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匯考二

太祖干德元年上尊號曰應天廣運仁圣文武至德

皇帝始定受冊禮儀

按宋史太祖本紀干德元年八月癸卯宰相范質率

百官上尊號不允九月甲寅三上表請從之十一月

百官奉玉冊上尊號曰應天廣運仁圣文武至德皇

帝 按禮志尊號之典唐始載于禮官宋每大祀群

臣詣東上合門拜表請上尊號或三上或五上多謙

抑弗許如允所請即奏命大臣撰冊文及書冊寶其

受冊多用祀禮畢自御正殿行禮禮畢有司以冊寶

詣合門奉進入內建隆四年

是年十一

月改元干德

群臣三上

表上尊號詔俟郊畢受冊前三日遣官奏告天地宗

廟社稷遂為定制其儀有司宿設崇元殿仗衛文武

百官并集朝堂之次攝太尉奉冊于案吏部侍郎一

員押司徒奉寶于案禮部侍郎一員押以五品六品

清資官允舉冊寶官既承之以匣覆之以帊俱詣殿

門外之東太尉之前大樂令帥工人入就位諸侍衛

官及宰執兩制供奉官等立于殿階下香案前左右

如常入合儀侍中奏中嚴外辦所司承旨索扇扇上

皇帝袞冕御輿出自西房樂作即御坐扇開樂止符

寶郎奉表如常儀禮直官通事舍人分引太尉以下

文武群官應北面位者各就橫行位太常卿于冊案

前導至丹墀西階上少東北面置訖太尉司徒吏部

禮部侍郎各入本班立定典儀贊百官再拜舞蹈三

稱萬歲又再拜起居訖又再拜分班序立禮直官引

太常卿隨行吏部侍郎押冊案以次序行太尉從之

禮部侍郎次押寶案行司徒從之詣西階至解劍褥

位其讀冊中書令讀寶侍中候冊案將至先升于前

楹間第一柱北對立太尉解劍脫舄訖吏部侍郎押

冊案先升太尉從升當御座前太尉搢笏北面奉冊

案稍前跪置訖俯伏興少退東向立中書令進當冊

案前讀冊訖俯伏興又搢笏奉冊于褥東向冊函北

向進跪置御座前與舉冊官降還侍立位太尉亦降

納舄帶劍禮部侍郎押寶案升司徒隨升北面跪置

侍中讀寶訖置冊之南俱復位其納舄帶劍俯伏一

如上儀典儀贊在位官皆再拜禮直官通事舍人引

太尉至西階下解劍舄升當御座前跪賀

其詞中

書門下撰

賀訖復位皆再拜如讀冊寶儀侍中升至御座前承

旨退臨階西向稱有制典儀贊再拜訖宣曰朕以鴻

儀昭舉保命會昌迫于群情祗膺顯號退循寡昧惕

懼增深所賀知宣訖復位典儀贊再拜舞蹈三稱萬

歲又再拜訖侍中升階奏禮畢降復位扇上樂作帝

降坐御輿入自東房扇開樂止侍中版奏解嚴中書

侍郎帥奉案官升殿跪奉冊置于案次門下侍郎奉

寶如奉冊禮通事舍人贊引詣東上合門狀進所司

承旨放仗百官再拜訖退如常儀自后受冊皆如之

禮畢賜百官食于朝堂

開寶元年上尊號曰應天廣運大圣神武明道至德

仁孝皇帝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元年十一月癸卯日南至有

事南郊改元開寶大赦宰相趙普等奉玉冊寶上尊

號曰應天廣運大圣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

按大圣神

武揮麈后錄作圣文神武今從正史)

