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0章

  • 外臺秘要
  • 佚名
  • 4876字
  • 2015-12-29 09:34:19

關內道雍州 柏子仁 茯苓華州 復盆子 茯神 杜蘅 柏白皮 茵芋 天門冬 木防己 麥門冬 黃精 王不留行小草 款冬花 桑螵蛸 白蘞 松子 松蘿 玄參 兔肝 沙參 遠志 續斷 澤瀉 山茱萸五味子 萆 茯藜 白薇 桔梗 通草 石南 龜頭 石葦同州 ( 蟲 麻黃根 斑蝥 蕪荑 麻黃 蒲黃 寒水石 麻黃子)岐州 ( 雞 及己 獐骨 藜蘆 獐髓 秦艽 鬼督郵 甘草)寧州 (芫青 荊子 子 虻蟲 蓄 花)(州芍藥 黃芩 茹 秦艽)原州 (獸野狼牙 黃 楓柳皮 白藥 蓯蓉)延州 (蕪荑)涇州 (澤瀉 秦艽 防風 黃芩)靈州 (代赭 蓯蓉 野豬黃 脂)鹽州 (青鹽)河南道洛州 (黃魚膽 黃石脂 秦椒)州 (半夏 桔梗)鄭州 (秦椒)陜州 (栝蔞 柏子仁)汝州 (鹿角 鹿茸)許州 (鹿茸)虢州 (茯苓 細辛 茯神 白石英 桔梗 栝蔞 桑上寄生)豫州 (吳茱萸 鹿茸)齊州 (阿膠 防風 榮婆藥)萊州 (牡蠣 文蛤 茹 烏賊魚 馬刀 牛黃 海藻 海蛤 七孔決明)兗州 (防風 紫石英 仙靈脾 云母 羊石 桃花石)蜜州 (海蛤 牛黃)泗州 (麋脂 麋角)徐州 (桑上寄生)淄州 (防風)沂州 (紫石英)江南東道潤州 (躑躅 鬼臼 貝母 半夏 卷柏)越州 (榧子 劉寄奴)婺州 睦州 歙州 建州(并出黃連)泉州 (干姜)江南西道宣州 (半夏 黃連)饒州 (黃連)吉州 (陟厘)江州 (生石斛)岳州 (杉木 楠木 蟬蛻 鱉甲)潭州 (生石斛)郎州 (牛黃)永州 (石燕)郴州 (釣樟根)辰州 (丹砂)隴右道秦州 (防葵 獸野狼牙 野狼毒 鹿茸 鹿角 蘼蕪 芎 )成州 (防葵 野狼牙)蘭州 (蓯蓉 鹿角膠)廓州 (大黃)武州 (石膽 雌黃 雄黃)宕州 ( 本 當歸 獨活)河西道涼州 (大黃 鹿茸 白附子)甘州 (椒根)肅州 (肉蓯蓉 百脈根)伊芳州 (伏翼 葵子)瓜州 (甘草)西州 (蒲暴)沙州 (石膏)劍南道益州 (苧根 梅煎 枇杷葉 蜀漆 黃環 薏苡仁 郁金 百部根 百兩金 恒山姜黃 干姜 木蘭 慎火草 沙糖)眉州 (巴豆)資州 (折傷木)嘉州 (巴豆 紫葛)綿州 (天雄 側子 烏頭 巴戟天 附子 甘皮 烏喙)邛州 (賣子木)滬州 ( 醬)茂州 (升麻 馬牙硝 羌活 樸硝 金牙 大黃 馬齒礬 雄黃 芒硝 礬石)州 (高良姜)松州 當州(并出當歸)扶州 (芎 )龍州 (側子 烏頭 巴戟天 烏喙 天雄 附子)柘州 (黃進)嶺南道廣州 (石斛 決明子 白藤花 甘蕉根 丁根)恩州 (蚺蛇膽)賀州 梧州 象州(并出蚺蛇膽)桂州 (滑石 蚺蛇膽)春州 封州 瀧州(并出石斛)融州 (桂心)韶州 (石斛 鐘乳 牡桂)柳州 (桂心 釣樟根)州 (蚺蛇膽)交州 (檳榔 龍眼 三百兩銀 木藍子)峰州 (豆蔻)(馬牙石一名長石一名太乳一名牛腦石,出在齊州歷城縣 空青出蔚州蘭州宣州梓州宣州者佳,蔚州者無空塊大色深深 曾青鄂州蔚州者佳余州者惡 白青簡州梓州者并佳石膽蒲州虞鄉東亭谷及薜集窟塊如雞子大者佳,芒硝同名為硝石嶺南始安出者佳,萊州齊州者惡,堅潤服之勝乳。乳石第一出始興其次連廣澧朗柳等州,今陜州青溪房州三洞出者,亞于始興者自余不可用也。桃花石舊出中州鐘山縣,似赤石脂但不著舌;赤石脂虢州盧氏縣澤州陵川縣慈州呂鄉縣并有,凡石中有石骨如玉;陽起石齊州歷城縣西北五六里,齊山西北六七里盧山出白者佳黑者不堪;石腦一名石飴餅出徐州宋里山,入土一丈余得之大如雞子觸著即破;青瑯 出 州西烏白蠻中及于闐國一名青珠蒼石梁州均州房州金州并出;疑水石出同州韓城縣,色青黃理如云母者佳澄城斜理文逆白者劣; 石漢川武當西遼 名 石谷即是其真者梁州馬道成澗中有;土陰柏色白如脂出渭州鄣縣三交驛西北坡平地土窟中乳是也,有六十余坎人云服之同鐘乳不發熱;戎鹽沙州名為禿登鹽,廊州名為土陰鹽,生河岸山 之陰燒之不鳴姜石齊州歷城東者良;代赭今靈州鳴沙縣大勝齊代所出者。)論曰,既知無物非藥,及所出土地,復采得時,須在貯積以供時用,不得虛棄光陰,臨時勿遽,失其機要,使風燭不救,實可悲哉,博學人深可思之,用為備耳。

