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被歷史遺忘的文明碎片(3)

有人根據廢墟中無火燒痕跡,推測城市可能毀于地震。1966年,美國有一批海洋地理學家在愛琴海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發現該區海底里沉積著一層很厚的火山熔巖,經研究認為,在公元前1480年左右,克里特島以北不遠的地方曾發生過一次罕見的火山大噴發,因此推斷,可能就是那次火山大爆發所引起的強烈地震和海嘯,毀滅了克諾索斯等城市。另一些研究者認為王宮在毀壞前曾遭到浩劫,約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克諾索斯的最后一個王宮被毀,此后不復重建。也有些學者則認為,這可能是希臘半島上的邁錫尼人發動入侵的結果。然而,無論何種說法,都沒有得到確實的證明,還有待考古的進一步挖掘。

考古史的傳奇:邁錫尼文明

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亞哥里斯平原干旱貧瘠,人們很難把它與荷馬史詩中所描述的“多金的”邁錫尼聯系在一起。“多金的”邁錫尼是真實的嗎?

邁錫尼文明是希臘青銅時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邁錫尼城而得名。約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臘人開始在巴爾干半島南端定居。從公元前16世紀上半葉起逐漸形成一些奴隸占有制國家,出現了邁錫尼文明。邁錫尼文明是希臘本土第一支較為發達的文明,公元前17世紀中期至公元前12世紀盛極一時。

在《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荷馬多次提到“人間王”阿伽門農的首都邁錫尼,而且每次提及這一城市,都要加上“多金的”這一詞來形容它。在荷馬的筆下,邁錫尼似乎是一座黃金遍地的城市。邁錫尼國曾向外擴張,其君王阿伽門農曾率領希臘聯軍渡海遠征特洛伊,侵入小亞細亞西南沿海一帶,特洛伊戰爭正是邁錫尼人與特洛伊人爭奪海上霸權的一場交鋒。邁錫尼雖然取得了特洛伊戰爭的勝利,但不久便被南下的強悍民族多利亞人所征服,從此邁錫尼文明急劇衰亡,希臘倒退到沒有文字記載的史前社會時期。邁錫尼文明也逐漸被人們淡忘。

19世紀末,德國考古學者H·謝里曼在邁錫尼遺址發掘出眾多王族墓葬及豐富金銀飾物之后,他相信自己找到了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所描寫的世界。在一個邁錫尼的墓穴中,他將所發現的一個金箔面具命名為“阿加門農面具”,邁錫尼文明及其歷史地位始得到肯定。

邁錫尼的遺址建筑在一個高丘上,城堡的堡墻以巨石環山建成,大門上有雙獅拱衛一柱石刻,被稱為“獅子門”。據考古證明,它建于公元前1300年左右。它的門兩側的城墻向外突出,形成一條過道,加強了城門的防御性。“獅子門”寬3.5米,高4米,門柱用整塊石頭制成;柱子上有一塊橫梁,重20噸,中間厚兩邊薄,形成一個弧形,巧妙地減輕了橫梁的承重力。橫梁上面裝飾有三角形的石板,石板上雕著兩只獅子,獅的前爪搭在祭臺上,形成雙獅拱衛之狀,威風凜凜地向下俯視著。門口的階梯也用整塊的巖石鋪成,上面還殘留有戰爭的輪轍。雖然邁錫尼城堡已成廢墟,但這個莊嚴肅穆的城門,歷經3000年的風吹雨打依然巍然屹立,威風不減當年。

1939年起,由希臘考古學家帕巴德米特里領導的希臘考古學會和英國考古學家韋思領導的考古隊共同對邁錫尼遺址進行發掘,發掘工作斷斷續續進行了幾十年,奇跡還在不斷出現,人們對邁錫尼文明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全面。

