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 書林清話
  • 葉德輝
  • 4107字
  • 2015-12-28 12:13:13

建陽書林劉克常。無元號疆圉協洽(丁未。)刻《新箋決科古今源流至論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續集》十卷,《別集》十卷,見《楊錄》、(云目錄后碑牌題“疆圉協洽之歲”,年號二字為書估挖去。予舊藏至正甲午建陽翠巖精舍所刊《陸宣公奏議》卷一末碑牌中,有“近因回祿之變重新繡梓”云云,與此本所稱“先因回祿”一語正吻合,由是推之,當是至正之丁未也。)《丁志》。(云目錄后有“大德丁未建陽書林劉克常識”。與《楊錄》碑牌異,未可據。)以上刻本傳世,足供十駕之求,其間歷元明兩朝而世其業者,莫如:建安虞氏務本書堂。至元辛巳(十八年。)刻《趙子昂詩集》七卷,見《陸志》、《陸續跋》。泰定丁卯(四年。)刻元蕭鎰《新編四書待問》二十二卷,見《陸志》。(云目錄后有“泰定丁卯仲春虞氏務本堂”一行。)至正丙戌(六年。)刻《周易程朱傳義》十四卷,附呂祖謙《音訓》,《毛詩朱氏集傳》八卷,見北京廠肆韓氏翰文齋書肆。(序后有墨印記云“至正丙戌良月虞氏務本堂刊”。序十行,行二十一字;經文十二行,行二十一字;小字雙行,行二十五字。)無年號刻河間劉守貞《傷寒直格方》三卷,《后集》一卷。《續集》一卷。張子和《心鏡》一卷,見《瞿目》、《陸志》、《陸續跋》。(云后有墨圖記云“臨川葛雍校正建宋虞氏刊行”。)又刻《增刊校正王狀元集注分類東坡先生詩》二十五卷,見《天祿琳瑯后編》六、(誤入宋版,云后有篆書條記“建安虞平齋務本書坊刊”。(案坊為堂之誤))《楊錄》。刻《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四卷,見《瞿目》。(目錄后有“建安虞氏刊于家塾”一行。)洪武二十一年刻元董真卿《易傳會通》十四卷,見《朱目》。(云建安務本堂刊。)此由元至元辛巳下至明洪武二十一年戊辰,凡百有余年矣。又有:建安鄭天澤宗文書堂。至順庚午(元年。)刻元劉因《靜修集》二十二卷,《補遺》二卷,見《張志》、《瞿目》、《陸志》。(宋賓王鈔本。)刻《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卷,《指南總論》三卷,見《瞿目》、《森志》、《繆續記》。(云目錄后有“建安宗文書堂鄭天澤新刊”一行。)囗囗(當是至正元號。)丙戌(六年。)刻《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見《森志》。(云末有識云“囗囗丙戌孟冬之吉書林宗文堂樂齋鄭希善刊”。)無年號刻《大廣益會玉篇》三十卷,見《楊志》、《楊譜》。(云目錄后有鼎形木記篆書“宗文”二字,下有“建安鄭氏鼎新繡梓”方木記。)刻《鼎雕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三卷,見《孫記》。(云題“書林宗文堂繡梓”。)正德丙寅(元年。)刻明宣宗《五倫書》六十二卷,見《天祿琳瑯后編》十六。(云“正德元年丙寅孟冬宗文書堂新刊”。)嘉靖甲申(三年。)刻《蔡中郎伯喈文集》十卷,《外集》一卷,《詩集》二卷,《獨斷》二卷,見《繆記》。(云后有木牌記云“嘉靖甲申孟冬月宗文堂鄭氏新刻”。)嘉靖丁酉(十六年。)刻《初學記》三十卷,見《森志》。(云后有木印記題“書林宗文堂刊行”,跋有書林鄭逸叟姓名。)無年號刻《藝文類聚》一百卷,見《陸志》、《陸續跋》。(云后有無名氏跋,云:“今書坊宗文堂購得是書,即便命工刊行,溥傳海宇,售播四方賢哲士夫,以廣斯文,幸鑒。”德輝按:此必刻《初學記》同時所刻。明嘉靖七年有陸采刻本,行款字數與此同,每葉二十八行,每行二十八字,蓋同出元刻本。