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科等科都給事中等官辛自修等題,為開讀事,伏睹詔書內一款:“近年病故大臣有應得恤典而未得,亦有不應得而得者,科道官舉奏定奪,欽此。”臣等公同面議,舉得大學士楊廷和、蔣冕、石瑤,尚書王守仁、王廷相、毛澄、汪俊、喬宇、梁材、湛若水、喻茂堅、劉讱、聶豹,侍郎呂柟、周廣、江曉、程文德,少詹事王偉,祭酒王云鳳、魏校、鄒守益二十一人,奇勛大節,茂著于生前,令望高風,愈隆于身后,俱應得恤典而未得者。中間如呂柟,有祭葬而無謚,石瑤有謚而不足以盡其平生,俱應改擬補賜。又訪得文臣中如曾銑、楊守謙、商大節、程鵬、朱方、張漢、王杲、孫繼魯八人,或志在立功,身遭重辟,或事存體國,罪累流亡,至今無問知與不知,皆痛惜之。臣等仰惟恩詔既恤得罪之臣,復舉原終之典,而諸臣獨以一時負罪,遂不得沾被洪慈,人心咸為憫惻。似應查復原官,量加優恤,以示褒答等因。奉圣旨:“禮部看議來說,欽此。”
浙江等道監察御史王等題為開讀事,伏睹詔書內一款,“近年病故大臣有應得恤典而未得,亦有不應得而得者,科道官舉奏定奪,欽此。”欽遵,臣等備行禮部祠祭司查取節年給過大臣恤典,并有請未給緣由,隨行浙江等道,各公舉所知,以奉明詔。續行祠祭司及各道手本開具各臣前來,臣等逐一會同詳議。舉得原任大學士楊廷和、蔣冕、石瑤,尚書王守仁、王廷相、湛若水、毛澄、汪俊、喬宇、梁材、喻茂堅、劉讱、聶豹,侍郎呂柟、周廣、江曉、程文德,少詹事黃佐,祭酒魏校、王云鳳、鄒守益等,即其立朝則大節不虧,溯其居身則制行無議,公是在人,不容泯沒,俱應得恤典而未得者也。中間如呂柟,雖有恤典而未得贈謚,石瑤已有贈謚而未盡其人,似應得補賜改擬者也。又查得節年給過恤典,如尚書邵元節、陶仲文、顧可學、徐可成、甘為霖,侍郎郭文英、張電、朱隆僖等,或穢跡昭彰,人所共指,或雜流冒濫,法所不容,俱不應得而得者也。伏望敕下該部再加詳議,將楊廷和、王守仁等應復官蔭者復其官蔭,仍給祭葬贈謚;呂柟準賜贈謚,以成恩禮;石瑤如法改擬,以符名實;其濫叨恩典,如邵元節、陶仲文先經刑部議處外,其顧可學等均為冒濫,名器可惜,合當追奪以昭明法者也。再照錄忠恤罪,圣朝厚下之典也。觀過而知仁,明主鑒物之公也。
臣等又訪得如文臣之中如曾銑、楊守謙、商大節、翟鵬、朱方、張漢、王杲、孫繼魯等,究其罹禍之跡,原其為國之忠,生則未雪,死而益明。武臣之中如周尚文者,出謀宣力,功在邊疆,恤典未給,人心稱屈。茲當圣仁湛濡之時,正煩冤洗濯之會,諸臣之恤典,似當應給以廣殊恩者也。再乞敕下該部,一并酌議,請自上裁,仍通行各該撫按,遵照詔書廣求博訪,凡大臣恤典,果有應得而未得,及不應得者,各宜悉心甄別,以宣上德。亦不得曲意徇物,濫及庸劣。庶幾恩之所敷,潛晦不遺,義之所抑,回慝莫逃,勸懲之典行而風世之道備矣,等因。奉圣旨:“禮部看議來說,欽此。”
辨明功罰疏
薛侃
南京戶科給事中岑用賓一本開讀事,臣惟國家之禮大臣,其生也固重其爵祿以寵異之,其歿也亦必優其恤典以施褒之,所以示君臣一體之義,終始存歿無間也。然是恩寵之澤,予奪出自朝廷之上,忠良之臣固在所必加,其匪人惡德,亦不使得以幸及焉。蓋加于忠良則為公,及于匪人則為僭,公而不僭,則君子以勸,小人以懲。此固人君奉天而不私,而實默寓勸懲之機于其間也。臣伏讀皇上登極之詔,內一款有曰:“一近年病故大臣,有應得恤典而未得,亦有不應得而得者,科道官舉奏定奪,欽此。”臣有以仰見皇上之新政,固將欲使朝廷恩寵之大典,昭大公于天下萬世也。臣備員南垣,敢不祗承德意哉?臣謹之搢紳,參之聞見,查得:
已故原任刑部尚書林俊,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舉成化戊戌科進士。歷官四十余年,屢陳讜言,忠誠剴切,抗犯顏敢諫之節,尚簡素清約之風。迭仆迭起,朝野推重。在四川則撫剿藍、鄢之劇寇,在江西則裁制寧藩之逆萌,功尤不泯。暮年遭際,保終完名。居家構疾,具疏預辭。身后恤典,竟為不合者所忌,乘機排阻,至今公論惜之。
已故原任南京兵部尚書新建伯王守仁,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人,舉弘治己未科進士。筮仕三十余年,敭歷中外,所至有聲。而討江西宸濠之叛,平廣西思恩、田州及斷藤、八寨之賊,功烈尤著。且博極經史,究心理學,倡明良知之訓,洞暢本源,至今為人士所宗。不幸其歿也遽為忌者疏論,遂削去伯爵并恤典贈謚,迄今人以為恨。
