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 匋雅
  • 陳瀏
  • 4981字
  • 2015-12-27 00:31:41

康窯影青雙龍懷。雖不如吳十九卵窠之精。亦頗稱難得。雍窯豆彩番蓮杯。嵌有喇嘛奇字者。式様尤極可愛。

雍窯天青酒缸。高五六寸。口徑三寸,弱底徑二寸,強底系六字。篆畫凹雕。款上蒙色釉,亦貴品也。

雍窯積紅酒懷。內(nèi)作雞心窠(杯心圓而略深,以次邊鋭謂之雞心)者。式樣絕美。六字雙圈款。沿口泛白色。在積紅釉中。亦最為鮮妍。式樣最小,宜斟汾醸。子在王城二十余年。特僅一遇耳。

成化四字款酒懷。冰紋入骨。顏色蔥翠。俗之所謂綠郎窯者。紫口鐵足。世人乃不知實貴。

六字款橫者三行。直者雙行。

東青唾具。雍正六字篆款。高尺余。口徑半尺強。牛毛紋絕雅余。又神似甚矮之花觚也。

【卷下匋雅十八】

雍正仿均花盆。狀如靈芝。大如掃帚折。而有四足。篆款極優(yōu)美。

雍正仿均。以淡色東青為質(zhì)地,和以紫釉。散如雜星。亦頗夾灰墨小點。而青紫交暈。天然渾合。甚難覓也。

釉質(zhì)甚平。而內(nèi)現(xiàn)麤紋。屈曲蝠折。若蚯蚓之走沙泥中。均窯汝窯皆有之。均窯之瑩潤而直下者。則謂之淚痕。鑒家辨乎此。恒決為真宋物也。

雍窯扁瓶。腹之左右。兩端作圓形。口橫而方。較腹為小。底相若也。雙耳式若飄帶。柬青色。牛毛紋。古趣盎然。耐人尋味。

圓錐之稍長者。高及尺。肩從博。左右各有半圓形。蓋凸雕而罩以釉汁者。俗謂之日月罐。以東青色乾隆篆款者為多。惟康窯始有積紅耳。

深綠之有椽眼者。謂之新橘。(橘之未黃者也)近墨者為麗裙。近黃者為蟹甲。此三者為一類。

瓜皮緣分二種。一小開片。一無片。而皆有光彩。

雍窯新橘小缸。表裹一色。周身髪眼。細沙底。刻篆款其上。

抹紅款甚不足貴。而慎德堂獨為秾艷。楷法亦不惡。

廣窯凹棱小酒杯。中有籃暈。外有極淡色之朱砂斑。若指螺所印者。價值奇昻。

乾隆積紅美人肩式花瓶。六字篆款。顏色微紫。而有金彩梅花。筆法良美。其特色也。

綠瓷造端于青瓷。綠之濃厚者為瓜皮綠。為新橘。其微黃者為蟹甲青。稍黑者為龜裙。若鸚哥綠則近于淺藍。亦殊蔥翠。然不為時論所重。若葡萄水。若頻果綠則超超玄箸矣。秋葵綠,輿西湖水二者亦頗足珍也。此外茶葉末。又分深淺數(shù)種。且有鼻煙輿菜尾之殊。殆難可一二數(shù)也。惟豆青一門。宜以綠色當之。若東青魚肚白則漸遠漸淡。入于素瓷本色矣。頻果綠不在諸綠之中。而獨超然于諸綠之土。不亦奇耶。

【卷下匋雅十九】

積藍玻璃藍(即亮釉之鹽)最深。有芝麻星者為子藍。天青乃藍色之甚淺者。東青色頗淡。而可入于藍可入于綠。

積紅夾彩一種。宣窯時一見之。較勝于祭紅之夾彩者。何也。一開片一不開片耳。

明祭有玻璃釉。種藍有玻璃釉。窯變亦玻璃釉。

有一種小罐。釉質(zhì)略似芝麻醬,底系螺紋十余道。中微凹而有光線一道。閃皪活潑。在若隱若現(xiàn)之間,名日指南針。無綸如何擺動。光缐所指方位不移。特晃漾如空際金蛇,不可捉摸耳。此等絕藝。云只一人能為之。蓋在雍正年間云。余曾于某先生座上。一覘其異。

雍窯粉彩盤碟于牡丹門。無美不備。徑寸者。三寸者。五寸者。七寸者。三寸又分二種。或平底。或凹底。各極其妙不相掩也。

有一種小蟲。翠羽紅襟,織麗波峭。頭尖如舵尾。兩眼微細。生于銳額之頂上。雙須較短。能飛而不能嗚也。余兒時。軓聞塾童呼其名曰桂花賁胭脂。蓋隨俗沿傅無開典要者也。此蟲入畫絕少。絹繡頗不經(jīng)見。道光淺藍款之中盌。繪有此蟲。又雜以豆花蟈蟈之屬,光采甚都。