邁錫尼的圓頂墓是相當宏偉的石構建筑,最大的圓頂墓稱為阿特柔斯王 (阿伽門農之父)的寶庫,高 13.2米,用巨石疊澀砌成,墓門的一塊楣石竟重達 120 噸。邁錫尼的陶器和工藝品也有自己的風格,除吸收米諾斯文明的因素外,還具有強勁粗放的特色。豎穴墓中的隨葬品,如金質的面具、角杯、指環、金銀鑲嵌的刀劍等,都是古代工藝的杰作。圓頂墓已全部遭盜掘而極少遺存,但瓦孚墓中殘存的兩只金杯極為生動精美,以浮雕表現捕捉林中野牛的情景。邁錫尼的線形文字“B”的發現,給傳奇性的邁錫尼考古又增添了新的魅力。線形文字“B”如今已釋讀成功,使我們對邁錫尼社會的奴隸制度和高度發達的社會經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從各地發現的泥板文書上了解到,該文明的社會經濟情況與古代東方的奴隸制王國相接近。泥板中還有日后希臘神話中常可見到的天神如宙斯、赫拉、雅典娜、阿波羅的名字,表明該文明與其后的希臘文明存在一定的繼承關系。

邁錫尼墳墓和王宮遺址的成功發掘,使世人看到了一個湮沒已久的輝煌的文明,證實了荷馬史詩中“多金的”邁錫尼的存在。邁錫尼考古的進行,使荷馬的優美的詩句又一次回響在邁錫尼的廢墟中,湮沒已久的邁錫尼文明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學家的努力下,向人們展現了輝煌燦爛的面目。

“多金的”邁錫尼成了考古史上繼特洛伊之后的又一個傳奇。

奧爾梅克文明之謎

奧爾梅克文明比瑪雅文化還要古老,享有中美洲“文化之母”的美譽,那么,它究竟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秘密呢?

墨西哥民間有這樣一個古老傳說:遠古時代的密林里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民族——拉文塔族,他們住在仙境般的美麗城市里,有著高度發達的文明……這就是墨西哥灣沿海地區著名的奧爾梅克文明。

奧爾梅克文明的發祥地位于今墨西哥的維拉克魯斯州和塔巴斯科州,西起帕帕洛阿潘河,東至托納拉河,面積約為1.8萬平方公里。這一帶西部為洪泛區,東部為沼澤地,氣候炎熱多雨,河流眾多,水草豐美,并且橡膠樹成片,因此當地居民被稱之為“奧爾梅克人”,意為“橡膠之鄉的人”。

奧爾梅克文明出現在3300多年前,是墨西哥最早出現的較為發達的人類古文明之一,享有中美洲“文化之母”之美譽。奧爾梅克文明的主體為三個文化點:圣洛倫佐文化、拉文塔文化和特雷斯·薩波特斯文化。三個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期有先有后,相互銜接。由這三個文化點組成的奧爾梅克文明的影響不僅僅局限于墨西哥本地區,而且遍及整個中部美洲地區。中美洲其后出現的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以及其他各種文明都與奧爾梅克文明有很深的淵源。

奧爾梅克文明被認為是中美洲文明的始祖,它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為日后的社會提供了許多文明財富,但最卓著的當屬奧爾梅克特有的雕像,這些雕像以巨大的石頭頭部雕像工藝見長,大都雕刻著厚厚的嘴唇和凝視的眼睛。1938年發現的“奧爾梅克巨石頭像”是奧爾梅克文化中最聞名于世的藝術品,這些頭像由整塊玄武巖雕成,構思完善,具有強烈的寫實性。14個巨石頭像中最大的是一個青年的頭面雕像,重達30噸,高3.05米左右,形象十分生動。他鼻子扁平,嘴唇厚大,眼睛半睜,呈扁桃狀,眼皮顯得十分沉重;頭戴一頂裝飾有花紋的頭盔,遮住了兩耳。考古學家認為該頭像可能是當時奧爾梅克領袖的雕像,或者就是一種向死者表示致敬的紀念碑。