開寶四年八月上尊號不允九月上尊號曰應天廣

運興化成功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四年八月壬申文武百官上

尊號不允

按揮麈后錄開寶四年九月上應天廣運興化成功

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

開寶九年晉王群臣請上尊號不允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九年正月癸巳晉王率文武

上尊號不允二月癸卯三上表不允

按揮麈后錄開寶九年正月上應天廣運一統太平

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帝以汾晉未平不欲

號一統詔罷之至三月晉王群臣復上應天廣運立

極居尊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卒不受

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上尊號曰應運統天圣明文武

皇帝

按宋史太宗本紀太平興國三年八月甲戌群臣請

上尊號曰應運統天圣明文武皇帝許之十一月丙

申祀天地于圜丘大赦御干元殿受尊號

太平興國六年加上尊號曰應運統天睿文英武大

圣至明廣孝皇帝

按宋史太宗本紀六年冬十月癸酉群臣三奉表上

尊號曰應運統天睿文英武大圣至明廣孝皇帝許

之十一月辛亥祀天地于圜丘大赦御干元殿受尊

號內外文武加恩

雍熙元年群臣表上尊號不許

按宋史太宗本紀雍熙元年九月壬戌群臣表三上

尊號曰應運統天睿文英武大圣至仁明德廣孝皇

帝不許宰相叩頭固請終不許

端拱二年上尊號曰法天崇道文武皇帝詔去文武

二字

按宋史太宗本紀端拱二年十二月庚申詔令四方

所上表祇稱皇帝群臣請復尊號不許辛酉上法天

崇道文武皇帝詔去文武二字余許之

按揮麈后錄端拱二年十二月庚申詔自前所上尊

號并宜省去今后四方所上表只稱皇帝宰相呂蒙

正等固以為不可上曰皇帝二字本難兼稱朕欲稱

王但嫌與諸王同耳宰相又上表請改上尊號為法

天崇道文武皇帝后詔省去文武二字

淳化元年受法天崇道文武皇帝尊號

按宋史太宗本紀淳化元年春正月戊寅朔減京畿

系囚流罪以下一等改元內外文武官并加勛階爵

邑中書舍人大將軍以上各賜一子官賜鰥寡孤獨

錢除逋負受尊號

按揮麈后錄淳化元年三月上法天崇道文武皇帝

淳化三年群臣請加上尊號不許

按宋史太宗本紀淳化三年九月乙卯群臣上尊號

曰法天崇道明圣仁孝文武皇帝凡五表終不許

至道元年群臣請加上尊號不許

按宋史太宗本紀至道元年十二月甲戌群臣奉表

加上尊號曰法天崇道上圣至仁皇帝凡五上不許

真宗咸平二年上尊號曰崇文廣武圣明仁孝皇帝

按宋史真宗本紀咸平二年八月乙卯群臣上尊號

曰崇文廣武圣明仁孝皇帝丁巳大宴崇德殿始作

樂十一月丙戌御朝元殿受尊號冊丁亥賜群臣帶

服鞍馬器幣有差

咸平五年八月群臣三表上尊號不允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按揮麈后錄咸平五年八月上崇文廣武應道章德

圣明仁孝皇帝

景德二年九月癸亥群臣三表上尊號不允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按揮麈后錄景德二年九月上崇文廣武應干尊道

圣明仁孝皇帝

大中祥符元年六月辛亥群臣表上尊號曰崇文廣

武儀天尊道寶應章感圣明仁孝皇帝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大中祥符三年八月丁卯群臣五表上尊號不許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按揮麈后錄大中祥符三年七月上崇文廣武儀天

尊道寶應章感欽明上圣至德仁孝皇帝

大中祥符五年閏十月丙子群臣上尊號曰崇文廣

武感天尊道應真佑德上圣欽明仁孝皇帝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大中祥符九年八月壬辰群臣請受尊號冊寶表五

上從之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天禧元年春正月辛亥御天安殿受冊號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按揮麈后錄天禧元年正月上崇文廣武感天尊道

