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 老子解略
  • 員興宗
  • 7122字
  • 2015-12-28 12:10:03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者,無狀之狀也。人欲狀之則過矣。故無名者,天地之始也,自然者至矣,極矣。蓋未始有夫物也,俄而有物矣。有物則可命也,雖然,有物則可命之以有,未可命以眾有也。故有名則為萬物之母也。

不尚賢,使民不爭

賢者,國之器也。如不用賢,大則削,小則弱,不用斯可乎?曰:烏可哉?圣人能以賢治天下,不能貴天下以賢能。以賢治天下,是以用賢;不能貴天下以賢,是以不尚賢也。蓋尚者,爭之端、偽之首也。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故不貴難得之貨。我好靜而民自樸,故民不為盜。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一三未肇,則猶有一而未形者,吾不知誰之子也。物生有象,吾因而象之;帝出乎震,吾因而帝之。而其始也,蕩蕩默默,吾無能名焉。字之曰:“道”,強名曰:“大”而已矣。

多言數窮

言之贅,則言之不時也矣。時然后言,人不厭其言,是以不窮也。

天長地久

天地雖大而未離于形數,則其長久蓋有量矣。然老子之言長久,極于天地,蓋以所見者言之耳。若夫長久之至,則所謂天地始者。是矣。

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或曰:“天地不自生,孰生天地耶?意者其誕也歟?”曰:“此予老子之妙也,蓋自托云爾。人之生也以生,生之厚也故卒累于生。彼無生之累,則不自生矣。此不亡之道也。蓋有托云耳。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圣人之寓我也,寓我于物。寓于物則無境,無境則無心。至于無心矣,不知物為我乎?我為物也?此之謂無我。夫無我則忘身之至也。忘身無欲,無門無毒,何患之蓄?顏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實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狈蚧刂檬苟鴮嵶曰兀瑒t猶有身也。今未始有回,回遺其身矣。故人不堪其憂,則回也不改其樂。此之謂無患。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保徊坏?,名曰“微”

見吾之所見,則眾人之所見也。離婁之見,則必視于眾人所不見者也,而其見可蓋乎此之,謂“夷”。聞吾之所聞,則眾人之所聞也。師曠子之聞則必聽眾人之所不聞者也。其聞可一乎?此之謂“?!?。眾人競力于搏烏獲,無攫焉。烏獲以搏之而實無得也,此真搏者也。此之謂“微”。故道無可聞也、無可見也、無可執捉也。故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所謂士,則事道者也。微者,道之心也;妙者,微之極也;玄者,妙之門也;通者,玄之用也。其來無旁,其去無跡,退藏于宻。蓋知矣。故不可識。

容乃公

無所不容則融彼我。彼我內融,安得而私乎?

荒兮,其未央哉

方其隅而央其中也。吾道至大,故無門無旁,則四達之皇皇,何必央也?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眾人蓋味太牢矣,非味于無味也。游于春臺矣,非游于至游也。是故其卒無味、其終不游,以其知至味、至游也。真人之實其腹者,淡乎其無味;真人之游無方者,視之不可見者也。

曲則全

木之拳然,其末枵然,不為匠之所材,不為野人之所薪,則終其天年而已矣。曲則全之,效也。莊子曰:“直木先伐。”

枉則直

嫂溺而援,斯枉乎?曰直也,所謂枉而直也;其父攘羊而子證之。斯直乎?曰枉也。所謂直而枉也。

洼則盈

惟其洼也,注焉則滿。

敝則新

剝而復次之;蠱而臨次之;坎而離次之;蹇而解繼之;既濟而未濟終之。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豈惟是哉?日盈則昃、月滿則虧,陵遷而谷,土竭而水。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或曰:“‘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庸士删纫樱∪巳缰味梢??”曰:“非謂是也。以圣望人,眾人也;以人望人,圣人也。小以成小,大以成大。譬諸草木,區以別矣。故救君子,君子學道而愛人;救小人,小人學道而易使也。此之謂無棄人?!?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經曰:“天下之交,天下之牝?!逼浣灰?,歸斯受之而已矣。故謂之溪。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者,吾見其不得已

湯武之事是已。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古之取天下者,常以無事。及其有事,則不足以取天下。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

兵者,兇器也。戰者,逆徳也。好殺者,不祥之事也。持兇器、行逆徳、試其不祥之事,有道者不處也。孔子曰:“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泵献釉唬骸把捎脩穑俊?