十一

用藥分兩煮湯生熟法則一十六首

千金或曰,古人用藥至少,分兩亦輕,瘥病極多,觀君處方,非不煩重,分兩亦多,而瘥病不及古人者,何也,答曰,古者日月長遠,藥在土中自養經久,氣味真實,百姓少欲,稟氣中和,感病輕微,易為醫療,今時日月短促,藥力輕虛,人多巧詐,感病濃重,難以為醫,故病輕藥味須少, 重用藥即多,此則醫之一隅,何足怪也。

又古之醫者,自解采取,陰干曝干,皆悉如法,用藥必依土地,所以療十得九,今之醫者,但知診脈處方,不知采藥時節,至于出處土地,新陳虛實,一皆不悉,所以療十不能得愈五六者,實由于此,處方者常須加意,重復用藥,藥乃有力,若學古人,徒自誤耳,將來學人須詳熟之。

凡紫石英白石英朱砂雄黃硫黃等,皆須光明映澈,色理鮮凈者為佳,不然,令人身體干躁發熱,口干而死。

凡草木藥,皆須土地堅實,氣味濃烈,不爾,療病不愈。

凡野狼毒枳實橘皮半夏麻黃吳茱萸,皆欲得陳久者良,其余唯須精新也。

問曰,凡和合湯藥,治諸草石蟲獸,用水升數,消殺之法則云何,答曰,凡草有根莖枝葉,皮骨花實,諸蟲有毛翅皮甲,頭足尾骨之屬,有須燒煉炮炙,生熟有定,一如后法,順方者福,逆之者殃,或須皮去肉,或去皮須肉,或須根莖,或須花實,依方煉治,極令凈潔,然后升合秤兩,勿令參差,藥有相生相殺,氣力有強有弱,君臣相理,佐使相持,若不廣通諸經,即不知有好有惡,或醫自以意加減,不依方分,使諸藥草石強弱相欺,入人腹中,不能治病,更加斗爭,草石相反,使人迷亂,力甚,刀劍,若調和得所,雖未能治病,猶得利安五藏,于病無所增劇,例曰,諸經方用藥,所有熬煉節度,皆腳下注之,今方不然,此篇具凡藥治擇熬炮訖,然后秤之以充用,不得生秤。

凡石藥及玉,皆碎如米豆,以綿裹內湯酒中煮之。

凡鐘乳及諸石,以玉錘著水研之,三日三夜漂練務令極細,干研則七日七夜。

凡銀屑,以水銀和成泥。

凡 石,以黃土泥團之,火燒半日乃熟可用,仍不得過之,不煉,生入藥,使入破心肝凡樸硝礬石,燒令汁盡,乃入丸散,芒硝樸硝皆絞湯訖,乃納汁中,更上火兩三沸令烊盡,乃服。