鸚哥綠。甚不似鸚哥也。色微近于淺藍。宜正名日翠羽。然較其秾艷。又弗若真翠。具新制奪古。無足貴也。

有一種翠地紫紋之堊質(zhì)。細碎若魚子。或若雞翅木之紋理。市儈強名之日均釉。殊可憎也。

宜興砂皿。上罩釉汁。多甜白淡青二色。乃歐氏所仿。曰宜均也。或以屬之甌越誤矣。歐氏原制。尚有可觀者。后人轉(zhuǎn)相摹擬。紋片日益瑣細。亦殊可厭。

【卷下匋雅二十】

廣窯謂之泥均。其藍色甚似灰也。日本以為其古先國人。來至吾華。手所創(chuàng)制。特寶貴之。寶無根之談。近則方寸小品。幾于媲價蘋青。亦自有說以處此也。于灰釉之中。旋渦周遭。頗露異采。較之雨過天青。尤極秾艷。目為云斑霞片。不足以方厥體態(tài)。視彼窯變淚痕。若零雨之直下者。匪可相提并論。洛神賦曰。神光離合乍陰乍陽。彼其瀠洄。繚繞之姿致。以蘋青之珠暈例之。斯其流亞者歟。又有時于灰釉中露出深藍色之星點。亦足玩也。

以綠里瓷(即俗所別為九江瓷者也)偽具.作為酒器.至猥極褻.萬于鞵杯.而西人嗜之,蔑矣。

葡萄水甚似西湖水。而市俗所名為西湖水者。色又近于松花石。并不似西湖水也。且有略泛藍色者。

藍與紫相和。而藍色濃厚者。謂之氈包青。德人嗜之。

余他書所載青范花。不注時代。皆康熙之無款者。大氐雙圈。或圈內(nèi)有秋葉者。

乾隆大字篆款天球瓶。青花夾紫。桃實嫣然。

雍彩花卉。干作墨彩。久而褪落。面盆畫有絡律娘。意態(tài)生動。不減康窯之蟈蟈也。盆底有指螺印數(shù)頁。是其特色。

康窯七寸碟。四圍淡赭錦紋。分嵌萬壽無強篆字。蓋六旬慶典所制。以賜大小臣工者也。畫筆各體皆工。人物烏獸山水博古。乃無一不備。而以花卉草蟲為絕生動。且賢于雍窯彩盒也。

康窯青花粥罐。左右各有雨眼。以穿銅環(huán),故不甚可貴。而畫筆生動,顏色鮮艷者。亦頗為鑒家所珍。

【卷下匋雅二十一】

雍窯天青渣斗輿圓盂。皆堪實貴。供盤細腰豐躍躍之內(nèi)層。六字橫楷款。筆法整飭。近出天青中盌。表里一色。質(zhì)薄而色麗故可藏也。

供盌作魚肚白者。裹外凸雕古紋。精美無倫。亦雍窯也。

雍窯天青高酒缸。質(zhì)絕厚而色殊淺淡。高半尺許直徑三寸弱。底徑二寸弱。外容輿底一色。底有陰紋雕篆六字。罩以釉汁。亦有作魚肚白者。

小花澆之似爵者。可用為酒器也。

道光窯墨床。每畫一人牽懶驢過橋。極有種態(tài)。若茗盌所畫騎驢少年。頻拖辨髪。則康雍所未有也。康雍所畫風雪尋梅之一翁一僮。又非道光窯所能幾及者矣。

蟹甲青以雍窯為最美。有瓶壚盆罐之屬。

古瓶何以無底。晉人賽會。以媚偶像。壯夫義手于腰。短衣健步。用示威猛。復以鐵縆圍于腰際。繞臂膊而出諸肩上。肩有瓶。鐵縆從瓶底上出瓶口。則敲碎瓶底。以貫穿之。更飾彩衣小兒立瓶上。大抵裝點戲曲。命之曰臺閣。鐵縆至末漸細瘦。又縛于兒之腰際。兒賴以不墜。于是以臺閣媚神者,崴必壤多瓶。不問其為康窯,為雍窯也。嘻其僿矣。

康熙硬彩蟋蜶罐。每畫故事一則。山水樹木。俱有精神。蓋上亦畫人物。內(nèi)容沙痕細膩。底則隱隱現(xiàn)有螺紋。皆康窯磪證。題識系青色楷畫紹聞堂三字橫款。筆法渾成。最有別趣。倘用作印泥巨合。亦殊奇特。