應真佑德上圣欽明仁孝皇帝

天禧三年又受尊號

按宋史真宗本紀三年秋七月壬申群臣表上尊號

曰體元御極感天尊道應真寶運文德武功上圣欽

明仁孝皇帝十一月丁丑御天安殿受尊號冊

干興元年二月癸卯上尊號曰應天尊道欽明仁孝

皇帝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仁宗天圣二年十一月丁酉百官上尊號曰圣文睿

武仁明孝德皇帝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明道二年二月百官上尊號七月詔以蝗旱去睿圣

文武四字

按宋史仁宗本紀明道二年二月丁未百官上尊號

曰睿圣文武體天法道仁明孝德皇帝秋七月戊子

詔以蝗旱去尊號睿圣文武四字以告天地祖宗

景佑二年十一月乙未百官上尊號曰景佑體天法

道欽文聰武圣神孝德皇帝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寶元元年十一月庚戌百官上尊號曰寶元體天法

道欽明聰武圣神孝德皇帝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康定元年二月丙午去尊號寶元字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皇佑二年三月戊戌詔明堂禮成群臣毋上尊號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嘉佑四年群臣請加尊號不允

按宋史仁宗本紀嘉佑四年六月己巳群臣請加尊

號曰大仁至治表五上不許

英宗治平二年七月己卯群臣五上尊號不允

按宋史英宗本紀云云

治平四年春正月庚戌朔群臣上尊號曰體干膺歷

文武圣孝皇帝

按宋史英宗本紀云云

神宗熙寧元年群臣上尊號不允

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元年秋七月己卯群臣三表

請上奉元憲道文武仁孝之號不許 按禮志熙寧

元年宰臣曾公亮等上表請加尊號詔不允先是翰

林學士司馬光言尊號起唐武后中宗之世遂為故

事先帝治平二年辭尊號不受天下莫不稱頌圣德

其后佞臣建言國家與契丹常有往來書彼有尊號

而中國獨無足為深恥于是群臣復以非時上尊號

論者甚為朝廷惜之今群臣以故事上尊號臣愚以

為陛下聰明睿智雖宜享有鴻名然踐祚未久又在

亮陰之中考之事體似未宜受陛下誠能斷以圣意

推而不居仍令更不得上表請則頌嘆之聲將洋溢

四海矣詔賜光曰覽卿來奏深諒忠誠朕方以平日

霪雨甲申地震天威彰著日虞傾禍被此鴻名有慚

面目況在諒陰亦難當是盛典今已批降指揮可善

為答辭使中外知朕至誠慚懼非欺眾邀名其后宰

臣數上表請終不允

熙寧二年四月丁酉朔群臣再上尊號不許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熙寧四年群臣上尊號不許

按宋史神宗本紀四年六月庚申群臣三上尊號曰

紹天法古文武仁孝皇帝不許

熙寧七年群臣上尊號不許

按宋史神宗本紀七年秋七月癸卯群臣五上尊號

曰紹天憲古文武仁孝皇帝不許

熙寧十年群臣上尊號不許

按宋史神宗本紀十年秋七月辛酉群臣五上尊號

曰奉天憲古文武仁孝皇帝不許

元豐三年秋七月甲戌詔自今遇大禮罷上尊號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按揮麈后錄神宗元豐三年七月十六日詔曰朕惟

皇以道帝以德王以業因時制名用配其實何必加

崇稱號以自飾哉秦漢以來尊天子曰皇帝其亦至

矣朕承祖宗之休托士民之上凡虛文煩禮盡已革

去而近者有司群辟猶咸以號稱見請雖出于歸美

報上之忠然非朕所以稽考先王之意今后大禮百

官拜表上尊號并罷先是百官上尊號翰林學士司

馬光當答詔因言治平二年先帝當郊不受尊號天

下莫不稱頌末年有建言者國家與契丹有往來書

信彼有尊號而我獨無足為深恥于是群臣復以非

時上尊號昔漢文帝時單于自稱天地所生日月所

置匈奴大單于不聞文帝復為大名以加之也愿陛

下追用先帝本意不受此名上大悅手詔光曰非卿

朕不聞此言善為答詞使中外曉然知朕至誠非欺

眾邀名者自是終身不受尊號

哲宗元佑元年詔服除勿上尊號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佑元年十二月庚寅詔將來服

除依元豐三年故事群臣勿上尊號

元佑四年三月己丑詔自今大禮毋上尊號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徽宗崇寧三年七月庚辰詔自今大禮不受尊號群

