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老師準備把這個本子送給一家私人收藏館時,內閣教育大臣寄來了一封信:“我是您當年的學生戴維,不過我已經不需要那個本子了,因為我現在已經實現了那個夢想。我一直相信只要不讓年輕時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
【劍橋箴言】
終生努力,便可成功。夢想也是一樣,只要你咬定青山不放松,堅持自己當初的夢想不放棄,不因為面臨各種壓力而放棄,堅持到最后,你就可擁有一個精彩的人生。
1月20日 愿望總是美好的
贊美別人是做人的一種信念,也是改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美好愿望。
猶太人和朋友搭車去倫敦。下車時,他對司機說:“謝謝,搭你的車十分舒適。”
司機愣了:“你是在嘲笑我嗎?”“不,我很佩服你在交通混亂時還能沉住氣。”司機沒再說什么,便駕車離開了。“你為什么會這么說?”朋友有些不解。“我想讓人間多點人情味。”“靠你一個人的力量怎么辦得到?”
“我相信一句小小的贊美能讓那位司機一天都心情愉快。如果他今天載了10位乘客,他們受了司機的感染,也會對周圍的人和顏悅色。這樣算來,我的好意可間接傳給500多人,不錯吧?”
“但你怎么知道司機會照你的想法去做呢?”“我并沒有寄望于他,我習慣多對人和氣,多贊美他人。”“但是你這樣做有什么效果呢?”“就算沒效果我也毫無損失呀!開口稱贊那司機花不了我幾秒鐘。如果那人無動于衷,那也無妨,明天我還可以再稱贊另一個司機呀!”
“但光靠你一個人有什么用呢?”
“我常告訴自己千萬不能放棄,讓這個社會更有人情味原本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能影響一個就一個,能影響兩個就兩個……”
【劍橋箴言】
把贊美別人當成一種信念,一種改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美好愿望,需要擁有上帝一樣寬廣的胸懷,需要擁有劍橋人一樣博愛的精神。
1月21日 有付出才有收獲
追求是上帝給你最大的祝福。如果你整天無所事事,把上帝給你的最大的恩賜放棄了,當然就一無所有了。
老乞丐每天晚上都向上帝祈禱,希望他的誠心可以創造奇跡。
一天,當他祈禱完畢,天使竟然真的出現在他的面前:“上帝被你的虔誠打動了,他可以幫助你實現三個愿望。”
老乞丐心中大喜,立刻許了兩個愿望:變成有錢人,年輕50歲。他的愿望都實現了。這時,他心花怒放,迫不及待地說出了第三個愿望:一輩子不需要工作。
天使點了點頭,他立刻又變回了那位老乞丐。
乞丐奇怪地叫道:“這是為什么?天使,你是不是弄錯了?”
天使的聲音從天邊遙遙地傳了過來:“工作是上帝給你最大的祝福。只有投入工作,你才有生命的活力。現在你把上帝給你的最大的恩賜放棄了,當然就一無所有了!”
【劍橋箴言】
愿望不是空想,關鍵在于付出。如果只是一味地想著去得到什么東西,卻沒有實際行動,不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勤奮,那就什么都得不到。付出多少,就會得到多少,這是一種最公平的勞動。
1月22日 在追求中得到滿足
在尋找夢想的路上,別忽略了明媚的陽光,路邊的小草,還有向著太陽開放的那些花兒。
他是一個盲孩,因為家窮跟著一個盲人牧師說書。師父臨死前告訴他一個秘密:將他期盼已久的復明藥方封進琴槽中,只要他盡心盡力彈斷1000根琴弦的時候,才可開啟琴槽,否則藥方失靈。他聽從教誨,并帶了一個盲人徒弟。
時間過得真快,他彈斷了999根琴弦。有一天,他正在給大家說書。突然一聲脆響——手中的琴弦斷了!當他滿懷希望地把從琴槽中取出的藥方遞給藥鋪時,掌柜的卻告訴他:那是一張白紙。他絕望了,后來才體會到師父的良苦用心:曾經因為有這個復明藥方的召喚,他才有了生存的勇氣。他在謀生中,說書彈弦,受人尊敬,他學會了愛與被愛,在生存的快樂中他早忘記自己是個盲人——他其實早已于那些勞碌的時刻復明了。
回家后,他鄭重地對小徒弟說:“我這里有一個復明的藥方。我將它封入你的琴槽,當你彈斷第1000根弦的時候,你才能打開它,記住:必須用心去彈……”“是真的嗎?師父!”