雕像的高超工藝,連幾千年后的現代人都嘆為觀止。它們不僅體積巨大,而且栩栩如生,尤其令觀者震撼的是,這些雕像所用的石頭均來自很遠的地方,而在當時沒有先進機械設備的情況下,奧爾梅克人卻把沉重的玄武巖石塊從40里外的火山區拖到圣洛倫索,還把巨大的石頭打磨成了10米高的石頭頭像,其中的力量與智慧實在是令人充滿想象。所以,科學家認為,這些石像是文明的標志。

除了雕刻出巨型石像外,奧爾梅克人還用綠玉或黑玉雕出許多小型的人像、動物形象或一些小雕像。奧爾梅克人喜歡用翡翠綠玉做各種珍貴的禮器、宗教用具和裝飾品,這是奧爾梅克文明的一大特色。在奧爾梅克人看來,最為貴重的物品是玉石,它代表著“第一流的無上的體面”。綠色玉石所折射出的顏色仿佛滴翠的青玉米或蕩漾的碧波,由此綠玉成為“珍貴”和生命自身的同義詞。奧爾梅克人雕刻出來的小型石像晶瑩圓潤,玲瓏可愛。這些玉石人像以裸體直立的站相和五官俱全的面具為最多,有的小人像胸前還綴有一面用黑曜石鑿成的鏡類飾物,即使在3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閃閃發光。在玉雕作品中,最常見的是一個帶有美洲豹頭部特征的神像,該神像是人的身形,學者們稱之為“豹人”或“豹娃”。美洲豹是奧爾梅克人崇拜的主要天神的象征,因此這個神的形象往往兼具人和豹的特點。奧爾梅克人的這些作品既反映了他們獨特的宗教信仰,又形成了一種方正凝重、深厚圓潤的風格,成為奧爾梅克藝術的典范。

不僅如此,科學家發現奧爾梅克人還發明了一種橡皮球游戲,后來這種游戲在整個地區廣泛流傳,成為各地十分喜聞樂見的活動項目。此種發明無疑又閃現了奧爾梅克人特別的智慧。

3000年前,就在地球上的大多數角落仍然處于文明的黑暗中時,而奧爾梅克卻在古遠的城市中創造了自己的文明,閃耀著奪目的光芒。他們曾經很強盛,但到公元前900年前,不知是什么原因,他們突然消失了。他們的遺跡中也沒有任何遭到外敵入侵的痕跡。所以科學家猜測也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河流由于淤泥堵塞而改道,導致他們不得不放棄這里,遠走他鄉。據說今天的墨西哥圣洛倫索就建立在它的遺址之上。

遭受滅頂之災的龐貝古城

龐貝古城是一個遙遠的傳說,它在地下沉睡了千年才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里,這么龐大的一座古城,是如何神秘地消失了的呢?

龐貝城是亞平寧半島西南角坎佩尼亞地區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西北離羅馬約240公里,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維蘇威火山西南腳下10公里處。西距風光綺麗的那不勒斯灣約20公里,是一座背山面海的避暑勝地,始建于公元前6世紀。龐貝在公元前4世紀開始逐漸受到羅馬勢力的影響,公元前89年與赫庫蘭尼姆城一同并入羅馬,所以也稱為羅馬龐貝城。

公元79年毀于維蘇威火山大爆發。龐貝在當時屬于中小城鎮,但由于被火山灰掩埋,街道房屋保存比較完整,從1748年起考古發掘持續至今,為了解古羅馬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提供了重要資料。