臣毋上表

按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大觀元年詔宗祀明堂輔臣毋上尊號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揮麈后錄大觀元年季

秋將行明堂禮大臣議撿舉皇佑故事上為親降御

筆云粵在季秋將行宗祀輔臣有請愿舉尊稱浮實

之美毋重辭費不須上表今后更不撿舉

政和七年上尊號為教主道君皇帝

按宋史徽宗本紀政和七年夏四月庚申帝諷道箓

院上章冊己為教主道君皇帝

按揮麈后錄政和七年四月己未群臣上表尊為教

主道君皇帝詔止于教門章奏中稱不可令天下混

宣和五年群臣上尊號不允

按宋史徽宗本紀宣和五年秋七月庚午太傅楚國

公王黼等上尊號曰繼天興道敷文成武睿明皇帝

不允

按揮麈后錄宣和五年七月太傅楚國公王黼等上

皇帝尊號曰繼天興道敷文成武睿明皇帝御筆批

答曰朕獲承至尊兼三王五帝以臨九有之師無有

遠邇罔不臣服荷天之鑒四序時若祥瑞洊至薄言

興師燕朔歸附大一統于天下蓋祖宗之靈廟社之

慶惟我神考詒謀余烈顧朕何德以堪之而群公卿

士猶以炎黃唐虞之號為未足稱循末世溢美之辭

來上朕甚愧焉所請宜不允凡三上表皆不允自是

內外群臣皇子鄆王楷以下太學諸生耆老等上書

以請者甚眾皆不從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辛卯遙尊干龍皇帝為孝慈淵

圣皇帝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紹興六年士民上尊號不允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揮麈后錄紹興六年六

月丁未臣秦檜以太母回鑾之久和議已定士民曹

溥等一千三百人詣闕進表乞上尊號上謙抑不受

令有司無得復收

紹興十八年六月戊申士民曹溥等上尊號不許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太祖收國二年上尊號曰大圣皇帝