宗文書堂雖為元時書林,而此書之刻,則后于陸采本。《陸續跋》以為元槧,非也。)此由元至順庚午下至明嘉靖丁酉,凡二百余年,視虞氏世業倍之,亦書林所僅見者也。又有:楊氏清江書堂。刻書雖少,亦始元末迄明初,所刻《通鑒綱目大全》五十卷,合尹起莘《發明》、劉友益《書法》、王幼學《集覽》、汪克寬《考異》、徐昭文《考證》五書刻之。徐昭文《考證自序》題至正己亥,(十九年。)則在元末矣。(序文后有小榜,云“楊氏清江書堂新刊”。)見《錢日記》。宣德辛亥(六年。)刻《大廣益會玉篇》三十卷,見《楊譜》。(云后有木牌記,云“宣德辛亥孟冬清江書堂新刊”。)此由元至正己亥至明宣德辛亥,雖僅七十余年,然時經鼎革,屹然與虞、鄭二氏鼎足而存,固亦書林碩果矣。大抵有元一代,坊行所刻,無經史大部及諸子善本,惟醫書及帖括經義淺陋之書傳刻最多。由其時朝廷以道學籠絡南人,士子進身儒學與雜流并進。百年國祚,簡陋成風,觀于所刻之書,可以覘一代之治忽矣。

元建安葉氏刻書建安余氏書業,衰于元末明初。繼之者有葉日增廣勤堂,自元至明,刻書最夥,亦有得余板而改易其姓名堂記者,如元天歷庚午(是年改元至順。)仲夏刻《新刊王叔和脈經》十卷,見《張志》、《森志補遺》、(《針灸資生經》下,元刊本。)《瞿目》。(舊鈔本。)明正統甲子(九年。)良月吉日三峰葉氏廣勤堂刻《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卷,《指南總論》三卷,《圖經本草》一卷,見《森志補遺》。正統十二年孟夏三峰葉景逵刻《針灸資生經》七卷,有墨圖記,云“廣勤書堂新刊”,見《瞿目》、《陸續志》、《丁志》。(誤作元刻。)又有“三峰葉景逵謹咨”牌記,見《森志》、《陸志》、《陸續跋》。成化九年歲次癸巳刻《埤雅》二十卷,云“葉氏廣勤書堂新刊”,見《森志》。元版《唐詩始音輯注》一卷,《正音輯注》六卷,《遺響輯注》七卷,目錄后有“廣勤堂”鼎式木印,“建安葉氏鼎新繡梓”木長印,見《孫記》。(按此明時所刻。)此其自刻板也,日增、景逵當是父子相繼。《天祿琳瑯》六元板集部《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集》,中有一部云:將皇慶壬子余氏木記刂去,別刊廣勤堂新刊木記,其鐘式、爐式二木記尚存,而以“皇慶壬子”易刻“三峰書舍”:“勤有堂”易刻“廣勤堂”。目錄后“皇慶壬子余志安刊于勤有堂”十二字雖已刂去,而卷二十五后猶未刂補。(《后編》一部,誤入宋板。)《瞿目》,元刊本《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卷,附《文集》二卷,云此即皇慶元年余氏勤有堂刊本。后廣勤書堂得其板,附以文集二卷,故所刊字跡迥異;而目錄后及卷二十五末葉原有“皇慶壬子余志安刊于勤有堂”一條,亦已鏟去不存。《楊錄》,元本《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二十五卷,《文集》二卷,云楊蟠《觀子美畫像》詩后,有“廣勤書堂新刊”木記;卷二十五后,有“壬寅年孟春廣勤堂新刊”一行,此壬寅當在至正二十二年,已在元末。《丁志》有一部,云后有“廣勤書堂新刊”六字木記,門類后有“三峰書舍”四字鐘式木印:“廣勤堂”三字鼎式木印。蓋是時余板《杜詩》久歸廣勤堂,后又轉售金臺汪諒。《天祿琳瑯》六,別一部云:削去廣勤堂木記,惟以“三峰書舍”四字易刊“汪諒重刊”四字。《丁志》二本皆有之,其一誤為汪諒翻刻,丁云“行款字數與元刊無異,惟筆畫稍肥”。不知筆畫肥由于久印低損,非出翻刻。汪諒,金臺書估,嘉靖四年為柯維熊刻《史記》者。殆由葉而得其板,削去舊名,換以己名。《天祿琳瑯》十明板《分類補注李太白詩集》二十五卷,云:“前元版中有是書,目錄末葉板心,標‘至大辛亥三月刊’,此本板式似之,而目錄末葉板心則稱‘正統己巳二月印’,當即由前板翻出者。”其所載建安余氏勤有堂刊木記,系仍元刻之舊,此余板《李杜集》元明間售歸廣勤堂之確證。其后屢經轉鬻,但改印記牌名。如前《天祿琳瑯》六所載之一部,將廣勤堂削去,易“三峰書舍”印記為“汪諒重刊”印記之例。蓋同一刻板而數易主名,否則豈有翻板時只改元號年月不改堂名之理,是亦顯而易見者也。