已故原任南京兵部尚書湛若水,廣東廣州府增城縣人,舉弘治乙丑科進士。歷官三十余年,立朝正大重厚,有休休有容之風;治事經緯詳明,有濟世匡時之略。尤倡明正學以接引后進為己任,自始至終,孜孜忘倦,凡所造就,多為時名流。致仕家居逾二十載,壽考而終。其子孫曾陳乞恤典贈謚,未蒙先帝俞允,至今眾論咸以為歉。
已故原任南京工部尚書吳廷舉,廣西橫州府千戶所人,舉成化丁未科進士。歷官四十余年,機略優長,節操素勵,犯逆瑾之怒而剛正不回,諭桃源之寇而誠信久布。且始終一介不取,歿后殯殮無資,廉潔高風,古今鮮儷。訪其贈謚,尚亦未與云。
已故原任戶部侍郎唐胄,廣東瓊州府瓊山縣人,舉弘治壬戌科進士。歷官四十余年,始終正直,不少變易。迭任藩臬巡撫,勞代最多。在部建議陳言,忠讜更切。后以忤旨,被杖削籍,眾皆韙之。昨吏部題請雖以復職贈官,而祭葬并謚未議,猶為缺典。
以上五臣,其任職先后雖稍不同,而負忠良重望則無二致。明詔所謂應得恤典而未得者,此其最也。
又查得已故原任禮部尚書顧可學,其先后居官,臣無暇論已。獨其晚年挾持邪浮誕術,于求進用,因而濫叨恩賞,穢濁清曹,迄今輿論咸羞稱之。其始而煉合秋石,繼而練制紅鉛,妄行進御,至使方士人等踵跡效尤。皇上所謂王金、陶仿等妄進藥物,致損圣躬。臣愚以為若誅求首惡,則顧可學尤不容逭矣。其存日既悻逃刑憲,不與方士人等同就誅夷,則其死也,寧可復使之冒濫朝廷恩賚于泉下也哉?明詔所謂有不應得而得者,此誠其最也。
夫表揚善類,則天下皆知為善之利,排斥奸諛,則天下皆知肆惡之非,乃治世所不容緩者。伏乞敕下該部查議,如果臣言不謬,即將林俊、王守仁、湛若水、吳廷舉、唐胄五臣,查照舊例,一體追補贈謚、祭葬、蔭子等項;顧可學前后所冒官職贈蔭等項盡行削奪。其王守仁伯爵應否承襲,并行集議題請,取自上裁。如此,庶乎予奪明而恩威不忒,賞罰當而勸懲以昭矣。
再照臣子冤抑,久當獲伸,殊恩濫竊,終宜厘正。如已故原任吏部尚書李默,生平博雅能文,清修鯁介,居官守職,茂著風猷。止緣人柄銓曹,不阿權勢,遂致奸人乘望風旨,竟爾擠排,含冤囹圄,賚志而死。今際遇昌時,彼泉壤之下寧無昭雪之望乎?已故原任江西副使汪一中,在昔統兵征剿,始而無料敵之明,繼而無御敵之策,坐使狂寇沖突,命殞兵殲。較之守備不設,誠為一律。倘若憫其死事,姑不追論,存其官職,猶或可也,故隆忠贈蔭,崇之貌祀,其為冒濫不已甚乎?當時與一中同事者,僉事王應時也。應時被虜回贖,尋冒升秩,旋被參論落職。觀應時不當冒升,則一中不應贈蔭明矣。再乞敕下該部查議,將李默一臣比照遺詔恤錄之典,復其官職,加入贈祭,少雪冤魂;將一中一臣遵照明詔不當得之旨,奪其贈蔭祠祀,俾毋終辱明典。則予奪益彰,而淑慝益著,未必不為圣朝平明之治少裨也。奉圣旨:“該部知道。”
請從祀疏
薛侃
欽差提督學校巡按直隸監察御史臣耿定向謹題,為應明詔,乞褒殊勛,以光圣治事。恭惟皇上御極之初,詔下中外,搜剔幽滯,恤錄往忠,鼓動寰宇。凡有血氣者,靡不競勸矣。伏思原封新建伯南京兵部尚書王守仁者,雖經科臣列舉題請,顧其功在社稷,道啟群蒙,是猶未可以概凡論也。臣敢特為陛下言之。
臣伏聞武宗初年,舊邸宦官有馬永成、劉瑾等,時號“八虎”,置造淫巧,盅惑上心;日進走馬飛鷹,導為娛樂;不令親近儒臣,講學修德,耽廢萬幾。時科道官諫不聽,戶部尚書韓文泣血苦諫不聽,左右輔臣時時密諫不聽,以致海內洶洶思亂,盜賊蜂起,天下騷動。江藩宸濠由此乘機竊發,謀危宗社,時非守仁在贛,倡義擒滅,今日之域中,殆有不忍言者矣。此其功在國論,章章較著,人所共明也。及宸濠既擒,太監張忠及許泰等復又誘惑武宗,以親征為名,巡幸南都,其實陰懷異志,欲逞不軌。時宗社之危益如累卵矣。全賴守仁握兵上游,隨機運變,各惡潛自震懾,武宗因得還京厚終,于以啟先皇帝逮我皇上今日萬世無疆之業。此其功甚鉅,而為力尤難,其跡則甚隱矣。至其倡明道術,默贊化理,未易言述。即舉所著拔本塞源一論,開示人心,猶為明切。如使中外大小臣工實是體究,則所以翊我皇上太平無疆之治者,尤非淺小。此其功則百千世可頌者也。在昔先皇帝入繼大統,首議錫爵進秩,遣官存問,即欲召入密勿,以咨啟沃。維時輔臣桂萼者妒其軋己,陰肆擠排,故薦令督師兩廣,竟使賚志以歿。尋復構煽,致削封爵。智士忠臣,至今扼腕悼嘆而不置矣。
伏惟皇上俯垂軫念,敕下廷臣虛心集議,特賺復爵贈謚,從祀孔廟,萬代瞻仰,甚盛舉也。臣竊又伏思為此請,在國家詔功彝典,當如此耳。乃若篤忠效知之臣,其心惟愿國家永靈長之慶,而不愿有建功之賞;惟愿朝端協一德之交,而不樂有倡道之名。伏惟皇上省覽及此,深惟往事之鑒,益弘保大之圖。而左右臣工共明一體之學,頓消有我之私。則守仁之道即已表章于今日,而守仁之志即已獲伸于九原矣。即今奕世阨窮,永言銷滅,亦其所安。此守仁之心、亦微臣之心也。臣無任祝望激切隕越之至。為此專差舍人丁憲賚捧,謹題請旨。奉圣旨:“禮部知道。”