按金史太祖本紀收國二年十二月庚申朔諳班勃

極烈吳乞買及群臣上尊號曰大圣皇帝

熙宗皇統元年上尊號曰崇天體道欽明文武圣德

皇帝

按金史熙宗本紀皇統元年正月庚戌群臣上尊號

曰崇天體道欽明文武圣德皇帝 按禮志受尊號

儀皇統元年正月二日太師宗干率百僚上表請上

皇帝尊號凡三請詔允七日遣上京留守奭告天地

社稷析津尹宗強告太廟十日帝服袞冕御元和殿

宗干率百僚恭奉冊禮冊文云云臣等謹奉玉冊玉

寶上尊號曰崇天體道欽明文武圣德皇帝是日皇

帝改服通天冠宴二品以上官及高麗夏國使十二

日恭謝祖廟還御宣和門大赦改元

海陵天德二年二月群臣上尊號十二月詔去之

按金史海陵本紀天德二年二月戊辰群臣上尊號

曰法天膺運睿武宣文大明圣孝皇帝十二月癸卯

朔詔去群臣所上尊號

世宗大定元年上尊號曰仁明圣孝皇帝

按金史世宗本紀正隆六年十月丙午即皇帝位丁

未改元大定十一月甲申群臣上尊號曰仁明圣孝

皇帝

大定三年十一月庚戌百官請上尊號不允

按金史世宗本紀云云

大定四年百官復請上尊號不允

按金史世宗本紀大定四年正月癸巳百官復請上

尊號不允三月壬寅百官復請上尊號不允

大定五年三月壬申群臣上尊號曰應天興祚仁德

圣孝皇帝

按金史世宗本紀云云

大定七年定受尊號冊禮

按金史世宗本紀大定七年正月壬子上服袞冕御

大安殿受尊號冊寶禮 按禮志大定七年恭上皇

帝尊號前三日遣使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前二日諸

司停奏刑罰文字百官習儀于大安殿庭兵部帥其

屬設黃麾仗于大安殿門之內外宣徽院帥儀鸞司

于前一日設受冊寶壇于大安殿中間又設御榻于

壇上又設冊寶幄次于大安殿門外及設皇太子幕

次于殿東廊又設群官次于大安門外大樂令與協

律郎前一日設宮縣于殿庭又設登歌樂架于殿上

立舞表于殿下符寶郎其日俟文武群官入奉八寶

置于御座左右候上冊寶訖復舁寶還所司其日質

明奉冊太尉奉寶司徒讀冊中書令讀寶侍中以次

應行事官并集于尚書省俟冊寶興乘馬奉迎冊寶

至應天門下馬由正門步導入至大安殿門外置冊

寶于幄次舁冊寶囗弩手人等分立于左右文武群

官并朝服入次攝太常卿與大樂令帥工人入就位

協律郎各就舉麾位舁冊寶案官由西偏門先入置

案于殿東西間褥位置訖各退于西階冊寶位后捧

冊官捧寶官舁冊匣官舁寶盝官由西偏門先入至

殿西階下冊寶褥位之西東向立俟合門報通事舍

人引攝侍中版奏中嚴訖典儀贊者各就位合門官

引文武百僚分左右入于殿階下磚道之東西相向

立符寶郎奉八寶由西偏門分入升置殿上東西間

相向訖分左右立于寶后通事舍人引攝侍中版奏

外辦扇合服袞冕以出曲直甲蓋侍衛警蹕如常儀

殿上鳴鞭訖殿下亦鳴鞭初索扇協律郎跪俯伏興

舉麾工鼓柷奏干寧之曲出自東房即座儀使副添

香爐煙升扇開簾卷協律郎偃麾戛敔樂止太常博

士通事舍人自冊寶幄次分引冊太常卿前導吏部

侍郎押冊而行奉冊太尉讀冊中書令舉冊官于冊

后以次從之次太常博士通事舍人二員分引寶禮

部侍郎押寶而行奉寶司徒讀寶侍中舉寶官于寶

后以次從之由正門入宮縣奏歸美揚功之曲太常

卿于冊囗前導至第一墀香案南藉寶冊褥位上少

置太常卿與舉冊寶官退于冊寶稍西東向立應博

士舍人立于其后舁冊寶囗弩手傘子官等又于其

后皆東向太尉司徒中書令侍中皆于冊后面北以

次立吏部侍郎禮部侍郎次立于其后立定樂止合

門舍人分引東西兩班群官合班轉北向立中間少

留班路俟立定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四員分引太尉

司徒中書令侍中吏部禮部侍郎以次各復本班訖

博士舍人退以俟初引時樂奏歸美揚功之曲至位

立定樂止典儀曰拜贊者承傳太尉以下應在位官