其事好還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孟子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不失其所者久

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不遷怒,不貳過,終日不違,不失其所矣。若夫三月不違仁,何其久也!

死而不亡者壽

物壯則老,老于不道者也。吾師乎?吾師乎?長于萬古而不為壽,豈其死矣乎?曰:“雖死矣,有以不亡也。”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用之無不可,故可左右。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過客之止,以其餌也。道淡乎其無味,過客何利焉?故味乎無味者,真人之獨也。

柔弱勝剛強

惟天下之柔,足以馳騁天下之至剛。常樅將老,謂其徒曰:“吾舌在乎?”曰:“在。”“齒在乎?”曰:“亡矣?!痹唬骸褒X以剛故亡,舌以柔故存?!比崛鮿賱倧娭б?。

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傳曰:“擅國之謂王,能利害之謂王。”式而執之,王名虧矣。故王者,以其器而示人,則人并與其器而盜之。器盜則名移,無國而不可亡也。故居齊者聞齊之有田氏,不聞其有王也。居秦者聞秦之有穣侯,不聞其有王也。此以利器示人之罪也。易曰:“喪其資斧。”此之謂也。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一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為貞而貴髙,將恐蹶。

一之義,難知也。一之時義大矣哉。圣人之至于斯也。吾不得而知也。今以意窮之,則一之義,其猶水乎?水實無分于東西,而水未嘗不分于東西也。一雖非欲以致用,而致用未嘗非一也。水之導也,浩浩湯湯,激而四出,由是而為江、為河、為海,放而為溝、為瀆也。而水之不異焉,則一之效也。君子之欲致夫一也,修身焉所以窮理也;窮理焉所以盡性也。盡性者,誠之至。誠之至,則一之至矣。致一則萬物未始不得而一也。傳曰:“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笔ト擞诖吮赜幸载炛?。是則窮致一之用者也。致一之用,則天下無一之不知;不能致一,則天下無一之或知。得之冥冥,用之昭昭,以此知幽明之故、知死生之說、知鬼神之情狀,潛天而天、潛地而地。嗚呼!斯豈外鑠之所為哉?君子知夫一之大也,不容言也。陰陽未分謂之一;道之始生謂之一。是皆不可以一名也。圣人姑寄之一于此,盡乎萬化之用也。故天得之而清、地得之而寧、神得之而靈、谷得之而盈、萬物得之而生、侯王得之為天下貞。以其致一也。不如是,則或裂、或發、或歇、或滅、或蹶。子思子曰:“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明之始非異器。子思中有以一之,非外鑠者也。仲尼曰:“吾一以貫之?!狈蜃佑幸载炛撸噪y言者也。經曰:“抱一為天下式?!北艘恢^抱者,不隨世而遷者也。嗚呼!原孔老自得之始,豈亦流同而源異者乎?然諸儒縁其波流,則指孔老之為異??桌现井惡??不異。然老氏專以形言者也,孔氏專以器言者也。孔氏自器而達形,卒入乎形;老氏自形而達器,欲不囿于器。此孔老終始致一之辨也。傳曰:“通于一,萬物畢?!北酥T儒于此何知焉?

反者道之動

誠乎!道則虛、虛則明、明則神。神者,妙萬物而為用也。反身而誠,誠乎?吾道也,所謂動之至者也。莊子曰:“精之又精,反以相天?!贝酥^也。

弱者道之用

剛強者,死之徒也。死之徒豈預聞大道哉?故不弱不足以用道。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通乎物之所造,道有無者也。始也,無有也;俄而有氣,有氣也而又有形,形變而有生也,生變而有物也,是四時之相禪也。吾能反道之:動弱而用道矣,則忘物也,忘物則無生也,無生則無形與氣也。故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明道若昧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此無狀之狀也。故若昧。

進道若退

眾人以進為退,孟子謂:“其進銳、其退速。”是也。顏淵以退為進,孔子謂:“終日不違如愚”是也。

夷道若類

莊子謂:“以不平平其平”也,平故若類。

上徳若谷

谷得一以盈,圣人得一即至徳之徳也。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榖梁子曰:“獨陰不生,獨陽不生,三合然后生?!彼^三合,曰陰、曰陽、曰沖氣也。一三五七則抱陽,二四六八則負陰。不五則四,不具矣。不十則九,不立矣。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蓋五用事,脾得五以和眾腑;音得五以和眾樂;味得五以和眾物。沖氣系焉,是以和也。故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得與亡孰???

