 清酒(倍生姜汁)上三味相和,溫頓服之半日乃效甚佳。

又若覺食不下兼嘔,宜服麥門冬飲子法麥門冬(一大兩去心) 甜竹葉(一大握) 生姜(半大兩切) 小麥(四合淘去土秕)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兩服。

又若不下食,體弱乏氣力,即宜食鮮鯽法。

取鮮鯽魚剝去鱗,破去腸血,勿洗之,但用新布一二尺凈拭,令血脈斷,名曰上 ,余依常 法,美作蒜齏。仍食瓜姜等醬,尤益人下食,亦療氣痢赤痢。

又若發瘡及腫,有根無根,但服五香連翹等湯及丸,其法在此卷末癰疽法中。

忌食豬肉蒜生菜等,唯宜食兔肉,仍須熟吃甚佳。

又若腫有根,堅如鐵石,帶紫赤色者,服湯后,仍以小小艾炷當腫上灸之,日一兩炷為佳,養如常法。

又若觸穢必不善,四體懔懔,飲食無味,亦可含香丸,如不瘳,服一盞五香湯,取微利一行佳,則不煩沐浴也。

十七

飲酒發熱諸候將息補餌論并法一十條

古今錄驗論曰∶飲酒則石勢敷行經絡,氣力強溢,腎氣堅王,即頓為陽事,陽事過多,便腎虛,腎虛則上熱。熱盛則心下滿,口干燥,飲隨嘔吐,胃腑不和,宜服葛根飲,安谷神除熱又若熱盛充滿經絡,心腹少脹,欲心下 不消,或時聚如堅,隨復消者,宜服秦艽湯秦艽(三兩細切) 以牛乳一大升煮,取一小升,去滓頓服之,得利即瘥,若老弱可量氣力進之,其飲食亦宜清冷。不得濁熱,濁熱則使石勢壅塞不行,喜嘔吐,病堅結也,亦能發黃,或小便赤,心堅痛者,亦宜服秦艽湯,得溏泄瘥,熱氣散后。黃色縱徹皮膚,是瘥候勿怪,熱又若熱解,寒不解者,可飲三合熱酒使解。

又若寒解后,頭重耳鳴,滿眼漠漠,心下痛者,可飲二合許清酒便瘥,寒溫宜依此法。

又若心下結硬,腹脹,大小便不利者,急服前胡大黃湯下之,法在下卷小便淋法中。

又若欲狂癖失常者,與白薇湯下之,法在下卷痰 干嘔法中。

又若酒熱歇,石熱亦不復行,心下熱結已消,黃縱未歇,亦無所苦,但冷凍飲料食,勿進辛辣菜及熱補食,若不欲進清冷者,可和暖餌,勿令大熱。

又若飲熱歇后,石勢虛損,飲食入口,自覺諸脈中 如冷水入者,是酒石俱退,經絡又若頭眩,耳聞空中有人語,心怯恐懼,兼憂悸不安,四肢如痹,或起眠即輒驚,如被虎野狼所逐,威勢所攝者方。

服淡竹瀝一二升,乃至三升瘥止,亦可進白薇湯下之,消息稍與令飲粥,常令有食力時進雞心酸棗湯。常令對偶安慰之,以美言相悅,慎不可以惡事驚之。

又雞心酸棗湯,療飲后陽多,腎虛發熱,積日不食,胃中虛熱,飲食不已,氣入百脈,心臟虛甚,令人失常法。(出古今錄驗)雞心(十枚) 酸棗(半升) 人參(一兩) 茯神 芍藥(各二兩) 白薇 枳實(炙)知母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藥半熟,內心煮,取三升,冷分三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都市| 江达县| 罗田县| 正宁县| 米脂县| 内乡县| 林甸县| 阿合奇县| 聂拉木县| 定日县| 连平县| 涡阳县| 科尔| 吉安市| 格尔木市| 云南省| 绩溪县| 什邡市| 泰安市| 海兴县| 贵溪市| 上思县| 鲜城| 习水县| 屯留县| 沂南县| 资阳市| 通辽市| 新建县| 宁乡县| 临汾市| 天长市| 博兴县| 南宁市| 六盘水市| 天柱县| 略阳县| 米泉市| 兖州市| 松滋市| 郓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