皆舞蹈五拜班首出班起居訖又贊再拜如朝會常

儀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四員再引太尉司徒中書令

侍中吏禮部侍郎復進至冊寶所稍南立定舁冊寶

囗弩手傘子官并進前舉冊寶囗興太常博士通事

舍人二員分引冊太常卿前導吏部侍郎押冊而行

奉冊太尉讀冊中書令舉冊官于冊后以次從之冊

初行樂奏肅寧之曲次通事舍人太常博士又二員

分引寶禮部侍郎押寶而行奉寶司徒讀寶侍中舉

寶官于寶后以次從之詣西階下至冊寶褥位少置

冊北寶南樂止舁冊寶囗弩手傘子官等退于后稍

西東向立捧冊官與舁冊官并進前取冊匣升太常

博士通事舍人分引冊太常卿側身導冊先升奉冊

太尉讀冊中書令舉冊官捧冊官于冊后以次從升

冊初行樂奏肅寧之曲進至殿上博士舍人分左右

于前楹立以俟讀冊中書令次欄于外前楹稍西立

以俟舉冊官捧冊官立于其后奉冊太尉從升至褥

位搢笏少前跪置訖執笏俯伏興樂止退于前楹稍

西立以俟太常博士立于后太常卿少退東向立舁

冊官立于其后皆東向捧冊官先入舉冊官次入讀

冊中書令又次入捧冊官四員皆搢笏跪捧舉冊

官二員亦搢笏兩邊單跪對舉中書令執笏進跪稱

中書令臣某讀冊讀訖俯伏興中書令俟冊興先退

通事舍人引降自東階復本班訖太常卿降復寶囗

前舁冊官并進與捧冊官等取冊匣興置于殿東間

褥位案上西向捧舉冊官等降自東階還本班舁冊

官亦退太常博士引奉冊太尉降自西階東向立以

俟次捧寶官與舁寶官俟讀冊中書令讀訖出并進

前取寶盝升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分引寶太常卿側

身導寶先升奉寶司徒讀寶侍中舉寶官捧寶官于

寶后以次從升寶初行樂奏肅寧之曲進至殿上博

士舍人俱退不升并于前楹稍西立俟讀寶侍中于

欄子外前楹間稍西立以俟舉寶官捧寶官立于其

后奉寶司徒從升至褥位搢笏少前跪置訖執笏俯

伏興樂止司徒退于前楹西立以俟太常卿少退東

向立舁寶官立于其后皆東向捧寶官先入舉寶官

次入讀寶侍中又次入捧寶官四員皆搢笏跪捧

舉寶官二員亦搢笏兩邊單跪對舉侍中執笏進跪

稱侍中臣某讀寶讀訖俯伏興侍中俟寶興先退通

事舍人引降自西階復本班訖舁寶官進前與捧寶

舉寶官等取寶盝興置于殿之西間褥位案上東向

捧寶舉寶官等與太常卿俱降自西階及吏部侍郎

皆復本班舁寶官亦退太常博士引奉寶司徒次奉

冊太尉東向立定博士舍人贊引太尉司徒進詣第

一墀香案南褥位立定博士舍人稍退典儀曰拜贊

者承傳在位官皆再拜訖博士舍人二員引太尉詣

東階升宮縣奏純誠享上之曲至階止合門使二員

引太尉進至前立定樂止合門使揖贊太尉拜跪賀

殿下合門揖百僚躬身太尉稱文武百僚具官臣等

言致賀詞云云俯伏興退至階上博士舍人分引太

尉降至東階初降宮縣作肅寧之典復香案南褥位

立定樂止博士舍人少退典儀曰拜贊者承傳太尉

司徒及在位群官俱再拜舞蹈三稱萬歲又再拜訖

通事舍人引攝侍中升自東階前楹間躬承旨退臨

階西向稱有制典儀曰拜贊者承傳太尉司徒及在

位群官俱再拜躬身宣詞云云宣訖通事舍人引侍

中還位典儀曰拜贊者承傳階下應在位群官俱再

拜舞蹈三稱萬歲又再拜訖博士舍人分引太尉司

徒就百僚位初引宮縣作肅寧之曲至位立定樂止

合門舍人分引應北面位群官各分班東西相向立

定通事舍人引攝侍中并自東階當前楹間跪奏禮

畢俯伏興引降還位扇合簾降協律郎俯伏興舉麾

工鼓柷奏干寧之曲降座入自東房還后合進膳侍

衛警蹕如儀扇開樂止捧冊官帥舁冊囗人捧寶官

帥舁寶囗人皆升殿取匣盝蓋訖置于囗前引進司

官前導通事舍人贊引詣東上合門上進通事舍人

分引文武百僚等以次出歸幕次賜食以俟上壽上

冊寶禮畢有司供辦御囗及與宴群官位并如曲宴