題贈謚疏
薛侃
吏部一本為開讀等事,節該本部驗封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準禮部咨,該科道等官會舉已故原任新建伯南京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守仁等官各應得恤典等因。除祭葬照例給與外,據贈官備咨前來本部,俱經照例題奉欽依外,準吏部咨該翰林院接出揭帖某人等因,開送司案呈到部。查得贈謚官員例應給與誥命,本部欲行翰林院撰文中書舍人關軸書寫,臣等未敢擅便開坐。謹題請旨。
計撰述官員。誥命軸。
原任新建伯南京兵部尚甫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守仁,今贈新建侯。謚文成。
原任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楊廷和,今贈太保,謚文忠。
原任少傅兼太子太傅戶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蔣冕,今贈少師。謚文定。
原任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石瑤,今贈少保。
原任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喬宇,今贈少傅,謚莊簡。
原任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廷相,今贈少保,謚肅敏。
原任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聶豹,今贈少保,謚貞襄。
原任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彭澤,今贈少保,謚襄毅。
原任太子少保戶部尚書王杲,今贈少保。
原任太子少保戶部尚書梁材,今贈太子太保,謚端肅。
原任禮部尚書汪俊,今贈太子少保,謚文莊。
原任刑部尚書喻茂堅,今贈太子少保。
原任刑部尚書劉讱,今贈太子少保。
原任刑部尚書林俊,今贈太子少保,謚貞肅。
原任南京工部尚書吳廷舉,今贈太子少保,謚清惠。
原任南京兵部尚書湛若水,今贈太子少保。
原任兵部左侍郎張漢,今贈兵部尚書。
原任南京工部左侍郎程文德,今贈禮部尚書。
原任南京工部左侍郎何孟春,今贈禮部尚書,謚文簡。
原任南京禮部右侍郎呂柟,今贈禮部尚書,謚文簡。
原任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曾銑,今贈兵部尚書,謚襄愍。
原任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楊守謙,今贈兵部尚書,謚恪愍。
原任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商大節,今贈兵部尚書,謚端愍。
原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江曉,今贈工部尚書。
原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孫繼魯,今贈兵部左侍郎,謚清愍。
原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黃佐,今贈禮部右侍郎。
原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朱方,今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原任南京國子監祭酒鄒守益,今贈禮部右侍郎,謚文莊。
原任刑部左侍郎劉玉,今贈刑部尚書,謚端毅。
原任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熊浹,今贈少保,謚恭肅。
原任太仆寺卿楊勖,今贈右副都御史,謚忠節。
原任左春坊左贊善羅洪先,今贈光祿寺少卿,謚文恭。
原任兵部員外郎楊繼盛,今贈太常寺少卿,謚忠憋。
題遣官造葬照會
薛侃
工部為開讀事,書填堂字一千八百二十號勘合照會浙江布政司,仰比號相同,照依后開事件,作速完報施行,須至照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