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九型人格入門(1)

九型人格認為,盡管人們行為上的表現千差萬別,但是行為背后的出發點即基本欲望和基本恐懼卻是有限的。按照人們的基本欲望和基本恐懼,所有的人可以劃分為九種類型,每一個人都屬于其中一個型號。這種型號是天生的,而且至死不會改變。

認識一種古老智能

“九型人格”理論是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人類發展體系,像所有真正的關于個人意識的學說一樣,它在每個新的時代都會煥發出新的生命,擴充新的概念。為了掌握這門認識自我的智能,我們首先要探索它的心理基礎及使用技巧,才能真正利用九型人格來幫助我們尋找到本我。

追問心理學的前世今生

隨著當前人們對內在心靈的日益關注,心理學也成為一大熱門,這點單從心理學書籍熱銷的現象就可以得到論證。心理學到底是什么?它為什么能夠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這需要我們從心理學的源起開始了解。

要了解心理學,先要了解我們人人都有的心理。從來到這個世界時開始,我們就開始利用自身的各種感官來認識外部世界,通過頭腦的活動思考著事物的因果關系,并伴隨著喜、怒、哀、樂等情感體驗等,這折射著一系列心理現象的整個過程就是心理過程。人類對自身這些心理現象的探究,就是心理學。

從有人類文明史以來,人類就開始了對自身心理現象的探究。兩千多年前,我國思想家孔子、孟子的著作、《黃帝內經》等古籍中,已蘊含著豐富的心理思想。同時代的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的《靈魂論》一書,也是人類文明史上有關心理現象研究的專著,在這本著作中,他把人的靈魂看做是生活的動力和生命的原理,是身體存在的形式,認為靈魂支配身體活動,有自己的活動規律,他還對感覺進行了研究,并提出類似、對比、接近等原理。這些都論證了一點:心理學起源于哲學。

從字面上來看,心理學的英文psychology,是由希臘文中的psyche和logos兩字演變而成,psyche指“靈魂”,logos指“講述”,兩者聯合在一起就很好地闡述了心理學的核心:心理學是闡述靈魂的學問。靈魂在希臘文中也有氣體或呼吸的意思,因為古代人們認為生命依賴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結了。隨著科學的發展,心理學的對象由靈魂改為心靈,但它還沒能從哲學中獨立出來。

到了19世紀,生理學和物理學的飛速發展為科學心理學的誕生準備了必要條件。德國生理心理學家馮特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用實驗的手段來研究心理現象,這被公認為是心理科學獨立的標志。馮特反對用哲學思辨的方式探討心理現象,堅持用觀察、實驗以及數理統計等自然科學的方法去揭示心理過程的規律,這最終使得心理學從哲學中真正分離出來而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馮特的著作《生理心理學原理》一書也被譽為“心理學獨立的宣言書”,它是心理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體系的心理學專著。馮特也成了科學心理學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學史上第一位專業心理學家。但第一次莊嚴宣布心理學是科學的人并非馮特,而是德國哲學心理學家赫爾巴特在其于1825年出版的《作為科學的心理學》一書中明確提出的,同時,他還主張將心理學與哲學、生理學區別開來。

科學的心理學不僅對心理現象進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對心理現象進行說明,以揭示其發生發展的規律。到了20世紀20~60年代,心理學又被界定為:心理學是研究行為的科學,行為是指可以觀察到的外顯活動。在20世紀70年代,人們在心理學的研究上有了新的突破,心理學的定義得到修改:心理學是對行為和心理歷程的科學研究。這一新的界定修正了以前的研究對行為的偏重,加上了“心理歷程”,意指“內外兼顧”,由此開啟了現代心理學的開端。

當然,我們也可以把心理學的作用理解得更簡單一些:心理學教人們盡可能地按照科學的方法,間接的觀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過程(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和言語等過程)是怎樣的,人與人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和那樣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個性,包括需要與動機、能力、氣質、性格和自我意識等,從而得出適用人類的、一般性的規律,繼而運用這些規律,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的生產和實踐。

為了更好地通過研究人們心理來獲得更多的規律,人們創造了許多種心理研究方法,其中一種來自東方蘇菲教的遠古智慧——九型人格,憑借其超強的實用性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流傳了下來,成了當下人們認知自我、了解他人的最佳心理分析工具。