眾人曰:“是為得也,是為亡也。”真人曰:“亡亦得也,得亦亡也?!笔菬o損益于得也。得與亡孰病?

多藏必厚亡

孟子曰:“寳珠玉者,殃必及身?!?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

學可學也,不可致。道可致也,不可學。夫不可致,則人亦不知誰何矣,莫若自反而縮也。自反而縮,故日損。損之又損,則縮之至也。如是以至于無為。蓋至于無為,致其所自致也。然后無思也、無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則所謂無為而無不為者歟?

故取天下者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寒暑冬夏之積者也。人之論夏者則曰:“曷為暑之之暴也?”論冬者則曰:“曷為寒之之冽也?”不思夫之寒之暑也,迭為無用而之有用,乃其所以為大冬、大夏也。故居寒暑于有用,不足以為冬夏;取天下于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人之役物,物謂之然也,故然于然。莊子曰:“惡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此必有以奪諸外矣,故有以不然也。雖然,物固有所然,固有所可。物不膠我則我有以齊物也,我有以齊物則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故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道生之,徳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道者,萬物之母也。徳者,道之光也。物者,徳之器也。勢者,物之理也。其母可以生其光,可以養其器,可以形其理,可以成。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莊子曰:“有始也,有未始有者也。”未始者無名也。天下有始矣,斯有名也。經曰:“有名萬物之母”也。故天下始,以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注:此處似脫一“之”字)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

母失其子,子失其母,則世道喪矣。世道喪,如之何?其反也。故我獨異于人哉?吾貴求食于母。

沒身不殆

知子母,斯足矣?!皼]身不殆”何謂也?以其無死地也。

塞其兊,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兊,濟其事,終身不救

兊,恱也,自外入也。故真人塞之。莊子謂:“開天之天,不開人之天。”則欲塞其兊、閉其門也。謂開人之天,不開天之天,則開其兊、濟其事也。開天者徳生,故終身不勤。開人者賊生,故終身不救。

見小曰明

紂為象箸,箕子懼;楚不設醴,穆生乃去;趙殺鳴犢,仲尼不遇。故曰:“見小曰明?!?

守柔曰強

湯囚夏臺,夏桀蹶;文囚羑里,商氏滅;句踐洗馬于吳,十世有越。故曰:“守柔曰強。”

子孫以祭祀不輟

劉子政曰:“君子留精神,則吉祥及子孫矣。”

修之身,其徳乃真;修之家,其徳乃余;修之鄉,其徳乃長;修之國,其徳乃豐;修之天下,其徳乃普。

記曰:“古之欲明明徳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苯裆平ㄉ票В瑒t正心者也。故修之身,其徳乃真;齊其家,其徳乃余;修其鄉,以治其國,其徳乃豐;卒明明徳于天下,其徳乃普。

含徳之厚,比于赤子

神內靜則天和固,天和固則葆縁虛。是純氣之守也。故曰:“含徳之厚,比于赤子?!苯浽唬骸澳苋鐙雰汉??”莊子曰:“能兒子乎?”此之謂也。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葆縁虛,則動靜神矣。動靜有神,變化有常,萬物御矣。嗚呼!是非神之所為乎。故兕無所用其角,則所謂毒蟲不螫也;虎無所措其爪,所謂猛獸不據者也;人獸不亂羣,所謂攫鳥不搏者也。

治大國若烹小鮮

魚欲安于釡,治欲安于國。魚數撓于釡,則無全魚;治數撓于下,則無治國。此言雖小,可以喻大。

以道蒞天下者,其鬼不神

道蒞天下,則民皆知天樂也。莊子曰:“民知天樂”者,故無人非無人,無鬼責也,是以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傳曰:“民,神之主也。”神依人而行者也,人安職則彼依而行矣。傷其主者,未之有也。