廣勤堂刻萬寶詩山世傳錢謙益絳云樓所稱宋板《萬寶詩山》,后歸湖州陸心源;百百;宋樓。前有囗囗囗囗囗(此缺五字。)雍作噩重九日蒲陽余性初序云:“書林三峰葉景逵氏,掇拾類聚,繡梓以傳于世,目之曰《萬寶詩山》。”《陸續跋》以為宋麻沙本,謂序“著雍”在戊,“作噩”在酉,戊酉不相值,非戊戌即己酉之訛。蓋理宗淳末年刊本。是書亦載《莫錄》,云宋巾箱本。又載王聞遠《孝慈堂書目》,云宋袖珍本。日本島田翰作《;百百;宋樓藏書源流考》駁之,謂序所缺為“宣德四年”四字,“著雍作噩”當是“屠維作噩”之偶然筆誤,不免為書估所愚。島田駁之誠是。不知“著雍屠維”四字,形近易誤,當刻書檢查時粗略致誤,非筆誤也。至所缺年號,即售于錢謙益時估人之所為,非陸始受其愚。使錢當日得見正統三年景逵所刻各書,則無此誤謬矣。至《孫記》所載元本《唐詩始音輯注》等,目后有“廣勤堂”鼎式印、“建安葉氏鼎新繡梓”長木印,此似在《萬寶詩山》之前,然亦不出明代。何也?如《始音》、《正音》、《遺響》等類,與分初、盛、中、晚唐詩者知解相同。初、盛、中、晚之別,始于明高秉編《唐詩品匯》、《拾遺》。據其序,書成于洪武甲子十七年,而《拾遺》則補于癸酉。其書子目有大家、名家、羽翼、余響諸類,區畫唐詩門戶,風氣開自明初,元人無此例也。然則《詩山》及《始音》等集精刻本,埒于宋、元,故自來收藏家,不誤以為宋,即誤以為元,亦其魚目可以混珠故也。《萬寶詩山》亦載胡爾榮《破鐵網》,云:“宋板《監省選編萬寶詩山》三十八卷,季滄葦藏書。袖珍本,板心長約四寸,闊前后約六寸。首行大字所題即寫此名目,次行即云‘書林葉氏廣勤堂新刊’,有目無序。每葉共三十行,行十五字。詩俱分類,自‘太極’至‘蟲魚’類止,似今帖括之詩。每詩一首,連題三行,不著編次人姓名,并不詳作詩者為誰氏。系吳門五柳居陶氏所藏,聞已歸維揚鮑氏。”按此即絳云樓故物,展轉歸于日本巖崎氏,島田翰所見即此。吾曾見景寫本,誠如胡氏所云,蓋當時坊估射利之所為,不足與于大雅之列。自來收藏家不知鑒別,以為真宋槧奇書,亦由其校刻甚精,可以亂玉也。吾藏有廣勤堂刻李燾《通鑒宋元續編》殘卷,(不知卷數多少。)字體圓活,有南宋刻本遺風。首敘,大題云“通鑒宋元續編”,敘云:“宋元一書乃李氏燾之所編也。其間治亂興亡之道,靡不備錄,誠萬世史學之要法也。惜此書刊刻既多,差訛亦甚,爰取古本謄作大字,梓行于世。俾后之讀史者,不惟無格之患,亦且無魯魚亥豕之疑矣。夫豈曰小補之哉。”末題“嘉靖丙午歲季夏月祥旦葉氏廣勤堂謹識”,又末一行云“宋元敘畢”。此書宋以來官私志目均不著錄。李燾,宋人,著有《續資治通鑒長編》,固與此書無涉,且宋人安得編至元時。坊估無學,實形鄙陋,惟其板刻精美,為坊肆當行。故雖牧翁、滄葦諸人,在二百年前已不能分其真贗,又無論胡、陸兩家之晚出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平| 广汉市| 和平县| 达孜县| 苍山县| 延川县| 沙雅县| 石柱| 元阳县| 清镇市| 光山县| 泌阳县| 惠安县| 南阳市| 怀宁县| 伊春市| 阳曲县| 沧州市| 顺平县| 石家庄市| 威宁| 桃源县| 嘉祥县| 洮南市| 喜德县| 侯马市| 商丘市| 中卫市| 平顶山市| 吴旗县| 翁牛特旗| 韶山市| 陇西县| 宁德市| 鄯善县| 任丘市| 大连市| 民权县| 龙胜| 潼关县| 定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