心理解惑:我們為什么想了解自己

問自己一個問題:“在這個世界上,你最想了解的東西是什么?”在答案只能限定一個事物的情況下,大多數人沉思許久后,常常會給出這樣一個答案:“我自己”。認知自我,是人類的天性,也是讓自己獲得良好發展的最佳途徑。因此,這個世界上不想了解自己的人實在太少。

那么,我們為什么想了解自己呢?原因可歸為兩大類。

第一類原因:好奇。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本性是不滿足,好奇就是不滿足心態的一種表現形式,人們往往通過好奇來促使自己去了解更多事物,以緩解自己的不滿足心態。因此,人們總是渴望知道自己的大腦、心靈和感覺運作的方式。

比如,人們常常會反思:

我為什么感到快樂呢?

我為什么感到悲傷呢?

……

在我們內心感到孤單寂寞時,我們常常思考這些問題,也積極地和其他人討論這些問題,這使得人生增添了無窮的趣味性。正如哈佛大學第26任校長陸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學校長論壇”上所說:“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欲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

人因為有了好奇心,所以人生充滿了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前人已給出答案,有的等待我們去解答。總之,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答問題的過程。

第二類原因:實用。

人們之所以想了解自己,除了滿足人本能的好奇心之外,更多地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更幸福,這就是追求實用的典型表現。因為很多時候,人們是在感到疑惑、痛苦的情況下提出疑問,滋生想了解自己的欲望,從而達到自己激發潛力、規避性格缺陷的目的。

比如,當人們在生活中遭遇不快樂的事情時,常常抱怨:

我怎么就沒想到這一點呢?

為什么他們看不到我的努力呢?

為什么她考試成績總是比我好?

如果今天不堵車,我就不會遲到。

當我們不快樂時,我們常常抱怨自己,抱怨他人,但歸根結底,這些不快樂因素產生的根源都在于我們自己,這也就是我們為什么要了解自己的原因。

比如,“我怎么就沒想到這一點呢?”多是因為你思維習慣偏窄,看問題不全面,做事情又容易鉆牛角尖。如果你能在做事前多聽多看多了解,懂得靈活變通,就能避免這類抱怨的產生。

“為什么他們看不到我的努力呢?”當出現這種情況,你首先需要明白:你做的努力還遠遠不夠,因此你需要繼續努力,直到感化他們為止。

“為什么她考試成績總是比我好?”我們不能光看到別人耀眼的成績,更要看到別人為此付出的艱辛,要想考得和她一樣好,或者超越她,就需要付出和她一樣或超過她的努力。

“如果今天不堵車,我就不會遲到。”堵車并非不可避免,只要你早出門十分鐘,往往就能規避“堵車”的問題。

哲學家常說:“內因決定外因。”外因太廣泛以至于難以掌控,因此人們只有從最容易的入手:了解自己,掌控自己,才易獲得人生的幸福。

然而,盡管我們明白這些道理,卻難以做到了解自己,更難以掌控自己,因此免不了活在煩惱痛苦之中。為了擺脫這些煩惱和痛苦,許多人選擇向專業的心理醫生求救。要知道,這些向心理醫生求救的人大多是眾人眼中的“成功者”,這些被美國心理學家查爾斯.T.塔特稱為“成功的不滿者”的人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事業成功,婚姻美滿,兒女聰慧,但他們卻不快樂,根本原因在于他們不理解自己。

這些“成功不滿者”的出現,促進了人本心理學和后人本心理學的發展,這些心理學派認為,一旦人們在普通生活層面獲得了成功,他們如果想要繼續獲得健康和快樂,就會進入存在和精神的領域。在此之外,有關普通生活層面的性格分析理論都是有效的,但是如果我們需要進一步發展,這些理論的缺陷就會暴露出來,我們就會對它們感到失望,而且很可能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說得簡單一點,這就是成長障礙的問題。

在眾多心理學家的實踐后發現,九型人格是目前解決人生中成長障礙問題的最佳方法。九型人格將世界上的人分為九種人格類型,每一種人格類型都是建立在不同的感知類型上,每一種人格類型都各有優缺點,如果人們能夠清楚地認知自己人格類型,并做到揚長避短,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改造我們的個性,減少我們生活的煩惱苦痛,增添我們生活的快樂。

然而,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物,九型人格也不例外。因此,我們不得不在此告誡那些初學九型人格的人們,不要癡迷于九型人格的識人能力,而忘卻了它僅僅是一件幫助我們通向深層自我的工具,因為這容易犯了佛學常說的“我執”,你將得到的就不是愉悅的本真,而是無盡的煩惱了。