凡湯中用丹砂雄黃,細熟研如粉,臨服乃投湯中,攪令調和,服之。

凡湯中用完物,皆擘破,干棗梔子之類是也,用細核物,亦打破,山茱萸五味子蕤核決明子之類是也,細花子物,正爾完用之,旋復花菊花地膚子葵子之類是也,米麥豆輩亦完用之。

凡橘皮吳茱萸椒等,入湯不 咀。

凡諸果子仁,皆去尖皮及兩仁者,湯揉撻去皮,仍切之,用梔子者,去皮,用蒲黃者,湯成下。

凡生麥門冬生姜入湯,皆切,三搗三絞取汁,湯成去滓下之,煮五六沸,依如升數,不可共藥煮,一法薄切用之。

凡麥門冬,皆微潤抽去心。

凡麻黃,去節別煮兩三沸,掠去沫,更益水,如本數,乃納諸藥煮之,不爾,令人煩寸斬之,小草瞿麥,五分斬之,細辛白前,三分斬之,膏中細切用之。

凡牛膝石斛等入湯酒,拍碎用之,石斛入丸散者,先以 捶極打令碎,乃入臼,不爾搗不熟。

凡用桂濃樸杜仲秦皮木蘭皮輩,皆削去上虛軟甲錯,取里有味者秤之,茯苓豬苓,削去黑皮秤,牡丹天門冬巴戟天遠志野葛等,皆捶破去心,紫菀洗去土,戟干乃秤之,薤白蔥,除責令盡,莽草石南茵芋澤蘭,剔取葉及嫩莖,去大枝,鬼臼黃連,皆除根毛,石葦辛夷,拭去毛,又去心,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用大棗烏梅皆去核,用鬼箭削取羽皮。

凡茯芍藥,補藥須白者,瀉藥唯赤者。

凡菟絲子,湯淘汰去土干漉,暖酒漬經一宿,漉出曝微白搗之,不盡者更以酒漬之,三五日乃出曝,微干搗之,須臾悉盡,極易碎。

凡甘草濃樸枳實石南茵芋藜蘆皂莢之類,皆炙之,而枳實去 ,藜蘆去頭,皂莢去皮子凡椒云實微熬令汗出,即有勢力。

凡湯丸散,用天雄附子烏頭烏喙側子,皆 灰炮令微拆,削去黑皮乃秤之,唯姜附湯及膏酒中,即生用,亦削去皮乃秤之,直理破作七八片,半夏熱湯浸洗去上滑,一云十洗四破乃秤之,以入湯,若膏酒丸散,皆 灰炮之用。

凡巴豆,去心皮膜,熬令紫色,杏仁桃仁葶藶胡麻諸有膏脂藥,皆熬黃,別搗令如膏脂,視之泯泯爾,乃以向成散稍稍下臼中,合研搗令消散,乃復都以輕絹篩之 盡,又納臼中,凡麥 曲末,大豆黃卷澤蘭蕪荑,皆微炒,干漆熬令煙斷,烏梅入丸散熬之,用熟艾者,先炒細擘,合和諸藥搗之,今細散不可篩者,納散中和之。

凡用諸毛羽齒牙蹄甲龜鱉鮫鯉等甲皮肉骨角筋鹿茸等,皆炙之,蛇蛻皮微炙。

凡用斑蝥諸蟲,皆去足翅,微熬,用桑螵蛸,中破炙之,牡蠣熬令黃色,僵蠶蜂房微熬之。

凡湯中用麝香犀角鹿角羚羊角牛黃,須末如粉,臨服納湯中,攪令調和,服之。

凡丸散用膠,先炙,今通體沸起,燥乃可搗,有不沸處更炙之斷,下湯直爾用之,勿炙,諸湯中用阿膠,皆絞湯畢,納汁中,更上火令烊盡。

凡用蜜,先以火煎掠沫,令色紫黃,即丸經久不壞,掠之多少,隨蜜精粗,遂至大稠,于丸彌佳。

凡丸中用蠟,烊之,投少蜜中攪調以和藥。

凡湯中用飴糠,皆湯成下,諸湯用酒者,皆臨熟下之。

又云,古秤唯有銖兩,而無分名,今則以十黍為一銖,六銖為一分,四分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此則神農之秤也,吳人以二兩為一兩,隋人以三兩為一兩,今依四分為一兩為定,方家有云等分者,皆是丸散,隨病輕重,所須多少,無定銖兩,兩三種或五種,皆悉分兩同等凡丸散云若干分兩者,是品諸藥宜多宜少之分兩,非必止于若干之分兩也,假今日服三方寸匕,須瘥止,是三五兩藥爾。

凡散藥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準如梧桐子大也,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為度,錢匕者,以大錢上全抄之,若云半錢匕者,則是一錢抄一邊爾,并用五銖錢也,錢五匕者,今五銖錢邊五字者以抄之,亦令不落為度,一撮者四刀圭也,十撮為一勺,十勺為一合,以藥升分之者,謂藥有虛實,輕重不得用斤兩,即以升平之,藥升方作上徑一寸,下徑六分,深八分,納散勿按抑之,正爾微動,令平調耳,今人分藥,不復用此。