“是的!”他堅定不移地說。可惜,他的徒弟看不見他那一雙如枯井般的眼眶中涌出來的滾滾熱淚。
【劍橋箴言】
只要你付出了努力,只要你在不斷追求的過程中得到了快樂,你的人生就是充實的,因為你用另外一種方式更為精彩地闡述了成功人生的真正內涵。
1月23日 把希望放在眼光之外
一個人的生活就像在大海里航船,如果你連自己的目標都不知道在哪里,那么任何風向對你來說都是不順的。
炎熱的夏天,一群鐵路工人正在站臺上忙碌。
這時,旁邊緩緩地停下了一輛豪華列車,有人打開了其中一扇窗戶朝對面的一個工人喊道:“嗨,杰克!”于是,一個工人走近了這輛豪華列車旁邊,靠著窗戶和對方熱情地聊了起來。他們不時還發出一陣爽朗的笑聲,直到列車啟程時才握手道別。
其他同伴問杰克那是誰,杰克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那是我的朋友,20年以前我和他一起在鐵路上干過,現在他是鐵路公司的總裁了。”“難道他是交了什么好運嗎?”有人不解地問。
“不!”杰克望著遠去的列車低下了頭,“當初我是為了每天的薪水而工作,他卻是為這一條鐵路而工作。”
【劍橋箴言】
命運是公平的。在成功面前,每一個人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只是因為每一個人的目標不同才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如果只滿足于現狀,日復一日,到頭來仍然是在為生存而作無奈的掙扎。
1月24日 沒有目標的行動只能走向滅亡
目標是我們的出發點和目的地,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它。
有人做了一個試驗,將一組毛蟲放在一個大花盆的邊上,使它們首尾相接,排成一個圓形,帶頭的那條毛蟲也排在隊伍中。那些毛蟲開始移動,它們像一個長長的游行隊伍,沒有頭,也沒有尾。
觀察者在毛蟲隊伍旁邊擺放了一些它們喜愛吃的食物。但是,毛蟲們想吃到食物就得看它們的目標,也就是那只帶頭的毛蟲是否停了下來。觀察者預料,毛蟲會很快厭倦這種毫無用處的爬行而轉向食物。
可是毛蟲沒有這樣做。那只帶頭的毛蟲一直跟著前面的毛蟲的尾部,它失去了目標。整隊毛蟲沿著花盆邊以同樣的速度爬了七天七夜,一直到餓死為止。
【劍橋箴言】
目標是所有奮斗者幸福的起點,是指路明燈,沒有目標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目標的行動也只能一步步走向滅亡。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目標,這種目標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
1月25日 進取心完善完美人生
進取心帶來的激勵存在于我們人體內,它推動我們完善自我,追求完美的人生。
1944年4月7日施羅德出生在下薩克森州的一個貧民家庭。他出生后第三天,父親就戰死在羅馬尼亞。母親當清潔工,帶著他們姐弟二人,一家三口相依為命。
1950年,施羅德上學了。因交不起學費,初中畢業他就到一家零售店當了學徒。貧窮帶來的被輕視和瞧不起,使他立志要改變自己的人生:“我一定要從這里走出去。”1962年,他辭去了店員之職,到一家夜校學習。他一邊學習,一邊到建筑工地當清潔工。不僅收入有所增加,而且圓了他的上學夢。
四年夜校結業后,1966年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夜校學習法律,圓了上大學的夢。畢業之后,他當了律師。32歲時,他當上了漢諾威霍爾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