在羅馬古冊記載中,龐貝城是一座“美麗花園”。 據記載,龐貝城是由奧斯坎斯部落興建的,是一座人口稠密,商旅云集的小城。公元前89年,龐貝城被羅馬人占領,成為羅馬帝國的屬地。到公元79年為止,這里已經成為富人的樂園,貴族富商紛紛到此營建豪華別墅,使龐貝城成為聞名遐邇的酒色之都。在這座 “花園”中生活著約2萬的居民,重要建筑圍繞市政廣場,有朱庇特神廟、阿波羅神廟、大會堂、浴場、商場等,還有劇場、體育館、斗獸場、引水道等羅馬市政建筑必備設施。經濟的繁榮帶動了科學文化的發展,在同一時期,龐貝文明已經遠遠超過了還處于蠻荒時代的歐洲其他國家。然而,就在龐貝城達到繁榮巔峰時,它卻神秘消失了。曾經輝煌一時的龐貝文明遁跡于歷史長河中,留下的唯有一個個難解的謎團……

1709年,一群工匠在離那不勒斯不遠處打造一口水井時挖出了不少大理石塊。這些石塊表面有著精致的圖案,雕刻工藝讓人嘆為觀止。地下有寶貝的消息很快傳開,越來越多的人前來這里挖掘。不久,有人挖出一塊刻有“龐貝”字樣的大理石。人們這才知道,這就是古書中記載的龐貝城,它是真實存在的。但是,這座古城當時怎么會消失呢?如今又怎么會在地里被挖掘出來?

在1778年地考古挖掘中,考古學家們挖掘出了2 000多具尸骨。當他們將石膏漿灌進已經干枯了的尸體空殼,制成石膏像時,吃驚地發現這些遇難者的面部表情都是痛苦絕望。當年的龐貝遭受到了什么,讓整城居民無所遁逃而死于痛苦?考古學家對古城遺址、地質做了大量考察,推測古城的消失與離此不遠的維蘇威火山有關。

維蘇威火山海拔1277米,據地質學家們考證,它是一座典型的活火山,數千年來它一直在不斷噴發,龐貝城就是建筑在遠古時期維蘇威火山一次爆發后變硬的熔巖基礎上的。當時人們對火山滿不在乎,在火山兩側肥沃的土地上耕作,絲毫沒有想到這座“死火山”正在醞釀著一場毀滅性的大災難。公元62年2月8日,一次強烈的地震襲擊了這一地區,造成了許多建筑物的毀塌,我們今天在龐貝城看到的許多毀壞的建筑都是那次地震造成的。地震過后,龐貝人又重建城市,而且更追求奢侈豪華,然而,龐貝還沒來得及從那次地震中復蘇過來,在公元79年8月24日這一天,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了。

強烈的火山爆發將整個龐貝城掩埋,最深處竟達19米,曾被譽為“美麗花園”的龐貝城消失了。此后,維蘇威火山又有多次爆發。由于火山灰和熔巖的層層覆蓋,地下的古城被埋得更深,后人從地面上再也見不到古城的一點蹤跡。于是,龐貝古城漸漸成為古籍史冊和民間傳說中的神秘之處,沒有人知道它的位置和模樣。

一直到18世紀,這個沉睡千年的古城才初現人間,但是由于當時的挖掘行動是具有掠奪性和破壞性的,無數珍貴的文物被毀壞了。1860年,由于官方介入,發掘工作才走上正軌。經過長達100多年大規模的系統挖掘,龐貝城這座沉睡了千年的古城逐漸揭開了神秘的面紗。人們從這片遺址中驚喜地發現,富有表現欲的龐貝人在公元前6世紀前至8世紀中期,創造了空前的文明神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顺县| 集安市| 宁陵县| 团风县| 佳木斯市| 德江县| 漠河县| 韶关市| 浪卡子县| 赣榆县| 丰城市| 贵港市| 错那县| 年辖:市辖区| 阜南县| 平果县| 淄博市| 洛阳市| 茌平县| 北安市| 石林| 页游| 岳普湖县| 定日县| 华亭县| 武定县| 崇义县| 民和| 津南区| 永昌县| 宜黄县| 灵石县| 江达县| 巴林左旗| 宁河县| 宁国市| 红河县| 甘孜| 简阳市| 邹城市| 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