凡丸藥,有云如細麻者,即胡麻也,不必扁,但令較略大小相稱爾,如黍粟亦然,以十六黍為一大豆也,如大麻子者,即今大麻子準三細麻也,如胡豆者,今之青斑豆也,以二大麻子準之,如小豆者,今赤小豆也,粒有大小,以三大麻子準之,如大豆者,以小豆準之,如梧桐子者,以二大豆準之,一方寸匕散,蜜和得如梧桐子十丸為度,如彈丸及雞子黃者,以十凡方云巴豆若干枚者,當先去心皮畢,乃秤之,以一分準十六枚,附子烏頭若干枚者,去皮畢,以半兩準一枚,枳實若干枚者,去核畢,以一分準二枚,橘皮一分準三枚,棗有大小,凡方云半夏一升者,洗畢秤五兩為正,椒一升三兩為正,吳茱萸一升五兩為正,菟絲子一升九兩為正, 子一升四兩為正,蛇床子一升三兩半為正,地膚子一升四兩為正,此其不凡方云桂一尺者,削去皮,重半兩為正,甘草一尺者,重二兩為正,云某草一束者,重三兩為正,云一把者,重二兩為正。

凡方云蜜一斤者,有七合,豬膏一斤者一升二合。

凡湯酒膏藥,舊方皆云 咀者,謂秤畢,搗之如大豆,又使吹去細末,此于事殊不允當,藥有易碎難碎,多末少末,秤兩則不復均平,今皆細切之,較略令如 咀者,乃得無末而片粒調和也,凡云末之者,謂搗篩如法也。

凡丸散,先細切,曝燥乃搗之,有各搗者,有合搗者,并隨方所言,其濕潤藥如天門冬干地黃輩,皆先切,曝干獨搗令偏碎,更出細擘曝干,若值陰雨,可微火烘之,小停冷乃搗之。

凡濕藥,燥皆大耗,當先增分兩,須得屑乃秤之為正,其湯酒不須如此。

凡篩丸藥,用重密絹令細,于蜜丸易熟,若篩散,草藥用輕疏絹,于酒中服即不泥,其石藥亦用細絹篩,令如丸藥者,凡篩丸散藥畢,皆更合于臼中,以杵搗之數百過,視其色理和同為佳。

凡煮湯,用微火令小沸,其水數依方多少,大略二十兩藥用水一斗,煮取四升,以此為率,皆絞去滓,而后酌量也,然則利湯欲生,少水而多取汁者,為病須快利,所以少水而多取汁,補湯欲熟,多水而少取汁者,為病須補益,是以多水而少取汁,好詳視之,不得令水數多少,湯熟,可用新布兩人以尺木絞去滓,澄去 濁,分再服三服者,第二第三服以紙覆令密,勿令泄氣欲服以銅器于熱湯上暖之,若于鐺中,勿令器中有水氣,方云再服三服者,要令力

十一

古今諸家丸方一十八首

廣濟療傳尸骨蒸, 肺痿,疰忤鬼氣,猝心痛,霍亂吐痢,時氣鬼魅瘴瘧,赤白暴痢,瘀血月閉, 癖疔腫,驚癇鬼忤中小兒吐乳,大人狐貍等病,吃力伽丸方。

吃力伽(白術是也) 光明砂 訶黎勒皮 麝香當門子 香附子 丁子香 沉香 蓽茇檀香 青木香 安息香 犀角(屑各二兩) 薰陸香 蘇合香 龍腦(各半兩)上十五味搗篩,白蜜和為丸,每朝取井花水服如梧子四丸,于凈器中研破服之,老小一丸,以蠟裹一丸如彈丸,緋絹袋盛當心帶之,一切邪鬼不敢近,千金不傳,冷水暖水臨時量之。忌五辛生血物,以臘月合,神前藏之密器中,勿令泄藥氣,神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吾县| 浏阳市| 石泉县| 辛集市| 河北省| 长阳| 承德市| 香港 | 清水河县| 彝良县| 灵石县| 石屏县| 上杭县| 湾仔区| 汉源县| 盐亭县| 渝中区| 永顺县| 昌平区| 布拖县| 永新县| 望奎县| 贵港市| 灵石县| 夏邑县| 都安| 武山县| 贵定县| 磴口县| 惠来县| 霸州市| 顺昌县| 宜宾县| 新河县| 彭水| 吐鲁番市| 新建县| 岱山县| 祁阳县| 竹北市|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