應用心理學的分支:九型人格

應用心理學是心理學中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學科分支,它致力于將心理學理論應用于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解決人類的心理問題的實踐活動中。應用心理學研究領域已涵蓋了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分為多個研究方向,如心理測量與咨詢、醫學與臨床心理學(心理咨詢,心理衛生)、管理(工業)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經濟(包括廣告、消費)心理學等。九型人格作為一個定位人的本性、定位人的內心如何運作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洞察自身及他人那些強烈的情緒,并且分析它們產生的原因,且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取得不錯的效果,比如改善夫妻關系、更好地教育子女、更好地與上司溝通,等等。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九型人格是應用心理學的一個分支。

九型人格,在英文中稱為Enneagram,又稱性格形態學、九種性格,它是近年來備受美國斯坦福等國際著名大學MBA學員推崇,并成為如今最熱門的課程之一,幾十年來風行歐美學術界及工商界。

九型人格與其他人格分類法相似,是研究人格的一種方法。它的起源時間和形成經過已不可考,但研究者一致認為它的起源非常久遠,可能要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或者更早。

大多數人認為,九型人格來自公元9世紀中亞和波斯地區興起的神秘信仰——蘇菲教,其教義認為:在人追求至高覺悟的過程中,人的性格將成為他們發掘自身潛力的導引者。人性的發展是一個包括了不同階段的完整體系,從最基本的性格特征,到一些不平常的潛能,比如愛的能力、感受他人的能力和先知先覺的能力,這是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而本書中出現的“九型人格圖”僅僅是這個完整模式的一部分。

那么,九型人格是怎樣產生的呢?

據傳,蘇菲教有個長者,因為他善于開導人們,為別人排憂解難,所以被稱為靈性教師。靈性教師經常和他的弟子在一起探討學問。隨著頻繁的接觸,靈性教師發現不同的弟子有不同的表現,比如有的人十分邋遢,有的人卻很在意穿著打扮;有的人喜歡靜靜地思考一個問題,有的人卻喜歡和別人交談、辯論;有的人急于知道某個問題的答案,有的人卻很享受靈性教師分析問題的過程……

為什么弟子會有不同的表現?靈性教師對這一現象產生了濃厚興趣,于是,他著手對人的各種表現加以分析、總結,并將有同一性格特征的人歸為一類,共有九類。后來經過更多的調查研究,靈性教師發現,生活中的每個人都離不開這九種類型,于是,最初的“九型人格”誕生了。

這項“發明”只有蘇菲教派的靈性教師知道,用以開啟教眾的靈性,而且數千年來一直都是以秘密的方式流傳。它的神奇之處不僅僅在于每個前去請求靈性教師解決困擾的人,都得到非常滿意的解答,還在于即使是相同的問題,每個人的解答卻不同。

公元1920年,俄國人古爾捷耶夫(G.I.Guardjieff)首先將九型人格學說傳入西方,用它來闡釋人類的九種特質,而真正將這套學說發揚光大的是艾瑞卡學院的創辦人奧斯卡·伊察索(Oscar Ichazo)。

奧斯卡·伊察索宣稱九型人格學說是他在19世紀50年代旅行于阿富汗,由蘇菲教派里學得。他將人類的九種欲望放進九型人格學說中,并將這套學說作為人類心理訓練的教材。許多知名的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都曾追隨伊察索學習九型人格學。其中知名的精神病學家克勞狄亞納朗荷,在智利學習后,便將這門知識傳入美國加州,開設起一系列的工作室,探索人的性格形態。九型人格由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發揚光大,其傳播到中國,還是近幾年的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阳市| 芷江| 辽源市| 灵山县| 连平县| 鄄城县| 武安市| 西安市| 莱州市| 高陵县| 宜城市| 岳普湖县| 揭阳市| 阿荣旗| 九江县| 遵义县| 葵青区| 二连浩特市| 南宫市| 巴彦淖尔市| 石狮市| 金寨县| 红河县| 武威市| 天等县| 嵩明县| 福海县| 原平市| 台安县| 汾西县| 连平县| 聊城市| 肥西县| 奈曼旗| 渝北区| 长沙市| 濮阳县| 启东市| 新疆| 上犹县| 南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