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徳交歸焉。

《解老》曰:“民犯法之謂民傷上;上刑民之謂上傷民;民不犯法,上不任刑,謂之上不傷已?!豹q鬼之不厲乎民,民之不暴乎鬼也,兩者皆無心矣。此盛徳之事也。故兩不相傷,則徳交歸焉。

大國者下流

水無不下,此江海所以為百谷王也。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老氏之所以救物也,矯世而言之也。故曰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

昭昭生于冥冥,有倫生于無形。昭昭也,有倫也,吾不及辯矣,由辯之不早辯也。天下之難事必兆于易,天下之大事必兆于細。

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人亦持其說,我亦持吾說。非說之不敢說,不勝敵也。故吾寧去吾說,以全其說夫。去吾說而全其說者,此吾有以來天下之說也。天下樂推且不厭矣。雖吾行亦猶是也。管子曰:“以賢臨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賢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贝酥^也。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

經曰:“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贝似渌撇恍?。圣人于此何得焉?得其似不肖也。故辯之不必惠,博之不必智,用之則不既。彼何人哉?彼何人哉?則傳所謂:“媒媒晦晦,無心而難與謀”者也。

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道無形故無肖。肖則囿于形矣,非所以囿形也,不亦小哉?

我有三寳,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此徳經之別,老氏之所躬行也。慈之實,仁徳是已;儉之實,晦徳是已;不敢為天下先之實,謙德是已。

夫慈故能勇

有不忍人之政者,文王之慈也。王赫斯怒則卒對于天下。故曰:“仁者必有勇。”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天下大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我無為而不役役于是器,故能為長器。所謂后其身而身先也。

善勝敵者不爭

《易》之“師”曰:“地中有水,師。”師以眾正者也。蓋水利萬物而不爭勝敵之利,善之善者也

善用人者為之下

孟子曰:“以位,則子君也,我臣也;以徳,則子事我者也?!焙胃遗c之齒也?故湯臣伊尹、文王臣望、武臣周公、桓臣管仲,善雖為之下而受命焉,蓋不屑也。其在后世,莫非君也,而不能用臣;莫非臣也,而不為君用。此無他,君好臣其所受命,而不好臣其所以受命也。

是謂不爭之徳

傳曰:“爭者,事之末也?!惫侍斓啦粻幎苿?,圣道無為而不爭。今謂之徳者出,道則入,徳故也。

是謂用人之力

我無為而用天下,天下孰為我用哉?由用人之力也。

是謂配天古之極

堯問許由:“嚙缺,可配天乎?”曰:“彼方尊知而火馳彼方且為緒彼方且與物化夫何足以配天乎?然則不競不爭而善用人,以是配天則至矣。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

不敢為主而為客,毋乃太懦乎?曰:“是何言也?君子惟能下人也,是以見下于人。此其在《易》之‘師’乎?”“師”之六三:“或輿尸,兇?!币躁幊岁?,剛之罪也。進無所成,罪不當也。為主不為客之過也。“師”之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币匀嵛粍?,不敢唱也。往即獲禽,有攸利也。為客不為主之義也。然則用兵為主之害如此哉!故曰:“吾不敢。”

攘無臂

必有忍,其乃有濟。

扔無敵

夫惟不爭,天下莫與爭能、天下莫與爭功。

執無兵

無兵則無伐也,奚其戰?曰:太上戰無為,帝戰徳,王戰義,何執兵之有?

禍莫大于輕敵。輕敵者幾喪吾寳

兵者,不祥之器也。觀則玩、玩則驕、驕則無振。故禍莫大于輕敵。無振則敗、敗則弱、弱則亂亡仍之。故輕敵者幾喪吾寳。

故抗兵相加,則哀者勝矣

仁者有不忍人之心,非嗜殺也,以殺止殺也。故抗兵相加,語人曰:我善為陣、我善為戰,大罪也。則哀者勝。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大道甚夷。“夷之”為言“易之”之辭也。故道者,甚夷之物而至簡之器也。夷則易知,簡則易行。故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凡夫婦之愚,可與知焉;夫婦之不肖,可與行焉。其始卓然,其卒溘然,非夫婦之過也。民之迷,其日已久,故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也

圣人觀于神而不累也;出于眾而不謀也。故心聽于氣、氣聽于神、神聽于道。其出也,其入也,不得而知也。此其為真知也。彼不知之,是以不吾知也。雖然,彼不吾知,吾何病焉?莊子曰:謂我為馬,吾亦與之為馬;謂我為牛,吾亦與之為牛也。彼其知我耶?其不知耶?