【卷下匋雅二十二】

硬彩草蟲大盤。青花窄邊。拙存齋三字直款。康窯也。

靜鏡堂三字直款子天青小酒盌。乾隆窯也。內(nèi)有青花番蓬。畫筆亦甚古雅。

豇豆紅之于茄皮紫。差別在幾希微忽之問。茄皮紫之于氈包青也亦然。

玉仿銅。錦仿玉。瓷仿錦。四者迭互為用。而銅器之式樣。又出于陶。乾隆六字脂紅大篆款之洋瓷巨盤。封徑幾二尺。四周黃地碎錦紋。約及四寸。工細殊絕。背面亦然。盤心畫海屋添壽之屬。仙山樓閣縹緲凌虛。蓋參用泰西界畫法也。敷彩之精。用筆之奇。有匪夷所思者。吾恐孟俯十洲。均當望風低首。惜當時不著作者姓名耳。粉定夾彩小罐。漿胎極輕色又潔白。蓋干窯未開片者。仿成化四字款。墨彩殊艷。蓋上亦有彩花一圈也。

雍窯積紅大小花盆皆系圓式四字款。其有三足小盆座。(句)底系色釉六字款。尤為纖秾可喜。

西人于青花。篤啫番蓮。康窯則有小渣斗。小觀音尊。流光正碧。獨稱妖冶小觀音尊高及尺。其細頸而博肩者。尤為奇特。

康熙無款采盤。有畫后赤壁賊者。筆意蒼雅。又非武裝人馬所能雁行聱價者矣。

盌有作仰鐘式者。謂如鐘之倒置幾上者也。

祭紅夾彩。振古所希。惟寶石釉之開小片者。尤不宜于人物。

均窯洗外紫內(nèi)青。蚓紋呈露。底抹芝麻醤。有橫鐫永安寺。直鐫悅生殿用七字者。殆圓明之役。流出人間者歟。

海王村舊名燕下鄉(xiāng)。遼御史大夫李內(nèi)貞之墓在焉。

甌窯之冰紋古靚者。又非歐氏陽羨砂所能摹擬。

【卷下匋雅二十三】

胭脂水有款小瓶。絕不俓見。其有似如意尊而稍大者。高及尺。雨耳頗肥如象鼻。然彩釉汁不甚鮮美。且略有疙疸。蓋雍正客貨也。脂水只有小盌碟。偶遏遇水丞。詫為異寶。可見此種彩料之難得。

奶子盌之青花無款者。蓋卑之無高論。

宋瓷亦有奶子盌。檐矮而質(zhì)厚。當時不必以盛牛乳也。而滿現(xiàn)紫黑色之淡斑。且有細碎紋片。或曰安南瓷也。

積紅即祭紅。同為祭品中貴重之器皿也。祭藍亦然。(今惟以積藍稱之)自項子京古瓷圖說出。遂以有紋無款之寶石紅為祭紅。而以無紋有款之鮮紅為積紅.俗亦有以積紅作醉紅者。又謂之雞紅。不知語其血其冠其羽也。大氐隨其品色以定名稱。望文生義。通人嘲之。

乾隆初葉款系楷畫。中年以后。始用篆晝。

雍正初葉。款系圓圈。季葉乃改用方圈。

康熙小紅合。非用以感印泥也。私家仿制。每輿官窯無別。亦以盛荳蔻砂仁之屬。

茶葉末一種。雍正乾隆皆凹雕篆款。新橘則系細沙底。而雕款不罩以釉汁。

茶葉未一種。本合黃黑祿三色而成。以雍正仿成化者為貴。然則成化之有茶葉末也明矣。仿明者略偏于黑。雍正官窯則仿于黃矣。而尤以綠色獨多者。最稱希罕。蓋乾隆窯也。嘉道以俊。取人憎厭。亦莫名其所以然。大氐色黯敗而扳滯。釉汁不潤。質(zhì)又頗麤。顧康熙一代。不見有茶葉末之瓷品。抑獨何歟。

瓶之碎者。瓶底可作小盂。瓶身可改帶版。其尤碎者。以裝畫也。盤盌之屬亦然。

【卷下匋雅二十四】

筆筒之大者。宜作花盆。其小而矮者。亦可代酒杯也。雍正小酒杯。口侈底斂。式樣極美。六字楷畫款。以素他無花著為真品。然不甚可貴。其有彩畫鵪鶉蘆葦者。景色甚佳。僅墨粉淡赭數(shù)色。不可多得。惟慮有后上彩者。(所謂真坯假彩者也)

雍干青花官窯。多作串枝蓮者。顏色較濃。畫亦少味。故聲價亦為之不掦。

雍正官窯紅梅過枝盌。雙圈六字天青款。斜枝遠出。亦畫有鵪鶉二雙。雜以草石。輿脂水吏夾彩官盤。蓋出自一人之手。益足信官盤之為雍坯干款矣。(詳見缽庵憶語)