儀攝太常卿與大樂令帥工人入并協律郎各就舉

麾位俟舍人報通事舍人引三師以下文武百僚親

王宗室等分左右入至殿階下稍南東西相向立通

事舍人先引攝侍中版奏中嚴少頃又奏外辦扇合

鳴鞭協律郎跪俯伏興工鼓柷宮縣奏干寧之曲服

通天冠絳紗袍即座簾卷內侍贊扇開殿上下鳴鞭

敔樂止儀使副等添香爐煙升通事舍人引班首

以下合班樂奏肅寧之曲至北向位重行立定中間

少留班路通事舍人引攝侍中詣東階升至殿上少

立合門舍人引禮部尚書出班前北向俯伏跪奏稱

禮部尚書臣某言請允群臣上壽俯伏興躬身通事

舍人引攝侍中少退舍人贊禮部尚書再拜訖替祗

候復本班內侍局進御囗人次良醞令于殿下橫階

南酹酒訖典儀曰拜贊者承傳在位官皆再拜隨拜

三稱萬歲訖平立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分引攝上公

由東階升初升宮縣奏肅寧之曲殿上舍人少退二

合使揖上公進至進酒褥位樂止宣徽使以爵授上

公上公搢笏受爵詣榻前跪進受爵訖上公執盤授

宣徽使訖二合使揖上公入欄子內贊拜跪殿下合

門揖百僚皆躬身通事舍人揖攝侍中進詣前楹間

躬承旨退臨階西向稱有制典儀曰拜贊者承傳上

公及在位群官皆再拜隨拜三稱萬歲訖躬身宣曰

得公等壽酒與公等內外同慶合門舍人贊宣諭訖

上公與百僚皆舞蹈五拜訖合門舍人引百僚分班

東西序北向立博士舍人再引上公自東階升宮縣

奏肅寧之曲至進酒褥位樂止上公搢笏宣徽使授

上公盤上公詣欄子內褥位跪舉酒宮縣奏景命萬

年之曲飲訖樂止上公進受虛爵訖復褥位以爵受

宣徽使訖二合使揖上公退內侍局舁御囗出博士

舍人并進前分引降自東階宮縣作肅寧之曲合門

舍人分引東西兩班隨上公俱復北向位立定樂止

典儀曰拜贊者承傳在位官皆再拜三稱萬歲訖平

立殿上通事舍人揖攝侍中進詣前楹間躬承旨退

臨階西向合門官先揖百僚躬身侍中稱有旨典儀

曰拜贊者承傳在位官皆再拜訖躬身宣曰延王公

等升殿典儀曰拜贊者承傳在位官皆再拜訖搢笏

舞蹈又再拜訖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引王公以下合

赴宴群官分左右升殿不與宴群官分左右卷班出

宮縣奏肅寧之曲百僚至殿上坐后立樂止內侍局

進御囗入依尋常宴會再進第一爵酒登歌奏圣德

昭明之曲飲訖樂止執事者行群官酒宮縣作肅寧

之曲文舞入觴行一周樂止尚食局進食執事者設

群官食宮縣奏保大定功之舞三成止出又進第二

爵酒登歌奏天贊堯齡之曲飲訖樂止執事者行群

官酒宮縣作肅寧之曲武舞入觴行一周樂止尚食

局進食執事者設群官食宮縣奏萬國來同之舞三

成止出又進第三爵酒登歌奏慶云之曲飲訖樂止

執事者行群官酒宮縣作肅寧之曲觴行一周樂止

尚食局進食執事者設群官食宮縣奏肅寧之曲食

畢樂止合門官分揖侍宴群官起立于席后通事舍

人引攝侍中詣榻前俯伏興跪奏侍中臣某言禮畢

俯伏興合門舍人分引群官俱降東西階內侍局舁

御囗出宮縣作肅寧之曲至北向位立定樂止典儀

曰拜贊者承傳在位官皆再拜訖搢笏舞蹈又再拜

訖再分班東西序立扇合簾降殿上下鳴鞭協律郎

俯伏跪舉麾興工鼓柷奏干寧之曲降座入自東房

還后合侍衛如來儀內侍贊扇開敔樂止通事舍

人引攝侍中版奏解嚴所司承旨放仗在位群官皆

再拜以次出

大定十一年十一月癸巳群臣奉上尊號曰應天興

祚欽文廣武仁德圣孝皇帝

按金史世宗本紀云云

章宗明昌四年諸王百官及耆艾等連請上尊號不

按金史章宗本紀明昌四年夏四月癸卯百官三表

請上尊號上曰祖宗古先有受尊號者蓋有其德故

有其名比年五谷不登百姓流離正當戒懼修身之

日豈得虛受榮名耶不許仍斷來章辛亥右丞相夾

谷清臣率百官及耆艾復請上尊號學官劉璣亦率