是以圣人被褐懐玉

文豹之鞟,其文炳也;膚士之言,其文蔚也。其文蔚,故世無全士;其鞟炳,故野無完豹。吾有悲乎爾也,二者何為而免乎?曰:岌岌乎殆哉,其文為之災也。故圣人龍見而尸居,掃影而去跡,其不欲見賢耶。是謂“被褐懐玉”

知不知,尚矣

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

暴虎、馮河,勇于敢者也,死而無悔,則足以殺其軀而已矣。不立乎巖墻之下,勇于不敢者也,恐傷其正命,則足以活其身而已矣。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氏之嘆,蓋嘆時也。上失其道,則尚權謀;尚權謀,則督責必;督責必,則民無聊而輕犯法,故誅死者相枕也,何自而畏死?去權謀,則無督責;無督責,則貴清浄;貴清浄,則民自定而無刑可犯矣。而況死乎?

若使民常畏死,而為竒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民畏死矣,而有為竒者。此欲振竒于民且亂民也。然則竒之亂民,亦莠之亂苗者歟?故去莠則苗蕃;去竒則民靖。吾執而殺之。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也,是以饑。

孟子曰:“有布縷之征,有粟米之征,有力役之征,君子去其一而用其二,則民有殍?!?

使民重死而不逺徙

反是,則暴君污吏之罪也?;蚶先蹀D乎溝壑,則民輕死:壯者散而之四方,則民輕徙。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山無蹊隧,澤無舟梁,至徳之世。

鄰國相望,雞犬之音相聞

莊子曰:“萬物羣生,連屬其鄉。”故鄰國相望,禽獸成羣,故雞犬之音相聞。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道無問,問無應,善者不辯也。無問問之,是無窮也。無應應之,是無內也。故辯者不善也。

全書完
為你推薦
龍族Ⅱ:悼亡者之瞳(修訂版)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六年前的暴雨之夜,楚子航第一次誤入龍的國度——尼伯龍根,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六年后的夏天,龍王還未蘇醒,就已經對世界發出了沉雄的呼喚:“誰來殺我?”這一年,群龍蘇醒,災難接踵而至,那個宿命中的日子即將到來。卡塞爾學院最優秀的學員們,被輸送到世界各地,最高級別的預警已經發出。有時候,你留著命,就是等著把它豁出去的那一天。而在那個古銅色的輪盤上,路明非的生命刻度只剩下1/2。

江南 5.9萬讀過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江南 3420萬讀過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睹鞒切┦聝骸窞槲覀兘庾x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年明月 275萬讀過
長安的荔枝(雷佳音、岳云鵬主演影視劇原著小說)
會員

同名實體書新鮮上市,馬伯庸歷史短小說“見微”系列神作!大唐天寶十四年,長安城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個任務:要在貴妃誕日之前,從嶺南運來新鮮荔枝。荔枝保鮮期只有三天,而嶺南距長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了家人,李善德只得放手一搏……古裝版社畜求生記,帝國夾縫中的小人物史詩。

馬伯庸 7.2萬讀過
天之下
會員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三弦 29.5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寿县| 卢氏县| 兴和县| 万安县| 长岭县| 海晏县| 涿鹿县| 通道| 康马县| 衡东县| 调兵山市| 泽普县| 东兰县| 绥棱县| 永登县| 黑山县| 梓潼县| 抚宁县| 临泉县| 榆林市| 南溪县| 体育| 高淳县| 德庆县| 祥云县| 黄浦区| 景德镇市| 洪雅县| 都匀市| 合肥市| 阳信县| 连平县| 荆门市| 茶陵县| 老河口市| 平塘县| 东山县| 昌乐县| 井冈山市| 抚州市|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