康窯大筆筒。乃有淡描媟嬻之畫。可以為褻矣。

康窯白罐蓋有頂如桃。周身疙疸釉。頗稱雅靚。蓋德化(建窯也)之舊者。今德化所出白瓷花盆。瓷質(zhì)雪白。價亷而式様不俗。

康窯無粉彩。而御制料款之盌。則有粉彩。而又渾成耐久。不似雍干之易于褪落。且有粉紅為地。夾繪他彩卉者。尤為難得。蓋脂水之醲醨者也。孰謂康熙朝無粉紅并無脂水耶。亦惟見之于御制飯盌而巳。

萬歷朝多彩瓷筆管。上畫云氣。且有藍款。而康雍無之。惜其笨重也。至若五色龍之筆格。則又詆為麤材矣。

雍正凸螭豆青大盤雙圈六字款。近出最穆。皆官窯之仿龍泉者也。

康熙彩畫。其紅為深色之抹紅易于磨擦。乃反謂之硬彩。蓋指藍綠各色不雜以粉質(zhì)也。其藍綠二彩,堆起甚厚。時亦有暴(輿凸池爆釉略有不同)裂之患。若龜拆者然。是又釉汁太凈。黏力減少故也。

【卷下匋雅二十五】

素瓷有四種。一為粉定。以漿胎為正宗。瓷胎者次之。一為白釉。而內(nèi)有影青雕花者。(亦有刻花者)一為白釉,而內(nèi)無影青雕花者。而吳十九之卵摹杯,犀塵肉色。(略有紅意)薄無可薄。則又貴于粉定。一則顯露胎骨未上釉汁者也。其于卵幕各有影青不影青之別。大氐影青者質(zhì)必加薄。粵若填白。(蓋堆花之屬作甜白者非)則凸雕(印花繡花之類是也)之亞也。

干窯背壺式之瓶。多畫串枝蓮。及花鳥果品。亦殊可賞也。

有一種泥金釉之瓷品。厥狀類鐘。而無追蠡。且頂上有孔。又一物形如巨缽。而渾圓其底。并無圈足。仰而置諸幾上。則東西搖曳。乃真?zhèn)€不倒翁也。上繪雜彩。釉汁甚美。皆純廟時物。然不知其何用。以意揣之。金釉者當系漿糊之蓋碟。碟已失而蓋尚存。其似缽者。或系墨罩菜罩之流亞矣。然不透空氣。甚不宜于夏也。蓋雍正東青缽。多有作此式者。上有蓋。蓋內(nèi)有款。可以盛棋子。錦座或檀架宜可以承之。不必其有底足也。此則狀式過巨。必非盛棋子之用。乾隆款紅中盌,以有雞心窩者為貴。小酒杯之有窩者為尤貴。宋定明祭。及仿哥。皆有紋片。而夾以彩畫。甚無謂也。紋片而施于觀世音之面部。則彌為無理。

彩地彩花。謂之夾彩。要貴于相因相避。如粉紅地者。花必天青。天青地者。花必茄紫

康熙馬蹄尊式之尺許小瓶。長項巨足。兩面各畫巨蝠。厥狀極蠢。蝠色有似釉裹紅。亦雜現(xiàn)綠點。雖有官窯六字款而聱價不高。其有釉裹紅花朶。而名為矮馬蹄者。滌去長項粗劣之狀態(tài)。堪輿小酒壇式之水盂并重。

康熙官窯六字款之小罐短項小口。只綠葉數(shù)片。釉裹紅花一兩朶。厥名曰小酒壇。價稍遜于矮馬蹄。狀則罐也。用則盂也。

馬蹄尊有二種。一為瓶一為盂。盂口巨,瓶項長。瓶價低。盂價昂瓶。有項。盂無項盂之畫似小壇。別其名曰矮馬蹄。紅花碧葉固優(yōu)于兩蠢蝠也。

【卷下匋雅二十六】

歴朝瓷畫人物。其面目神采。大氐相同。緣當時畫手不過一二人。惜姓氏不傳耳。至運筆不同。代有宗派。不獨石樹花鳥。頗分王惲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阳| 中超| 林周县| 紫金县| 定远县| 金阳县| 芦溪县| 德保县| 凌云县| 南乐县| 读书| 临夏市| 青浦区| 湖州市| 崇左市| 延庆县| 哈尔滨市| 全州县| 安庆市| 安化县| 三穗县| 比如县| 柳江县| 靖远县| 神池县| 南乐县| 二连浩特市| 克东县| 平舆县| 遵义县| 门头沟区| 敦化市| 九江市| 浮梁县| 无为县| 石狮市| 濉溪县| 元江| 罗城| 巩义市| 临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