六學諸生趙楷等七百九十五人詣紫宸門請上尊

號如唐元和故事不許五月丙寅朔曹王永升及諸

王請上尊號不許己巳上以群臣累上尊號不受詔

諭中外徒罪以下遞降一等杖以下原之八月己亥

樞密使襄帥百僚再請上尊號不許

明昌五年閏十月甲子親王百官各奉表請上尊號

不允

按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承安二年親王百官請上尊號不允

按金史章宗本紀承安二年三月己卯親王百官復

請上尊號不允丁酉樞密使唐括貢率百官請上尊

號不允

承安五年親王及文武百官連請上尊號不許

按金史章宗本紀承安五年三月戊辰親王宰執百

官再請上尊號不許四月丙戌朔文武百官再請上

尊號不許五月乙亥親王文武百官六學各上表請

上尊號不許

泰和元年群臣請上尊號不許

按金史章宗本紀泰和元年十一月庚戌司空襄以

下文武百官復請上尊號不許十二月辛巳司空襄

以下復請上尊號詔不許仍斷來章

泰和五年三月庚午親王百官請上尊號不許

按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按張行簡傳泰和五年群臣復請上尊號上不許詔

行簡作批答因問行簡宋范祖禹作唐鑒論尊號事

行簡對曰司馬光亦嘗諫尊號事不若祖禹之詞深

至以謂臣子生謚君父頗似慘切上曰卿用祖禹意

答之仍曰太祖雖有尊號太宗未嘗受也行簡乞不

拘對偶引祖禹以微見其意從之其文深雅甚得代

言之體

太祖元年群臣上尊號曰成吉思皇帝

按元史太祖本紀元年丙寅帝大會諸王群臣建九

斿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難河之源諸王群臣共上尊

號曰成吉思皇帝

世祖至元十二年文武百寮請上尊號不許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二年十二月戊申中書左

丞相忽都帶兒與內外文武百寮及緇黃耆庶請上

尊號曰憲天述道仁文義武大光孝皇帝不許

至元二十一年上尊號曰憲天述道仁文義武大光

孝皇帝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一年春正月乙卯帝御大明

殿右丞相和禮霍孫率百官奉玉冊玉寶上尊號曰

憲天述道仁文義武大光孝皇帝

武宗至大二年皇太子諸王百官上尊號曰統天繼

圣欽文英武大章孝皇帝

按元史武宗本紀云云

英宗至治元年上尊號曰繼天體道敬文仁武大昭

孝皇帝

按元史英宗本紀至治元年十一月戊寅御大明殿

群臣上尊號曰繼天體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己

卯以受尊號詔天下庚寅拜住等言受尊號宜謝太

廟行一獻禮世祖亦嘗議行武宗則躬行謝禮詔曰

朕當親謝

文宗至順元年上尊號曰欽天統圣至德誠功大文

孝皇帝

按元史文宗本紀至順元年三月辛未群臣請上皇

帝尊號不許固請不已乃許之五月戊午帝御大明

殿燕鐵木兒率文武百官及僧道耆老奉玉冊玉寶

上尊號曰欽天統圣至德誠功大文孝皇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理市| 潜江市| 山东省| 东阳市| 天水市| 信宜市| 奎屯市| 浦江县| 遂平县| 武山县| 湟源县| 镇江市| 巫溪县| 安塞县| 涿州市| 蓬莱市| 永善县| 观塘区| 运城市| 高密市| 利辛县| 龙胜| 根河市| 永泰县| 长宁区| 镇江市| 成安县| 新疆| 东阿县| 永兴县| 英超| 抚顺市| 开远市| 临颍县| 永吉县| 凭祥市| 陈巴尔虎旗| 龙州县| 弥渡县| 大庆市| 茂名市|